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12366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9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 西 柳 州 三 江 侗 族 自 治 县生 态 县 建 设 规 划(20092020)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 O 一 O 年 三 月I目录1 前言 .11.1 任务的由来 11.2 规划编制的范围和期限 21.3 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3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42.1 自然条件状况 42.1.1 地理位置 .42.1.2 地形地貌 .42.1.3 气候和气象条件 42.1.4 水文条件 .52.2 社会经济状况 52.2.1 社会发展 .52.2.2 经济发展 .62.3 生态环境状况 72.4 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分析 72.4.1 社会

2、经济发展 .72.4.2 土地利用 .102.4.3 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102.4.4 水力资源与水资源 112.4.5 旅游资源 122.4.6 矿产资源 .132.5 生态县建设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 132.5.1 生态县建设的有利因素 .132.5.2 生态县建设的制约因素 143 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6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63.1.1 指导思想 .163.1.2 基本原则 .163.2 规划时限 173.3 规划目标 173.3.1 总体目标 .173.3.2 建设规划分阶段目标 .183.3.3 规划指标体系及其相关指标 .193.3.4 生态县建设目标的

3、可达性分析 .224 生态县建设的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布局 .234.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234.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23II4.1.2 完整性原则 .234.1.3 协调性原则 .234.1.4 可操作性原则 234.2 区划方案 234.2.1 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244.2.2 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54.2.3 重点城镇功能区 .255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265.1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265.1.1 生态农业 .265.1.2 生态服务业 .275.1.3 生态工业 285.2 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295.2.1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 .295

4、.2.2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 .305.2.3 林业生态保护与开发 .315.2.4 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 .325.2.5 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重建 .325.3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335.3.1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335.3.2 抓好生态建设 .345.4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355.4.1 人口发展 .355.4.2 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365.4.3 绿色社区、生态村建设 .375.5 建设生态文化 375.5.1 发展绿色产业 .375.5.2 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385.5.3 创建绿色学校 .385.6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395.6.1 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395

5、.6.2 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体现建设 .406 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 .416.1 生态工业工程 416.2 生态农林牧渔业工程 426.3 生态服务业工程 436.4 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 446.5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456.6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466.7 防灾减灾工程 476.8 能力保障工程 48III7 生态县规划建设工程投资与效益分析 .497.1 工程投资经 费预算 497.2 资金筹措 517.3 投资效益分析 537.3.1 经济效益 .537.3.2 环境效益 .537.3.3 社会效益 .548 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的保障措施 .558.1 组织保障

6、 558.1.1 加强组织领导 .558.1.2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558.2 法制保障 558.2.1 加大生态县建设规划法制扶持 .558.2.2 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568.3 资金保障 568.3.1 多渠道增加投入 568.3.2 建立生态建设项目库 .568.4 技术保障 568.4.1 扶持培育科技创新 .568.4.2 样板示范、大力推广 .578.4.3 建立生态县规划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578.5 社会保障 578.6 加强对外交流 57参考文献: .58附件 附图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在中国、广西的位置图 附图二:三江冬侗族自治县在柳州中的位置附图三:三江侗族

7、自治县行政区划图附图四:三江侗族自治县水土流失和主要污染源分布图附图五: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划图附图六: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布局图附图七:照片 1附图七:照片 2附件:三江侗族自治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编制说明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1.前言11 前言1.1 任务的由来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实施全面经济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关键发展阶段。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

8、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全面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2003年 5 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在全国全面推

9、行可持续发展建设。2006 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相应制定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 ,并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批准。 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为编制各县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 年初,柳州市党委、政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柳州市实情和长远发展需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适时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柳州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配合柳州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促进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建设,2009

10、年 4 月,县委、县政府决定进行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以科技进步为主导,加快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旅游富县、商贸活县”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三江。为此,开展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1.前言21.2 规划编制的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县域全境,土地总面积为 2430km2。包括县辖 3 个镇、12 乡。本规划以 2008 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时限为 2009 年至 2020 年。1.3 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生态县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载体。

11、生态县及其建设的内涵如下: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生态县是个战略概念,是牵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也是诸多发展战略在县级区域的最佳结合点和实施载体;生态县建设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以循环经济或生态经济模式代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县建设的本质是按照自然规律,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生态县建设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所以,生态县建设的核心是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县规划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乡

12、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并应用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乡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繁荣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生态县规划是一种以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生态经济规划,是建立于可持续发展层面的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规划。进行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旨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县域范围内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和人力资源合理开发,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服务

13、业、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繁荣社会经济,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县规划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去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从而促使整个县域城乡系统向更有序、稳定、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1.前言3协调的方向发展。所以,生态县建设规划是一项事关县域城乡未来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事。1.4 规划编制的依据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环发200391

14、号)关于调整 的通知 (环发2005121 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 (环发20071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 年)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 (桂政发200734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中华人

15、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00)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004)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4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2.1 自然条件状况2.1.1 地理位置县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详见附图一) ,隶属柳州市,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介于东经 10853至 10947,北纬 2521至 2603之间,县城古宜镇距离柳州市 203km,距桂林市 167 km。

16、三江侗族自治县东连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安县,西接融水苗族自治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详见附图二) 。2.1.2 地形地貌县域地处江南古陆南缘,在地质构造发展史上经历了丹洲期、震旦纪及寒武纪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等几次大的地质运动。逐渐形成了北北东-南南西展布连绵山岭和起伏丘坡。其东属越岭山脉,东北濒八十里大南山脉,西属九万山脉,南属大苗山脉,境内峰峦叠嶂,河流纵横,地面崎岖,地形复杂,地势北部高,南部低,东、西向境内中部倾斜,整个地形地势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呈现大丘陵地貌。全县丘陵面积占四分之三,低山占四分之一。2.1.3 气候和气象条件县

17、域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凉冬暖、热雨充沛,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为 17至 19之间,南北气温相差 1至 2,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7.3,极端最低温度为-5.4,7 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 27.3,极端最高温度39.5,全年大于 10的活动积温 5500。雨季分配不均匀,夏常洪涝秋易旱,冬春常受寒潮、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雨季多在 5-7 月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493mm,年蒸发量在 1348mm 左右。县境四季长短南北有别,春秋短而大致相同,南部地区夏长于冬,北部地区冬夏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

18、分析5大致相同。但日照时间偏少,年实际日照数平均 1332.3h。年均无霜期 321d,四季宜耕。2.1.4 水文条件县域水系发达,全县共有大小河川 74 条,全长 689 km,总集雨面积 19288.3 km2(包括县外)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50km2 的河流 18 条,主要有都柳江、寻江(古宜河) 、融江、苗江、四甲河、林溪河、八江河、西坡河、晒江等河流。都柳江发源于贵州省,流过榕江、从江两县后,由西向东从梅林乡石碑流抵老堡口与寻江相汇后成融江折向南流,都柳江干流长 91 km,集雨面积 13200 km2,其中本县境内 1600 km2,河道比降 0.7,最大洪峰流量 13000m3

19、/s,最小枯水流量 30.0 m3/s,平均流量 393.0 m3/s,年径流量 92.6108m3;其次是寻江,寻江发源桂北资源县,中经发源于湖南城步县的一支江水相汇合,经龙胜流入三江,从斗江沙宜到老堡口,全长 63 km,集雨面积4550 km2,河道比降 0.8,最大洪峰流量为 6650.0m3/s,最小枯水流量 24.5m3/s,平均流量为 162.0 m3/s,年径流量达 58.4108m3;融江系都柳江、寻江两江在老堡乡老堡口汇流而成,后流经老堡乡、丹洲镇进入融安县,朝南直向柳州奔流,在县域流长40km,集雨面积 13400104km2,河道比降 0.5,最大洪峰流量为 13000

20、m3/s,最小枯水流量 55m3/s,平均流量为 450m3/s,年径流量达 171.45108m3。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社会发展县域共辖 3 个镇 12 个乡 167 个行政村(社区) ,县政府驻古宜镇(附图三)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有侗、苗、瑶、壮、汉等 20 多种民族,2008 年末,全县总人口 36.98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31.42 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4.96%;侗族人口 21.29 万,占全县总人口的 57.57%;农业人口 33.93 万,占全县总人口的 91.75%。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七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广

21、西 49 个贫困县和全国特别贫困县之一。2008 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940 万元,教育“两基” 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持续发展,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6一补”和农村中小学免费午餐制度,共有 43224 名学生受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和推介工作力度加大, “侗族百家宴”等 6 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两人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 “侗族刺绣”等 16 个项目列入县级首批非物质文

22、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该县体育健儿陆永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 85 公斤级冠军,为侗乡人民赢得了荣誉。社会保障制度得到逐步完善。全县共有 2819 户、6646 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5619 户、16524 人享受农村贫困居民低保,2008 年累计发放保障金 5576227元;完成农新建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县妇保院医技综合楼国债项目和 45 所村级卫生所建设,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2008 年全县农民参合人数 29.03 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 85.56%,并

23、有 6758 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民和城镇居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9 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效,贫困村道路、饮水、沼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当年脱贫人口达 5500 人;完成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等 1599 户。此外,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12 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7432 人。2.2.2 经济发展2008 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6.1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278 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 13.7%;财政收入 1.00 亿元,增长 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

24、1.05 亿元,同比增长 8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97 亿元,同比增长 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01 元,同比增长 15.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817 元/人,同比增长 17.8%。粮食种植面积 14100hm2,粮食产量 6.80104t,其中水稻面积 10200 hm2,产量5.92104t;全县茶叶面积已达 8320 hm2,新增茶叶面积 686.7 hm2,投产面积 5066.7 hm2,比去年增加 733.3hm2,干茶总产量 0.40104t,产值 18839 万元,总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去年增长 20.2%和 22.33%;全县水果面积 4800hm

25、2,新增面积 206.7 hm2,产量0.95104t,产值 1850.72 万元,分别同比增产 10.43%和 7.50%;全县完成蔬菜种植面积 4333.3 hm2,同比扩大 200 hm2,增长 3.6%,产量 4.86104t,同比增长 11.00%;产值 3544.92 万元,比去年增长 33.30%。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72008 年工业总产值 7.40 亿元,同比增长 1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 3.75 亿元,同比增长 3.3%;工业项目投资总额 16820 万元,培育规模企业 4 家。全县第三产业

26、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54 亿元,同比增长近 13.7%;旅游总人数 61.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3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4.30%和 76.50%,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明显提高。2.3 生态环境状况截止 2008 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项目 9667hm2,其中,退耕还林6467hm2,荒山荒地造林 3200hm2;全年绿化县路 139km,绿化乡路 350km,绿化铁路31.2km,绿化江河 358km;县城绿化覆盖率达 4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 6 m2;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 41%,人均占有公共绿地 4.3m2;村屯绿化覆盖率达 65%。同时,60t/d

27、 生活垃圾处理厂、310 4t/d 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新建沼气池 2200 座,使全县沼气池拥有量达 35042 座,沼气池入户率达 42.8%,县域农村走上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良性发展道路。根据监测资料,2008 年全县地表水各监测断面达到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III 类水质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了 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关标准; 主要江河及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优良水平,保持了“蓝天碧水绿山”的环境优势。但县域农村饮用水水源质量不高,全县 15 个乡镇代表性村屯采集的供生活饮用

28、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仅有 1 份水样(井水)符合卫生部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的规定,不合格率为 93.33%,主要超标项目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人肠菌群、铁、pH 值,其中总大肠菌群超过标准值 100200 倍;少数工业企业和矿山的废渣、废水、废气未有效处理(附图四) 。毁林开荒、炸山取石、河道挖砂时有发生,造成同乐苗族乡等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斗江镇至古宜镇一带河道景观破坏(附图四) 。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82.4 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分析2.4.1 社会经济发展1)人口发展2008 年末

29、,县域总人口 36.9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3.93 万人,非农业人口 3.05万人。当年出生 5526 人,人口出生率 15.75;死亡 1745 人,人口死亡率 4.72,人口自然增长率 10.78。比上年的 11.88,略有下降,但明显高于 2008 年柳州市人口增长率 5.92,人口增长仍较快。2)城镇发展2008 年,全年完成建设投资 23696.76 万元,其中:市政项目投资 6918.42 万元,公共建筑投资 3180.79 万元,房开项目投资 11174.45 万元,私人建房投资 2423.10 万元。县城二桥、河东水厂水厂及输水管网、侗乡大道与芙蓉大道等路面改造和排水管网

30、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县域城镇化水平 8.25%(以非农业人口计) ,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3)农村发展2008 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动“一池五改” (一池为沼气池,五改为改圈、改厕、改灶、改院和改水)工作。2008 年,全县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 65%,当年四旁零星植树 10 万株;新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 1 个;全县完成人畜饮水工程 93 处,修复农田水利灌溉渠 63 条48km;完成村(屯)级道路 28 条;新建沼气池 2200 座,全县沼气池入户率达42.8%;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 475

31、户。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群众的人居环境。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族风情浓郁,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9民风淳朴,村民和睦相处。但存在问题也较为明显:(1)示范点村屯建设多为自然村就地重建,建设主要集中在美好、亮化、硬化等方面,建设规模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示范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一乡村规划布局和建筑防火设计严重滞后,火灾隐患高,公共基础设施缺乏。(3)新农村建设资金难以筹措,乡村规划布局较为滞后,农村基础条件普遍较差,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改善。 (

32、4)村屯文化气息不浓,民族文化有淡化趋势。4)经济发展2008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6.15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65 亿元,同比增长 8.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3.96 亿元,同比增长 14.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 3.00 亿元,同比增长 8.8%;第三产业增加值 6.54亿元,同比增长 13.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34.95:24.53:40.52,经济总量偏小,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01 元/人,明显低于全国的15781 元/人,广西的 14000 元 /人和柳州的 14350 元/ 人;农民

33、年人均纯收入 2817 元/ 人,明显低于全国的 4761 元/人,也低于广西的 3690 元 /人和柳州的 3956 元/人;人均财政收入 273 元/人,远远低于广西人均财政收入的 1671 元/ 人。全县 GDP 总量和人均GDP 在柳州市六县中居第六位,经济总量低,财政经济规模小,工农业产业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5)农林牧副渔业发展2008 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9.04 亿元,按可比价增长 9.2%,其中:农业产值 3.01 亿元,下降 0.97%;林业产值 1.52 亿元,增长 53.51%;牧业产值 3.72 亿元,增长 5.39%;渔业产值 0.17 亿元,增长

34、6.9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0.62 亿元,增长9.36%。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食品生产,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 ”、 “果+草 +畜(禽)+沼”等模式。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推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10广免耕法、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生物和物理防治等新技术,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加大林种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名特优新经济果木林、特色药材等,实施“二茶一竹”发展规划,进行“广西无公

35、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和“经济林( 油茶) 产业示范县”建设,建成无公害茶园面积 5033hm2。目前,油茶林面积 49846hm2、竹林面积 6110.33hm2,对现有茶油林、毛竹林进行低产林更新改造和低产林抚育改造,创建 173hm2 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120 hm2 有机茶转换认证生产基地以及 200 hm2 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并有 33 hm2 茶叶生产基地产品通过国家级认证,使县域茶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粮型草食畜禽,重点发展本地肉牛及杂交型肉牛,加大对本土家禽开发力度,逐步实现畜禽的小区养殖、舍饲圈

36、养,积极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促进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6)工业发展2008 年,县域工业企业主要为以水电、冶炼、竹木加工、茶叶加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全县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 3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为 11 家,工业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有木材加工企业 48 家、竹木加工企业 21 家、茶籽油加工企业 50余家、茶叶生产加工与销售企业 70 多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7.10 亿元,增长 16.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75 亿元,增长 3.3%;工业增加值 3.00 亿元,按可比价增长 3.40%; 年财政收入 1.00 亿元,工业发展较为弱小。目前,县域

37、工业多以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型资源初加工型为主,增长方式粗放,工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均不高,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较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经济效益偏低,产业特色不强。2.4.2 土地利用全县土地总面积 2430km2,其中,农用地 217875.6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9.67%;建设用地面积为 2962.57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1.22%;其他农用地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1118028hm2,占农用地的 8.27%。在农用地中:耕地 19368.4

38、2hm2,耕地占农用地的 8.89%。其中,水田16830hm2,旱地 2525hm2;园地 2503hm2,占农用地的 1.15%;林地 176657.42hm2,占农用地的 81.08%;草地 1317.78hm2,占农用地的 0.65%。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17156.50hm2,实际保护面积为 16723.92hm2,保护率86.35%;县域人均耕地面积 0.043hm2(按农业人口计) ,人均拥有林地面积0.521hm2。由于县域为大丘陵地貌,山高坡陡,土壤结构疏松,加之垦荒种植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造成全县有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2.4.3 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2008 年,

39、全县林业用地面积 192192.2 hm2,有林面积 182760.8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 41821.5 hm2、商品林面积 128863.4 hm2,经济林面积 58166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 3618539m3。县域用材林以杉、松、阔叶林和竹林为主,杉木林面积 55231hm2,松林 7997.7hm2,阔叶林 53864.3 hm2,竹林面积为 6110.3 hm2;经济林以油茶、茶叶为主,现有油茶林面积 49846 hm2,茶叶总面积达 8320 hm2。其中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古宜(4393.6 hm2) 、丹洲(7681.8 hm2) 、老堡(7628.5 hm2) 、斗江(

40、4912.5 hm2) 、良口(5099.3 hm2) 、洋溪(3717.3 hm2) 、富禄(2837.8 hm2) 、梅林(4298.8 hm2)和林溪(1251.9 hm 2)九个乡镇。至 2008 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 77.89%,拥有包括都柳江、寻江、融江三条主要河流及重要支流斗江河、林溪河、八江河、苗江河等源头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大体是海拔 500m 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 500800m 生长有栲类、栎类、酸枣、拟赤扬、楠木、枫香、光皮桦等;海拔 800m 以上山地,多为水源林和灌木丛为主,原生植被为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山毛榉、青岗栎、麻栎、荷木、枫木、山槐等,山顶为苔藓短

41、曲林带。此外,人工植被主要是杉木林、油茶林、竹木等。县域森林茂密,生物多样性好。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樟、闽楠、任豆、花榈木、福建观音座莲、海南五针松、脉叶罗汉松、观光木、檫树共 10 种;拥有国家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蟒蛇、二级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大鲵、赤腹鹰、雀鹰、燕隼、白鹇、领鸺鹠、红腹锦鸡、细痣疣螈、红脚隼、原鸡、白腹黑啄木鸟、白鹤、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猕猴、水獭、苏门羚共 18 种。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122.4.4 水力资源与水资源县境内河网密布,河谷狭窄,融江、苗江、

42、寻江纵横贯穿其中。全县共河大小河川 74 条,全长 689km,总集雨面积 19288.3km2(包括县外) ,河网密度为0.28km/km2,其中集雨面积 50km2 以上的河流有 18 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02108m3,过境客水年径流量达 171108m3。县境内河流属山溪性河流,河流滩多水急,落差较大,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 27.68104kW,可开发量达 21104kW,已开发 5.05104kw,占可开发量的 24.05%。目前全县已开发建成中、小水电站 21 座,总装机容量为 50560 kW,年可发电量达 2108 kWh。县域有中型水库 9 座,其中小

43、(一)型水库 1 座,小(二)型水库 8 座,总库容330104m3。20012008 年,全县维修农田水利工程 43 处,灌溉面积 546hm2,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2 处,解决了 42400 人的饮水问题。水库除险加固 7 座,其中小型水库 1 座,小型水库 6 座,总库容 270104m3。2.4.5 旅游资源县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有原始部落式的侗族民居和建筑技艺博大精深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木楼,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博物馆。目前,全县共有风雨桥 120 多座,鼓楼近 200 座,吊脚木楼 40000 多座。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永济桥、独峒岜团桥,八

44、江马胖鼓楼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三江侗族自治县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侗族大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县域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山水风光与民俗风情相互融合,整合度高。以 321 国道沙宜-县城-和里至三江口古县城东西一线为界,分界线以北以西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为主,有三把叉“七布之巅”风光、神秘的大塘坳天湖、三省坡侗族圣山、三江口峡谷风光、富禄客家八百街等主要景区(点) ;分界线以南以东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有丹州古城“闽南遗风” 、和平老街、老堡古县城遗迹、和里三王宫“夜郎文化” 。两种主题游在 321 国道和几条县道串联下可以互相补充,整合度极高。截至 2008 年,三江侗

45、族自治县已经获得国家 4A 级景区 1 个(程阳景区) ,全国农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13业旅游示范景区 1 个(丹州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个(程阳桥、马胖鼓楼、岜团风雨桥) ,中国首批景观村落 1 个(程阳 8 寨) ,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1 个(程阳8 寨)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个(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重点博物馆 1 个,三星级宾馆 1 家,按三星级酒店设计和装修的酒店有 2 家,达到一星、二星标准的社会旅馆 30 多家,景区内的农家旅馆超过 100 家,床位累计达 60

46、00张。县内旅行社 4 家,柳州市常设旅行社营业部 1 家,旅游商品店近 40 家。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集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生态环境、节庆和奇石文化于一体的“东、西、南、北、中”旅游格局。东部有高基乡大明滩漂流、龙潭瀑布,西部有和里三王宫,老堡乡三江口风光,良口乡千年古榕,梅林乡民俗文化风情;南部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生态古迹丹洲岛,生态景区石门冲;北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岜团桥、马胖鼓楼,柳州“十大美丽乡村”高友侗寨和高定侗寨,高山天湖大塘坳,侗族生态博物馆;中部县城有世界鼓楼之最三江鼓楼,侗族博物馆,奇石工艺街,油茶街,还有即将建成的东方斗牛场、中山风

47、雨桥和月亮街。三江侗族自治县节庆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县各地全年几乎月月有节庆,被外界誉为“百节之乡” 。侗族地区有些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独特性强。如款文化是习惯法的活化石;著名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的复调音乐,是侗族独有的多声部清唱民歌,饮誉国内外,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范围内流行“月也”习俗,更显示了侗族同胞热情好客、团结友好、古道热肠的民族性格。县域民族众多,民风古朴,众多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歌舞、表演、节庆等令游客留连忘返。此外,三江在空间上靠近桂林,临近贵州,区位优势明显,是桂林-龙胜-三江大桂林旅游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广西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最为丰

48、富的区域,这些都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旅游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 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 比例达 13.43%,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增强。 2.4.6 矿产资源县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石煤、铁、钒、锰、铜、铅锌、钨、锑、金、铀、磷、钾、金刚石、重晶石、石英石、辉绿岩、矿泉水、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砾、片石等 20 种,探明储量的有 8 种,矿床、矿(化)点 62 个,其中大型矿床 1 处,小型矿床 22 处。县域矿产主要分布在三江至从江公路沿线,包括程村乡大树磷矿(1.99510 4t) 、竹岭槽钒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 2. 三江生态县建设的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14矿(8.9610 4t) 、竹岭槽煤( 2895.96104t) ;良口乡南寨褐铁矿( 6.3104t) 、氧化硅(510 4t ) 、铅锌矿、金刚山石灰岩( 10104t) 、信洞石灰岩(100010 4t) 、大滩磷矿(3.610 4t) 、同乐石煤矿(含钒矿 2585.8104t) 、洋溪磷矿( 2.7104t) 、高路赤铁矿(未查明储量) ;福禄甲圩赤铁矿(约 3-5104t) 。目前,县域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铅锌矿、锰矿、石英石、辉绿岩、粘土、砂砾、片石等 8 种矿产。生产矿山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