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致敬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018453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敬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致敬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致敬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致敬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致敬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致敬 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2013 年04 月 24日 12:17:21 来源: 新华网据四川省民政厅 4 月 23 日 6 时统计,四川省芦山“420”7.0 级强烈地震已造成 193 人死亡、25 人失踪、12211人受伤,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这场地震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序有效,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守望相助,也看到了每一个支援灾区人民的手足之情。在这场抗震救灾中,涌现了一批平凡英雄、“最美人物”,他们平凡而有坚守,英勇而不懈怠,他们有救援者,有志愿者,有的还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据报道,22 日下午2 点过,由成都前往雅安经邛崃高何镇至龙门山路段发生坠石,向

2、灾区运送药品的贵州籍女志愿者汪策不幸遇难。由于被一块大石头卡住,车没有被飞石推下悬崖,同车两名志愿者幸运地躲过一劫。汪策原本可以悠闲地待在家里,但面对雅安地震,她主动请缨前去灾区运送药品,她 32 岁的生命戛然而止,让人扼腕叹息,我们把敬意献给她,献给她的家人。汪策留给父 母的最后一 句话,是出发前在 电话中告诉 二老:“我要去灾区 当志愿者。”汪策临走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发现车顶有碎石滚落时大叫:“停车!”汪策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身影,是她在前往灾区途中给同事们泡方便面的照片。岁的贵州姑娘汪策,日下午在前往芦山地震灾区送药的途中被巨石击中,不幸身亡。当晚,汪策的遗体运到了成都市东郊殡仪馆

3、。她的亲属连夜从贵州遵义老家赶到成都为她处理后事。汪策的灵堂设在成都东郊殡仪馆外的南灵居服务中心。这里的负责人王勇听说逝者是一位赴灾区的志愿者,当即决定免除灵堂搭设、装饰布置和茶水等费用。“她是英雄,我们能为英雄做的就只有这些了。”王勇说 。在志愿者队 伍里,还有一个人 特别值得一 提。据成都商报 报道,绵竹汉旺人 廖智是一位 舞蹈老师,“512”地震让她失 去了双腿。芦山地震发 生后,她怀着一颗 感恩的心,赶赴灾区当 起了志愿者 。在抗震救灾 的第一线,廖智戴着假 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人美心更美 ,这是一颗坚 强的心,更是一颗感 恩的心,更让人看到 了志愿者精 神的绵延 廖智,她

4、是绵竹汉旺镇的一名舞蹈老师。512 地震中,她失去了婆婆和女儿,失去了双腿。但灾难并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雅安地震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美丽的女孩,让我们学会什么是坚强!黄瑞安 1988:经历过极度悲惨境遇又重新振作起来的人,常有一颗感恩心。 canl143:何等的乐观,真正遇到类似情况,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她那样的。她的人生会继续精彩!天佑好人!冬天不冷 j:美丽坚强的女孩,向你致敬!冈本小骆骆_:你好美,大难当前,正正就需要每个人都传输强大的正能量团结在一起发挥到极致,真美,好喜欢。咱是老百姓VV:她的每一步将会给人们带来最尊敬的眼光,时代楷模

5、,最美老师。flashmemory:看了之后更睡不着了,太励志了。雅安灾民互 助自救定下 “铁规”:帐篷先留给 老人孩子自己搭帐篷“大房子”先给老人住。雅安中里镇开展互助自救,村民自定“铁规”:帐篷先留给老人孩子。记者问了几位没领到帐篷的村民,一位男村民说,遇到灾了大家就要共同面对,救灾物资肯定先给身体不好的老人和年纪小的娃娃用,大人都无所谓,而且政府组织的帐篷很快就全部送到,也就一两天的差别。刘时鹏说,这个“房子”是他和陈明康两家人共用的。杨尚华家遭得更凶,垮得厉害,余震时还在掉砖头,所以地震发生后杨尚华先在成都的女儿家呆了一天。但因为不放心家里,昨早杨尚华老两口又跑回来了。得知杨尚华回来了

6、,而家里房子没法住,刘时鹏决定把自己的“房子”拿给杨尚华他们住。“他是老人嘛,身体不如我们,我们身强力壮的,在自己搭的棚子里照样睡,大家有困难肯定要一起面对。”刘时鹏说。“让大家吃口热乎的” 芦山“稀饭哥”三天已熬60 锅粥“稀饭姐”来帮忙心里特自豪“稀饭姐”李碧珍说,当听到灾区同胞端着稀饭转身离开前那一句“谢谢”时,心里特别高兴和自豪,干起活来也特别有精神。“女儿长大了在家能够自理,丈夫也很支持我到灾区来服务。”李碧珍说,天下同胞都是一家人,发生大灾大难就应该互帮互助。“稀饭哥”低调 不愿被报道蒲东山家有年迈的父母及 6 岁的儿子,都没在芦山灾区居住。震后,大伙儿得知蒲东山在当志愿者赈灾,都

7、挺支持他。采访过程中,蒲东山不愿主动介绍,都是问一句答一句,至少 5 次向记者强调“这些都是些小事,不足报道”,让记者多报道冒着危险搜救群众、抢修道路的救援队。22 日,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一名志愿者正向排队的灾区民众盛稀饭、掺开水。与其他志愿者不同,他是从自己家里背来大米、锅灶,从地震发生当天中午开始,就在现场煮好稀饭后为灾区同胞提供服务,到昨天已为灾区同胞煮了 60 锅稀饭,灾区群众都亲切称他为“稀饭哥”。“稀饭哥”蒲东山是芦山县一所中学的食堂管理人,地震中头部受了点轻伤,至今还贴着创可贴。看到逃出来的群众没有吃的,蒲东山就从家里扛了一袋大米和一些青菜,还背了两口大锅、炉灶来到芦山县体育馆

8、准备赈灾。万事俱备,他突然发现没有水!这稀饭可怎么煮啊?地震后县城内断水,他在县城逛了一大圈也未找到适合煮饭的水,后来,他想起家里还有矿泉水,于是赶紧返回家抱来煮稀饭。蒲东山算是灾区最快最早提供食物的志愿者。“第一天大概煮了 30 锅,因为救灾物资还来得少;第二天就少些,煮了 20 锅;今天第三天了,已经煮了10 锅”他在这个敞亮的“厨房”里忙碌着,毫无怨言。另外还有两男四女共 6人,跟蒲东山一起忙前忙后。这是蒲东山的亲朋好友闻听蒲东山在赈灾,都从成都跑来帮忙。大伙儿称呼蒲东山为“稀饭哥”,熬稀饭的女士们自然成了“稀饭姐”。“考虑到受灾群众住在帐篷里,白天本来就要喝水,晚上不方便上厕所,所以早

9、上和中午煮的稀饭要清一点,晚上煮的要干一些。”蒲东山的服务可谓细致入微。他说,如果煮白米稀饭,吃起来乏味,于是专门买了青菜、绿豆、胡豆等一起煮。“煮一锅稀饭要用十四五斤大米,这些大米都是我屋头的库存粮,供应几天没问题。”蒲东山说。(记者 杨富 摄影 陈艾)雅安籍消防战士过家门不入 含泪战斗在救灾一线有谁获悉亲人正经历灾难的消息却还能踏上挽救他人的征途,有谁还能在明知家人近乎咫尺却因执行任务过家门而不入,在此次抗震抢险救灾中,就有这样这样一名雅安籍战士,那就是什邡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2013 年4 月 20 日8 时 2 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 30.3,东经103.0)发生 7

10、.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3 公里。在得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后,战士何伟十分牵挂,特别是在接到总队赴雅安增援抗震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一线与家乡父老并肩战斗。就这样,他怀着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挂念,含泪踏上了返乡抗震救灾之路。战士何伟的家是雅安市名山区,他的家距离目前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芦山县太平镇只有 43 公里。就在随着德阳支队抗震救灾力量到达灾区前,他接到消息称家中有亲人受伤。在通讯中断且不能电话联系父母的情况下,他万分焦虑。近乡情更切,但当他所在的救援部队接到命令昼夜赶赴芦山参与救援时,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毅然与战友马不停蹄地奔

11、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到达救援现场后,何伟顾不上休息、二话不说地便投入了抢险救援战斗。4 月 21 日 上午,何伟在忙碌的抢险救援中接到了家中父亲的一条短信:“小伟啊,我是爸爸,你现在雅安吗?我在收音机内听到德阳消防部队的故事,也许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一个缩影。但是,他深深的感染着这支部队的每一名官兵,救援官兵都被他是故事所感染,纷纷奋勇争先,全力以赴,与死神在震区和废墟中争分夺秒,抢救被困群众。在雅安救援的新闻了,如果你在你不必担心我们,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切安好,只有部分擦伤,无生命危险,你要好好听部队领导的话,安心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战友们得知何伟家人受伤的消息后,都劝他向

12、带队领导说说,回家去看看,但何伟说:“我知道家中父母、亲人安全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参加救援也是一样的,家那边肯定有其他战友在帮助他们。”(程韬记者李正勇)感动! 江苏“磨刀老人“将两年所攒 两千硬币捐给灾区2013 年04 月 21日,江苏省南通市,中国好人、慈善双雄之一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得知 四川芦山地震消息后,来到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捐款。老人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一元硬币1714 枚,五角硬币 503 枚,一角硬币 7枚,共计1966.2 元全部捐给灾区。2008 年以来,老人累计捐款 23392.2 元。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向红十字会捐款 1000 元,2008 年向孤儿院捐款 1316元,2010 年青海玉树地震向红十字会捐款 1000 元,2010 年甘肃泥石流向红十字会捐款 1000 元,2011 年向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困难者捐款 300 元,2011 年向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款3000 元,2012 年12 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款4210 元,2013 年4 月 16 日向红十字会捐款 3000 元定向用于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2013 年四川芦山地震向红十字会捐款 1966.2 元。图片来源:王俊荣 CFP 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