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干亲开锁的风俗与文化我的家在濮阳市濮阳县,其实濮阳县比濮阳市的历史还要悠久,在上古时代就有“颛顼遗都”之称。在我住的小村子里虽然大部分家里都有现代化的电器和网络,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人还是比较注重一些风俗的延续的。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认干亲开锁的风俗。在古时候,结干亲是非常流行的。人们把这种方式作为家族之外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被用到官场上,结干亲则被带上了权势的味道。在我的家乡结干亲也是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结干亲的对象一般都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熟悉的人;家里没有儿子或女儿的都会再认个干女儿或干儿子为以后老了有个照应;还有一些人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和儿子能够攀上富贵一点的人家结干亲,希望能够
2、在生活上有所补助;另一些人是希望亲上加亲,将自家女儿儿子认干亲人在亲戚家;还有人会跟神仙结干亲,以保佑平安。其实结干亲在周易中就有记载,上面说“二人同心,其力渐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说的就是“义结金兰”了。古人有时候是有目的的,同别人结亲,在复杂的社会就更容易立足了,别人也能更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了,不会背叛自己。试想,如果刘关张没有结拜,那关羽可能早就降曹操了,哪能到死的那天还对刘备忠心。(摘自中国民俗) 当然现在的结干亲也不是没目的的,我问过好多人,大部分人的解释都是认个干爹干娘,然后逛个锁将小孩子锁住,这样小孩儿能够平安的长大。这个锁不是锁门的锁,是用红绳和铜钱编成的,让孩子在很小的
3、时候带的,据说能辟邪。所以至今认干亲必定会连续着逛锁和开锁。开锁这个习俗在很早的时候在我们那里就是一个传统,可以说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件。最早的说法是在孩子12岁之前认了干亲,干妈在孩子生日时,会送给他一副用丝线和铜钱编成的锁子,这意思就是要把孩子锁住,到了孩子12岁的时候,那时孩子就长大了,视为闯过了“童子关”,然后干父母就为孩子把锁子上的铜钱都解开,也有的是把所有的锁子都扔到火里烧一下,然后把铜钱捡出来,这便是“开锁”了,当然,也有人说开锁是为了能够开启智慧,从此孩子就会智慧过人了。其实,从中可以看出大人对孩子的期望之情。这些是以前人们传说的,现在大家也在延续这一风俗,不过过程会有些改变。首先
4、说逛锁吧,按家里人的话说就是一些比较娇气的孩子你在刚出生就要逛锁了,而一般的孩子在长到会说话走路的时候才开始张罗这个事情。有干亲的,就让干妈找来红绳和铜钱,第一条“锁”上有一个铜钱,第二条上面穿两个,第三条上面穿三个,总共编三条“锁”。逛锁的时间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必须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进行。没干娘的让一个姓氏比较好的人来编锁,不能用一些有歧义的姓来编锁,例如姓霍的、李的等等,这样是不吉利的。一些准备就绪之后开始举行仪式,摆上香炉、贡菜然后由编锁的人说上几句,之后逛锁的孩子绕着干娘转三圈(如果哪家孩子认的干亲是神仙就围着神像转三圈)。然后负责编锁的人给孩子起个名字,而这个名字必须叫满三天为止。
5、起的名字可以随便起,但是第一个必须是“刘”字,“刘”即“留”能留住孩子,后面一个字可以随便起,一般会叫“刘住”或者“刘长”的名字比较多一些。不止名字叫三天,用红线和铜钱编的锁也要戴在身上三天。满三天后将锁挂在一个地方好好保存着,不能将这个锁给丢掉,一直留到开锁的日子。说到开锁,先是开锁的年龄,这年龄必须在虚岁的双岁才能开,大部分家人会选择在孩子16虚岁的时候为孩子举行开锁仪式。也有人12岁就开锁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长个子,成人才才开那么早的。还有人等长到快结婚时才给开锁,不过这种情况的很少,按我妈说的一句就是不能锁的时候太长了,不然就不聪明了。逛锁的日子是正月十五,那开锁的日子则定在正月十六
6、。正月十六早上本来就是我们去除杂病的日子,大早上起来去外面溜一圈踩一下麦苗,转一下椿树,逛一下庙,捡些干草,在自家门前点着烤烤火,将晦气全扫净。再将烤火的灰在门前围一圈,这样什么鬼怪都不能来打扰了,这是开锁的最佳时期。但是神锁(跟神灵结干亲的叫神锁)比较特别,时间也是正月十六,不过要在天明之前将仪式举行完毕,如果见了光就不好了。因为神仙在天明了好不出现来为孩子解除锁在身上的束缚,也不能享受干儿子或干女儿准备的美食了,所以孩子的父母会在头几天就准备好要用的东西,当天开锁的时候代替神灵开锁的必须是姓氏比较吉利的人才有资格开。开锁在我们那里算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了,这比过年走亲戚的场面还要大,不仅父亲这
7、边的亲戚要来参加,母亲那边的亲戚也要到场,还有邻居、朋友都会到场的。就算你不知道有人将要开锁,你在这天恰好在街上听说了这事,你不能当做没听见,这时候应该拿着礼品去参加开锁仪式,不去会不吉利的。所以只要有一家开锁几乎全村的人都会到场。这已成为了习惯,每年正月十六的时候,村子里就有好几个开锁的,不仅开锁的人家忙,不开锁的也在忙。去了这家跑那家的,大家都很开心。当然开锁之前还要准备一些东西,不如说要准备四株艾草,四颗葱,而这葱也是很讲究的,必须是两颗连着的,分开的葱是不吉利的。所以开锁的人家一早就留意着这种葱,以便开锁时用。开锁这家要为孩子的干妈买一身新的衣服送去,而干妈需要蒸一个大大的花糕提前给开
8、锁家送去。接着就是找开锁时陪罪的人,所谓陪罪的人是陪着开锁人一起渡过仪式的人。陪罪人必须是以前没带过锁的人才可以,正在带着的是无效的,如果开过锁的人也可以充当陪罪人。剩下得杂七杂八的都准备些,邀请宾客的名单也提前通知他们当天务必到场。最最重要的就是开锁当天了,最忙碌的要属孩子的父母了,早早起来布置仪式现场。在堂屋的门前放一张八仙桌子,在桌子的中间摆一个装满麦子的斗,斗的两边插上艾草和连着的葱,斗的中间插上香,斗的旁边两边分别放有摆的贡碗,碗里有的装的是水果之类的,有的是大块儿的红烧肉。有的是馒头,总共是八大碗,碗上都斜插着一双筷子。在斗里还要插一杆秤,秤上面顶一块黑纱布。八仙桌的腿用红线绕上三
9、圈,外圈用一根铁链子紧紧地缠上,再将一把锁(这个锁是锁门的锁)锁住链子。一切准备完毕,开锁的孩子和陪罪人依次钻进桌子底下坐着,开锁的人和陪罪人上衣必须是红色的。两人进去之后,干妈该出场了,干妈先点一把香围着桌子绕三圈之后将香插在斗里面,仪式正式开始。干妈就站在一旁给每一个转圈的人念顺口溜,转一圈念一句,总共转三圈,顺口溜是这样的“天也转,地也转,俺给罪人来送饭;隔着井,隔着河,俺给罪人来送馍;一人送,二人吃,不知道罪人在哪里”。念完顺口溜之后,转的人将手里拿的吃的东西拿出来一个先递给陪罪人,陪罪人先咬一口再递给开锁人吃,开锁人吃完将转的人全部拿的东西放在开锁人旁边的大簸箕里。按此方法亲戚朋友都
10、这样转三圈,然后递吃的,第一口总是陪罪人先吃,开锁人吃被咬一口的东西。关系不是太近的人会拿着吃的东西转圈,转完就离开了,关系比较密切的不仅要放下吃的,在拿完吃的以后外加一个红包放在斗的旁边。当然第一个转圈的人必须是开锁人的父母,第一个放红包的也是双亲。按照这个程序一直走下去,中间开锁人和陪罪人都不准出来,直到没人再转。最后收尾的则是干妈,干妈端着以前准备好的大花糕转三圈,之后将花糕盖在放吃的东西的簸箕里将其盖住,再转三圈,拿出一个大红包放在桌子上(其实干妈给的钱最多)。转圈的过程完毕之后,该打开锁链子的锁了,打开的同时,放鞭炮的要做好准备,以及陪罪人也要准备从桌子底下出来。鞭炮一响,锁被打开,
11、陪罪人出来,接着开锁人也出来。不过开锁人出来可不轻松,只要开锁人出来,这边他的爸爸会准备还一个长鞭子,鞭子的尾巴上绑着一颗大蒜,等开锁人一出来,他的爸爸就会用鞭子抽打他,而开锁人不能还手,只能跑到灶火里找干妈,躲进干妈的怀里。鞭炮放完之后整个仪式也就接近尾声了,开锁人可以成人了,再也不用受到束缚了,自由了。仪式举行完毕当然就只剩下大宴宾客了,还有一点就是簸箕里的吃的东西除了陪罪人和开锁人吃之外其他人都不能吃,除非拿钱买下来。所以一般父母会再给开锁人一些钱,可以多可以少,哪怕只有一毛钱也可以将所有吃的东西买下来,这样其他人都可以吃了,不花钱的话,他人吃了会遭殃的。这些完成之后,干妈负责把逛的锁解
12、开,开锁人还得将这个红绳绑在腰上三天,三天过后在讲这个红绳全部扔掉,这个开锁的过程才算真正地完成。开锁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家都很重视这个日子,虽然里面夹杂着一些迷信的想法,但是这也是属于一种传统的风俗文化,也应该保护起来,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像这种风俗已经被淡化了许多了。如果以后没了这些风俗,生活会少了许多乐趣,迷信的东西虽说不应该弘扬,但是这些不能算得上迷失人们的心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对生活的希望。以这种方式大家又有了一个堂堂正正大家聚在一起的理由,一个热闹的节日。因此我觉得咱们现在一些风俗文化的流失,早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不要让科技的发达成为扼杀风俗文化的理由。我的家乡一直延续着这种传统,也已经从当初的迷信升华到娱乐大家的工具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地方能能够和我们一起继续着开锁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