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25972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但供给短板也日趋尖锐,耕地、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十三五 ”时期是玉州区全面深化 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为迎接新机遇、新挑战,明确“ 十三五 ”农业发展的目标任 务和方向重点,根据国家、自治区、玉林市和玉州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玉州区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具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 玉州区农业发展现状与机遇挑战(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十二五” 时 期,玉

2、州区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 ,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农业新型产业体系。通过错位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生产,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 规划的目标任务,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实现较快增长“十二五” 以来,全区蔬菜、水果等主导 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产品总量不断增加。2015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9.013 万吨,比 2010 年增

3、长 0.1%;蔬菜总产量 23.77 万吨,比 2010年增长 15.2%;水果总产量 2.174 万吨,比 2010 年增长 115.2%。农 2 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5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4.82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46.2%,其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 15.05 亿元,比2010 年增长 7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078 元,比 2010年增长 93.9%。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十二五” 以来,我区坚持以发挥城郊农业优势为 主导,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主导产业、集中现代元素、整合优势资源、建好示范区,促进了

4、现代特色农业较快发展。南江硃砂垌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城北翠美田园示范区、仁东绿一蔬菜产业示范区、仁东香稻鳖示范园、仁厚星期绿蔬菜示范园等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累计完成投资 2050 万元,硃砂垌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得玉林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生态栽培、节水农业、全程机械化、无人机等现代农业元素在全区农业生产得到了广泛应用。特色农业规模扩大,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十二五” 以来,全区建成了玉林香蒜地理标志保护基地、城北珍珠番石榴基地、太阳村黑皮冬瓜基地、高山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基地、农业部绿一蔬菜标准园(基地)、

5、洋平石斛繁育种植基地、仁厚番薯生产基地、仁东香稻鳖养殖基地、参皇鸡孵化养殖基地、绿野玉土洋鸭孵化养殖基地等“十大特色种养基地” ,形成了以南江、城北、仁东、仁厚等特色秋冬菜生产带,以仁厚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城北、大塘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等特色农业基地。到 2015年,全区规模化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达到 33 个,形成了一批如仁东玉林香蒜、城北台湾珍珠番石榴、仁厚石斛、名山太阳冬瓜等“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 ”特色品牌。休闲农业有较快发展。新发展悠然农庄、杰丰农场、花果山庄、石龙湾农庄、高山人家、农友百草园、 3 新旺金花茶园、碧水人家等景点 30 个,其中城北发展最快,特色景点达到 10 个,

6、有一定规模的有 6 个,目前全区拥有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景点 4 个,农业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显著增加,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收新亮点。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 期 间,全区 农村承包土地累计 流转面积 5.36 万亩,比 2010 年增长 44.5%,其中 20 亩以上规模经营率 24.3%,比 2010年增长 50.8%。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27 家,比 2010 年增长 135%,累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47 家,其中自治区级 5 家、国家级 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62 家,比 2010 年增长 131.3%,累计 155家。农业科技

7、创新发展,科技增收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 期 间,全区广泛引 进和示范推广了 农业“三免”、“ 三避” 、粮食高产集成配套技 术、标准化生 产、生态农业、清洁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无害化防控、设施农业等主推技术、新技术和超级稻、脱毒马铃薯、台湾珍珠番石榴等主推品种、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 400 多万亩次,实现节支增收 6 亿多元。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十二五” 期 间,全区水稻、蔬菜、水果等主导农作物生产广泛应用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累计应用面积 62 万亩,比 2010 年增长 12%,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园 4 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 1

8、3 个,比 2010 年增长 3 倍,累计达到 30 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健全了区、镇(街道)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年蔬菜产品样本平均检测合格率 98%以上,超过自治区要求合格率 95%以上 3 个百分点。玉州区“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4 完成情况主 要 指 标 2010 年2015 年 15 比 10 年增长%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23.13 23.07 -0.3 粮食总产量(万吨) 8.57 9.01 5.2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 21.21 21.23 0.1 水稻总产量(万吨) 8.13 8.56 5.3 蔬菜播种面积(万亩) 13.57 1

9、3.79 1.6 蔬菜总产量(万吨) 23.72 27.33 15.2 水果园面积(万亩) 5.00 5.00 -0.1 水果产量(万吨) 1.01 2.17 115.2 中药材(万亩) 0.30 0.620 106.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 169743 248248 46.2 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 84125 150465 78.9 人均农业产值(元) 2464 4362 77.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229 11810 89.6 农村承包土地总面积(万亩) 11.97 11.97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累计,万亩) 3.71 5.36 44.5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流转率(%)

10、 30.99 44.78 44.5 20 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万亩) 1.93 2.9 50.8 土地规模经营率(%) 16.12 24.3 50.8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家) 20 47 135.0 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家) 3 5 66.7 国家级 2 2 0.0 农产品加工率(%) 12 31 158.3 农业专业合作社(家) 67 155 131.3 特色基地 12 33 175.0 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家) 6 30 400.0 家庭农场 37 (二)“十二五”主要经验与问题“十二五” 玉州区 农业发 展成就斐然,来之不易, 为开启“十三 5 五” 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 础,积累了

11、经验。坚持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工作主线是基本出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围绕增收惠农,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高效配置资源,强化投入支撑,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是重要抓手。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立足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特色产业,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注重科技兴农促进创新发展是重要支撑。立足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科技创新

12、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推广应用,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产业技术支撑。强化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是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强农惠农富农的思想,在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大框架下,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与玉州区农情实际相适应的扶持政策,健全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为促进玉州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总结五年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玉州区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排灌设施老化问题普遍存在,农田抗御自然风险的标准不高、抗力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实

13、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产业 6 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产业优质、高产、高效比例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薄弱。农产品加工落后于生产,流通落后于产出,冷藏、加工、运输跟不上发展。农业扶持投入力度不足。地方财力有限,财政资金扶持投入不足。农业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缺乏现代化装备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用地趋于减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三)“十三五”主要机遇与挑战“十三五” 时 期是全面深化 农村改革和玉州区加快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需要科学谋划,全面分析玉州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玉州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气候等资源禀赋丰富,地理

14、位置、交通区位条件优越,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等方面。劣势主要表现在农业耕地呈现减少趋势,劳力成本偏高,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发展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缺乏强有力的技术与人才作为产业支撑,农民组织化程度、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农村总体发展能力不强等方面。机遇主要表现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双核 驱动” 、“一带一路” 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拉动更加有力,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农业经营机制体制更具生机活力等方面。挑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需关系转向紧平衡状

15、态,部分品种还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局面,发展“短板 ”明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 7 后、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约束趋紧,产品精深加工率不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提升农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等方面。总的来看,玉州区农业发展潜力大,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总体发展能力,在增动力、促平衡、可持续、拓空间、更包容上更加努力,推动玉州区农业取得新发展。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发展 战略、 “两个建成 ”奋斗目标,以及自治区“双核驱动” 、“三区统筹”、 “四化同步 ”战略部署

1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靠南下、通江达海” 开放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和供给侧改革,立足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园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安全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和电商农业(九大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八大工程),提高农民综合发展能力,打响“都市农业” 品牌,实现玉州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二)发展战略根据国家、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十三五” 发展规划纲要和玉州农业实际,未来五年玉州农业发展要实施如下七大战略:一是城乡统筹战略;二是转变方式战略;三是改革创新战略;四是绿色

17、发展战略;五是产业融合战略;六是新兴业态战略;七是强农富民战略。 8 城乡统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方针,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 四化同步 ”。转变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转变种植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支持创新创业,重点支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研发和职业农民培育,构建现

18、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 态 化”作为绿色 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牢固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提高集约经营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产业融合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合理的一二三次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重点是做好一产强基固本、接二连三的 9 战略性工作。新兴业态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

19、态下,农业将培育出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玉州要紧抓机遇以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有机肥等农业新兴产业,支持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互联物联网+现代农业、资源要素整合、资源要素有效激活、农村农民创业、社会资本参与、生产经营结构调整等新兴业态发展。强农富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实现共享,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推 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和成果共享;强化农村基础条件建设,重点是美丽乡村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总体思路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

20、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区要在增动力、促平衡、可持续、拓空间、更包容上精准发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成为广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县(区)。总体思路:八大战略、九大农业工作思路。八大战略:一是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二是城乡统筹战略;三是转变方式战略;四是改革创新战略;五是绿色发展战 略 ;六 是 产 业 融 合 战 略 ;七 是 新 兴 业 态 战 略 ;八 是 强 农 富 民 战 略 。九大农业: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园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 10 业、安全农业、品牌

21、农业、电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2020 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192036 万元,比 2015 年增加 41571万元,年均增长 5%;全区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广西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县,广西休闲农业示范县。玉州区农业发展“十三五”(2016-2020)主要目标主 要 指 标 2015 年实际 2020 年目标 比 2015 年增减数 增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 248248 316834 68586 27.6 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 150465 192036 41571 27.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2078 21286 9208 76.2 粮食面积(万

22、亩) 23.07 22.0 -1 -4.6 粮食总产量(万吨) 9.01 8.0 -1 -11.2 其中水稻面积(万亩) 21.23 20.5 -1 -3.4 水稻总产量(万吨) 8.56 7.5 -1 -12.4 蔬菜总产量(万吨) 27.33 30.0 3 9.8 水果产量(万吨) 2.17 2.5 0 15.2 中药材产值(万元) 3000 5000 0 66.7 休闲农业景点(个) 30 45.0 15 50.0 市级以上农业企业(家) 47 50.0 3 6.4 农业专业合作社(家) 155 230 75 48.4 现代农业示范区(个) 7.0 10.0 3 42.9 其中:自治区级

23、 0 1 1 市级 1 2 1 县级 0 2 2 乡镇级 0 5 5 2.具体目标优势农业:到 2020 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22 万亩以上, 11 粮食总产量 8 万吨以上。水果总产量稳定在 2.2 万吨;蔬菜总产量30 万吨,比 2015 年增长 9.8%。特色农业:2020 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 1 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 100 万平方米;甘蔗总产量 2.5 万吨。园区农业:2020 年,全区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10 个,其中自治区级 1 个,市级 2 个,县级 2 个,乡镇级 5 个;全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 4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力争达到21;果蔬冷藏

24、运输率提高到 45%,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 10%以下。生态农业:2020 年,种植业有机肥利用率达到 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50%。休闲农业:2020 年全区各类休闲农业景点数量、年接待游客人次、产业总收入均比 2015 年增长 50%以上。安全农业:2020 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 95%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产量占生产总量的 50%以上。品牌农业:2020 年, “三品一标” 农产品品牌力争达 5 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到 10 万亩以上,富硒农产品开发开发面积达到 1万亩,富硒产业产值达到 1 亿元。智慧农业:2020 年,组织 10 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区内企业和

25、产业转化应用,实现区、镇(街道)全覆盖,基层推广体系、农民培训体系取得新进展。电商农业:2020 年,全区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超过 60 台/百户,电商农产品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 25%以上, “互联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三、 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十三五” 期 间,玉州区 农业发展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九大农业” 12 ,工作重点是实施“八大工程” 。(一)发展优势农业,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带充分发挥玉州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全区优势农业产业带,加快建成广西都市型农业示范县。1.粮食产业主攻方向:粮食是玉州区农业的重要产业。 “十三五” 期间,要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着力打造粮食高产区和优质稻高产

26、示范区。一是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推进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水稻高产示范片、玉州区粮食生产现代化示范片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着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等指标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三是优化粮食的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谷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有机粮食产品,推广超级稻、高产杂交稻,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四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粮食单产水平要有大的突破;五是充分利用本地的光、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在内的薯类生产,大力开发秋冬闲田,发展秋冬马铃薯等冬粮生产;六是大力发展花生生产,积极推广“木薯 +花生”、 “甘蔗+ 花生” 等

27、套种模式。生产布局:1.水稻产业布局。以城北、仁东、仁厚、大塘等镇(街道)为重点,打造优质稻、超级稻产业带,创建优质稻、超级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2.薯类产业带。冬种马铃薯、红薯产业以仁东、仁厚为重点,培育、引进高产优质品种,辐射带动其它 5 个镇(街道)。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22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 8 万吨以上。 13 2.水果产业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荔枝、龙眼,引进发展番石榴、桔柑、葡萄等名优新品种,加强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建设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重点发展优质应市品种、淡季应市品种,鲜食加工型兼用品种,拉长应市季节。加强传统果园和中低产果园的改造。

28、建设外销出口水果生产基地,创立水果知名品牌,进一步搞活产品流通。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果树标准园,推进全区标准果园建设。建设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及产地预冷库。生产布局:以城北、仁东、仁厚、大塘为优势区域。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区水果总产量 2.5 万吨,比 2015 年增长 15.2%。3.蔬菜产业主攻方向:优化全区蔬菜产业布局,重点扶持蔬菜优势产区,建设城市“ 菜篮子” 基地、珠三角 “菜篮子” 基地和南菜北运秋冬菜基地。推进标准化蔬菜生产,重点抓好产地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建设更多有规模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优化推进新一轮“ 菜篮子” 工程

29、,整体提高城镇蔬菜供应能力和保障水平。提高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现代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扶持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扶持蔬菜大户,推动南菜北运流通工程建设。生产布局:1.秋冬菜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南江、名山、城北、仁东、仁厚、大塘等镇(街道)。2.瓜类产业布局。在名山、城北等镇(街道),发展黑皮冬瓜、苦瓜、南瓜等外销瓜类品种。3.大蒜产业布局。以仁东、仁厚等镇大蒜优势产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镇(街道)。4.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布局。以仁东、仁厚、城北为重点 14 区域,建设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5.城市“菜篮子” 优势产区。在南江、名山、城北、仁东、仁厚等镇(

30、街道),建设速生叶菜、高档特需蔬菜、野生蔬菜为主的淡、旺季互补的蔬菜基地。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区蔬菜总产量 30 万吨,比 2015 年增长 9.8%。(二) 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建设全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形成“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 格局。1.中药材产业主攻方向:发展中草药规模集约种植。境内种植品种主要有穿心莲天冬、泽泻、鸡骨草金钱草、凉粉草、莪术、山药、石斛、葛根等 40 多个。一是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建立铁皮石斛、牛大力、葛根等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二是推进中药材 GAP(生 产质量管理 规范)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以仁厚为重点,加快推

31、进一批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中草药种植企业化、集团化发展,组建和扶持中草药规模种植企业,形成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链。四是加强传统医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快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玉州中药饮片、特色生物制药产业,处理中药材能力逐年上升。生产布局:城北、仁东、仁厚、大塘。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 1 万亩,产业总产值 5000 万元。2.食用菌产业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全区种植有双孢蘑菇、木耳、平菇、秀珍菇、鲍鱼菇与鸡 15 腿菇等近 15 个品种,以生产双孢菇、秀珍菇居多。2020

32、年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 100 万平方米、产量 1 万吨,产值 1 亿元。生产布局:城西、城北、仁东、仁厚。(三)发展园区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极园区农业,是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的集中表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引擎和发展极。到 2020 年,全区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10 个,其中自治区 1个,市级 2 个,县级 2 个,乡镇级 5 个。实施加工倍增计划,全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 4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力争达到 21。发展大商贸,全区农产品市场体系相对完善,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到 45%,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 10%以下。1.创建现代特色农业(

33、核心)示范区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417 号) 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 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5127 号) 的要求,全面启动建设玉州区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工作。重点打造蔬菜、水稻、水果、中药材、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争取每个镇(街道)打造出 1 个以上核心示范区。重点是在未来 2 年内,在硃砂垌、绿一蔬菜、翠美田园通过自治区认定并挂牌的基础上,再创建一批示范区。进一步提升翠美田园等现有市级、县级、乡镇级示范区,打造成

34、为市级、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020 年,创建示范区 10 个,其中创建自治区示范区 1 个、市级 2 个、县级 2 个、乡镇级 5 个。2.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16 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梯度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水果、蔬菜、红薯、中草药、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要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按照“ 一园一区一主业” 的 产业布局发展思路,围绕产业推进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加工贸易集聚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接二连三” 。鼓励加工型 龙头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重点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集聚,以节省土地、节能减排、提高资

35、源利用率和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到 2020 年,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 10 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 500 万以上)达到5 家以上;全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 4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力争达到 21。3.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大商贸,构建相对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广西乃至西南中南地区商贸物流网络重要节点。抓好市银丰国际中药港、中国- 东盟(玉林)康美中药材(香料)交易中心、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大专业市场建设,组建中国-东盟(玉林)中药材交易所,进一步打响“ 中国南方 药都” 品牌。抓好玉林交通商 贸物流园、空港物流园

36、等项目建设。围绕“抓收 购、保供 应、稳粮价” 这个中心,抓好粮食 购销,夯实粮食储备,做好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健全粮食预警监测和应急体系,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危 仓老库” 维修改造。要充分依托现有工业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定位,发展相应产业物流园区。要借助玉林市现代服务业物流集聚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中国- 东盟(玉林)中药材交易市场、综合商品贸易集聚区、 17 会展商务集聚区等平台,打造玉州农产品现代物流营销新平台。要鼓励以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为龙头,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企业,打造桂东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

37、心。到 2020 年,新建、改造升级大中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5 个,乡镇农贸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 8 个,新建和改造配送中心、农家店 60 家,连锁化农家店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和 90%的行政村,“订单农业 ”面积占主要 农作物种植面积 的 60%以上,农业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直接对接率达 80%以上,全区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到 45%,流通 环节腐损率降至 10%以下。(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今后五年,国家和自治区在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指标将更加趋紧,我区的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非常艰巨。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 生态化” 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生

38、态种植、生态养殖,建设生态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园区,重点解决养殖粪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种植园经济、生态养殖园经济、生态田园经济,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到 2020 年,种植业有机肥利用率达到 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50%。大力发展种植业生态循环示范基地。深入实施清洁田园工程,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构建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体系,重点推广“三诱” (性诱、光诱、色诱)等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大力建设生态田园,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提高废弃农资及包装物回收处理率,从源头上减少生产废弃物产生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同步实施农村家

39、园清洁工程,把生活垃圾和污水转化为燃料、肥料、饲料资源。 18 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鼓励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生物固氮菌应用,推广粉垄栽培、水稻、马铃薯、玉米免耕栽培等技术,推广以苕子、红花草、油菜为主的绿肥生产,不断提高地力。发展生态种植、立体种植,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根据土地形态,通过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采取多元联结复式经营,采用作物组合布局、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土壤轮耕、合理密植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解决粮经争地矛盾。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工程,利用冬闲田和冬季温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冬菜、冬粮、冬肥“ 三冬 ”农业 ,形成冬季 农业规模化、 产业化经营,同时带动乡村旅游,

40、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综合利用稻草、蔬菜残枝残叶、甘蔗叶等农业废弃资源,发展生物饲料、秸秆食用菌和有机肥等,扶持生物质饲料生产基地建设,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效率。在种植业内部建立物能多元循环生态链,打造生态循环种植业示范基地。实施农药废包装回收工程,抓好废包装无害化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到 2020 年,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覆盖面达 80%以上,有机肥使用率达到 40%,冬季农业开发每年超过 10 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 1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50%。(五)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用“ 旅游 +”的理念来包装 农业、提升农业、

41、发展农业,创建广西休闲农业示范县,到 2020 年全区各类休闲农业景点数量、年接待游客人次、产业总收入均比 2015 年增长 50%以上。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玉州区地理、交通区位优越,田园风光景色秀丽,很多村庄山 19 清水秀、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美丽乡村遍布全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潜力无穷。要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以生态为先的休闲农业旅游,并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家庭农场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全区现已建成翠美田园、悠然农庄、南江硃砂垌、仁东香稻鳖、凤凰庄园等颇具规模的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成为玉州生态乡村建设的靓丽风景线和生态旅游经济新亮点。2.

42、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玉州区休闲观光农业以创建广西休闲农业示范县为总目标,用“ 旅游 +”的理念来包装 农业、提升农业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突出都市特色和农业产业优势,以适应市民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导,以南江、城北、名山、仁东、仁厚等优势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集特色产品种养、采摘、品尝,农业科技展示、民俗风情、农业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景点、景区、农家乐。要以翠美田园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龙头,打响“ 田园旅游 ”品牌,把玉州建 设成为广西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广西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县。通过实施“风情小镇” 、旅游古镇创建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开

43、发和保护现 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建设一批有丰富历史记忆、鲜明地域特征的田园风情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深入挖掘和发展田园文化、玉商文化、乡贤文化等特色文化,打响玉州乡土文化品牌。加快翠美田园、悠然农庄、仁厚特色小镇、大塘特色小镇、高山特色小村等景区建设,打造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和星级农家乐,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重点打造八大模式即:连片开发模式、 “农家乐” 模式、农民与市 20 民合作模式、产业带动模式、村镇旅游模式、观光农园模式、科普教育模式、休闲农场模式。要围绕创建广西休闲农业示范县的目标,对玉州区休闲农业观光线路进行科学设计,并做好活动创意和宣传推介。到 2020 年

44、,全区各类休闲农业景点数量、年接待游客人次、产业总收入均比 2015 年增长 50%以上,建成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旅游点 5 家以上。(六)发展安全农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产” 出来的,也是 “管”出来的,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要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急机制。2020 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 95%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产量占生产总量的 50%以上,监测体系相对完善。1.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必须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

45、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建立产品追塑体系,确立并遵守七项基本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防止因农产品产地污染而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到 2020 年,全区实现获证单位 100%签订承诺书,100%落实 21 内检员制度,100%达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农业标准化体系结合开展“清洁乡村 ”、“生态乡村”活动,大力推

46、广良种良法,在巩固已有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园的基础上,全区要进一步推进水稻、水果、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广“万家灯火” 工程,推广光诱、色诱、性诱等绿色植保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高效农业技术,推进标准化农业示范的广度和深度,使农产品品质及品牌创建再上一个新台阶。要打好水体、土壤防治两大战役,全面加强对造纸、养殖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整治,重点整治清湾江、南流江、鸦桥江流域,保护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到 2020 年,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产量占生产总量的50%以上。3.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监督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

47、全产业链监管模式,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体系。加强基层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现监管到村社、检测全覆盖。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加强舆情监控,做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快捷联动。到 2020 年,实现区、镇(街道)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检测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和监管制度、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安全监管提高到新 22 水平。(七)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

48、产品质量的信心。要加大农产品原产地知名品牌创建力度。要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形成富硒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加工、销售格局。2020 年, “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力争达 5 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到 10 万亩以上,富硒农产品开发开发面积达到 1 万亩,富硒产业产值达到 1 亿元,品牌监管体系相对完善。1.产品品牌认定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三品一标” 是政府主导的安全 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未来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打绿色牌、走生态路,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农

49、产品品牌。打造品牌农业。围绕玉林香蒜、黑皮冬瓜、铁皮石斛、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改良品种品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大农业品牌和“ 三品一 标” 认证 支持力度,提升农业 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新增认证“三品一 标” 产品 2 个以上。加快 农业标准化进程,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创建一批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到 2020 年, “三品一 标” 农产品品牌力争达 5 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到 10 万亩以上。2.富硒农产品玉州区属富硒地区,区内六万山脉、大容山脉及其周围广大地 23 区有大量土壤含硒或达到富硒水平,一般土壤硒含量在0.6mg/kg,部分地区土壤硒含量高达 2mg/kg 以上(富硒标准为0.4mg/kg)。全区要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形成富硒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加工、销售格局,打造一批富硒农产品品牌。要利用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培育富硒农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积极开发各种富硒农产品,打造一批颇具市场竞争力的富硒产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全区农业提质增效。到 2020 年,全区富硒农产品开发开发面积达到 1 万亩,富硒产业产值达到 1 亿元,具有一批知名富硒企业和富硒产品品牌。(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