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2.4复杂地质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0355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4复杂地质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2.4复杂地质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2.4复杂地质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2.4复杂地质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2.4复杂地质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较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距曲线本节内容提要: 1. 倾斜层状介质时距曲线 2.弯曲界面附近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3.断层构造附近的地震波 4. 山脊山谷附近的地震波 5.多次波的概念,2.4较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距曲线 地震勘察地区的地质界面,实际往往是起伏不平的。对于地震勘察来说平界面和弯曲界面的概念可以说是相对的概念。比如地下的一个反射界面,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例如几十km )的范围内的起伏,对于地震勘探的局部地段(几百米上千米)进行观测来说,仍然可以看成为一个平面。弯曲界面一般是指在观测地段范围内出现弯曲的界面。一)倾斜层状介质的时距曲线 在这种比较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地质条件下,定量的建立

2、时距方程是比较困难。但是利用虚震源和单层平界面的时距曲线的特征,也可以定性划出相应的时距曲线,与界面形态相对应。 我们把多层倾斜平界面和任意倾斜方向的平界面的时距曲线划出来,并加以介绍。在图中可以看出,双曲线的顶点的纵坐标to=2hcos/v,横坐标X=2hsin,各层界面反射波对应的双曲线,在界面下倾方向相互平行,但双曲线顶点的横坐标,向X轴的正方向移动,并在界面上倾方向汇合。 任意界面的时距曲线比较复杂,但把每一层以上的介质都看成均匀介质把多层化为单层再去处理,就变得简单的多了。,2,3,二)弯曲界面附近地区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由于地层长期收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地层界面不再是水平

3、状态而变成弯曲形态,这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用光学中凹凸镜聚焦和发散原理来加以分析,当激发点选择在凸界面的正上方,在地表测线X1和X2点接收来自凸界面R1和R2的反射波。不难看出它的反射波路程OR1X1和ORX2分别要比平界面的反射波的路程OR1X1和OR2X2大一些,相同速度传播所使用的时间就长,时距曲线比水平平界面会更弯曲。反射段的长度R1RR2比R1RR2要短些。记录的地震波强度和能量也都比较小。若界面是凹界面,和凸界面反射波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点与光学中凸透镜发散而凹透镜聚焦的原理是相通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更多种弯曲界面与时距曲线的对应关系图。 实际地层界面弯曲形态

4、是各种各样的,一般来说界面是凸型弯曲,曲率为正值,则相应的时距曲线就是向上弯曲的双曲线。当界面形状是凹界面时,界面的曲率为负值,相应的时距曲线形状变化较大。双曲线有向上弯曲的也有向下弯曲的甚至还有变成一条直线,也有可能蜕变成一个点。此时,界面将是一个以激发点O为圆心以界面埋藏深度为半径的半圆界面。,三)断层构造附近反射波 一、关于绕射波: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断层的稜角点、地层的间灭点和地层不整合的突出点(这些点与周围介质的物性都发生了显著的差别)这些“棱”、“角”点都将变成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的新的地震波并向周围介质中传播,这种新波叫绕射波。 从O点激发的地震波,到达绕射

5、点A,然后再以绕射波的形式到达地表面任意接收点S,显然波的传播旅行时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入射波传播OA路径使用的时间t1,它等于:另一部分是绕射波由A点到达S点的旅行时间t2:式中为A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到激发点O的距离h为绕射点的深度,于是绕射波的时距方程可以写成: 这是典型的双曲方程,饶射波的时距曲线是双曲线,双曲线的顶点对应在绕点在地面的投影点上。利用这点,可以确定绕射点(断层)的位置。,二、断层构造附近的反射波和绕射波 有直立断层之上R为棱角点,1R和2R为断层的水平的上下盘,时距图中画出了1R界面的反射波的双曲线,也划出了断棱点(绕射点)R产生的饶射波的时距曲线。与反射波相比,

6、绕射波的时距曲线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1、 绕射波的双曲线,相当于在R点激发,界面深度为绕射点R所在的界面埋藏深度h的1/2的平界面的反射波的双曲线。因其界面埋藏深度小,其双曲线比1R界面的反射波的双曲线要弯曲的多。2、绕射波的双曲线对称于过绕射点R在地表的投影点R的t轴。当激发点O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只会引起绕射波强度大小的变化,绕射波双曲线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对称轴的位置也不变,只是双曲线沿t轴上下移动。3、 绕射波的双曲线和1R界面反射波的双曲线,在M点处相切,界面的反射波在此中断。在M点,两条双曲线的切线斜率相同,速度相等。由于绕射波的双曲线在客观上反映了棱角点R的空间位置和其它状况,用R

7、点的地面坐标来计算或确定断层的空间分布位置和形态,确定断点和尖灭点等地层构造突变异常点的真实位置。,在断层附近地区,地层产状发生变化,形成各种不同产状类型的地层。使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在断层附近的形态就变得比较复杂。三、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常见的特点简单介绍几点:1、反射波组错断,表示有断层存在。但断层面两侧的波组分层特征、反射波组的稳定性,能够说明地质构造的变化状态。2、每张时间剖面图上都有数条明显的反射波同相轴,可以推断是浅部泥岩、砂岩、页岩及其它地层波组抗截面的反应。在地震剖面图上,地震界面是岩层波阻抗有差异的物理界面反射波的同相轴,地层中的层面、断层面、侵入体接触面、不整合面流体分界面、

8、以及岩行有显著差异的物理界面均可成为地震反射界面。3、断裂引起地层反射波同相轴的中断,所以反射界面的中断点,就对应地层的断点。一般都要用上盘的中断点来确定断点的位置,当地震剖面上出现断层绕射波时,使用绕射波双曲线的极小值点确定断层位置是非常可靠的。4、地震剖面也可以确定断层的形成的时期,深层断而浅层不断的是时代较老的断层,深浅层均断且落差相近的断层是新发育的断层。5、断层面也可以形成倾斜角度比较大的断面波,这种波的同相轴的倾角比一般地层大,而且延续性也较差。,四、山谷和山脊地层附近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当反射界面是由平界和弯曲界面面组合而成的复合界面时,时距曲线就会变得相对复杂了。 若界面的形状

9、象山谷R1AR2,此时,我们可以把这组界面分解为倾斜方向相反的两个平界面,分别找到两个反射界面的虚震源,O1*、O2*,从这两点向地表面作垂线,反射界面双曲线应当对称这两条直线。反射界面对应的双曲线的长度,可由虚震源O1*、O2*连接R1、A、R2、并延长到地表面,其两个交点的长度,就是反射界面相对应的双曲线。 山谷形状界面的反射波的两条双曲线相交在一起,而且扰射波的双曲线分别和反射界面的双曲线相切,它对称过A点向地面引垂线的交点的时间轴。 当界面的形状是山脊的时,反射界面所对应双曲线是什么样子?与山谷使用相同的方法,分别找到两个界面的两个虚震源,过这两个点向地面作垂线,双曲线对称于过这两个交

10、点的 t 轴,长度也可以确定。绕射波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并和界面的反射波的双曲线相交。 与山谷不同的是,两个界面的双曲线不在相交而是错开一段距离,但绕射波在错开的位置上出现。和山谷附近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形成了明显变化。,当界面的形状更为复杂时,我们仍然和前面遇到的情况一样待。如图所示,界面是各向斜构造,在轴部CG段可以认为是一个弯曲界面,界面AC、GI段是倾斜方向不同的两个界面。作两段反射的两个虚震源和双曲线,然后在划出弯曲界面对应的时距曲线。 凹界面上的反射波,在特殊化的地质构造条件下,产生来自这些界面之上的方向发生反转了的反射波,又称回转波。 当在O点激发时,弯曲界面CG段反射点自左向右排列的

11、顺序为CDEFG,与界面相对应的时距曲线上是自右向左的CDEFG的排列顺序正相反。可见在凹界面上,波的反射方向发生了回转,C、G点叫回转点,它是正常反射波和回转波的公共点,回转波时距曲线的最低点位置,就对应了凹界面的最低点。不是所有的凹界面都能产生回转波,只有当界面的埋藏深度小于弯曲界面的的曲率半径R时,才有可能出现回转波。,五、多次反射波 当地震波入射到波阻抗分界面时,除了要产生反射波(一次)外,还可能生一些往来于分界面之间的多次反射波。如图所示。按射线路把多次波分为全程和短程多次波。关于多次波我们介绍如下:1)多次波产生的条件: 当入射波遇到反射系数R大的良好的反射界面时,就可能产生多次波

12、。这是因为一般地反射界面R都较小,一次反射的能量已经就很小了,再经过几次反射,能量就更弱小,检波器已经记录不到这种反射波。但地表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界面。地表面与空气接触,它是一个良好的反射界面。假如地下存再一个属于基岩面、岩石的不整合面、低速带的底界面这样的有良好地下反射界面,由震源发发出的地震波,在R较大的界面形成反射,会造成反射回地表面的反射波的能量很强,而地表面的反射系数也很大,反射回地下的波还会很大。再经过底下界面的下一次反射,再回到地表被接收,就形成多次波。2)形成机制:我们以全程多次波为例进行讨论。设地下有一平坦界面R,倾角为。在界面A点上产生一次反射,回到地表面B点。在前面的讨论

13、中我们提出过,B 是一个反射系数很高的点,经B再反射回地下R界面的C点的反射波能量仍然比较强,可以再一次反射回地表面的S点,完成了一次全程二次反射。在R界面的一次反射处,可以找到虚震源O*。地震波由O*发出直接到达B,在界面的C点完成了第二次反射,为了找到虚震源,再作一个辅助界面R。这个R是把R为轴,把地面转动180度,就得到二次反射波得虚震源O*。可以把以上的,二次反射波,看成是在R*界面上的一次反射一样。R叫等效界面,R与地表面的夹角为2。R界面的法线深度为h,R的界面法线深度为h。从图中可知: 把经过R界面的二次反射波,看成在R等效界面的一次反射。按图中的射线的几何关系,仿照一次反射波时

14、距方程建立的方法,可以得到倾斜平界面二次反射波的时距方程式:代入h及的关系式,变为:此公式就是二次反射波的时距方程式,如果写成n次反射波,其时距方程为:,3.全程多次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1)双曲线和 t 轴的交点叫界面法线回声时,一次波回声时t01,等于二次反射波的1/2,既t01=1/2 t02,三次反射波就是1/3。 2)一次反射波的双曲线顶点X坐标,是二次波的1/4,即: 3)等效界面的倾角等于界面角的两倍,即: =2,作业与思考题 1)划图说明多层倾销平行界面时距曲线有那些主要特点? 2)划出各种类型地质界面与反射波对应的时距曲线图? 3)断层附近的反射波和绕射波有哪些特征? 4)什么叫多次波?简述它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