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20093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 古代军制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 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

2、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3、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 ;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下联“常熟”

4、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但因昌黎 (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 、 “苏赵郡” ,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 , “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 、 “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 “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 “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 “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

5、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称爵名】 训俭示康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梅花岭记 “和硕豫亲【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

6、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

7、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 小二、古代职官【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

8、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 ,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 ,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

9、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 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10、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 kang、氐 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 mao、毕、觜 zT、参 shen);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 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

11、旗晓动拂参星。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

12、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 的分野,井宿是雍州 (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星宿 角亢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女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国 郑宋 燕 越 吴 齐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星宿 角亢氐房心 尾箕 斗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州 兖州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13、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 ,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 ,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

14、林” ,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 ,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 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 ,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北极星】星座名,

15、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 ,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

16、,太子畏之。 ”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

17、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 ,长矢即弧矢星。【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

18、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

19、,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 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

20、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 ,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 立春、雨水二月 惊蛰、春分三月 清明、谷雨四月 立夏、小满五月 芒种、夏

21、至六月 小暑、大暑七月 立秋、处暑八月 白露、秋分九月 寒露、霜降十月 立冬、小雪十一月 大雪、冬至十二月 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

22、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如冯婉贞:

23、“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 乙丑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

24、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 琵琶行 “元和十年” 、 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 、 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 、 后序 “德祐二年” 、 雁荡山 “祥符中” (“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 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 1911 年;与妻书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 “辛未”应

25、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 、 “戊戌变法” 、 “庚子赔款” 、 “辛丑条约” 、 “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 “淳熙丙申” , “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 “丙申 ”是干支纪年;核舟记 “天启壬戌秋日” ,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 ,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 “丁亥” 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 “乙酉”是干支纪年。【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

2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 “德祜二年二月” , “是年夏五” , “五”就是五月。 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 ,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即农历十月。(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 “仲春遘时雨” , “仲春”代农历二月。【纪日法】我国古代纪

27、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 “是月丁未” ,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 “子卯不乐” , “子卯” ,代指恶日或忌日。(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

28、,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 “此七月望日事也” ;五人墓碑记 “在丁卯三月之望”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

29、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天色纪时 夜半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地支纪时 子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现化纪时 23-1 点 1-3 点 3-5 点 5-7 点 7-9 点 9-11 点 11-13 点 13-15 点 15-17 点 17-19 点 19-21 点 21-23 点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是平旦的别称

30、。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 ”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 ”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 点人定 二更二鼓 乙夜 21-23 点夜半 三

31、更三鼓 丙夜 23-1 点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 点平旦 五更五鼓 戊夜 3-5 点四、古代地理【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

32、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毛泽东词浣溪沙【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3、” 。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 , “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 ,此处“江”即指长江, “河”则指运河

34、。【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

35、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

36、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 ”(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

37、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指北风。【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 , 采草药 “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

38、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 “北收要害之郡” ,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赤壁之战 “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谭嗣同 “旋升

39、宁夏道” ,这里的“道” ,指道的长官。【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指南录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 ”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

40、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转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转载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五、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41、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

42、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 “岛(指贾岛) 初赴举京师” ,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 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 ,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

43、才) ,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促织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

44、,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 “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

45、少是 98749 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 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

46、余考中的称举人。【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 ,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 ,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

47、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 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 。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阿 Q 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 ,表示讽刺。【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

48、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 、 五经 ,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 、 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庠 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稷下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