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无 棣 县 人 民 政 府 文 件棣政发2013 20 号无棣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棣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无棣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县政府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无棣县人民政府2013 年 5 月 31 日- 2 -无棣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划无棣县人民政府目 录- 3 -前 言.4第一章 城乡概况 .5第一节 自然条件 . 5第二节 社会经济情况.8第三节 城乡规划 .9第二章 气象观测站现状与评价.15第一节 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基本情况.15第二
2、节 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沿革.16第三节 现状分析与评价.17第四节 气象观测站附近的城市规划.18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19第一节 指导思想.19第二节 主要原则.19第三节 规划依据.20第四章 规划内容.20第一节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21第二节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21第五章 规划实施.23前 言- 4 -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3、。第一章 城乡概况- 5 -第一节 自然条件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处无棣县城院前街 2 号,是本县唯一的国家气象观测站。一、区域位置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北连河北海兴县,西临庆云县,南与阳信县为邻,东接沾化县,东北通渤海,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地跨东经 11738、北 纬 3745,东西最大横距 117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89 公里。无棣县现辖海丰街道、棣丰街道、信阳镇、车王镇、碣石山镇、小泊头镇、埕口镇、柳堡镇、西小王乡、佘家镇、水湾镇等 11 个乡镇(街道),版图面积 1601 平方公里。二、地质地貌无棣县地貌属华北平原鲁西北泛滥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在无棣镇西部,高程 8 米,
4、以万分之一的坡降向东北倾斜。沿海的大口河,高程为 1.9 米;沿海的三里台、五里台高程仅 1 米左右。境内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三、水文无棣县境内有干流河道三条,即漳卫新河、 马颊河、德惠新河;支流河道 11 条,其中发源于外地 6 条,发源于本县境内 8 条。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属于运河、马颊河、徒骇河三个支系,又统- 6 -属于山东海河水系。四、地震无棣县位于无棣诸城地震构造带上。该构造带在诸城西部切过沂沭带向西北延伸,经昌乐、青州进入济阳坳陷内,由广饶、博兴西部向西北过黄河到无棣县。根据卫星像片判读认为,该构造带经沧州市直达京、津南部地区,长度达 300 公里以
5、上。广饶以南段落,基岩出露地表,断裂剖面可直接观察,1961 年 120 万的综合性地质区测和 1970 年地震地质概查中即被发现和认识。它是由大致平行错列分布的广饶昌乐断裂、益都断裂、李家庄双山断裂组成;广饶以北段落由卫星像片解译得出:广饶昌乐断裂和益都断裂相距 10 公里左右,沿北西方向平行延伸,19761978 年由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地质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部门的遥感地质研究者都解译了出来,目前虽缺乏充足的勘探资料证据,但这条断裂构造带的存在已无可怀疑。五、气候环境无棣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北邻渤海,属北温带季风气候。(一)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12.8,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3.2
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6.8;极端最高气温 41,极端最低气温22.2。(二)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633.1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60%。12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少月,为 174.8 小时;5 月为历年平均日照最多月,为 276.3 小时。- 7 -(三)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 539.8 毫米。降水最多的年份是1990 年,达 952.9 毫米;最少的年份是 2002 年,为 237.5 毫米。(四)蒸发。年平均蒸发量为 1928.5 毫米,多于降水量 1388.7毫米,蒸发最多月为 6 月。年内季节差异很大,68 月气温高、蒸发大,容易引起干旱。(五)风向和风力。主导风向
7、为西南方向,风向频率为 10%,年平均风速 3.1 米/ 秒,最大风速为 14 米/秒。(六)灾害性天气。影响无棣县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有冰雹、干旱、大风、雷电、暴雨洪涝等。1冰雹。19712010 年间,共发生致灾冰雹 37 次,集中出现在 47 月份,且 6、7 月份居多。2干旱。一年四季均有出现,春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夏旱(主要是初夏旱)、秋旱。3大风。一年四季均有出现,一般与寒潮、雷雨伴随而来。冷空气大风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强对流天气大风易发生在春、夏、秋季节,时间短但破坏力强。4雷电。年平均雷暴日 27.3 天,其中 2006 年雷暴日数最多,达 34 天,2002 年最少,为 16
8、 天。68 月是雷暴的多发季节,占雷暴总日数的 77。5暴雨洪涝。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主要集中在 7 月和 8 月。- 8 -第二节 社会经济情况一、历史沿革无棣县历史悠久,自 586 年(隋开皇六年)建县至今,历经一千四百多年。隋唐无棣县城建于隋代初期,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1371 年(洪武四年),棣州无棣县省并,1373 年(洪武六年农历六月)复置县,改名为“海丰县 ”,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县名,县城即为“海丰县城 ”,驻地随称海丰镇。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因广东省也有“海丰 县” ,为避重名,县名复为“无棣” 至今, 现属滨 州市管辖。二、人口2012 年年末全县
9、总人口 42.76 万人,人口出生率 14.43,死亡率 5.49,自然增长率 8.94。三、经济发展2012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11.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1%;完成规模投资 118.6 亿元,增长 25.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0.4 亿元,增长 25.2%;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03 元,增长 17.1%。四、产业结构 (一)农业。2012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1.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粮食种植面积 64.18 万亩,总产 25.96 万吨;棉花种植面积 48.9 万亩,总产 2.47 万吨;小枣、冬枣总产量分别为- 9 -1.01 亿公
10、斤、1.2 亿公斤;水产品总产 10.57 万吨;油料总产量 234吨,蔬菜总产量 1.51 万吨;肉类总产 9.98 万吨,禽蛋总产 1.2 万吨,奶类总产 0.27 万吨;农机总动力 90 万千瓦。(二)工业。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83 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85.6 亿元,同比增长 13.7%;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9.3 亿元,同比增长 1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8.1 亿元,增长8%。(三)服务业。2012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2%。其中,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8.41亿元,同比增长 15.4%;乡村市场实现
11、零售额 18.88 亿元,同比增长 14.6%。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7.42 亿元,同比增长21.6%。(四)交通、邮电、电业。2012 年,公路货运量达 1625 万吨,同比增长 12.9%;公路客运量 803 万人,同比增长 5.7%。全年用电量 155847 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 122887 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15551 万千瓦时。第三节 城乡规划一、县域产业发展策略农业: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名牌农产品,推进农业资源的战略性整合。大力发展优质粮产业,畜牧业- 10 -和海水养殖业;同时发展农副产品保藏、储运和加工业;发挥冬枣产业的优势,加强枣业的产前
12、、产中和产后服务,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收益。工业: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北部的埕口镇。北部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的化工和盐业,县城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规划北部以化工、纺织和盐业为基础,努力成为鲁北地区重要化工基地;要引进精细化工项目,促进盐深加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区工业园要积极引进高科技项目,形成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园。第三产业:无棣是山东的北大门,具有发展物流行业的优势,应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同时加强金融、房地产和各项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迈向更高层次。二、县域产业空间布局从整体出发,着重发展沿海蓝色经济区,海陆互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把无棣县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经济区,一是中心城市
13、区;二是北部工业经济区;三是中部农业经济区。中心城市区:包括无棣镇(现海丰街道、棣丰街道)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控制区。北部工业经济区:包括埕口镇、小泊头镇和碣石山镇,本区地处山东省和河北省交界处,是山东的北大门,也是胶东半岛至京津的最便捷的通道,埕口镇、小泊头镇和碣石山镇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好,埕口镇有化工企业分布,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 11 -南部农业经济区:南部各乡镇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三、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发展目标:预测无棣县城镇总人口近期 25 万人,远期 28.9 万人;城市化水平近期 52%,远期 65%。其中,中心城市近期达到 12 万人,远期达到 15 万人。四、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
14、平预测无棣县总人口近期为 43 万人,远期 44.5 万人;城镇总人口近期 25 万人,远期 28.9 万人;城市化水平近期 52%,远期 65%。规划城区(城镇)人口(人)城(镇) 名 规划总 人口(人)规划农村人口(人) 小计 城(镇)区村人(人)规划城镇化水平 ()规划城(镇)区占地 (ha)合 计 500000 225000 275000 78625 55.0 3300.0城区(含无棣镇,现海丰街道、棣丰街道)173000 23000 150000 17737 _ 1800.0信阳镇 30000 17000 13000 11002 43.3 156.0车王镇 45000 22000 1
15、3000 3231 28.9 156.0碣石山镇 25000 14000 11000 4019 44.0 132.0小泊头镇 35000 25000 10000 7090 28.6 120.0埕口镇 25000 12000 13000 5053 52.0 156.0柳堡镇 30000 20000 10000 6751 33.3 120.0西小王乡 20000 12000 8000 5132 40.0 96.0佘家镇 32000 22000 10000 7511 31.2 120.0- 12 -水湾镇 45000 33000 12000 5528 26.7 144.0五、城镇规划建设中心城市:作
16、为无棣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东半岛与京津联系的主要门户,人口规模达到 15 万。信阳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3 万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车王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3 万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发展加工业和物流为主的工贸型城镇。碣石山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1 万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发展外向型工业和贸易物流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镇。小泊头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 万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工贸型小城镇。埕口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3 万,城镇性质规划为:无棣县北大门,也是山东省北上京津的重要门户,以盐化工、旅游及商
17、贸服务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柳堡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 万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农(枣、棉)牧(畜牧养殖)为主导,新型工业(现新海工业园)为创新的工贸型新兴重镇。西小王乡,规划城镇人口为 8000 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发展棉花产业、枣品产业深加工为主导,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小城镇。- 13 -佘家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 万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城镇。水湾镇,规划城镇人口为 1.2 人,城镇性质规划为: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为主的生态型城镇。根据无棣县城镇发展依据分析和城镇发展战略,结合现状城镇行政等级和职能结构特点,将无棣县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第一级:县
18、域中心城市。无棣县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无棣镇(现海丰街道、棣丰街道)。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碣石山镇、埕口镇。第三级:一般镇。包括小泊头镇、水湾镇、车王镇、柳堡镇、信阳镇、西小王乡、佘家镇。六、城区规划(一)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10 年):10 万人远期(2020 年):15 万人 远景(x): 2530 万人 县城建设用地面积为:近期(2010 年)建设用地:11.9 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119.0 平方公里远期(2020 年)建设用地:17.95 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 14 -119.5 平方公里远景建设用地:3035 平方公里(二)城市总体布局原则1 按
19、现代化城市建设标准,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合理使用城市资源,突出城市特色。2充分保留上版总体规划的合理内容,尊重已形成的城市布局结构,保持规划的延续性。3充分考虑近期、远期相结合,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性,并使之与城市远景发展的结构和形态相适应。4集中布置工业用地,但又要充分考虑其实施的可能性。5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县城总体规划过程中,对城市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风貌特色统一规划,使城市充满艺术魅力,创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三)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规划确定无棣县城布局结构为:“一心、两带、两轴、四区” 。1一心:行政文化中心,位于新城区中部,形成以行政管理、办公为主的城区
20、行政文化中心。2两带:沿幸福河和青波河形成的两条绿化景观带。3两轴:沿棣新五路和腾达大街形成的两条城市空间主轴线。棣新五路纵贯城市南北,连接县城北部行政办公中心区、中部文化娱乐中心及南部居住区和仓储物流工贸区,为无棣城区- 15 -的南北向轴线。腾达大街横穿县城东西,位于城市中心位置,连接县城西部工业园和东部新城区,为城市的东西轴线。4四区:老城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和西部工业园(四)城市职能1无棣县城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2以鲁北化工集团为主的生态产业实验区,是滨州生态经济开发基地之一。3以枣制品为主导的农副产品加工中心。4山东半岛与京津联系的主要门户
21、。第二章 气象观测站现状与评价第一节 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基本情况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建于 1958 年秋,现位于无棣县城院前街 2 号,东经 11738,北纬 3745,观测场 拔海高度 6.8 米。主要承担着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已建有温、压、湿、风、降水等自动气象探测系统和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蒸发等人工观测系统及配套通信传输设备。根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测得的气象观测资料参加全国交换,资料上传国家气象中心,传输频次- 16 -为每 10 分钟一次。第二节 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沿革一、站址变动情况1958 年秋,根据山东省气象局指示,建立无棣县气候站,站址位于无棣县城关于家庙西北角
22、,东经 11707,北纬 3745。1994 年 1 月 1 日,迁至无棣县城院前街 2 号,距原址直线距离 5 千米,东经 11738,北纬 3745。二、站名变动情况自 1958 年建站以来,共有过 9 次变动,情况见下表:站 名 时 间无棣县气候站 1959 年 1 月 1 日1960 年 3 月 31 日无棣县气候服务站 1960 年 4 月 1 日1965 年 12 月 31日无棣县气象服务站 1966 年 1 月 1 日1973 年 9 月 30 日无棣县革委会气象站 1973 年 10 月 1 日1981 年 1 月 15日无棣县气象局 1981 年 1 月 16 日1984 年
23、 4 月 30日无棣县气象站 1984 年 5 月 1 日1989 年 3 月 31 日无棣县气象局 1989 年 4 月 1 日2006 年 12 月 31- 17 -日无棣国家气象观测二级站 2007 年 1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1日无棣国家一般气象站 2009 年 1 月 1 日至今第三节 现状分析与评价一、代表性分析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是分析无棣天气、气候的重要依据,也是无棣县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代表的是无棣县本县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观测站址的设置必须具有代表性。气象观测站位于无棣县城东部,院前街东首与 205 国道交汇处。观测场位于 205 国道以东,距离
24、30 米,东邻棣新六路。观测场气流畅通,无成排障碍物影响,四周均符合气象探测环境要求,有较好的代表性。二、准确性分析 观测场大小为 2525 平方米,场内环境优美、气流通透,设备标准、排列有序、安置准确,布局美观整洁。观测场四周范围较开阔,没有对气象探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大型锅炉、废水、废气、垃圾场等干扰源或者其他源体。三、连续性分析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自 1958 年建站至今,迁移过 1 次。1994- 18 -年 1 月 1 日,迁至无棣县城院前街 2 号,距原址直线距离 5 千米,迁站期间进行了 3 个月的对比观测,未对气象探测资料的质量带来影响。根据全面评价,目前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的资料
25、具备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比较性的特点,不准迁移,因此其观测环境需要根据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保护。对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建设,否则必须拆除,并恢复原状。第四节 气象观测站附近的城市规划一、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周边详细规划编制情况观测场北方向为鲁北通力国际商贸城沿街楼,距离 110 米;东北方向为金羚华城(未开工),距离 200 米;税务局高层楼,距离 700 米;东方向为华诺小区住宅楼,距离 164 米; 东南方向为华诺小区住宅楼,楼高 18 米,距离 280 米;南方向为富豪大酒店宿舍楼,楼高 17 米,距离 430 米;西南方向为富豪大酒店,楼高1
26、5 米,距离 210 米;南南西方向无棣海丰花苑小区(待建),距离286 米;西方向为金羚毛纺厂,距离 150 米;司法局宿舍楼,楼高12 米,距离 202 米;田园小区,距离 400 米;西北方向为华府小区,楼高 15 米,距离 230 米。在观测场周围 800 米范围内,建筑物和构筑物距离及高度须- 19 -符合气象探测环境标准,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与观测场的距离,均须超过建筑物高度的 8 倍以上,并经过省气象局审核批准后建设。二、相关规划对气象观测站周边用地规划情况观测场四周主要土地使用情况一览表方 位 00.5 千米 0.51 千米 11.5 千米东(45 135)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27、公共绿地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南(135 225)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绿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西(225 315)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绿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北(315 45) 商业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公共绿地居住用地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 20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主要原则一、城乡规划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
28、统一的原则,实现城乡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的原则。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四、经济合理的原则。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二、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三、转发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鲁气办发 200859 号)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五、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六、 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 165 号)七、 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 17 号)- 21 -八、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九、 无棣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第四章 规划内容第一节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一、规
29、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截止 2020 年。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应充分考虑本规划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二、规划范围 以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为中心,半径 0.8 公里范围内为保护区。三、规划目标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以本规划为依据,使规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四、主要任务 (一)明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技术路线;(二)确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22 -(三)确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第二节 气象
30、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一、气象探测环境的定义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二、气象探测环境的总体要求 气象探测环境要求长期稳定,具有良好的区域代表性。(一)禁止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 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二)禁止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三)禁止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四)禁止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 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五)禁止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一)保护范围。
31、根据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结合无棣县的实际情况,确定以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为基准点,半径0.8 公里范围内为保护区。- 23 -(二)核心保护区保护标准。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1在观测场周边 800 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 1/8 的建筑物、构筑物;2在观测场周边 200 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3在观测场周边 100 米范围内修建铁路;4在观测场周边 50 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5在观测场周边 30 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 1 米的树木和作物。 第五章 规划实施一、本次规划确定的范围内用地和建设项目须与本规划提出的探测环境保
32、护要求相协调,不得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 二、为使本规划能顺利实施,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推进无棣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规范化建设。三、本规划由无棣县规划办公室与无棣县气象局联合编制,由气象主管部门报无棣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的无棣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由无棣县气象局审核后,报无- 24 -棣县人民政府批准。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 县检察院。- 25 -无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 年 5 月 31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