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5206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随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不良额正在逐年下降,总体形势向好。但是,随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信贷品种不断增加,信贷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贷后管理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无法通过贷后管理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侵蚀了经营业绩。当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贯穿于整个信贷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之中,涉及方方面面。信用风险管理不能仅仅限于贷款发放后的监控,而是要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及早发现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一、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理念和行为偏差是导致不良信

2、贷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化贷后管理不仅是完善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也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信贷业务从发生到结束是一个过程,贷后管理就是要在保证资金用于规定用途的基础上,跟踪客户所在行业、上下游和客户自身经营情况等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第一,部分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对加强贷后管理的认识仍然不足,思想上仍然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一旦项目获得审批通过,贷款发放后,随着向客户收取的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到账,部分客户经理就会如释重负,思想上放松对贷款的进一步管理,无非是形式上的贷后检查报告、资产清分等工作,对客户的后续生产

3、经营、财务状况、资金使用和回笼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直至有些客户出现还款困难或其他违约行为时才引起警觉和重视,但到这时为时已晚。第二,贷后管理的手段不够,对风险处置的应变措施单一。处理风险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回收银行贷款本息,贷后管理的各种手段均是为这一目的服务。但对于部分已暴露出风险隐患的客户,由于客户贷款尚未到期,客户尚在正常并按时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或分期还本,商业银行由于缺乏有力的处理手段,往往只能够采取发布风险预警、冻结客户未使用授信额度、关注客户经营情况、逐步压缩退出等手段,往往要等到客户发生实质性违约行为时才能采取诉讼、处置资产等法律保全手段,然而往往等到那时客户已无力偿还全部债务,即使采取

4、了相应措施也会造成部分损失,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第三,贷后管理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商业银行已建立了风险管理体制的“三道防线”,但归根结底能够发现和暴露客户风险隐患的应该是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线经营部门,但由于经营部门出于经营考核等因素考虑,有时很难主动暴露风险。“三道防线”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在业务检查中往往也只能采信于客户经理反映的情况和数据,因此即使每年有大型的贷后检查或审计活动,也难免会对客户的风险挂一漏万。第四,决策失误导致不良贷款增加。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在制定压缩不良资产工作的方针、工作策略时,经营发展思路产生扭曲,或因片面强调压缩不良、防范风险,以致丧失了发展机

5、遇,丢失了市场份额;或因对处置不良资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人、财、物上投入不够,丧失了处置良机;在不良资产的认定上出现失误,没有按章操作、科学界定,得体决策,导致不良率偏离正确水平;在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的选择上,不是进行科学决策,而是凭借经验或想当然、拍脑袋决策,人为导致损失率加大。第五,对信贷退出机制认识不清。主要表现在由于长期沿用以下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绝对额控制指标,并对指标进行考核为主的管理方式,使部分行为表面上的数字好看,过于注重发展速度,忽视了企业发展的质量,有的甚至不惜采取盲目垒大户方式掩盖行业、企业的真实状况,错过了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信贷退出会影响业务的发展,

6、导致企业存款减少,客户迁移、结算量下降等等。正因为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前瞻性,不愿及时地从一般的户中适时退出,因此导致目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二、商业银行应大力培育健康风险文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大。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合规经营、健康的风险文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合规经营和风险文化是一种习惯,能够影响员工按照某种思维和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在合规经营和风险文化的建设上,必须持之以恒,以理念同化人,以制度约束人,以文化培养人。商业银行要结合工作实际,营造良好的适合风险

7、文化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把全行的风险文化建设好。从宣传上加大力度,把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渗透到每个岗位和每个流程环节,提高员工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从制度上加大力度,根据当前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结合全行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完善信贷管理全流程的规章制度,保障业务健康发展。从执行力上加大力度,尤其要强化各级行领导的执行力,进一步严肃纪律,加大违章违规处罚力度,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历史遗留问题不及时暴露的,或因此贻误处置时 机的,不但要追究历史当事人的责任,也要处理现有当事人员的责任。 高度重视和关注系统性风险。银行系统性风险是由银行业外部冲击造成的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

8、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行外部宏观形势的变化,这是银行不能控制和影响的,也是商业银行要重点跟踪和研究的。系统性风险是影响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科学安排好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业务结构,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这是全行亟需解决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中,有很多风险和问题被暂时掩盖住了,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普遍不足,研究也很不够。因此,当前极其复杂的风险环境,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加强风险分析,积极研究对策。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中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比如宏观经济走势、政策法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和节能减排、资产价格波动等等。在防范风险方面还要

9、将实地调查与有关信息系统相结合。从第一笔信贷发放后开始,至少每季度实地检查一次。由于客户经理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当遇到贷款发放日期较为集中、尤其是贴现业务数量较多的时候,很难及时为每笔信贷业务作贷后检查并撰写检查报告。因此在工作中,应建立行领导联系重要客户制度、掌握客户潜在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解,使市场营销和贷后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行上下和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形成齐抓共管贷后工作的新局面。在做好对所有客户贷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建立起“权责统一、重点突出”的贷后管理体系。建立分层次

10、贷后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跨区域集团客户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贷款多、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全行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要加强限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对国家限制行业的客户,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止形成新的信用风险。三、当前对商业银行贷款工作中的防范对策一是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信用风险管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的预警工作是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状况

11、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对贷前调查,项目备选上的风险预警还是个空缺,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贷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建立一套严密的、先进适用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作前瞻性的而不是事后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用风险预警制度,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二是从源头上抓好风险防范工作。研究保全工作的同时,首先要想到如何避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如影随形。因此,应相应地制订压缩不良的目标,找准切入点。首先从源头上分析、预测、控制,

12、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要加强调查分析,把好第一道关口,贷款绝对不能“拍脑袋”,也不能只站在区域的角度来衡量;要加强贷中和贷后管理,抵押保证手续要全,跟踪企业运行性时,要盯紧企业的风险。三是克服行政干预的弊端。行政干预普遍存在,可为什么有的银行受其影响小而有的银行却始终摆脱不了行政干预的阴影呢。从客观上看,可能各地的“小气候”不一样;但从主观上分析,则是某些行有关人员,甚至领导同志观念陈旧,思想还停留在粗放经营的阶段,没有切实树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存在经营目标多元化、分散化的问题:至今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不自觉地替地方政府说情、办事,没有把自己真正纳入统一法人制度的轨道;对地方政府有“天生”的惧怕心理;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保全工作在银行当前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怕与地方政府关系搞僵后影响到吸收存款等其他业务的开展。因此,要想摆脱行政干预,就必须先转变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