1、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 页 共 16 页“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课题组我校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以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展开。课题研究已经历时 5 年,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研究任务,推动了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初步形成了骨干教师、班主任
2、队伍、干部及管理人员等教师发展共同体,基本构建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干部队伍培育模式,切实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1、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就基础教育而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扩大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质教师在量上的增加,在质上的提升。2、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新课程启动以来,针对中学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举办了不少,但大多还是一种“输血”型的培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以“专家”说教为主,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
3、动能力关注不够,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很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能够让教师在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触及情感,引发思考,提升实践智慧,改进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发展。3、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现状来看,我校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教育质量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武汉市示范学校。近几年来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由 90 年代中期的 24 个教学班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2 页 共 16 页1300 多名学生,上升到现在的 39 个教学班 2100 多名学生
4、。办学规模的扩大,优质教师明显满足不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在我校教师群体中,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优异成绩,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在省、市、区有一定影响力。如何使这些教师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逐渐成为学校中坚力量,同时,以点带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国内外教育界一致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始终困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领域高度重视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大学,纷纷协助学校建
5、立他们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以强化教师的力量。日本佐藤学教授从 1991 年起,在滨之乡小学创办了“学习共同体”,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宝贵经验。在我国,一些地方也开展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教授及其同事自 1997 年起,分别同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及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一批教师建立起“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共同进行几项课题的研究,他们从对学校已有的教育行动进行研究入手,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以上研究对本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内涵发展的理念,从本校实际出发,以本校教研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干部队伍为核心,构建教师发
6、展共同体。(三)课题研究价值1、 促进教师群体发展教师自我的发展与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共同体的成长可以实现不同教师群体的成长,感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感。2、创新校本教研方式。我们强调教师群体的共同提高和个体发展,强调智慧共享与个体风格形成,强调团队气氛与个人突现,在层次化的群体协作下,激励个人的发展,形成新型的、高效的、真诚互助的校本教研方式。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3 页 共 16 页3、促进学校工作分工的细化与规范化以工作性质和在学校承担的工作职责相近构建不同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而细化各群体的发展目
7、标和远景、规范其职责与运行、探索其成长机制,有利于推动学校各块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四)课题界定“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以目前各校业已存在的同类学科和相近工作性质与分工的群体构成为主,通过专家、骨干引领带动,围绕不同群体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交流、沟通、共享、协作,使各成员能借助个体与集体智慧的交融,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与共同提高。在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生命彼此感应,思想彼此碰撞,教、学、研合一,都能在不同的起点上实现多样的、最大的发展可能。来自教师内心的变革动力、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是这个团体最核心的要素;教师自我引领与专家专业
8、引领是这个团体同等重要的两种引领方式。本课题将立足本校,研究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建设、制度建设、运行策略、校园文化、以促进我校队伍建设,实现走内涵发展道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一)理论依据1、群体动力学美国心理学家 K 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注重实验和调查等实证的方法、重视群体生活的动力性和相互关联性、 重视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
9、主要研究群体的凝聚力(如决定群体凝聚力强弱的因 素) ,群体压力和社会规范如从众现象等,群体目标如群体目标的有无对群体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4 页 共 16 页性能的影响和成员的动机作用如竞争与合作,群体的结构特性如交往结构、势力结构等。2、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兴起与知识观的转向密切相关。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与他人通过互动与磋商而建构的共识,它镶嵌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社会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 。瓦斯科(Wasko )等认为,知识属于共同体的观点为各种类型的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知识论上的支
10、持。总之,新的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社会性、分布性,根据新的知识观,只有建立各种专业共同体,才能为个体通过对话、协商、交流和分享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必要的条件。(二)基本内容1、共同体的制度构建。本子课题将以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为指导,对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行研究,以构建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制度化支撑,探索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与相关因素的关系。2、共同体实践。本子课题将围绕如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如何运行、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求探索出高效能的有效机制,发挥教师发展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对事业和生活的成就感、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3、以学习和交流为基础的的校园文
11、化。(三)主要方法1、文献法了解国内外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的现状及成果,搜集资料,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理论体系;2、行动研究法以理论框架为依托,设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并实践操作,促进不同性质的教师专业整体发展。3、教育叙事法。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5 页 共 16 页课题组成员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详实记录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反思。4、经验总结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认真总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中的得失,为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活动深入发展提供依据。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筹备立项阶段(2
12、006 年 10 月2007 年 8 月)1、组织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明确研究职责2、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方案3、采集教师专业发展愿景,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撰写调查报告4、搜集资料,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教师共同体建设发展的操作模式,为启动课题实践作准备。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2)组织实施阶段(2008 年 4 月2011 年 12 月)1、继续进行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修正、完善理论体系。2、按预设的共同体建设的操作规程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切合我校校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并通过边尝试边调整的策略,以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长效运行机制。3、累积以
13、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资讯。成果形式:论文、个案、现场会(3)结题鉴定阶段(2012 年 1 月2012 年 6 月)中心工作的反思总结,形成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理论文案。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含论文及个案)汇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分析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6 页 共 16 页(一)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最常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研究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将教研组、备课
14、组建设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关联起来,关键在于将教研组、备课组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而非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所呈现的“传达性组织” 、 “会议型组织” 。 “学习型组织”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重点转向学习与研究、强调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围绕教育生活及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真实地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合作完成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每一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借助彼此的力量成长,在专业发展中相互关怀与促动,使教师由原来孤立的个体性主体转变为交互主体。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支持,而且能够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汲取更多的力量,从而最终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我校
15、在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方面形成了以下成果:1、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这一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载体和模式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围绕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寻求实现校本教研的“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员受益” ,深度探索“三全”主题校本教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是教研组以制约着新课程历年实施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师开展学习、研究、交流、实践与反思的校本研究形式。目的是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组织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和成长,利用团队的智慧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和变革力,最终提高教师新课程的理解力、驾驭力和新课程文化的创新力
16、。“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是以问题为导向,包括五个环节,即收集整理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实践的有效性等。在每个环节实施过程突出教研组、备课组成员的“全员参与” 。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每位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合作和反思等五种行为,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学习力、研究力、合作力和变革力。2、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明确知道研究人员怎么开展有效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就是落实“五个环节” ,即收集整理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17、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7 页 共 16 页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实践的有效性等。实施“五种行为” ,即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合作和反思等行为。为了更好落实研究过程,课题组制作了三种研究手册,即学习培训交流研究手册 、 研究课实践手册 、 教研组问题研究案例手册 ,三本手册是研究初期的三根拐杖,引导研究人员具体研究工作。3、设计了教研组“学习型合作型”研究文化体系。自启动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了从 2009 至 2011 三年的研究路线图,包括阶段研究目标和终端研究成果的设计,把研究目标和成果分解成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每个研究人员在什么阶段完成什么研究,研究成果目标是什么
18、。研究路线图的安排指引着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方向。课题组在每星期五上午开展研讨会,累计达到 72 次,比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展开了 5 轮教学设计研究,5 人进行了研究课实践,观察量表设计修改达 5 次。研究活动得到省教育厅方主任、省教科所姜主任、曹所长及各位专家的好评,表明学校研究的定位、方向和方法值得充分肯定。课题组 14 位成员,仅 2010 年下半年,购买专门学习研究用书达 1000 余册,学习研究笔记达到 200000 字,平均每周研究交流的时间超过 4 小时,形成的研究课案例达 20 个,组织参加研究课实践活动达 40 余次,形成的论文达 20 余篇。学习研究已经成为课题组
19、成员生活的不可缺少部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团结和谐的研究氛围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障。课题组成员全员全程参与研究,但组织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课题组长的任务就是规划设计研究过程,组织开展培训,参与全过程实践并做指导,另外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工作,为课题组成员规划课题研究的愿景,减轻他们因为课题研究产生的压力和负担。教务处的几位同志相互坦诚听评研究实践课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实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4、建设了一批获得市、区奖励的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自 2008 年课题启动以来,我校共计有语文教研组、化学教研组、政治教研组、地理教研组相继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研组(备课组) ;物理教研组、历史
20、教研组被省教科所评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屈家泓、王爱民、杨书华、汪立新、魏尚鹏、肖丽芳等教师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这一批教研组、备课组的产生正是在课题组的指导下,自动践行校本教研新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8 页 共 16 页慧,共同成长的结果。这一批教研组备课组又在全校起了榜样示范作用,推动了我校良好教风的进一步形成,形成了和谐上进、勤奋进取的校园教师风貌与文化。(二)打造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的保证。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高素质
21、的教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让骨干教师先发展,进而通过他们的辐射引领带动全校教师的发展。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1、初步形成以“骨干教师研修班”为载体的研培模式近年来,我校的 30 岁到 45 岁的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这批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如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关
22、系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成立中青年教师研修班的设想,并把研修班工作和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前后举办了两期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两期研修班培养了特级教师 2 名,省骨干教师 2 名,市学带 3 名,市优青 2 名,区学带 18 名,区优青 10 名,校学带 20 名,校优青 15 名,逐步形成我校结构梯队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武汉市市级示范学校里应该是独树一帜的,可以说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就是我校骨干教师成长的摇篮。那么骨干教师研修班怎么运作和成长呢?2、确立“专家引领、自我成长”的发展路径专业引领是骨干教师培养和成长的捷径,专家的言传身教和授业解
23、惑能大大提升了学校骨干教师成长的速度。第一期骨干教师研修班我校聘请了物理特级教师黄光龙老师、数学特级教师张京老师、地理特级教师汪麟书老师、历史市学科带头人童绥宝老师、语文校特级教师李求运老师作为培训班导师,形成导师团;第二期研修班又增聘市十大名师物理特级何文浩、语文特级王先海、数学特级教师吴校红、政治特级虞京蕾、英语特级高中斯为导师团成员,专家们对教育满腔热忱、层次高、业务能力强、提携后进愿望高。他们每周来校一次,对研修班成员进行通识培训、参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上示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9 页 共 16 页
24、范课、听研究课、指导教材教法、进行案例研讨、分析考试走向,在指导上不遗余力。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还是靠个人学习与磨炼。学校为骨干教师个人成长创造各种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给骨干教师赠送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 、 班主任兵法等,要求每人至少订阅一份与本专业有关的刊物,采用自学研讨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文化素养,并留有详尽的理论笔记。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更多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受到各层次的培训,如选派选派部分骨干教师赴上海华东师大培训。3
25、、形成以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为抓手的过程培养方法把问题变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以科研促发展”的意识,使教师能积极参与在课程改革的教科研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研究、开发、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素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担任主力,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教育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市政府专项课题“有效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市教育规划办重点课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 。在特聘专家指导下,课题组教师以做人民满意教师的高度责任感
26、,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大胆创新,探索出了有效培养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包括杨叔子院士在内的专家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语文和化学教研组由市区学带牵头承担研究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均已顺利结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教研组的建设,语文、化学、政治和地理教研组均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由物理和历史为主体承担的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 “三全”教育模式研究,创新集体备课的形式,着力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完善,促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观摩评议及各级各类研究课,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27、平。每学期要求骨干教师执教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大型研讨活动,同时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目前我校重点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0 页 共 16 页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均由骨干教师承担,在省市区各级各类质量检测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多人次获“区教育局中高考质量优胜个人”和“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4、进行分层培养和客观评价抓好两大工程: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着力打造学校名师和教育行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现有的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名特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要求骨干教师带
28、好一个教研组、备课组和一名青年教师,确立带徒对象,制定带徒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带徒工作。对带徒对象进行跟踪培养,善始善终。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不断完善制度,将骨干教师评定纳入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结合市区教育局要求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增加投入,保证骨干教师工作顺利进行。每年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以奖励方式选派爱岗敬业、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三)打造班主任共同体班主任是学校里重
29、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工作量大、责任重,但长期以来,这支队伍既不能像备课组一样有着基于专业发展的密集的“集体备课”制度,也不能像学科一样有着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专业技术称号。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工作,是教育生命本身的一件乐事。班主任是在自己和学生的心灵中耕耘的农人,班主任工作是最应该把握人性温度的事业,这种“专业性”价值是其他学科专业性不能相提并论的。为了培养一支适应当前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我们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力图将班主任队伍也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并将学习方式与内容序列化。在创设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打造班主任发展共同体的“六共”策略
30、。1、 “六共”策略打造班主任发展共同体共读从阅读物来看,有人把教师的阅读分成三种,本体性阅读、专业性阅读、人类基本知识阅读。班主任的“本体性”阅读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一个不读书的班主任充其量是个优秀的“匠人” ,我们要通过读班主任专业书籍以迅速提升自己的班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1 页 共 16 页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平,从会“为之”到“所以为之” 。学校向班主任发放及推荐以下读物:(1) 56 号教室的奇迹 (美 雷夫 著) ;(2)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王晓春 著) ;(3)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31、著) ;(4)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著) ;(5) 班主任兵法 (万玮 著) ;(6)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刘儒德 著) ;(7)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手册 (田恒平 著) ;(8) 自塑德育(肖家芸 著) 。每位班主任需选择其中四本进行阅读,并在检查时提供足以证明自己阅读过的证据(如,阅读摘记、读后感、圈点勾画过的自己的书等) 。此项要求是评选各项班主任优秀的必要条件。共研政教处建立班主任工作交流 QQ 群,通过 QQ 群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互相启迪,共同进步,把 QQ 群作为一种快捷随意联系渠道,共享观点,共有资源。QQ群每月提供一个话题,大家可以在群内交流, “研究室”将委托人进行整理
32、成文寄发班主任 。演技过的话题有:(1)如何整合任课老师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2)学生操行评语的写作;(3)问题学生案例分析及诊疗;(4)开学啦,班主任准备工作;(5)班会课的研究;(6)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7)班级管理与企业文化;(8)班主任的自我修炼;(9)班级座位调整;(10)假期班主任工作不缺席。对于 QQ群的讨论,学校将作为检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共探分主题进行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和方法探究。主题探究围绕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展开。基本方法是先由个体形成工作实际中的教育问题文本案例,在共同体交流活动中由团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解释,集思广益,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同时团体得到经验型案
33、例和共性认识。共听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大型班主任工作学术研讨活动,加上暑假集中培训,年度共有三次培训。就一定主题邀请专家讲座:“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 “班主任工作艺术” 、 “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班级活动设计模拟练习” 、 “典型案例分析与评价” 。为增加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将安排“论坛” “现场会”等形式,通过互动、辩论等形式提高培训的参与性。共享班主任群体是教育的主体,在这个群体中潜在着巨大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有时更胜于书本,我们通过征文(如“金点子征集” 、 “我与我的学生的故事” 、 “看家本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
34、十六中学 2012.5第 12 页 共 16 页领征集”等) 、论坛、周例会演讲、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比赛等形式实现全校共享。共写“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写则殆” ,每天的班级管理中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有教育价值的故事,但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故事被时间的流水冲淡,我们倡导班主任“月文制” ,每月一文,发在校园网,并请班主任积极给班主任杂志投稿,学校在期末结束时将按照学术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共读” 、 “共研” 、 “共探” 、 “共享” 、 “共听” 、 “共写”其目的在于“共进” ,在于学术研究、在于理念更新、在于规律探寻、在于方法的寻找、在于体系构建,在于引导班主任由“知之”走向“好之”
35、 ,最终达到“乐之” 。2、三段式的班主任共同体成长过程有效的班主任发展共同体需要合理的秩序。在实践中为了防止共同体建设的忽冷忽热,我们将之规划三年一个培养周期,为初始阶段、执行阶段、规范阶段。初始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共同体第一年的主要运行方式:研讨上周做法+下周规划。确定交流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定位在经验交流层面,能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班主任执行阶段:在第一年研讨的基础之上我们认识到班级管理的研究和班主任的成长绝对离不开自己的班级,离不开对学生在校生活的深度参与,和学生一起奋斗和共同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此我们通过四课(周记、班会、家校联系、团队研修)来规划我们每周、每月、每年
36、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规范阶段: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活动制度、考评制度、在前两年的实践中产生核心成员,以核心成员带动团队发展,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与常规运行模式。(四)打造干部发展共同体干部是学校工作的领头羊,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干部团体如果一身正气,高瞻远瞩、能力超群,就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石、成为教师们的主心骨。而学校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这就更需要干部队伍和谐协调,共同发展。在实践中,我校干部队伍共同体建设形成了如下经验:1、 思想上形成五个意识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3 页 共 1
37、6 页学习意识:主要通过干部读书、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及开展干部论坛来落实,同时,强化干部的自主学习,强化网上学习,要学有心得,学有反思。要求干部做一个有思想的干部,会做事的干部,懂管理的干部,有追求的干部。责任意识:主要通过干部的工作考核,工作成效论英雄。要求干部对工作要有思考、有谋划,有举措,要尽心而做、尽力而做,时刻把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服务意识:要求干部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服务好教师,要做到引领。在引领中服务,这就要求干部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是服务好的前提。执行意识:作为中层干部,首要的任务是执行好学校的计划、安排,在不折不扣的执行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
38、平,在执行中寻求创新。创新意识:执行力强是干好工作的基础,用创新的方法、使用创新的途径,目标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更科学、质量更高的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这也是执行力强的表现。这就需要管理干部要对自己所负责工作要深钻研。工作要有方法、有措施。能够驾轻就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2、打造干部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理论培训与政治引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研究的课题。我校在课题实施的几年里,在干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9 年聘请了教育管理专家孙安多给干部作专题指导和学校管理实践诊断。党总支在中心理论学习小组中分党务、教育、教学、后勤等专题定期开展“理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校长论坛
39、。这些学习、实践和交流活动不仅统一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学校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定位,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干部的领导水平、驾驭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此我校每周四上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每两周一次的周四下午党员民主生活会,每名干部每学期读一本管理或业务类书籍;每学期撰写一篇管理论文。每年寒、暑假各召开一次干部管理论坛或者专家讲座,寒假在 2 月份召开,暑假在 7 月份召开。进行 2次干部工作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主管领导评价),每年 1 月份进行。2008 年至 2010 年共组织了 7 次中层干部理论学习活动,分别由朱天元、龚文莉、陶勇、吴成俊、汪长久就学校管理、基建过程、教学管理、后勤管理
40、、师德建设等方面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4 页 共 16 页的内容,其学习题目分别是:第五项修炼解读、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深入落实学校各岗位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共 7 篇。从效果来看,反映较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干部的理论素养。2008 年学校安排全国劳模冉红英老师开展了心智辅导讲座。从原始的“九宫格”角度出发,剖析了人原生态与后天教育后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为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2009 年安排德育干部全国优秀教师张军就教育管理思想、方法、举措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41、和研究,效果较好。2010 年我校组织了干部的讲座活动,朱天元校长主讲了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管理的五项内容,杨荣华副校长主讲了课程建设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会后全体干部又进行了多次培训和撰写心得体会。学校每 1 月份进行了干部评价。评价依据学校干部的评价细则,按照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主管领导评价三个层次进行。评价不是目的,主要在于挖掘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累次评价学校班子评选出优秀干部。除此之外,2010年暑期学校组织了 5 名中层干部和 10 名骨干教师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干部为其 2 天,主要从教育评价管理、德育工作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会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及工作计划
42、的确定、落实等方面依据。比较我校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干部岗位锻炼与培养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是一个客观规律,后备干部的选定和培养是保证干部队伍久盛不衰所必须的环节,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后备干部的选定是首要环节,我校党支部一贯采用民主推荐,支部考核的程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的原则,把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年轻同志选定为后备干部。选定后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岗位锻炼。1、让他们尽早进入相近岗位。如政教主任的后备人选可让他尽早进入政教处,担任主任助理,参与德育工作的管理。及时地安排后备干部进入相近岗位,才能使他们更快熟悉相近岗位工作的规律和管理方法,
43、积累经验,得到锻炼提高,为将来进入岗位打下基础。2、让他们尽快进入相应岗位。后备干部的培养既要严格要求,但又不能求全责备,要解放思想,大胆使用,不能等他十分成熟时才重用。实际上不进入岗位,不实际锻炼,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5 页 共 16 页是永远不会成熟的。年轻人有不足之处,这很正常,正因为如此,只有当他们在岗位上参与管理时,他们的毛病才能暴露出来,才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们改进,促进他们提高。这两年来,我校有几位年轻同志被提拔到政教处副主任、大队辅导员、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上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勤于思考,虚心学
44、习,大胆探索,工作热情高,效率也高。尽管在工作中也时常出一些差错,但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大有提高,进步很快。3、岗位培养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指导,这一点无论对在岗多年的干部还是正在培养的干部,都很重要。学校领导时时关注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当他们出现差错时,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当他们遇到棘手的问题而无良策时,学校领导适时点拨,启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们情绪不高,劲头不足时,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当他们不慎犯了错误时,应给予诚恳地批评,使其晓之以理。适时而有效地指导,促进了干部快速成长。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成绩:付佑良、那凯、黄爱军、刘谦、王京霞等
45、5 名同志被选拔到硚口其他学校担任主要领导干部,朱天元、陶勇、罗凌、张玲、何再平等 5 名同志轮流担任我校和其他学校的领导干部,为硚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 5 名 35 岁以下年轻骨干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提拔了 4 名 35 岁以下年轻骨干教师担任了教研组长任务。自此我校干部已经走上了一条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之路,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了坚持的基础。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课题研究数年来,教师共同发展尤其是专业化发展的观念逐渐得到接受,在学习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并在学习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物化成果,这些物化成果将在今后的教师共同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和借鉴性作用。1、课题研究方案、工作报告、
46、研究报告一套。2、学校编写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成果集 、 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成果集 、 队伍建设、内涵发展 、 学习长智慧、实践出真知干部学习集 、 有效德育论坛班主任学习集等校本学习与培训教材。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2.5第 16 页 共 16 页3、语文、政治、地理、物理、历史五大教研组课题研究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经验成果。4、提出并实践了“问题导向式”校本教研模式、 “骨干研修”教师(干部)培养模式。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题组随着学校主要领导的变化及教师的人才流动在研究人员甚至核心人员上变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
47、响了课题的推进。2、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课题研究从单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拓展到四个共同体的研究,课题的界定也随之发生变化、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广度更大,时间也随之推移,超出了原定的研究时间。3、四个共同体的研究在扩大了范围的同时,也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在一些研究上基本上侧重于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理论性不强、科研性不强,使得部分研究缺乏理论支撑与深度。参考文献:1、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 年第 5 期。 2、钟启泉“学习共同体”的范例全球教育展望2006 年第 4 期。3、周成海 衣庆泳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 教育科学2007 年第 2 期。4、王天晓 孟繁华治理视野下的教师共同体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09 年第 8 期5、杨丽教育变革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策略 华东师大学报2011 年第 5 期6、孙元涛教师专业共同体:理念、原则、策略 教育发展研究2011 年第 12 期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