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指导:心理发展与教育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发展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熟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作为重难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埃里克森的相关理论,并能探讨相应的教育意义,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知识;对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知方式差异及智力、性格差异能理解并加以应用。,学习内容,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与特点心理发展指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实
2、质为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见教材23页1、少年期(初中阶段)2、青年初期(高中阶段)三、心理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学习准备问题 关键期问题 终身发展问题,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霍尔的遗传决定论环境: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教育:主导作用,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自然成熟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0岁时发表第一篇科学
3、论文。1917年因软体动物方面的研究而获纳沙特尔大学的博士学位,时值21岁。嗣后,他的研究方向从生物学转向心理学19401971年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和卢梭学院院长,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1971年退休。,(一)心理发展的本质 主体通过活动操作对客体的适应具体方式:主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
4、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同化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的适应特定情境的过程。 同化是个体把客观环境纳入到主体的图式当中,这只能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观环境,因而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促进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同化与顺应之间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也就是认知图式的不断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 感知
5、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此阶段特点: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版性。自我中心化特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去中心化显现。,4.形式运算阶段
6、(12-16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三)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 成熟 练习与经验 社会性经验 平衡化,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 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对
7、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4.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过程在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它使得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该级水平发展。,(四)新皮亚杰主义 (五)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30年代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
8、观 内化学说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次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它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2心理发展观,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及其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
9、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对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维果斯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
10、关系,即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人员所接受和重视。,三、儿童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个体拼接一定知识系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如需要、愿望、动机、情绪等)进行推测,并据此对其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论 模拟论 模块论 启示: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教育活动要尊重儿童,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第三节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他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把自我意识的形
11、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成功解决冲突,就得到健康发展,反之,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信任感使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础。这种信任感是在出生头两年发展起来的。婴儿最迫切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护。 这个阶段的矛盾是信任与不信任之间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自主与羞怯怀疑的冲突(18个月到3岁),如果说前一阶段还处在依赖性较强的阶段,那么这个阶
12、段的儿童就要学会许多动作,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许多事情喜欢自己动手,不愿他人干预。 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主动对内疚的冲突(36、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地参与活动感兴趣,儿童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他有可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的范围。另外,此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4勤奋对自卑的冲突(6、7岁12岁),这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第一次被赋予一些期望他们去完成的社会任务。 这个阶段的主要
13、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1218岁),这个时期儿童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了自我同一感,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此阶段非常重要,其同一性的发展与前几阶段任务的完成有着密切关系。,6亲密对孤独的冲突(18-35),这是人们解决婚姻问题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充沛感对颓废感的冲突(3560岁),这是人成家立业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
14、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止感。,8完善对绝望的冲突(60岁以后),这是一个人一生主要努力趋近完成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人格发展的上述各个阶段是互相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其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小学生正处在第四阶段,即变得勤奋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
15、感。,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再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生理自我 0-3岁 社会自我 3-14、15岁 心理自我 14、15随-成年,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一)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二)沉思型和冲动型,场依存性 VS 场独立性,把知觉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场依存的,场独立的,容 易,困 难,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表现,(二)沉思型 VS 冲动型,二、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概念 智力测量 智力的差异 表现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个体差异表现为 智力的类型差异智力的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的表现早晚差异群体差异表现为 性别差异,三、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性格概念及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 主要掌握荣格的观点 性格的差异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