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1 页 共 14 页初中数学代数知识大全一、有理数的运算1、 相反数: : :0:0aaa的 相 反 数 为 的 相 反 数 为 的 相 反 数 为2、 绝对值: 3、 倒数: , 或 1ab.和 互 为 倒 数 1ab4、 有理数的加法: (|)()|)ab|(|)5、 有理数的减法: ()ab6、 有理数的乘法: |ab(0,)ab7、 有理数的除法: |8、 有理数的乘方: ()nan 个2()n2121na(0)二、整式的运算1、 整式的加减:(1) 非同类项的整式相加减: (不能合并!)abm(2) 同类项的整式相加减: (合并同类项,只把系数相加减)()
2、na2、 整式的乘除:(1) 幂的八种计算(a) 同底数幂相乘: mn(b) 同底数幂相除: (0)a(c) 零指数: 01()a(d) 负指数: 0p(e) 积的乘方: ()mb( )00 ( )|( )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2 页 共 14 页(f) 幂的乘方: ()nma(g) 同指数的幂相乘: ()mb(h) 同指数的幂相除: 0m(2) 整式的乘法:(a) 单项式乘单项式: anb(b) 单项式乘多项式: ()cabmc(c) 多项式乘多项式: n(3) 乘法公式:(a) 平方差公式: 2()ab(b) 完全平方公式: ab(c) 三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22()bcac(d)
3、 立方和公式: 23()ab(e) 立方差公式: 2)a(f) 完全立方公式: 323(b(g) 三数和的完全立方公式: 3()bcac(4) 整式的除法:(a)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manb(b)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cabmcab三、因式分解的运算1、 提取公因式法: ()mabcab2、 公式法: 2()222()3、 十字相乘法: ()nmn四、分式的运算1、 分式的通分: (0,)mba2、 分式的化简(约分): (0,)bab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3 页 共 14 页3、 分式的加减:(1)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0)mnaa(2)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bb4、
4、分式的乘除:(1) 分式的乘法: (0,)naab(2) 分式的除法: ,0)mbnn五、根式的运算1、 根式的加减: (同类根式才能相加减)()ana2、 根式的乘除: mb()0,)manbnb(同次根式才能相乘除)3、 根式的乘方: 2(0)a4、 分母有理化: 2(0)()ma2()bmabab六、方程的运算1、 一元一次方程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的系数为 1。注意:移项时,此项前的符号要变号;去括号时,括号前是“”时,括号内的每一项都要变号。2、 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的三种情况xaxb(1) , ,方程无解0a(2) , ,方程无数多个解(3) ,方程
5、只有一个解3、 二次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不定方程)(a) 不定方程的概念: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2|a0a()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4 页 共 14 页(b) 不定方程的解:有无数组解,这些解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只讨论正整数解。(c) 不定方程的一般解法 (选学内容*)对于不定方程 来说:3490xy解法步骤为:(1)整理: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9043yx(2)求解:令 ,求出 的整数解。1,23y x(3)设参数: ,且 为整数。40xy 显然是 3 的倍数。故 3(1,24)yk所以符合要求的解集为:(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a)代入消元法
6、要点: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代入方程求解。(b)加减消元法要点:通过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代入方程再求出消去的未知数。(3)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主要是加减消元法要点:先用式与式消成二元一次方程,再用式与式消成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组成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求解。4、 分式方程(1) 步骤:方程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检验。(2) 要点:增根的检验很必要,不然方程中分母为 0,无意义!(3) 增根的检验:代入原方程的分母,看分母是否为 0。为 0 则是增根,不为 0 则是原方程的根(4) 拓展提高:已知增根,求分式方程中的参数的值。先公为整
7、式方程,代入增根的值,即可求出原方程中的参数的值。 (注意,不能先代入,否则分母为 0,无法计算。 )5、 一元二次方程(1) 三种解法(a) 配方法步骤:一化(化二次项的系数为 1)二移(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三配(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四整理(写成完全平方式,两边开方)五写根(通过开方的两个答案,写出两个根)(b) 公式法步骤: 一、找系数304xky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5 页 共 14 页二、算 的值24acb三、代公式2x四、写出两根(c) 因式分解法步骤:一整理(方程整理成右边=0 的形式)二分解(把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整式之积)三求根(根据每一个整式为 0,求
8、出两根)(2) 求根公式的理解24bacx(a) 不能为 0。因为 ,分母=0。式子无意义(b) , ,2cxaa1acx2ac两根互为相反数。(c) ,0224bcbbx, 10a2ax两根之中至少有一个根为 0。(3) 根的判别式 24c(a) 当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ab(b) 当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c(c) 当 时,方程元实数根。4(d) 当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0ac(e) 、 异号时,方程必有实数根。(4) 方程的特殊解与系数的关系(a) 当方程有一个根为 0 时, ,另一根为cba(b) 当方程有一个根为 1 时, ,另一根为0abc(c) 当方程有一
9、个根为 时, ,另一根为c(5)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6 页 共 14 页的两个根为 和 ,则 和 满足以下关系:20abxc1x212x = , =1212ca根据以上规律还可以得到以下关系:22222 12()()accabbxx 1212bac22 2211acx2 2212 121222| 4144|()()accacxxbba42111()xx的分析如下:32c 211)()0(bbaca即:232 21cbx32 2212()()1acbaaxx23 222333322332()()10cbbaaccbxx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7 页 共 1
10、4 页23321acbx七、不等式(组)的运算1、 不等式的三条性质(1) 若 ,abm则(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代数式,不等号方向不变)(2) 若 ,0abm则 或(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3) 若 ,abm则 或(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2、 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的系数为 1。注意:移项要变符号,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1) “ ”,用空心圆圈和(2) “ ”,用实心圆圈和4、 求符合不等式解集的特殊解(1) 正整数解(2) 非负数解(3) 与一元二次
11、方程的判别式相结合的求解集。(分 )0,0(4) 知道特殊解的个数,反过来求不等式中的参数的取值范围。5、 不等式组的四种解集(1) 两个都是大于:大大取较大。解集为:,()xabxa(2) 两个都是小于:小小取较小。解集为:,()b(3) 大于小的,小于大的:大小小大中间找。解集为: ( 、 之间),()xabaxb(4)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大大小小没法找。解集为:无解 ,()6、 用图像解不等式(1) 一次函数分 0 和0 图象在 轴之下的部分: 0xkx(2)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分 三种情况考虑kbxxbx如图:交点坐标很重要。每种情况都要分几个区域来考虑。直线在曲线之上:一次函数大
12、于反比例函数直线在曲线之下:一次函数小于反比例函数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一次函数等于于反比例函数(3) 二次函数 20abxc从开口方向、图象与 轴交点坐标、图象在 轴之上、与在 轴之下几个因素来考虑xx 图象在 轴上方的部分: 20abc 图象在 轴下方的部分:x2x 图象与 轴的相交处: 20abc 无交点时,整个图象在上与在下两种。八、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运算1、 四种三角函数的(直角三角形)定义(1) 正弦:(对边比斜边) sinaAc(2) 余弦:(邻边比斜边) bo(3) 正切:(对边比邻边) ta(4) 余切:(邻边比对边) cA2、 四种三角函数的(直角坐标)定义BC
13、AcabABABA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9 页 共 14 页(1) 正弦: sinyc(2) 余弦: xo(3) 正切: tay(4) 余切: cotx注意:(A)当角 是锐角时,四种三角函数都是正数;(B)当角 是钝角时,P 点转到第二象限, 的值为负x数,此时只有正弦为正数,其余的三种三角函数都是负数。(C)由对称可知:互补的两角的正弦相等,如: = , = sin60i12sin30i15互补的两角的其他三种三角函数互为相反数,如: = , = = cos120cta5tacotct4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A 0 122321cosA 1 3210
14、tanA 0 31 3cotA 1 0口诀:正弦,余弦分分母 2,分子根号 1,2,3;正切余切分母 3,分子根号 3 次方。4、 三角函数的关系(1) 倒数关系: (两切相乘积为 1)tancotA(2) 平方关系: (两弦平方和为 1)221si(3) 商数关系: (两弦相除得到切 )tcstinAco(4)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sino(90)aaosi(0)aoxy(,)Pxycx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10 页 共 14 页tancot(90)acotan(90)(5) 互为补角的三角函数:si(18)sc(18)atant0aott05、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计算(1) 计算对边:
15、 sincAtanbcotbA(2) 计算斜边: iacos(3) 计算邻边: tnbts(4) 规律:不必死记硬背,只记定义变形。先写相关定义,再作乘除变形。如: 可以推出: 和 siaAcsinacAsinac6、 三角形中重要的三角函数公式(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1sinsinsin222ABCBCBCS三角形的面积=夹角的正弦与这两边乘积的一半。(2) 正弦定理:(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2sinisinabcRABC三角形中任一边与这边的对角的正弦比值相等。AB Cbca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11 页 共 14 页(3)余弦定理: 22cosbAa22aB22cosb
16、Cc三角形中任一边的平方=另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夹角的余弦的两倍。(4)规律与用途A、 用两边夹一角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不知道高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使计算简便。尤其适用夹角是特殊角时。在求夹角是 60、30、120、150等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直接使用这种公式计算,不需要作高来分析。如: 1sin602aS2324aB、 已知两角及其中一个对边,求另一条对边。用正弦定理列出比例式计算。知道两角夹一边也可以转化为正弦定理解。1sin602abS34AB Cbca 150ab1sin502S3ab4ax siniax sinia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12 页 共 14 页当 和 是特殊角时计
17、算尤为简便。C、 已知两边夹一角计算第三边。用余弦定理计算。夹角一般要特殊角才好计算。当 是特殊角时,计算很简便。特别是 和 时可以直接使用6012(5)典型例题 非直角三角形求解如图:已知B=60,C=45,BC=6,求ABCS方法 1:作高 作高 AD,设 AD= ,x则 在 RtACD 中 DC= ;在 Rt ABD 中 BD= 3BC=6 即 解得 6x618933x 11(9)2722ABCDS方法 2:正弦定理由正弦定理得: 即 siniABC6sin75i4AB从而求出 AB 的值。再利用: 求出三角形 ABC 的面积。1sin2ABCBS(说明:只是此题中 75不是特殊角)AB
18、 CDabx 22cosab x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13 页 共 14 页 两仰角求高(分同侧与异侧)如图:已知A=60,CBD=45,AB=6,求 CD方法 1:分两 Rt分析 在 Rt ACD 中,tanA CD tanD在 Rt BCD 中,tan CBD B taCB 即: AD6tan30t45DC6cot30t4531D 3(1)C方法 2:直接用公式注意到上面的推导过程,可得以下公式:设 ,A= ,CBD= ,DhABs则有以下公式: (同侧)cots(异侧)th这个公式是利用两仰角测量物体的高的经典公式, 是第一个仰角, 是第二个仰角( ) ; 表示向前走的一段距离。s
19、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适合不能直接到达物体底部的测量。比如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有河水阻隔,不能直接到达塔底)用这种方法非常简便。 特殊三角形如图:已知 AB=20,在CBD=60 ,CAE=30,求CD 和 BD分析:关注题中的ABC,通过角度的计算,知道(同侧)AB DCEA BCD(异侧)CDBA牢固的基础是能力的前提!第 14 页 共 14 页ABC=30,ACB=30得到ABC 是特殊的三角形,即 AB=AC,从而在 RtAEC 中求出 CE。CD 和 BD 就好计算了。可见分析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此,对于一些特殊三角形的分析是解题的重要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