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学大纲常见问题及案例参照一、课程说明1.同一门课不同的学分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采用同一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其中原作为说明用的(中/英文)字样没有删除;3.课程类别:有的写成了“必修”或“选修课”,应该按“公共基础”、“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这样的划分;4.先修课程:有的列出了许多的先修课,只要列出本课程前最紧密的课程既可,不必列出所有先修课;5.存在着教材和参考书的表达不统一和不规范的现象;个别的课程教材和参考书太少,只有一本,有的又多达 20、30 本,太多与太少都不合适。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有个别的课程将这部分的写成了“教学内容”,应该说明课程的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设置该课
2、程的目的和意义。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存在的问题:1.只有知识的要求,没有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2.有的将课程的要求写成了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3.有的对知识的要求写得过于具体和详细,雷同“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有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太简单,只有章节的名称,没有具体的内容;有的将“教学重点”写成了“教学内容”;2.有的课程没有按学校的格式,内容部分写得很详细,但列在表外;3.有的课程的关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沿用的是 2012 版的模式; 4.“教学方案设计”这一部分问题较多,普遍问题是:简单,千篇一律;请注意:学校从 2016 年开始要逐步推行“开放式精品示范课
3、堂计划”, 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目标,通过开展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小组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维度的课堂。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启发性,激励性。教学方法改革重点就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一个教案的雏型或基本点。要围绕本课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定最基本的教学方案。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如果课程本身就是实践课,应该把“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和“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两项合起来,不论是实验课还是实践课,都可按课程教学的“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来进行表述;2.只有设置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才在“五、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按要求来设计。 3.有的课程本身没有实践课内容,但是在其教学大纲中却提出对其他实践课提出很多的要求,可能不太合适;4.有的老师将课程的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研讨”部分当成了实践课,如果在课程中明确说明这是实践课,那就应提出具体的研讨内容和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存在的问题:1.考核内容没有与课程要求和矩阵关系相对应,而且过程考核没有具体方式。 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太简单,没有具体的评定方式和标准;3.有些实践内容很丰富,但考
5、核方式太单一;有些课程设有实践或实验,但在考核中没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方法。4. 个别课程没有删除原作为说明的文字5.有的课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仍然还是 3:7。注意:修订原模板表格:第一列为考核方式,第二列为考核内容。说明: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要与课程的要求对应起来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按课程的要求来设计,通过考核方式来“检验”是否达到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即:“知识能力素质”“课程方案的设计”“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而课程的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又是应与要矩阵关系相对应的。附案例参照 1:材料化学与工程教学大纲附案例参照 2: 认识实习 教学大纲案例
6、参照 1:材料化学与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 050146Z10课程名称:材料化学与工程/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冶金原理、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 冶金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2.刘光华主编.现代材料化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 年;3.曾建华主编.材料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年;4.潘功配主编.固体化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5.曹茂盛等主编.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
7、学出版社,2004 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材料化学与工程课程是为冶金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材料化学这门交叉学科的课程,了解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化学问题,将冶金提取与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联系起来,构建化学冶金材料的知识体系,建立资源冶金材料环境一体化意识,结合本专业的“材料冶金”方向的要求,既关注冶金提取产品的组成,也关注冶金深加工产物的结构与性能,有利于创新性的开发新的冶金技术、冶金工艺和冶金设备,扩展专业领域,将冶金提取与材料开发融合,为从事材料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
8、结构特点及与性质的关系,缺陷反应化学及布罗维图的作用,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点与特性,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与性质,材料制备化学及制备新技术,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等知识。学会从材料的性质出发选择制备方法,建立材料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分析材料的性能,从获得的材料的性质出发选择制备方法,形成提取材料设计新材料开发的基本知识结构。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开发新材料和选择制备技术和方法,将材料化学的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制备的工程问题;用材料结构的表征方法和缺陷化学的方法进行材料制备条件的分析,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材料设计理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开发新材
9、料的能力;在化学与材料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建立冶金材料环境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材料设计制备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学时分配章节 教学内容总学时讲课(含研讨) 实践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第 1 章绪论材料的历史与发展;材料化学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内容2 2 0材料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用典型历史事件和数据结合现状和发展讲
10、解材料的重要意义和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第 2 章材料化学基本原理:晶体的对称性和点群与空间群;缺陷化学基本理论和布罗维图;非晶态材料结构特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12 12 0晶体的点群和空间群的概念与运用、缺陷反应方程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结构特点和模型点群、空间群的概念、缺陷反应方程式的构建,高分子材料的构型和聚集态.教学思路:由晶体对称性引入点群和空间群概念;用分子轨道理论定性说明能带理论;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物特点。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 ;8 学时课程讲授;1 学时典型结构分析;1 学时专题讨论;2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第 3 章固体材料性能学材料的力
11、学性能与结构关系;材料的物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材料的化学性能与应用中的化学变化。10 10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增韧;功能材料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脆性机理和增韧、材料热电性和光电性与结构的关系。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强化结构和特性的关系;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一般归纳和重点解析相结合。第 4 章材料制备化学与技术现化材料设计的思路和体系;多晶材料制备主要方法与原理;单晶制备的主要方法与原理;非晶制备制备的理论与方法10 10材料设计的基础原理;新型固相制备;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溅射;晶体生长与外延;非晶材料制备原理
12、。低温固相反应机理;分子束外延;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原理与控制;教学思路:以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冶金与化学制备的基本原理,通过专题介绍和现场教学,突出制备创新性。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现场观摩、文献查阅,课中提问抢答;第 5 章新型复合材料现代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现象及影响;各类复合材料的6 6复合材料的特点;复合材料界面及界面性质。复合效应与评价;材料界面的复杂性与性能的关系。教学思路:通过解剖实物讲解界面结构,通过现场教学了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分析、材料制备现场观摩,知识抢答;特性与应用。第 6 章功能材料及应用超
13、导材料、贮氢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光学材料、敏感陶瓷材料、磁性材料、功能转换材料等的性能及其应用。8 8电-声作用、BCS 超导微观图象,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激光工作物质的四能级系统;新型陶瓷材料特点;BCS 超导微观图象,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光纤结构与光导机理。教学思路:以典型材料的发现引入材料的特性;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材料特性原理;以归纳的方式介绍敏感陶瓷类型及应用;教学模式:课外文献资料、课堂讲授(5 学时) 、专题辩论(2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1 学时)合计 48 48 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中有实践内容可参照此部分)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基本要求整车认知 通过实物认知汽车
14、的整体结构2 学生对整车结构有一个全面认识汽车变速器拆装 变速器实物拆装 4 掌握变速器结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汽车驱动桥拆装 传动轴和驱动桥实物拆装 4 掌握后桥结构组成和差速器的结构特点汽车悬挂系统 前后悬挂拆装 4 掌握几种悬挂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汽车转向系 汽车转向系拆装 2 掌握几种转向器和传动机构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助力机构有一定了解汽车制动系 汽车制动系拆装 4 掌握盘式和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 50%,
15、期末考试点 50%。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 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 10%专题讨论和辩论 分析能力,交流素质 10% 分组进行大型作业 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 10% 分组进行课外作业 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 10%课程考勤 主动性和团队素质 10%期末考试 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 50%七、大纲主撰人: * 大纲审核人: *案例参照 2:认识实习 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101Z11课程名称:认识实习/Cognitive Practic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学时/学分:2 周/2先修课程:工科大学化学、冶金工程概论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材、教学
16、参考书:张训鹏主编.冶金工程概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王维主编.冶金工程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认识实习是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到工厂中现场的学习与见习,加深学生对先行课“冶金工程概论“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冶金工程和冶金工厂的生产有初步了解,对冶金生产原料处理方式、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运行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获得冶金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意识,结合实际调查分析的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工程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了解冶金工厂工业原料来源、组成与性
17、能;了解冶金产品的名称、成分、物料性质、外观形态及其应用。掌握实习企业金属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了解工艺流程中主体设备作用和结构、规格性能;了解冶金工厂产房设置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生产的安全与环保要求;了解冶金生产的辅助工艺和设备,如:物料输送、化工、电器、动力、计算机、直控设备的应用与规格性能。加深对冶金过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意义与应用的理解。能力:通过工厂的实地学习,将对冶金工程的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初步体会和理解“工程”的概念,体会工程的复杂性;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学会用工程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建立生产管理、经济技术的概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具备
18、一定的设计解决方案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打下实有原基础。素质:通过现场学习,培养工程环境观;在实习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提高职业规范素质;以小组为团队,与企业的员工接触,提高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素质;通过学习企业机构和车间的组织培养最基本的生产组织和工程管理素质。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学时分配章节 教学内容总学时讲课(含研讨) 实践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一部分入厂教育及安全教育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和企业的安全要求;1天 4 学时 半天企业的现状和安全要求企业机构和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意识请企业领导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进行安全知识考试。
19、第二部分工厂参观冶金企业全厂参观。1天 1 天了解实习工厂的主流程和相关的辅助机构。对冶金工厂生产工程组织的初步认识企业技术人员带领现场参观。第三部分车间见习主流程生产各车间和重要岗位见习7天 4 学时了解主流程中各个车间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主要设备及工艺条件。分别掌握实习企业主要岗位的流程原理和主体设备车间见习,与技术人员和员工交流,自主获取相关信息。第四部分企业讲座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技术讲座半天 半天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技术改造和发展规划。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分析问题指导老师主持,企业技术人员主讲、学生提问与讨论。第四部分答辩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答辩。半天 半天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
20、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组织答辩小组进行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全体现场参观与分组车间见习,亲历具体冶金工程实际;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将书本和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工厂实际相结合;参与讨论与答辩,将所得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书面报告并进行答辩。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内容包括:生产实际与理论的结合、个人与工厂技术人员和员工的交流、与组内同同学的相处与交流,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对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考核的重点:现场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知和表达的能力。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备注实习日记 认识、分析和交流能力 10 实习考勤 基本素质和主动性 30提问与讨论 分析与交流能力 10实习报告 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 30答辩 表达和交流能力 20七、大纲主撰人: * 大纲审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