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6 年版)编制单位: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16 年 11 月2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创新平台建设 2一、电子信息行业 2二、机械行业 .2三、汽车行业 .2四、船舶行业 .2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 .3六、钢铁行业 .3七、有色金属行业 3八、建材行业 .4九、石化与化工行业 4十、医药行业 .4十一、轻工行业 .5十二、纺织行业 .5第二章 智
2、能制造 .6一、电子信息行业 6二、机械行业 .7三、汽车行业 .8四、船舶行业 .8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 .8六、钢铁行业 .8七、有色金属行业 9八、建材行业 .9九、石化与化工行业 9十、医药行业 .10十一、轻工行业 .10十二、纺织行业 .11第三章 工业强基 .12一、电子信息行业 12二、机械行业 .143三、汽车行业 .17四、船舶行业 .18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 .19六、钢铁行业 .20七、有色金属行业 21八、建材行业 .21九、石化与化工行业 21十、医药行业 .22十一、轻工行业 .23十二、纺织行业 .24第四章 绿色制造 .26一、电子信息行业 26二、机械行业
3、.26三、汽车行业 .27四、船舶行业 .27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 .27六、钢铁行业 .27七、有色金属行业 28八、建材行业 .28九、石化与化工行业 29十、医药行业 .29十一、轻工行业 .30十二、纺织行业 .32第五章 高端装备 .35一、机械行业 .35二、汽车行业 .35三、船舶行业 .35四、民用航空航天行业 .36五、医药行业 .37第六章 产品质量提升 38一、电子信息行业 38二、机械行业 .45三、汽车行业 .50四、船舶行业 .524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 .52六、钢铁行业 .55七、有色金属行业 57八、建材行业 .57九、石化与化工行业 59十、医药行业 .61
4、十一、轻工行业 .63十二、纺织行业 .67第七章 服务型制造 .72一、设计服务 .72二、定制化服务 .72三、供应链管理 .72四、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 72五、服务外包 .73六、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73七、系统解决方案 73八、信息增值服务 74九、金融服务 .74十、重点行业领域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 .75第八章 安全生产 .76一、电子信息行业 76二、汽车行业 .76三、船舶行业 .76四、钢铁行业 .76五、有色金属行业 76六、建材行业 .76七、石化与化工行业 77八、医药行业 .78九、轻工行业 .78十、纺织行业 .78十一、民爆行业 .781前 言工业是国民经济
5、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到强,是未来 10 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为推进落实中国制造 2025 ,指导各地工业创新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共同编制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
6、级投资指南(2016 年版)(简称投资指南)。投资指南对中国制造 2025及相关行业规划、行动指南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细化,共分创新平台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型制造和安全生产 8 个部分;每个部分以重点产品、技术和工艺的形式,针对电子信息(含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机械、汽车、船舶、民用航空航天、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与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 12 个行业领域,提出了 “十三五”时期投资的重点和方向。希望投资指南为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提供有益指导,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工业投资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2第一章 创新平台建设一、
7、电子信息行业建设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性能计算、基础软件、新型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高速光通信、印刷电子、新型元器件和关键电子材料等研发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穿戴智能设备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测试验证平台、开源硬件的共享创新平台或共享 IP 研发中心,完善基于安全可靠 CPU+OS 架构的高仿真验证测试环境。二、机械行业利用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建设现代农业机械、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智能塑料机械、智能物流装备等行业重点产品研发及试验检测平台;建设液压气动密封元件及系统协同创新平台、智能化学热处理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平台、电镀行业智能服务云平台
8、;建设内燃机节能环保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测试平台、固定翼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技术等平台;建设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基础材料和工艺开发创新基地。建立机械装备绿色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创新设计示范平台,重点开展智能数控机床相关技术研究、 “4C”集成、机器通信通用标准和“ 人-机- 物”接口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智能优化决策和自适应控制技术、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智能化加工单元控制技术、增材制造复合工艺技术和数控加工赛博物理系统研发设计,建立满足智能技术需要的元器件规范。三、汽车行业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研发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车公共检测平台,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建立基于物联网技
9、术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共享制造平台。四、船舶行业依托海洋油气矿产勘探开采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专业机构等联合组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联盟,建立国家级深海试验、3检测平台,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建立和完善海洋工程通用系统和设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关键部件的检测试验设施,建立数据服务平台。支持船舶产品自主创新和建造示范项目,符合最新公约、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绿色环保型主流船舶、豪华游船、大型汽车滚装船、极地运输船舶等高技术船舶、智能化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示范,边际油田自安装采油平台、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钻井装备、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舶、半潜运输船、物探船和潜水作业支持船等。特种海
10、洋资源开发装备创新示范。建设深海试验场、水下系统和设备虚拟仿真装配和维护平台、水下生产系统试验井等设施,满足海洋工程装备试验验证需要。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建立航空设备与系统创新中心,开展新型驾驶舱显示控制、四维航迹运行飞行管理、机载综合环境监视、机载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光传飞控、多电作动器、基于多电/全电能源架构下机电核心产品研发。六、钢铁行业建立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基地、高炉安全监测及长寿研究基地、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研究基地、关键工序生产智能故障诊断及远程指导研究基地、全球团炼铁技术研发基地、气基直接还原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国家钢铁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绿色产品研发创新中心、应用环境材料创新中
11、心、钢铁制造流程创新中心,高质量产品检验检测认证平台、绿色产品测试认证平台。建设铁前、炼铁、炼钢、轧钢各主要工序共性技术创新示范及智能化技术创新示范。建设关键、高精尖钢铁材料的研究和实验设施,钢铁生产关键工序大数据中心。七、有色金属行业建立新材料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推进新材料中试、工程化及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开展材料性能测试、分析检测、表征评价等研究开发及重大应用。建设高性能复合材料创新中心、轻量化材料创新中心、极端环境材料创新中心、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创新4中心等。八、建材行业建立新型低碳水泥技术研发平台、浮法玻璃冷端全线跟踪及全仿真监控系统研发平台,建设低排放烧成技术及高效节能粉磨技术水
12、泥生产创新中心、浮法玻璃熔窑综合节能技术创新中心、特种玻璃材料及制品创新中心、建筑陶瓷集中制粉商品化应用示范中心、清洁煤气集中制备供给中心、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业设计中心、人工晶体材料及器件创新中心、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创新中心、非金属矿深加工创新中心及高性能玻璃纤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创新中心等。建设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和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平台。九、石化与化工行业在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节能环保五大领域,重点构建生物甲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氢能开发与利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材料、膜科学、高分子新材料、轮胎
13、专用高性能材料、绿色可循环弹性体材料、合成树脂高性能化、特种工程塑料、芳纶、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石墨烯和晶须等新材料、高性能水性树脂、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高端化学品绿色制造、高效低毒农药及助剂、新型催化材料及高性能催化剂、煤制含氧化合物、新型低阶煤清洁高效转化、甲醇制高附加值产品、煤焦油高质化利用、含氟温室气体减排、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含油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及关键装备、汽柴油高效脱硫技术、脱硝催化剂资源化、催化蒸馏技术等国家级及行业创新平台。十、医药行业围绕创新药物发现技术、化学药先进制备技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一致性技术、新型抗
14、体构建等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整合各方研发力量和资源,实现重点技术突破。建设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加强原料酶、诊断性抗体等试剂原料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其核心部件、先进治疗设备及高端植入介5入产品的开发;发展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发展针对我国特定疾病亚群的新药、新复方制剂、诊断伴随产品;发展改良型新药,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给药途径、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等进行优化,以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重点支持缓释与控释、脂质体、纳米微球、靶向微丸、粘膜及肺部给药、经皮给药等新剂型、新疗效、新释药系统等高端制剂及用于高端制剂的药用辅料、新型包装系统等的开发;
15、支持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ADC 药物、新型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大品种开发。支持医药研发数据和公共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和整合疾病临床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化合物库、中药化学成分库、药物杂质标准品库、药品包材添加剂数据库,实现数据和资源开放共享,为全行业医药研发提供服务。十一、轻工行业构建和完善家电、五金、钟表、家具、照明、皮革、制笔、日用陶瓷、日用玻璃、礼仪休闲等行业创意创新设计平台,智能家电云服务平台,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酶微生物菌种库,建立新型酶制剂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洗涤剂原料与产品性能测试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平台,各类洗涤产品模块化设计平台。建设
16、溯源法塑料包装卫生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家电、皮革、五金、家具、塑料等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个性化定制及网络制造平台。十二、纺织行业推动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平台,过滤、医疗、防护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平台, “旧衣(纺织品)零抛弃”回收再利用服务平台,废旧纺织品回收综合利用服务平台,纤维材料、家纺、服装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和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个性化定制及网络制造平台。支持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等技术研究基地。6第二章 智能制造一、电子信息行业(一)行业云计算平台鼓励大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
17、引导专有云有序发展,在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二)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工业大数据,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智能工厂。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整合构建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发展公共安全大数据,构建智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三)行业物联网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
18、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四)行业、企业、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及服务鼓励行业、企业、区域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拓展交易、融资、保险、支付、诚信、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探索建设服务于跨境电商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建立具备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功能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农村物流
19、配送服务。支持电7商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程。支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开展电商物流机器人、云计算、北斗导航、模块集成、信息采集与管理、数据交换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电子合同、电子结算、物流跟踪、信息安全、顾客行为分析等技术应用。推动电商物流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五)工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在网络方面,协同推动工厂内部网络演进和公众网络增强。推动工业以太网以及 IPv6 技术在工厂网络中的应用,引导短距离通信、WiFi 等无线移动技术在工厂中的部署,探索面向工业环境的有线无线融合组网以及工业制造领域 SDN 技术
20、。在数据方面,通过试点示范推进企业进行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树立标杆样板;凝聚 ICT 和制造业形成联合攻关力量开展工业数据平台的技术和产业化攻关,形成产业支撑能力。(六)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立统一的、贯穿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国家级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平台,鼓励重点工业企业率先使用自主可控产品和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研制从芯片操作系统整机业务应用,实现全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系统。(七)智能化管理与服务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深化各系统融合,推进跨部门数据交换应用,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促进服务便利化、管理智能化。二、机械行业推进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
21、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以骨干企业牵头,建设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智能工厂示范,开展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运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信息协同控制技术,以新型制造工艺为重点,建立专用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单元和智能制造技术验证体验中心,以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物流为基础建立自主8识别、自动定位、在线智能检测的智能生产线。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制造流程管理、动能管理、人员管理诸方面,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灵活的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三、汽车行
22、业开展智慧工厂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上的集成应用;轻型高端柴油机智慧工厂建设;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具有中度自动驾驶功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化。建立智能交通网络平台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监控与引导系统、运营车辆调度及监控管理系统、数字化路网管理系统。四、船舶行业选择骨干企业,重点围绕焊接工序,开展以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物流为核心的智能生产线建设。以工业智能制造为目标,选择骨干企业,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装配环节,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五、民用航空航天行业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PLM)的航空、航天产品研制中适合数字化特点的建模及其标准;基于模型的产品全三维数字化设计(MBD) ,基于数字化
23、装配仿真的装配工装定义、数控制造、过程管理、检测(验) ,制造过程的综合仿真装配协调及全机构型管理及其集成;多学科仿真与试验分析。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网络化异地协同智能制造。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可重构伺服驱动工装、基于整机的容差分配、高效高精度自动制孔、机器人智能装配、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和装配系统集成。面向全球市场的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综合后勤服务保障、快速支持和持续采办技术;基于虚拟试飞网络平台的异地多场试飞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基于模型数字化定义的“ 虚拟铁鸟”工程化项目技术的发展应用。六、钢铁行业建设智能化示范工程。高炉生产全生命周期可视化操作、远程诊断系统平台建设,高炉炉前作业自
24、动化示范工程。轧钢全自动磨9辊间改造示范工程。钢铁产品智能定制生产、配送,产成品物流智能化工程。钢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功能耦合匹配及各区段智能化调控技术。基于能量流网路模型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智能协同调配技术应用示范。产品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与优化技术应用示范。推进钢铁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示范。开展钢铁行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逐步推进铁前、炼铁、炼钢、轧钢各工序智能制造互联网基础平台建设;推进钢铁行业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云服务、在线监测与诊断服务等平台建设;探索行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构建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服务系统等。七、有色金属行业矿山生产综合管理与决
25、策平台。开发以矿石开采为核心的矿山智能化生产体系,建立生产执行 MES 系统和 ERP 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矿山生产流程智能设计、生产系统的高度集成和生产调度优化控制。稀土冶炼分离智能平台。建立在线原料成分检测及储罐存量系统、在线槽体稀土配分检测系统、在线流量控制系统、智能物料均衡反应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在线合金成分检测系统、喂料系统。矿冶工业智能服务云平台。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共性技术为内核、以信息化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开展矿冶云平台的设计开发、矿冶大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矿冶生产过程监测及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开发,以及形成装备、工艺、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优化和运营所需要的知识服务、技术服
26、务和作业服务。八、建材行业矿山生产综合管理与决策平台、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装备;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耐火材料、砖瓦行业用“ 机器人” ;玻纤、复合材料、水泥行业智能化专家优化管理系统;浮法玻璃生产全过程的现代智能化控制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石材行业自动精密加工;建材产品生产过程智能机械装置及其智能检测和控制系统;重点开发智能化生产体系,建立生产执行 MES 系统和 ERP 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设计、生产系统的高度集成和生产调度的优化10控制。九、石化与化工行业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
27、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加快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石化和化工生产、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物流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重点研究大数据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方法和实施路径,应用大数据手段,深度挖掘企业信息资源,为石化和化工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十、医药行业在医药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改进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上传下控和网通互联功能;采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撑;推动“
28、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整合集成各环节数据信息,实现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以及不同区域建设一批大型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医疗服务协同示范工程,促进医疗信息共享、协同医疗和整合服务。构建智慧医疗体系。生物信息大数据系统,移动医疗设备,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区域影像协同系统,远程医疗系统,远程监护系统。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建设大规模的生物资源库和生物信息中心核心平台。建设网络化的国家生物资源和生物信息服务设施,加强对基因信息的深度发掘,带动新型测序仪的发展。中药工业原料
29、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采集处理中心和信息站点组成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对中药企业服务。11十一、轻工行业基于网络机器视觉和物联网的智能缝制技术应用,推动自动接单、智能排产、智能物流、智能装配、智能发货的家用电器供应链建设;家电、家具、玩具、皮革、日用陶瓷、日用玻璃、五金、食品等产品个性化设计和定制示范;造纸、食品、家电、五金、塑料、自行车、照明、钟表、文体、缝制机械、轻工机械等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嵌入式应用示范;造纸、食品、发酵、制糖、皮革、电池等行业生产过程两化融合控制系统、节能控制、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食品行业灌装设备智能制造平台和面向数字化饮料工厂的安全智能立体
30、仓储系统的应用示范;近红外在线检测及快速检测平台建设。支持洗涤用品数控智能化生产、包装系统的应用示范;基于智能照明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示范;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推广应用。基于网络技术的洗涤设备在线化、数据化技术及系统,打造高效智能自动化洗涤工厂。基于 RFID 技术,实现信息管理和洗涤过程跟踪管理。支持网络化智能商用洗衣烘干机及智能绿色干洗技术。十二、纺织行业加强智能化和连续化纺纱生产管理系统、织造车间数字化生产监控系统、化纤设备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针织物疵点在线识别系统、印染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基于 RFID 技术,研制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
31、自动缝制系统,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自动立体仓储和物流配送系统,实现服装和家纺设计、制造、配送系统的智能化;开发专业化于服装生产数字化控制系统,形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服装生产制造系统;纺织产业链订单驱动网络制造模式开发与应用;智能家居云服务平台,基于物联网的服装制造工业云平台,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时间同步系统等研究与应用。加强智能化长丝(聚酯、锦纶)生产线和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化连续纺纱工厂及筒纱自动运输打包系统、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线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智能化非织造生产线、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免裁缝 3D 成型智能针织毛衫制造工厂建设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12第三章 工业强基一、电
32、子信息行业(一)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1高性能芯片。CPU 芯片(含嵌入式) 、存储器芯片、FPGA及动态重构芯片、高集成度 SOC 芯片、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核心传感器芯片、高速 AD/DA 等。2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 TFT-LCD 显示器件、低温多晶硅TFT-LCD 显示器件、金属氧化物 TFT-LCD 显示器件; AMOLED(低温多晶硅背板) 、AMOLED (金属氧化物背板) 、柔性AMOLED 等新型显示器件。开展布局全息、激光等显示技术以及碳基、量子点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3元器件。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专用器件。超小型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超小型片式电阻器、片式固态铝
33、电解电容器、片式钽电容器、超小型片式电感器、小型片式压电频率器件(石英晶体器件及压电陶瓷器件) 、集成无源器件、低成本/ 小型化/ 高性能的滤波器等。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快恢复二极管(FRD)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 、集成门级换流晶闸管(IGCT ) 、肖特基二极管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等。硅基光电子器件、碳化硅、氮化镓、砷化镓等宽禁带电力电子、射频器件。高阶积层板、IC 基板、埋置元件板等高密度互连(HDI)板、特种印制板(高频板、金属基板和厚铜箔板) 、发光二极管(LED)用印制板、印制电子和光电印
34、制板。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传感器,具有无线通信、传感、数据处理功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直流无刷电机及智能化微特电机以及为机器人配套的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高电压、大容量、大电流、高可靠、长寿命真空开关管及专用真空器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气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高性能的红外焦平面器件、高分辨率 InGaAs 探测器。基于100G/400G 的超低损耗光纤、光纤激光用工业级双包层掺镱光纤、核电用耐辐照光纤光缆;海缆中继器、光纤预制棒、光互连用模块、光背板及光电元器件;新型通信设备用 56Gbps 高速连接器以及继电器、滤波器、线缆组件。为新能源产业配套的新型储能电池、
35、超13级电容器、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特种功率电阻器以及电力电子用关键电子元器件。超级电容器及与电池混合应用,超级电容器生产设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大容量电池组管理系统。新型、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质、溶剂、添加剂、铝塑膜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小型实用燃料电池,小型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二)先进基础工艺20-14nm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HK 金属栅工艺、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CPU 专用工艺、存储器超精密工艺;LTPS、Oxide 背板量产工艺,AMOLED 背板、蒸镀和封装等工艺
36、,柔性显示相关工艺。大功率、高亮度 LED 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工艺。(三)基础材料。812 英寸单晶硅及硅片,40 22nm 集成电路用 812 英寸抛光片、外延片和 SOI 片及 SiGe/Si 外延片,金属有机源( MO) 、高纯气体;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锗等第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抛光材料(抛光液、抛光垫、抛光布) ;高密度封装用蚀刻引线框架。电力电子器件用 8 英寸高阻区熔硅单晶及晶片、陶瓷覆铜板、铝碳化硅基板、管壳等。千吨级电子级多晶硅量产;高质量、高效率单晶硅、单晶锗片生产工艺,硅片薄型化技术;坩埚、高纯石墨、高纯石英砂、碳碳复合材料、玻璃、背板等材料。提高并稳定铜铟镓硒、
37、铜铟硫、碲化镉等薄膜光伏材料性能。高质量氮化镓、碳化硅、硅衬底材料及高亮度、大功率芯片材料生长技术;大尺寸AMOLED 显示及照明用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大尺寸蓝宝石晶片生长加工技术;封装用高性能环氧树脂、硅胶、高品质荧光粉、高亮度、大功率 LED 用高纯贵金属及合金蒸发材料、高纯气体等。大尺寸锗系材料、硫化锌(ZnS) 、硒化锌(ZnSe) 、碳化硅(SiC)红外材料。高世代大尺寸 TFT-LCD 面板用玻璃基板、柔性玻璃基板;混合液晶和相关单体材料、智能调光窗户用分散液晶材料,偏光片及相关光学薄膜材料、彩色滤光片及彩色光刻胶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模板、有机发光材料等材料;大尺寸金属靶材、旋转靶
38、及氧化物靶材;高纯电子气体和试剂等配套材料。高密度覆铜板及电子铜箔材料,CMOS 及 SAW 模块用陶瓷封装材料、压电与系统信息处14理材料;高热导率氮化铝陶瓷粉体材料;片式超薄介质高容电子陶瓷材料;高端电子浆料;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基板、低损耗电容器纸;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材料、燃料电池用稀土掺杂高离子电导率陶瓷粉体及隔膜片、高性能磁性材料。高阶积层印刷电路板、IC 基板、埋置元件板等高密度互连(HDI)板技术、特种印制板、LED 用高导热基板印制电子和光电印制板等。适用于光纤宽带网络的低成本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用于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网络的新一代超低衰减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及
39、光纤预制棒用石英套管、掺稀土特种光纤、光子晶体光纤、光纤涂覆树脂等。长寿命大电流密度(D150A/cm 2)阴极材料、触头材料、一致性优良的Al2O3 陶瓷和封接组件,高热导率(190W/mk)AlN 粉体、替代氧化鈹陶瓷夹持杆材料、钨钼窄带材料、大功率真空电子器件用高强度无氧铜。高世代玻璃基板、偏光板、液晶、OLED 发光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膜板驱动芯片、靶材、特气和化学品等关键显示用材料。(四)强基平台建设1. 重点行业领域关键共性基础工艺平台。建立管理应用平台,研究全产业链间不同产品和系统的互通互用;建立电子材料应用认证平台;材料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平台,电子材料知识产权专利池平台等。2.
40、 重点产业领域“四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传感器产业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典型业务应用技术示范及产品第三方检测服务;完善包括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薄膜电池的检测及光伏应用系统的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相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制订和推广行业标准,光伏系统工程的验收等。3. 基础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等。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存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等。高效虚拟化软件、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分布式应用支撑平台等。网络化办公套件、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等基础软件。
41、15二、机械行业(一)机械基础件1液压系统。用于新一代节能型 56t 装载机、油田特种车辆、大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大型金属成型设备、节能型风力发电机等产品的液压系统;静液压驱动系统、大流量充液系统、液压位置闭环控制系统、液压安全阻尼系统等。2泵阀元器件。工作压力 31.5Mpa、流量100L/min 的高压液压阀;额定吸力50N 的高压液压阀用比例电磁铁;通径32mm,流量400L/min 的大排量液压泵;额定压力 35 MPa 的电子控制轴向柱塞泵;数字比例放大器,高压、大通径电液比例流量阀,先导型高响应大通径双向液压伺服比例阀,高性能电液比例多功能柱塞泵/马达,高压变量柱塞泵与马达减速总成
42、,电液比例伺服阀。民用航空发动机驱动液压泵、EHA 高速双向变量泵。3密封元器件。核主泵机械密封,核二三级泵机械密封,核岛堆芯容器 C/O 形环密封,核级抗辐射高可靠性硬质合金机械密封环;煤炭深加工流程泵用机械密封,突破密封材料耐磨损与腐蚀防护技术、高低温介质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密封辅助系统设计技术和密封可靠性运行技术。高压干气密封,天然气长输管线密封,油气井口装置密封;超大直径机械密封,石化装置、船舶等超大直径密封。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水下生产系统(采油采气树、防喷器、隔水管等)和输油管道快速接口密封件,耐海水腐蚀、适合水下机器人安装;新能源页岩气和煤层气钻采输送设备密封系统;大飞机用液压密封件
43、;轿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传动系统旋转密封,高压液压元件密封件。4气动元器件。轨道交通用高性能气动元件,环境温度-40 +80的气缸、气动阀、气源处理元件,以及气管、接头等配套气动元件。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5轴承。高速度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工业机器人 RV 减速机轴承,谐波减速机轴承,等截面薄壁轴承,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轴承;航空航天装备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发动机和发电机轴承,变速箱轴承,柔性轴承,转向系统轴承, ABS 偏心圈轴承,长寿命水泵轴连轴承,涡轮增压器轴承,载重汽车免维护十字轴,新能源汽车轴承;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轴承,海洋和深井超深井石16油钻机轴承;高速动车组轴承,大功率机车
44、轴承,大轴重和快捷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城际铁路轴承;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功率精准作业农机轴承;第三代机等高性能医疗机械轴承;高速透平一体机磁力轴承及控制系统;大型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重载长寿命轴承;高端轴承用精密滚子、第三代高氮不锈钢等轴承钢。6. 齿轮及传动。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轨道交通高速、重载、耐腐蚀、复杂多轴传动装置,高功率密度的盾构及硬岩掘进机配套减速机,工程机械自动变速器、汽车 CVT 无级变速器,汽车驱动桥长寿命低噪声螺旋锥齿轮,电动汽车无级变速器,飞机高可靠性齿轮传动装置,大型核电和超超临界火电齿轮调速装置。变异精密齿形链系统,双相链传动系统,大排量汽车发
45、动机齿形链传动正时系统,大功率舰船发动机传动链。7. 紧固件。航空航天紧固件,轿车高性能异形紧固件,汽车发动机紧固件(连杆螺栓,缸盖螺栓,飞轮螺栓) ,高速铁路配套扣件系统,不锈钢紧固件,铝钛合金紧固件。8. 模具。新能源汽车暨汽车轻量化制造技术所需的 700-1000Mp 高强钢板侧围冲压模具、1500Mp 以上超高强钢板中控道热成形模具、8-12mm 长玻纤含量 40%以上增强塑料注塑模具、多料多色注塑模具、大型复杂轻金属结构件和功能部件压铸模具、高强度铝合金冲压成形模具;中小型电机铁芯、微型电机壳体、电子插接件等产品用高速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800 万像素以上树脂光学组件(镜头)注塑模具
46、、阵列光学模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模具、精密医疗器械模具;塑料异型材共挤及高速挤出模具、直径4 米以上巨型工程轮胎模具、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超高速(300 公里以上/小时)精密轴承关键模具、高强度大尺寸复杂断面中空铝合金型材挤压模具;高档模具标准件和智能化模具集成制造单元等。(二)基础材料1基础密封材料。高抗水解聚醚聚氨酯密封材料、高性能柔性石墨材料、高温和低温弹性等密封材料、高性能无石棉密封材料、高强度细颗粒机械密封用碳石墨材料、大飞机液压密封系统、高压液压密封系统及核电耐辐照密封系统用密封材料;超低温垫片、密封填料,耐高温填料静密封材料。2复合材料。聚甲醛合金材料、液压泵用双金属烧结材料、
47、纳17米复合材料、燃气轮机用耐高温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细颗粒机械用碳石墨材料、减磨耐磨材料、磁性材料、热压烧结碳化硅、热压烧结氮化硅、高性能非金属垫片及材料、3D 制造用钛合金粉末等。3新型焊接材料。高强高韧焊接材料,耐热、耐蚀、耐辐照、耐磨及耐低温焊接材料,无毒绿色钎焊材料及焊剂。4超硬刀具材料。硬质合金( YG、YT、YW) ,高温合金、钛合金加工用高效可转位刀具,高端金属陶瓷圆锯片,高速高效锯切用硬质合金带锯条,高精度金刚石 PCD 刀具,立方氮化硼刀具(PCBN) , CVD 金刚石厚膜刀具,CVD 金刚石涂层刀具。5其它基础材料。仪表功能材料,测温材料,声、光、力敏感材料
48、;低膨胀高温合金,过热器管道耐热钢,压气机盘及涡轮盘用耐热不锈钢和高温合金;铸造用高纯生铁,特种球化剂、蠕化剂、孕育剂、预处理剂、精炼剂,环保树脂、无机粘结剂等少无污染的绿色铸造原辅材料,3D 打印快速成型新材料;大锻件用高纯净钢、冷锻用钢、非调质钢,少无污染的绿色锻压润滑剂;大型高强铝合金铸件,高压精密液压铸铁件,大型压铸模具钢材料;大型钛合金模锻件和铸件,大型模锻模和挤压模具材料;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抗氢钢大型锻件,630以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锻件;汽车粉末冶金零件,大型车辆用铝型材,汽车轻量化用超高强度钢、细晶粒高强度精冲专用钢板、轨道交通车轮组材料,高压液压油缸
49、用冷拔钢管及液压柱塞泵泵轴材料,农业机械高性能传动带;碳化硅陶瓷材料,防腐用高纯氧化锆陶瓷结构件;阀座用高分子材料;粉末高速钢工具材料;环境友好型涂料:汽车涂料,船舶涂料,减磨润滑剂;核反应堆材料。(三)基础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和系统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橡塑密封、液力、气动、机械密封和填料静密封、轴承、齿轮、紧固件等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机器人变速器、柴油机喷油嘴、特种精密齿轮等基础关键零件热处理工艺研发服务平台。三、汽车行业(一)基础零部件18电控喷油系统、动力总成电子控制、驱动电机、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单体及系统、燃料电池系统、机电耦合装置、自动变速器、缸内直喷系统、电控附件系统、混合动力变速系统、机械传动机构、能量再生制动系统、适用于双面冷却 IGBT 芯片及模块、整车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双向 DC/DC 变换器、高集成度电流传感器、高散热效率平面散热器、发动机专用电控单元 ECU、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器、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器、稀土永磁电机、氢循环系统、70MPa 储氢瓶。(二)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隔膜材料。轻量化车身复合材料/混合材料、电机用硅钢和永磁材料、特种橡胶、高强度钢、锡代钼球墨铸铁、铝镁合金材料、高端弹簧钢、低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