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七中 2017 年高三文科班期中历史试卷1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2 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 B C D3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
2、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4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5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
3、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6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图 1 中( )A B C D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 1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8 图 2 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
4、据点的建立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9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手摇纺纱机 骡机 飞梭 水力织布机A B C D10 1866 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
5、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11 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12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13开平煤矿正式投
6、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14 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
7、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15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16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17
8、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主题 时间 18801889 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禁缠足(篇) 3 11 17兴女学(篇) 5 6 17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合计 10 36 56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18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
9、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19 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0 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
10、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21 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22据图 3 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
11、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23 1979 年 4 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向中央给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先走一步”是指实行(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包产到户 D对外开放24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农业(%) 工业(%) 服务业(%)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高收入 3 2 33 27 64 7
12、1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产 业时 间国家 地区25、(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
13、、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1850 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20 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14、。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40 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走向崩溃。 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27 (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 年 5 月,美国国
15、会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 33 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 1931 年底,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2 年 4 月更增加到 76 国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二战结束后,关贸总协定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进入 80 年代后,国际贸易发生重大变化。1992 年,银行、通信和娱乐等服务业贸易大约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 30%。1986 年到 1990 年的四年期间,世界直接投资额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的三倍。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的经济活动,各国政府和地区经济组织
16、的宏观调整活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形成。与此同时,各国在新兴贸易领域的纠纷日渐增多。1994 年 4 月 15 日,关贸总协定 117 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协议,决定成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 摘编自刘祚昌等著世界通史 28 (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 19 世纪 60 年代末期到 90 年代初,历时 20 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17、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20 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它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 摘编自姚琦清末
18、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答 案 卷姓名 座号 成绩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二、非选择题25、(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1 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3 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 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4 分)(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2 分)26、(1)根据
19、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6 分)27(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出现的现象。(5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变化及其原因。(8 分)2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9 分)25【答案】(1)状况:经济高速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内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
20、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不同: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理由: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3)认识: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26【答案】(1)必要性:两次世界大战间,国际货币体系分裂,国际金融动荡,呈现无政府状态;战前几个货币集团对利益的激烈争夺;二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美国经济政治实力和地位的空前巩固,要求取得世界金融霸权。(
21、6 分) (2)原因: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固定汇率制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美元为中心的 27【答案】(1)现象: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贸易萎缩;世界经济严重破坏;自由贸易政策失灵;各国进行货币战、贸易战、关税战;美国等国实行国家干预,如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每点 1 分,共 5 分) (2)变化: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建立了关贸总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95 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原因:世界贸易缺乏协调合作的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提供了加强国际合作的环境;世界各国的共识。【以上 2 分】 贸易额大幅度提升,新贸易领域不断扩展;贸易纠
22、纷日渐增多;两极格局瓦解和两大市场融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上 4 分】国际货币制度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6 分)28【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政府的剥削和压榨。(2 分) 影响:使中国长期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了一系列救亡运动的失败,未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3 分) (2)主张:张謇:农工商全面发展,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 郑观应:改良政治和社会环境,发展实业。(4 分) 总体评价:体现爱国情感,多角度提出振兴实业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2 分) 分别评价:张謇的主张较为全面和科学,有可取之处(提出发展实业的基本思路,符合工业/化发展方向),但由于时局动荡未能成功。郑观应的主张认识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对专制政府存有幻想。(3 分)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 A B A D B A A B D B B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A C D B D A A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