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化工艺调试方案1、工艺简介本系统以生物处理为主,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好氧生化采用复合法,但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主,辅以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2、调试条件2.1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2.2 设备安装完成;2.3 电气安装完成;2.4 管道安装完成;2.5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3、调试准备3.1 组成调试运行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本现场需配备化验兼操作人员:3 人。12 小时一班,3 班倒。3.2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3.3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 ,气(压缩空气、蒸汽)
2、 ,电,药剂的购置 (本系统会用到尿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 ;3.4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等;3.5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 计、试纸、COD 检测仪、SS) ;仪器设备(满足“化验仪器设备表”要求,或不少于下表所示):名称 1600 倍显微镜 DO PH 温度快速测定仪 100ml 量筒 玻璃棒 500ml 烧杯 试管刷数量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2 个 2 支 2 个 1 个名称 采样器 吸球 定时钟 移液管 10ml、2ml PH 广泛试纸 弹簧秤数量 1 台 1 个 1 个 各 1 个 2 包 1 个 4、系统调试4.1 试水(充水)方式4.1.1 按设计工艺顺序
3、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可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21/3、1/3、1/3 充水,每充水 1/3 后,暂停 3-8 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4.1.2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4.1.3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4.2、单机调试4.2.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
4、单机调试。4.2.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a、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b、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c、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d、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e、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f、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g、 点动无误后,作 3-5min 试运转,运
5、转正常后,再作 1-2h 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 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 2h。4.2.3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4.3、单元调试4.3.1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气浮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4.3.2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
6、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4.3.3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3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工艺调试中加以解决。4.3.4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操作规程执行。4.4、分段调试4.4.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4.4.2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本系统不涉及厌氧调试。5工艺调试5.1污泥接种5.1.1 种泥要求:(1)水解酸化池接种颗粒污泥最好,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絮状污泥)次之,没有厌氧泥时也可用好氧剩余污泥;
7、(2)好氧池接种好氧系统剩余活性污泥(不能选用泥龄过长的老化污泥)。5.1.2 接种量: 5.1.2.1 好氧池:根据反应池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 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现好氧池单组池有效池容为 1105m 3。接种好氧脱水剩余污泥含水率按 80计,需外拉污泥量为 1520 m 3/池,两组池共接种 3040 m 3。5.1.3 种泥投加将种泥以清水溶解,以 5mm5mm 的滤网过滤后再投入池内,投加时应保证没有块状泥。5.2 挂膜5.2.1.静态培养(间歇进水)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层的接触时间。投泥后,首先将低浓废水用泵打入生化池内,贮满池子,开
8、启曝气使泥水混和,静置 20h 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注意控制气量不能过大)24h,停气静置 12h,进水顶出反应池中上清液(会含有悬浮状态的微生物)。再次开启曝气使泥水混和,静置 20h 不曝气,然后再曝气(注意控制气量不能过大)24h,停气静置 12h,再进水顶出反应池中上清液;如此重复操作 3 次,共用 6 天,此时,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 7 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仍为低浓废水)。45.2.2.动态培养经过 7 天的闷曝培养(间歇进水),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可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达到 24
9、小时即可,控制溶解氧在 24mg/L 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连续进水 7 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再增加水量,达到设计水量,此阶段也需 7 天左右,此时,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三阶段共需 20 d 左右。检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时,表明挂膜成功。5.3 驯化(依生产废水毒性,驯化可分若干阶段进行,以单组生化池为例)5.3.1 强制驯化(如废水毒性较小,也可在前述“挂膜”阶段即按此配比进水,高、低浓度进水比例按实际废水 COD 相应调整,以下仅供参考。)5.3.1.1 配料比例:高浓废水低浓废水=1100,即高浓废
10、水 10.9 m3/d,加入低浓废水1094.1m3/d。5.3.1.2 进料运行:按要求,分别调节高低浓废水提升泵,向调配池进水,同时,打开调配池空气阀。5.3.1.3 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 2 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进出水COD;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5.3.1.4 运行时间: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 57 天。5.3.2 驯化试运行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5.3.2.1 第一阶段:150A、配比:在调配池中进行。按高浓废水低浓废水=150 的比例,配制进水,即高浓废水 21.
11、7 m3/d,低浓废水 1083.3m3/d。B、进料运行:按要求,分别调节高低浓废水提升泵,向调配池进水,同时,打开调配池空气阀。C、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 和 CODCr;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做好记录。E、运行时间:此阶段大约 3-4 天。55.3.2.2 第二阶段:130A、配比:在调配池中进行。按高浓废水低浓废水=130 的比例,配制进水,即高浓废水 35.6 m3/d,低浓废水 1069.4m3/d。B、进料运行:按要求,分别调节高低浓废水提升泵,向调配池进水,同时,打开调配池空气阀。
12、C、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 和 CODCr;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做好记录。E、运行时间:此阶段大约 3-4 天。5.3.2.3 第三阶段:125A、配比:在调配池中进行。按高浓废水低浓废水=125 的比例,配制进水,即高浓废水 42.5 m3,低浓废水 1062.5 m3。B、进料运行:按要求,分别调节高低浓废水提升泵,向调配池进水,同时,打开调配池空气阀。C、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 和 CODCr;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用显微镜观察活性
13、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做好记录。E、运行时间:此阶段大约 3-4 天。5.3.2.4 第四阶段:120A、配比:在调配池中进行。按高浓废水低浓废水=120 的比例,配制进水,即高浓废水 52.6 m3,低浓废水 1052.4 m3。B、进料运行:按要求,分别调节高低浓废水提升泵,向调配池进水,同时,打开调配池空气阀。C、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 和 CODCr;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做好记录。E、运行时间:此阶段大约 3-4 天。5.3.2.5 第五阶段: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
14、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5.4 工艺调试中注意事项5.4.1.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使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65.4.2.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DO、温度、PH 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种类;5.4.3.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 2mm 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5.4.4.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 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容积负荷在 0.61.0kgBOD 5/m3填料之间;5.4.5.运行前对所有设施、
15、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 5.4.6.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5.4.7.运行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6、常见异常现象及分析: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 O2不足,DO 值低,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 DO 高于2mg/l污泥发黑 曝气池 DO
16、 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 H2S,其与 Fe 生成 FeS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污泥变白 进水 PH 过低,曝气池 PH6 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 PH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SV90 SVI20mg/l 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投加液氯,提高 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 ;提高 DO;间歇进水二
17、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 MLSS 值过高 增加排泥7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 上升,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 PH 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 比不合适;池温超过 40 C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 BOD 水,使 FM0.1。二沉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
18、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 不足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污泥脱水后泥饼松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曝气池中泡沫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曝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酸化处理负荷过度,有机酸积累 降低负荷进水 PH 下降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增加负荷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进水过浓 提高 MLSS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 2O3 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出水 BOD COD 升高COD 测定受 Cl影响 排除干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