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翻译.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20466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翻译四川省天全中学 罗小平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 变。 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 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 树影稀疏。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这首七律,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深秋,些时杜甫在成都。当 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江东(长江下游)一 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大饥,再加上

2、 统治者暴敛盘剥,于是暴动四起, 饿殍塞途。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百结愁畅。诗发端即自不凡, 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诗人感叹 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在干戈遍地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第二句,诗歌突破“不见老莱衣” 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到 处是离乱和灾难,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 “万事非”三字,包含着多么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多少辛酸的人间悲剧,流露出诗 人何等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

3、紧承“万事非” 进一步点明题意。送友人探亲 ,不由勾起 诗 人对自己骨肉同胞的怀念。在 动荡中, 诗人与 亲人长期离散,生死未卜,虽有家实等于“无家” !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相比之下,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但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现在江东一 带又不太平, “访庭闱” 恐怕也还要费一番周折。因此诗人用了一个探问句,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暗示值此乱世, 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这一 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 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寄慨遥深,有一气流贯之妙。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与怅惘。诗人伫立白 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

4、登船解缆,扬帆远 去,逐 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韩十四走 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于是 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水声回响不绝, 韩十四乘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 静”字,越 发描绘出了滩声汩汩,如在目前。等到从幻觉中回来,才发现自己依然站在二人分别之地。江上的暮霭渐浓,一 阵阵寒风吹来,砭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 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应过 于伤感,我 们应 各自努力,珍重前程。 “此别” ,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总结全诗的作用。对句意思是,虽说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 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但是,世事难料,只怕愿不能 偿 !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 “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表达出 诗人对未来的耽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倍觉意味深长。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特意渲染凄凄戚戚之情,诗人笔力 苍劲,伸 缩 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 际,离情 别绪 深沉委婉,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