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俗与民族音乐结业试卷音乐中的民俗与民俗中的音乐0【内容摘要】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民俗与音乐,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他们的民间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像春天盛开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吐露着醉人的芳香。2: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 节日歌曲 习俗歌曲 载歌载舞 侗族大歌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音乐艺术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和系统化。这不仅表现在对音乐本身的研究,而且涉及到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把音乐这一总体聚象纳入民族学范畴进行研究。从这
2、个意义上讲,研究民俗与音乐的学问,实际上是民族学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应该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取向于音乐与民俗的结合,谈谈我国的民俗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许多少数民族被称为“歌的民族” ,很多民族地区被称为“歌海” 、 “音乐的王国” ,这一点并不夸张。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他们的民间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像春天盛开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吐露着醉人的芳香。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体裁和汉族一样可分为民歌、歌舞、器乐、说唱和戏曲五大类。民歌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和人民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休息娱乐、社交都伴随
3、着歌唱,如北方各游牧民族,他们在放牧时唱歌,结婚时唱歌,表达爱情时唱歌,思乡时唱歌。此外,他们还在进行集体竞技时唱歌,挤奶时唱歌。当母畜不肯奶幼畜时,他们也唱歌,一直唱到母畜照常哺育自己的“幼儿”时为止。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生产有生产调,结婚有结婚调,逃婚有逃婚调,重逢有重逢调,离别有离别调,过路有过路调,甚至告状也有告状调据说傈僳族打官司也唱着歌去告状,法官断案也唱歌。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这样的习惯:做父母的必须教会儿女唱歌,儿女的歌子背得多,唱得好,就意味着父母的教育有方,会得到舆论的好评;反之,如果子女会唱的歌子不多,唱得不好,就说明做父母的没有才学,那是要惹人笑话的。因此,孩子一长到四
4、岁、五岁,就开始学歌。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1启蒙教育。如侗族各村寨,都有儿童歌班,有专门的歌师教唱, (成年后)又有女青年歌班、男青年歌班。侗族有许多歌师,农宋时,往往被各村各寨的青年男女请去教歌。侗族人把这叫做“向长辈讨歌” 。少数民族民歌中最常见的是咏唱历史、传说和英雄业绩的叙事歌,代表爱情生活的情歌。进行劳动生产时唱的劳动歌,风俗歌和儿歌等。每逢民族传统节日,婚嫁喜庆的日子或是新房建成的夜晚,许多民族都有演唱叙事歌的传统。有的是一人演唱,众人聆听;有的是两人对唱,一问一答;有的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采,大致可归纳为这样一些方面:叙述天地万物形成的传说,叙述历史中或传说中的
5、英雄事迹,叙述各种礼仪、习俗的兴起原因;回忆古代民族之间的战争和民族迁徒的史诗。这类歌曲,歌词一般都是多行叙事体,有十来行的,也有数十行的,还有长达数十万行的。所采用的曲调较少,有的只有两三种曲调,个别也有十多种曲调,旋律平筝而有喧叙性。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1、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2、蒙古族的江格尔 3、彝族撒尼人的阿诗玛 4等,是叙事歌中的优秀作品。在这几部作品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最有名,这部叙事诗有三十多卷,一百数十万行,一千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不仅卷海浩瀚、场景壮丽、色彩绚灿,而且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的佼佼者。在各少数民族的民歌中,情歌
6、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各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表达了他们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和反抗。情歌词句质朴、感情真挚,音乐优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劳动歌曲有的直接伴随劳动,起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作用;有的是对人们所从事的劳动的歌颂抒发劳动后的欢快心情。劳动歌的歌词大多即兴编唱,其旋律跌宕有力,曲式方整,节奏紧凑。多采取独唱、齐唱或一领众和的方式。各民族都有他们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婚礼习俗最为突出,它同音乐的关系最密切。婚礼歌的内容,大致有反映姑娘离别父母之苦,对包办婚姻的控诉,以及对媒人贪财的据露。许多民族都有成套的婚礼歌,反映了婚礼习俗的全过程。在逢年过节、庆祝丰收、盖新房子以
7、至亲友来访、团聚等场合里,各少数民族人民都喜欢饮酒,此时唱的歌,一般叫“酒歌”或“宴歌” 。其词风趣生动,2旋律跳跃活泼,节奏也很轻快。各民族的儿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母亲为孩子唱的摇儿歌。一是孩子们自己唱的歌。儿歌的歌有白易懂,旋律清新优美,节奏舒缓轻快,音域不宽,音程跳动也不太大。在中国, “载歌载舞”已经是表达少数民族特点的通用语言。许多民族的歌和舞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往往歌舞并重,因此,在这套音响资料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歌舞音乐。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节日,如壮族的“歌圩” 、苗族的“龙船节” 、白族的“绕三灵” 、傣族的“泼水节” ,西南各民族的“火把节”等。在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
8、盛装,成群结队,赶到歌舞场所,尽情地欢歌,通宵达旦地跳舞。这种群众性歌舞是社会的艺术活动,不仅能陶冶性情、提高境界,而且能协调人和人的关系,增强团结,鼓舞斗志,在精神生活中促进民主和文明。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民俗音乐,以下就具体谈谈侗族的侗族大歌。“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据传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
9、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湖北 4 省,现有人口 260 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侗族不仅民风淳朴,而且也极富创造性,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侗族特有的民间音乐。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 , “嘎”就是歌, “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
10、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是创作并流传于侗族民间的一种多声部民间合唱歌曲,是侗族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之一。3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Kgal Laox(大歌) ,其种类繁多,学界和民间分类不完全一致。民间主要有 Kgal Soh(声音歌) 、Kgal Mas(柔声歌) 、Kgal Xangc(伦理歌) 、Kgal Jibl(叙事歌)等类型称谓。根据各地不同唱腔和不同的演唱风格,民间还有更细的类别划分,如 Kgal Saok(肇兴歌) 、Kgal Xeemp(三龙歌) 、Kgal Gaos Senl(高增歌) 、Kgal Ngaemc(岩洞歌) 、Kgal Kgout
11、(口江歌)等。侗族大歌只流行在侗语南部方言地区,贵州省黎平、从江两县的六洞、九洞、十洞、四脚牛等地区,是侗族大歌流行的中心地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溶江河沿岸和榕江县的苗兰、宰荡、加稍等地,则是侗族大歌流行的边缘地区。侗族大歌为什么产生在这一片地区呢?因为这一地区时兴集体歌唱,所以侗族民间有“多人出多声”的传统说法,如果只是一个人独唱或两个人对唱,那只是一个声部,就不可能出多声。只有集体歌唱,才是产生多声的基拙。侗乡的山,侗乡的水,侗乡的人,是相互依赖的,是相互离不开的,是非常和谐的。因此, “多人出多声” ,开始时可能出于偶然,但是偶然逐渐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多人出多声” ,开始时亦可能
12、出于模仿(如许多声音大歌模仿禅鸣乌叫) 。无论从偶然到必然,或是模仿获得成功,都是富于音乐智慧的侗族人民的集体创造。侗族大歌要由多人组成的民间歌队来演唱。民间歌队遵循业余自愿的原则,按性别分成男声歌队和女声歌队,然后按年龄分成儿童歌队、少年歌队、青年歌队、壮年歌队、老年歌队等。儿童歌队,队员年龄大约在 8 至 12 岁之间,接受音乐启蒙教育,若村寨有对歌活动,可参加旁听。少年歌队,队员年龄大约在 13 至 16 岁之间,是青年歌队的后备军,若村寨有时歌活动,可临场见习。青年歌队,队员年龄大约在 17 至 22 岁之间,是村寨的主力歌队,若村寨有对歌活动,他们当仁不让,同时,他们也可以主动出访。
13、壮年歌队,多指由已婚壮年男子组成的男声歌队,女声歌队婚后自然解散,壮年男声歌队是青年男声歌队的有力后盾,若村寨有对歌活动,青年歌队应付不了时,壮年歌队可以上阵。老年歌队,指已经当了公婆的老年人组成的男、女声歌队,少数是青壮年时期保留下来的原建制歌队,多数是重新组合,以演唱叙事大歌或多声说唱为主,有时也为青少年歌队作示范,但不参加对歌活动。4歌队虽然是自发的民间组织,但它却代表村寨、鼓楼或族性。歌队代表集体,众人关心歌队。歌队人数,最少的不能低于 3 人,常见的是 5 至 10 人,多的可达 10 多人,20 人以上的歌队,民间亦少见。由此可见,歌队是侗族大歌传承的根基。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
14、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民间的社会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环境之中。民俗对民间文艺的影响除一般表现为整体效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某一文学艺术总是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
15、人生的执着、热爱和追求。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注释】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 格萨尔王传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2.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国外称吉尔吉斯族,现有吉尔吉斯斯
16、坦国)英雄史诗。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 8 部,20 余万行。 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 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5主人公之名得名。 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3.江格尔:江格尔与玛纳斯 、 格萨尔同属于中国三大民间史诗,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民间文学门类。 江格尔可唱可说,与之相合的主要有托布秀尔、胡琴两大类弹、拉器乐。由于它流传地区广,变体有 200 余种。不仅是新疆蒙古民族的文化瑰宝,全国乃至世界蒙古民族都备受珍爱。江格尔像是发源于阿
17、尔泰山的一条河流,从遥远的古代奔流下来,流向天山南北,流向贝加尔湖、西伯利亚,流向欧洲的卡尔梅克草原,它的诗篇长久地回响在草原深处,回响在蒙古包里,世代滋润着蒙古卫拉特儿女的心灵。蒙古族英雄史诗。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後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 60 馀部长达10 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江格尔命名的。关於“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江格尔描写的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它的故事情节
18、人物形象全都出自虚构。史诗江格尔在国际上的最早发现,却是在万里之遥的欧洲伏尔加河流域。1802 至 1803 年,德国人贝尔格曼到卡尔梅克草原实地考察卡尔梅克人的生活、习俗和口头创作。所到之处,他都听到卡尔梅克艺人在演唱一部叫做江格尔的史诗,并为这部史诗的魅力所倾倒。于是他干脆把那些优美的诗章记录了下来,连同其他众多口头作品一起。1804 年,他从中选择了两篇翻译成德文发表。与此同时,他还发表了自己对这部作品及其演唱艺人的研究论文。从此, 江格尔作为一部卡尔梅克著名史诗名扬西方世界,各国学者纷纷投入到对其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中。当我国从 1978 年开始大规模搜集境内江格尔的时候, 江格尔学在国外早已成为具有近 200 年历史的一门成熟的国际性学科。4.阿诗玛:阿诗玛是流传在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6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 ,于 1982 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自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开始享誉海内外。从那时起,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的阿诗玛形象,活在了国人的心中。参考书目民间音乐 、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系列丛书 、 “侗歌研究”五十年(下)从文学到音乐到民俗 寻访侗族大歌 、 侗族大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