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52311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二语文期末复习醉翁亭记课内练习一、解释划线词语。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有亭翼然 4.临于泉上者 5.野芳发而幽香 6. 佳木秀而繁阴7. 至于负者歌于途 8.伛偻提携 9.山肴野蔌 10.杂然而前陈者 11.宴酣之乐 12.弈者胜13.苍颜白发 14.颓然乎其间者 15.已而夕阳在山 16.树林阴翳 17.太守谓谁 18.醉翁之意不在酒二、翻译句子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6.宴

2、酣之乐,非丝非竹。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一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已 而 夕 阳 在 山 , 人 影 散 乱 , 太 守 归 而 宾 客 从 也 。 树 林 阴 翳 , 鸣 声 上下 , 游 人 去 而 禽 鸟 乐 也 。 然 而 禽 鸟 知 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

3、庐 陵 欧 阳 修 也 ( 节 选 自 醉 翁 亭 记 )1.请 解 释 加 点 字 在 文 中 的 意 思 。 (1)或异二者之为( )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游 人 去 而 禽 鸟 乐 也 ( ) (4)太守谓谁 ( ) 1翻译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请用选段中的句子作答。(1)甲段中的“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2)乙段中与“佳木秀而繁阴”相对应的依据“ ”。4.你认为甲、乙两段中作者的“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 ,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 ,有 A 之思;椅桐桧柏,有 B 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

5、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n):汴水。余浸:支流。岩阜:假山。芡(qin):水生植物。富:丰饶的物产。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_ (2)佳木秀而繁阴_ (3)修竹森然以高 _(4)以为陂池_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_ _ 3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春季_ 秋季_ 4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

6、“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 中的 A、B处。 A_ B_ 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_ 三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7、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业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 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众皆感泣不肯去。 【注释】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代:地名,治在今山西代县。毡罽(j):毛织品。纩(kung):丝棉絮。傍:同“旁” 。殆僵仆:几乎倒下。1.请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A.太守自谓 也业谓曰 B.然而禽

8、鸟知山林之乐 而业怡然无寒色C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故士卒乐为之用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众皆感泣不肯去2.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 (2)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_ 3.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什么含义?_ _ 4.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业这个形象有哪两个特点?_ _ 四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

10、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占:占卜。有年:指丰收。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忭(bin):高兴,快乐。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志喜也 ( ) (4)甲子又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名之者谁?/则以名物 B.余至扶风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D.以为休息之所/全石以为底3.翻译下面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

11、 (2)农夫相与忭于野。_ 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醉翁亭_ 喜雨亭_ (2)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 五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12、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 (节选自诗人玉屑 ) 注:三代:指夏、商、周三代。金

13、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 声。志:记述。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名之者谁_ (2)欧阳修初谪滁州_ 2、用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 3、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_ 4、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_ 在颍州时_ 六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14、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 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时日害(h)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15、?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杂然而前陈者( ) (2)太守谓谁( ) (3)顾鸿雁麋鹿( ) (4)予及女偕亡(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B.溪深而鱼肥 C.贤者而后乐此 D.而民欢乐之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 (2)贤者亦乐此乎?_ 5简答题。 (1)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_ (2【甲

16、】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 _ _ _ 七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

17、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释 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上:皇上。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_ 遂书以名其亭焉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_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_ _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

18、想?_ _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_ 参考答案对比一【答案】:1.(1)或许 (2)没有 (3)离开 (4)为,是2 .(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3.(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树 林 阴 翳4. 相同点:都是为国为民而乐。 不同点:甲段的是先忧后乐;乙段的乐是与民同乐。【二】翻译: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庄园。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

19、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二【答案】1(1)情趣(2)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3)长 (4)把2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3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 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4 . A 江湖 B 山林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三】 翻译:杨业不懂得兵书,为人忠烈勇武,很有智谋。训练、作战时,和士兵同甘共苦。讨代北方苦寒之地

20、时,别人大都使用毛毯,杨业只是裹着棉衣,坐着处理军务,旁边也不设置火炉,侍从的人几乎冻僵了,但是杨业神色轻松没有一点怕冷的表情。他治理政事很简便,统治属下很有恩德,所以士兵乐意为他效命。朔州战败时,他属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战死,没有好处啊,你们可以跑回去,禀报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开他。三【答案】1.D 2.(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同我一起死没有什么益处。3.寄情山水排遣抑郁(随遇而安) ;与民同乐4.忠诚刚烈(忠烈) ; 体恤

21、下属(御下有恩)【四】翻译: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

22、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四【答案】1.情趣 离开 记 下雨 2.C 3.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4.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五】翻译:欧阳修刚到滁洲做官的时候,自己叫自己“醉翁”,(此时他)年纪大了,而且身体衰弱又得了病,于是退居颖州,于是又改外号为“六一居士”。有人问他:“六一指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收藏了一万多本藏书,又收集了尧

23、舜禹三代以来一千多份碑文刻拓,还有一张琴,一局棋,经常在房间放一壶酒。”别人说:“这才五个一啊,怎么是(六一)?”欧阳修说:“还有我这一个老头,老头在这五种器物之间,难道不能称为六一吗?”别人笑着说:“你想避世逃名吗?难怪你经常改外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怕影子出现而在日头正中走路,我将会看到你快跑、然后大声喘气,而被渴死。但是你的名声在外,是逃不掉的。”欧阳修说:“我当然知道名声是逃不掉的,但也知道根本就不用逃。我以此做外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五【答案】1.(1)命名(1 分)(2)降职(远调、贬官)(1 分)(共 2 分)2.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

24、翘起像鸟张开趣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判断句,l 分;全句大意,1 分。共 2 分)3.少辄醉年又最高(l 分)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丈,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 分)(共 2 分)4.与民同乐(2 分)(若答“山水之乐”给 l 分) 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2分) (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六】翻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有品德修养的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周文王用民众的力量修建灵台、挖掘灵沼,但老百姓觉得非常高兴,

25、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塘叫做灵沼。他们高兴这里有麋鹿和鱼鳖。古代君王与民同乐,所以才能真正的快乐。 汤誓上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就什么时候灭亡(夏桀曾将自己比作太阳) ,民众想和夏桀一起灭亡,即使有高台深池和飞禽走兽,他难道能独自享用吗?” 六【答案】1.摆开。 为,是。回头看 同“汝” ,你。 2.、(分) 3.、(2 分) 4.、 (分,每句 2 分)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有品德修养的人也以此为乐吗? 5、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分) (3 分)生活态度 1 分,联系实际谈看法 2 分。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随遇而安、醉心山水、宽容而闲适) 。

26、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调整自己,积极应对。【七】翻译: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

27、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七【答案】1茂盛、繁茂 命名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 “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 “也” ,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