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中考课内16篇文言文总复习.ppt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39126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课内16篇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2018年中考课内16篇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2018年中考课内16篇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2018年中考课内16篇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2018年中考课内16篇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论语十二章2006,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

3、,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

4、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岁寒, 。”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

5、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桃花源记 2016 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2)顺序: 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

6、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 志: 处之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4)重点词: 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并怡然自乐,都。,4、成语:,(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 落英:

7、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髻。并

8、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6、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

9、”,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7、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

10、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一、 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 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 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渡口,二、 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

11、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

13、”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三)陋室铭(刘禹锡 唐),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

15、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四)爱莲说2014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多。 2、益: 副词,更。 3 、 植:立。 4、鲜:少。 5、 亵:亲近而不庄重。 6、宜:应当独: 7、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二、翻译:,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

17、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

18、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 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 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

19、 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 象征、衬托,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20、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八、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五)三

21、峡2013 (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在。 自非:如果不是。 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 :(zh)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3、特殊用法: 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

22、。三,这里不是确数 4、通假字: 阙;同“缺”,中断。,5、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久绝(消失)。 绝(山峰):极。 阻绝: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23、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

24、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 (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5、。”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

26、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一、解释加点词语:,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上。 3、乘奔御风: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急流。 5、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下霜的早晨 7、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 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7、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 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

28、到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29、,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七、欣赏:“庭

30、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九、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十、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七)马说 2011 韩愈,1作者 ,字 , 代 家。,韩愈 退之 唐 文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驾驭;方法 。 2、执策而临之。鞭子;面对 3、其真无马邪: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

31、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一样 。 9、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出 10、故虽有名马:即使 。 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2祗辱于: 只是。 3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4不以千里称: 不因为日行千里著称。 5一食: 吃一顿。 6或一石: 有时。 7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8外见: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10策之: 鞭打马。策,用鞭子打。 11以其道: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

32、法。道,正确的方法。 12尽其材: 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 13通其意: 通晓它的意思。 14执策而临之: 面对。 15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吗。,(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比作千里马,把_比作食马者,反映封建统治者_的社会现象,表达_的愤懑之情。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句(3)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句: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句:(4)段的食马者_, 并扬言_,揭露统治者的_,人才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

33、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 “伯乐”: 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 有才能的人(7)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

34、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八)送东阳马生序 (明朝:宋濂),重点字词解释。 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热水;蒙盖。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超过期限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 穿着。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

35、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

36、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至)舍:学舍,书馆。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 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

3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思考、 (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遥远艰难。 衣着: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

38、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9、。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

40、过来。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

41、的态度。 、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

42、苦为乐。,(九)小石潭记2007 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 水尤清冽: 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路;出现。 为坻,为屿,为嵁: 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凄清;停留。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下见小潭: 在下面。 日光下澈: 往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凄凉;使-寒冷。 记之而去: 离开。,二、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3、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三、,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4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十)岳阳楼记2010 范仲淹,一、生字注音 谪(zh)守 朝晖(hu

45、)夕阴 霏霏(fi) 薄暮冥冥(mng)淫(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潜行(qin) 浩浩汤汤 (shng) 潇(xio)湘 属 ( zh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际:涯,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46、何极: 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 到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于是;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胜景。 衔远山,吞长江: 连接。,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边;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描述;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虽然如此,那么;尽。 迁客骚人: 降职远调的人;

47、诗人。 淫雨霏霏: 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 放晴;,或异两者之为: 或许;指两种心情。庙堂:朝廷。江湖:民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之前;在之后。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没有;这;归依。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不以物喜: 因为。,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迫近;离开。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 日光;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小草;小洲;穷尽。 宠辱偕忘:荣耀;:一起。 把酒临风: 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旷神怡 : 愉快。,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48、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