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塞北风情之滦河史话.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24288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塞北风情之滦河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塞北风情之滦河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塞北风情之滦河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塞北风情之滦河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告诉你个真滦河滦河,是华北第二大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巴颜屯图尔古山麓,流经沽源县、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多伦县,复人丰宁县,至隆化县汇人小滦河,以下始称滦河。向南流经栾平、承德、宽城、兴隆、迁西、迁安、滦县、滦南、昌黎、乐亭,于昌黎县的刘台铺、乐亭县的兜网铺之间注入渤海,全长 877 公里。河北省内长约 600 公里,河床宽 500 至 3000 米,流域面积 54000 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 48 亿立方米,最大泄洪量34000 立方米秒。滦河属山溪性河流,雨季河水暴涨水量较大,旱季河水暴落,河水澄清。支流主要有吐里根河、小滦河、伊马图河、武烈河、瀑河、老牛河、郁河、散河及青龙

2、河等。一 滦河流域早在 4000 年前,滦河两岸就有人栖居。滦河上游不仅是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摇篮,而且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治交往、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最为活跃的地区。西晋元康五年(295 年)拓拔禄官将濡源以西划归亲辖之都,孕育了统治中国北方 200 余年的代合魏政权。辽保宁七年(975 年)辽景宗与萧太后命在滦河上游西岸的凉陉构筑凉殿,以为纳凉之所;金世宗亦曾命在滦河上游的囫囵诺尔北侧建筑避暑“景明宫” 。蒙古中统四年(1264年)忽必烈将滦河(上都河) 上游北岸的开平府 (今内蒙多伦县 )加号上都,并在东西沿上都河建造行宫,曰东凉亭和西凉亭,成为第二个政治中心。清康熙四十二年(1

3、703 年) 爱新觉罗玄烨在滦河中游岸北营造热河行宫(避署山庄) ,辟为清廷另一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滦河沿岸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于 1898 年出生在滦河下游右岸乐亭县大黑坨村。 1911 年发生在滦州(今滦县)的辛亥滦州起义,是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白雅雨等,响应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组织的中国北方一次重大的武装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滦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是革命根据地,很多有志之士为救民救国而壮烈牺牲。 1938 年 20 多万人的冀东大暴动,首先在滦县的港北、高各庄、门庄、多余屯(今属滦南县) 一带打响。1948 年解放隆化战斗的关键时刻,战斗英雄董

4、存瑞高举炸药包,在滦河进入燕山腹地的隆化县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滦河沿岸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产生了独具韵味的民间艺术如乐亭大鼓、滦州皮影和评剧。民间剪纸、驴皮雕等艺术早已风糜国内外。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如伯夷、叔齐、公孙赞、张觉、韩当、黄素志、萧显、史梦兰、成兆才、韩敬之等。二 滦河源头滦河,古称濡水,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唐朝末期始写为滦。宋丁度集韵作双,其义为温水,因上游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滦河上游称闪电河,其源流众多,形如闪电状态分布在广阔的坝上高原区。关于滦河源头,历史上众说纷纭。北魏时期郦道远水经注述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 ”胡三

5、省资治通鉴注 、陈祖缓职方图考及顾祖禹方舆纪要等,有滦河“出炭山东北”之说。 金史 、 元史载“滦河金莲川中” 。 潮朝通志 、黄彭年畿辅通志 、王履泰畿辅安澜志及王树桐河北通志稿水道篇 ,清代和王申纂修钦定热河志中之滦源考,称滦河源“自独石外东北一百三十里牧场界内之巴颜屯图古尔山,左坳名达连图大巴汗,右坳名会伯勒图大巴汗,各有两泉涌出,四泉奔流,伏而复见,名都尔本诺尔” 。中华民国十八年热河省河流调查表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记载滦河“源出独石口听马尼图山之北” 。1982 年版辞源称滦河“出察哈尔独石县东北黑龙山。 ”近年来一些内部资料又依据 1978 年版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更为滦河源头出丰

6、宁、赤城交界山东猴顶山北麓等等。1983 年,河北省丰宁县地名办主任赵介民同志对滦河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而后写出滦河正源考(见河北地方志 1986 年第 4 期) 一文。他认为上述各说均不能说出滦河真正的源头。他断定:“滦河正源在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骆驼乡孤石村东南部海拔 2206 米的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东西相距 300 米有两口大泉,似一对孪生姊妹。离泉二里之遥,既可听到哗哗水声。三 滦河变迁滦河进人燕山腹地,地势高峻,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挟带大量沉沙奔腾而下。河床淤积,导致河流多次改道。故前人称滦河是“糠帮” 、 “沙底”的浪荡河。据史料记载:“滦河在历史上的重大迁徙有 14 次之多,影响涉

7、及整个冀东平原。 ”又据地质考古资料分析和卫星照片验证,滦河在 3000 年以前,曾由大黑汀向南,沿“照燕洲弃谷”经丰润的南观、崖口与还乡河汇流,再经铁厂、邱庄、左家坞,穿过丰润县城关归蓟运河人海,塑造了丰润、玉田南部平原,具有冲击扇形。扇轴长约 70 公里,扇北起丰润、玉田,西、南达现代蓟运河,东至现代之陡河,面积 3000 平方公里。晚更新世以来,滦河流域北部为持续上升的燕山山脉,南部系不断沉降的渤海盆地,由于控制河流走向的断裂带两侧不等速升降(掀斜)运动影响和受东侧清河溯源侵蚀袭夺,造成古滦河与清河的钓鱼岩老分水岭被夷平和照燕洲新分水岭的产生。古滦河由迁西改向东流与清河汇流,于迁安印子峪

8、、西峡口一带南流,经迁安盆地,循现代沙河小青龙河溯河地区,于雷庄至滦县间进入山前平原,到柏各庄一带人海,塑造以迁安印子峪、西峡口为顶点的沙河、溯河冲击扇。轴长 100 公里,走向正南,北起西峡口,分布于整个迁安盆地和沙河、小青龙河、溯河地区,西至陡河,东界饮马河,南达滦南柏各庄,面积约 4000 平方公里。到晚更新世末期,与清河汇流的滦河继续受地质构造的掀斜运动影响和青龙河溯源浸蚀袭夺,造成山东庄老分水岭的产生,滦河再次改道。由迁安县爪村一带改向南流,与青龙河汇流南流,于滦县、昌黎的横山出路,改向东南经昌黎的指挥、大夫庄、晒甲坨至团林一带人海。后又改由靖安、围杆庄、毛家河北人海。此次改道,塑造

9、了滦河现代冲击扇(是以滦县为顶的冲击扇),走向南偏东,扇北起滦县,南达滦河口,西至滦南、东至昌黎,面积约3000 平方公里。到 14 世纪至 19 世纪滦河又由东改西,从滦县转向正南,于滦南县柳赞一带人海。在此期间,滦河下游河道,随水情的变化,仍有下述迁徙摆动:元泰定元年(1324 年)以前,滦河由滦南县马城向南流经长凝、高各庄,于柳赞人海。元泰定元年至清嘉庆十六年(13241811 年) ,滦河又东移经汀流河、庞各庄、新寨、古河,于捞鱼尖人海。其中清嘉庆十六年因“秋雨滦溢,城乡尽成泽国” ,滦河再次东徙昌黎县境人海。清嘉庆十八年至光绪九年(公元 1813捣 83 年) ,滦河由汀流河、乐亭、

10、汤家河、胡家坨、聂庄、于董庄一带人海。清光绪九年至民国四年(1883-1915 年) ,滦河在现代河道左右摆动,即滦县马城汀流河新集会里茹河姜各庄莲花池一带。但入海口尚变化频繁,直到 1939 年才经今日之河道人海口人海。昌黎县姜各庄一带村庄被隔滦河南岸,河上无桥不便管理,1949 年 12 月将其划归乐亭管辖。由于滦河河道变迁频繁,影响范围极广,仅滦南、乐亭、昌黎三县与滦河有关的地名如长凝、东沙窝、西沙窝、泡里(一溜十八泡积水成泡) 、套里 (南套、北套、崔套等。套:指滦河套) 、老滦河底、小长河、小滦河、二滦河、古河、芦河、汤家河、黄口、冯哨、陈渡口、河南庄、毛河北、潘各庄(曾名“潘粮庄”

11、) 、围杆庄 (原称“桅杆庄”)、小仓上、马坨店( 码头店) 等。四 滦河漕运历史上,皇廷以水路运输粮秣以供应京师或接济军需,称为“漕运” 。可供运输的河道叫漕河。向南运输漕粮, “自板城(今承德) 散河(今迁西境内)一带,泛舟滦河,输归金京( 金国到 1153 年迁都北京,此时金京尚在辽阳),而以锛城为栖粮之所。 ”但因滦河一直是由偏凉汀向东南逶迤人海,不与锛城相通,所以,金国特由滦州城南 10 公里太平庄村北开挖一条运河,名叫闾芬沟,引滦人青河人溯河,再人北河(古运粮河) 直达锛城屯积粮草。直到1239 年 11 月还有文献记载:“令整修滦河故道,以供漕运。 ”据民国二十六年滦县志记载:“

12、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 析卢龙、石城两县,置马城县,以通水运。 ”乐亭县阚庄村民在村东南滦河故道上挖河时发现一艘古代沉船,经专家鉴定系元朝遗物。自东汉建安十一年(206 年) 有记载以来,滦河水运活跃了 1700 多年,其中元朝尤为发达。元朝建都北京。来自蒙古草原的元朝统治集团艳羡北京的皇家格局和历史地位,但受不了北京的酷热溽暑,早年他们在滦河上游北岸原开平府( 今内蒙多伦县) 建都,叫做“上都” ,每年四至九月便到此处理朝政。上都做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天下各地的精华,主要借助了滦河水运的畅通。南方供晶进入皇廷,原有三条水道:一由大沽口经白河到通州;二由娘娘宫经粮河到蓟州;三由芦台

13、经蚕沙口到滦河,直到上都。因此滦河水运非常重要。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 年 )5 月敕令 “造船于滦州。 ”“造大小船两千艘,以备漕运。 ”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大臣姚演奉敕疏浚滦河,漕运上都,备用船只 500 艘,水手 1 万名,纤夫 24000 名,可见规模之大。 明朝为了沟通长城内外及供应军需,继续发展滦河漕运。洪武八年(1375 年) 和成化十七年(1481 年) , “颖川侯“傅友德和管粮郎中郑廉曾经分奏滦河漕运引西,沟通还乡河 陡河沙河陷河青河滦河,以便“接运军储” , “分贮海运” ,均得到皇帝支持,大兴修建。但因水小,而沙河又“易淤” , “随行随止” , “不一二

14、年,就壅塞而废” 。以后滦河漕运始终为朝政大事,多有关注。清光绪十八年(1892 年)北宁铁路修到滦州,在横山脚下东南方偏凉汀修建滦州火车站,使这里成为水陆两用码头,上至八沟、热河、建昌、迁安,下至乐亭海口,常年往来木帆千艘,每艘 4 吨,另有水筏数十只。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也关注滦河水运。在建国方略中谋划在滦河口建造“北方大港” ,因军阀混战,未能实施。五 滦河水灾滦河在历史上水灾频繁,滦河下游的两岸人民深受其害。流传着“自古滦河多灾害,粮川美景一夜丢”和“岩山似虎头,一股清水向南流,悲叹祖居无远虑,留给儿女世代愁”的民谣。旧时代,由于连年战乱,军阀割据,横征暴敛,水利工程无从搞起。滦河既

15、没有完整的河槽,更没有抗御洪水的堤埝。每逢汛期,滦水出槽漫溢,遍地横流。滦河中下游地区人民屡遭洪水灾害。握迁安县志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 六月,连日大雨,滦河猛涨,致使“道馑相望,父鬻子,夫卖妻,人民相食。 ”又据滦县志 、 清代海河滦河洪涝档案史料记载:自元至元六年(1269 年) 至 1985 年有较大的水灾 69 次。其中, “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六月十二、三日大雨,滦水溢,平地水深丈余。 ”“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七月二十一日,滦河横溢,马城一带,冲决尤酷,变膏腴为沙碛,富者立贫,贫者待毙。 ”“光绪二十年(1894 年)秋七月大雨,滦河溢,高下田,颗粒不纳

16、。 ”明清两代几百年间,滦河两岸人民遭受滦河洪水泛滥大害就有 20 余次,小害无数次。又据滦南县水利志载:“1945 年滦河大水,右岸滦县城关周家庄、王法宝决口 200 多米,大水淹没了滦县、滦南200 多万亩农田,颗粒不收。 ”“1949 年 8 月 10 日至15 日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滦河洪峰达 25 万立方米秒。河道多处溃决,西起丰南县陡河,东至昌黎县饮马河,东西近百余公里,形成一片汪洋。中游的迁西、迁安大水围城,倾泄而下淹没了下游滦县、滦南、乐亭三县大部分村庄,621 万亩庄稼受灾。滦南境内各河渠泛滥,一片汪洋,平地行舟。一般水深五六尺,有的丈余,个别村庄的房子被冲毁,1317 万亩土

17、地遭灾,断粮人口达163 万人。先有 900 人到东北找出路,后有 700 户,3000 余灾民移民到东北谋生。1959年 7 月 21 日,普降大雨,滦河水位猛涨,最大流量 24 万立方米秒,防洪大堤滦县段14 处决口,总长 1300 米。乐亭(1954 年 7 月1962 年底滦南县撤销,今滦南县的长凝、锛城、胡各庄、南堡地区为乐亭所辖)水淹村庄 560 个,伤亡 40 人,农作物受灾 66 万亩,倒塌房屋 7400 余间,冲走淹死大牲畜 40 多头,猪 1200 头,霉坏粮食 850 万吨,国家 4 次派飞机空投救灾物资。 ”滦河下游人民身受水灾之苦,当时流传着“春季多碱起白霜,夏季一片

18、水汪汪,秋季不能保收成,十年九涝受灾荒。 ”“水淹沙压地不收,房屋倒塌愁上愁,牲畜财产损失尽,要想过上好日子,不治滦河苦无头。 ”六 滦河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滦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了根除水患,从 1950 年开始,动用数万名民工,修筑滦河铁路桥以下至乐亭县小米庄子长达75 公里的堤埝。以后又多次加固,堤埝顶宽增加到 5 米,堤高增至 4u7 米,建丁字坝484 道,防洪标准 25 万立方米秒。大堤全部栽上了树木。滦河大堤已成为保护滦河下游百万亩耕地及人民财产安全的绿色屏障。在治理滦河水患的基础上,开始了对滦河的利用。从 1973 年,国家在迁西潘家口(设计库容

19、293 亿立方米)、大黑汀 (设计库容 337 亿立方米 )建两座大型水库。潘家口水库控制滦河流域面积 337 万平方公里,占滦河总流域面积 75;大黑汀水库控制滦河流域面积 351 万平方公里,占滦河总流域面积 79。两大水库电站安装常规发电机组、蓄能机组 8 台,年平均发电 6。7 亿度。以 22 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并人津京电网。从 1982 年至1985 年,国家分别修建引滦人津、引滦人唐工程,对调节津、唐两市用水,促进工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目前滦河下游沿岸有 85 万亩水稻,19 万亩麦田,20 万亩芦苇,13 万亩鱼塘用滦河水浇灌,并且改良盐碱地百余万亩,使昔日不毛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有诗赞颂滦河:“头摆口外汲清泉,尾蓬渤海洗盐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