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1高 一 语 文 必 修 三 测 试 题使用时间: 2014/3/ 编辑: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51 分)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养生丧死无憾 不违农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 C D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2、孟子(前 372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 30 岁左右收徒讲学。44 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 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4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
3、一项是A数(c)罟 洿(ku)池 弃甲曳(y)兵B孝悌(t) 饿莩(f) 养生丧(sn)死C狗彘(zh) 鸡豚(tn) 庠(xin)序之教D衣帛(b) 畜(ch)养 请以战喻(y)5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寡人之于国也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夫晋,何厌之有6 【兵】下列选项有错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即接
4、,弃甲曳兵而走。 (名词,兵器)B.草木皆兵。 (名词,兵器) C.穷兵黩武。 (名词,战争)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军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是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撰的,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左传 。B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谋议或辞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勾践灭吴均选自国语 。C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季氏将伐顓臾就选自论语 。D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
5、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选自上述三部著作的课文,依次分别是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逍遥游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B “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
6、梁惠王的直接批评。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10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B不加(更)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3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 兵刃(锋刃)既接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 是亦走(行路)也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2选出与“申之以孝
7、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14 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王
8、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申之以孝悌之义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用法和解释,分类 最恰当的一项是王好战,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
9、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16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有以:有什么办法。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4C.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弑:杀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丢弃。17 下列对原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班级 姓名 考号 分数 A.在孟子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直言所谈之利,并不完全是一己私利,这从“利吾国”中可以看出。B.孟子回答的“王何必曰利?亦有
10、仁义而已矣”,及时抓住梁惠王的话题,说之以“仁义”之利。C.正是因为梁惠王怀有谋利之心,孟子才说以“仁义”之大利,用来消除梁惠王所贪图的眼前之小利。D.孟子认为,讲“仁义”的人不会抛弃父母,不会不顾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义”足以立国。18 翻译句子。 (每句 10 分,共计 40 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19 表达交流(选做题,此题 10 分)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
11、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5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参考答案1B 解析:是采取王道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2B 同为“宾语前置句” 。3A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4C 洿 w 莩 pio 畜 x 5D A 项中是判断句,B 项中是被动句,C 项中是省略句。D 前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后为宾语前置句。6B. 草木皆兵的“兵”为“士兵” 。7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8D 都是宾语前置句。9
12、C 解析:C 项不是直接批评。文章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10D 是亦走(应该解释为“逃跑” )也11C 其他三个是转折关系,C 为修饰关系。12B B 为定语后置,其他均为介词结构后置。13B B 项的做法,只能是“王道之始” 。14.答案:B解析:A、C、D 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 项也有介词结构,但没有后置。15.答案:A 解析:介词,用 ,凭;介词,按照;介词,因为。16 答案:A 解析:A 项,“必”的意思是“一定” 。17 答案:A解析:A 项说法不当,虽然梁惠
13、王说的是“利吾国”,但这不能证明他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因为在封建社会,国家是君主的国家,天下是君主的天下。18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轻视道义重视利益,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19 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调整陈述对象后,要注意修饰成分的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
14、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6变换,并保持整个语句结构的完整。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大夫的封地)有利?一般士人和小官吏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其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其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
15、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轻视义重视利益,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孟子书中名句摘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梁惠王下“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孟子公孙
16、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公孙丑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孟子公孙丑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孟子梁惠王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孟子离娄下“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离娄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子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 页 共 4 页 高一语文测试题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