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章 哲学与美学A. 介绍美学(即美的哲学) ,在哲学的范畴内,探究艺术和自然里事物的美和本质。在哲学领域里,有两个兴趣,第一是人们对美特征的认识;第二是艺术的理论分析。它侧重与人类经验的价值维度,价值论为美学重要的一部分。在美学经验中,某些事物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观察它,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它。我们的态度是欣赏或价值分布的认识。1. 独特美学经验存在吗?关于美学是不是人类经验一种特有的活动,有很大的争议。然而,美学与非美学经验有没有区别,学生们继续研究它们,准备了充分的言语,证明了这种区别非常明显了。因此,美学对象的性质和意义的分歧会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会从事物的两个大方面去思
2、考。第一是认知(它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是如何工作的?)第二是实用性(它有什么益处?我怎样使用它?它对我很重要吗?)我的前面是一棵树,我问认知的问题:它是什么类型的树?有多高?怎么繁殖?是死的还是活的?我问实际性的问题:它能乘凉吗?成了木材能值多少钱?如果它倒了,能否阻挡我回家的路?然而问这些问题时,我的回答不是美感的。正在看着树,但是我也没看“它”,也就是我不是从感知的角度去观察它。当我注视它时,从美学上“我拥有这颗树” 。在某种程度来说也关注了树的“价值” 。2如果我们前面有一尊雕塑或者一幅画,美学经验的区别会更加明显。我们可能问实际性的问题:它值多少钱?装扮卧室如何?它有什么用?这个答案
3、需要我们深思,一尊雕像或者一幅画有它自己的权利。然后,我们总是把一件艺术品认为灵光一闪或者生活的幻想,这就导致我们把美学经验与我们分开了。它含有特殊性,很多方面我们理解不了。通过认知,把欣赏的角度放到艺术品上,询问艺术家的生活及其他作品时,关注的是: 物体时尚性,技术性,艺术品的历史环境。一些艺术批评家或者语境主义者争论到“外部知识” ,即艺术品增强了它的美学经验。其他的批评家,孤立主义者认为,不需要美学欣赏,离开事物的本事来研究它,甚至严重阻碍欣赏。但双方都认同:美学经验是存在的。一直以来都认为美学态度具有分开行,无兴趣,心理距离的特点。这些特点也都是模糊的。提醒我们不应该把实践性和个人的观
4、点强加到欣赏过程中去。欣赏者应该放弃亲密感,情感投入及美学物体的识别。思考下面的问题:一个偏激的足球迷看着对方的四分卫投出了完美的触地得分时,他大声疾呼“漂亮” ,会暂时降低他得忠诚心,最后他一点不关心分数板,即使对方打的很好,也没了心情,迅速离开了。另外一个例子:我坐下来听着We Shall Overcome 时,想象着在索为托(南非的地名)黑人和白人正在游行,警察用橡皮子弹扫射他们。个人情绪很强烈“我们不3害怕” 。 (其实我常常害怕)然而在某个时候我想手拉手跟他们一起走到街上。这句歌词“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和 “the whole wide wo
5、rld around- someday”, 我内心大声喊着。只要我完全沉浸在这首歌中,美学经验一直存在。它的语序和含意的流露,都是发自内心的。从这个讨论中,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事物本身所含有的美学经验,而不是发现美学是什么。2. 美学经验的物体从美学的角度,欣赏的物体有限制吗?思考下最好的艺术作品类型,它的功能使美学形象具体化,引人深思的美学反应,这样的作品载体是:戏剧,绘画,雕刻,交响乐,诗歌和舞蹈。精良的艺术作品和有用的艺术作品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艺术家们把足迹留在器具,建筑,花瓶,服装,家具,纪念品,甚至是一个城市。我们怎样区分它们的界线?是好?还是流行?例如,从艺术形
6、式意义来看,乡村音乐低于戏剧呢?美学反应是自然的过程,例如:一名科学家,最终解决了复杂问题,找到了答案。她的工程完成时,新的意义形式已经出现了。 “太好了”表现出努力地结果和欣赏的结果就像是有了一块面包,为过冬准备的木头,发出噜噜声的机器。承载者人类思维的手工艺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经验。反过来,4自然有银河界和冰河界,贝克,海浪,兰花,火烈鸟,瀑布,山顶,男性和女性(包括日落) ,总而言之,颜色,光,声音,和移动物体都有自己复杂的形式,这些物体,当我们看到的时候,都会形成欣赏的意识。美学原理的测试之一是,包罗万象,无限制,事物本身都暗含美学反应。B. 美学连续体美学经验侧重于事物的美。它关注于艺
7、术品或者自然事件的本性。该连续体从五个方面阐述美学物体的理论和意义。让我们清楚认识到,不管事物含有的主体或者意义是什么,都要依附于实体形式,否则,没有任何美学价值。这观点都无异议。但是, “形式”是什么呢?它是指与美学物体想关联的内部关系。不同的部分组成了物体,这些独立的部分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物体的形式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还有一些人认为,美学形式也指由物体的质量,大方面来说,指的是结构,小方面来说,是内在实质。形式主义理论认为,艺术品是纯粹的形式,甚至形式决定了其内在美学质量。这个观点与抽象艺术的审美观相同。人们都再讨论,亮丽的形式是美学价值的充分证据吗?有时,人们也怀疑,亮丽的形
8、式是否重要?美学评估应该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用一个具体的形式解释美学物体。C. 本质和意义审美对象:不同的观点51. 审美对象表达永恒的形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家们创造一个模仿,代表的真实。艺术家们尽力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魅力。但是大部分都是来自对事物外表的模仿,不能真正的发掘事物最真的本性。审美对象反应事物含有的永恒,完美和完整。济慈和黑格尔认为美好的形式就是事物真正的美;叔本华认为音乐给我一种实实在在的直觉。桑他也拿把美比作永恒的,神圣的物体。托尔斯泰热内美是最美好的事物;歌德认为它是精神意义的升华;贝尔认为它具有神圣的韵律。在印度,审美对象是最纯洁的直觉感,与希腊的哲学家相比,
9、接近理性的美。总而言之,形而上学的空想家坚持认为事物的美除了自身外,还有在形式存在着的赋予的真实,善意和魅力。例如,要展示人的身体,画家或者雕刻家根据对称勾勒一个完美的形体。审美对象展现出永恒的形式,它不但含有认识论,还包括道德启示。我们凭借直觉最终了解或掌握事物的本质。那么真实感是完美的,当它们具有邪恶的一面时,艺术品能辨别出好与坏。为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审查。审美对象的缺点这个观点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一件艺术品或者音乐作品,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创作形式吗?艺术家真的给这个作品赋予了新的,永恒的意义了吗?审美物体增长我们的知识了吗?6提高意识了吗?抽象的艺术魅力比真实的事物更重要吗
10、?2. 审美对象表达本性西方的很高成就大都是科学和技术。二者都忽视了美学经验。事实上,二者相互影响。无论从美学经验到实践。还是从实践到美学经验。二者本身都有各自的提高。在东方的哲学世界里,美学范围更宽,例如,印度教,佛教,道教即使不理解其内涵,但人们还是接受并赞美它。下面以禅教佛宗为例说说它的特征。如果美学经验把欣赏的事物看做是完整的,那么所有禅的经验都是美学。如果一个禅教的人去旅行,没去过哪里,但他已经去过了。是没有目地的,不为什么事情做努力,这就是无艺术中的艺术, “什么时候饿?吃?” “什么时候累?睡觉?”禅有很多支持者,铃木试着解释把东方的观点讲给西方的观众听,说:“禅的奥秘在诗里而不
11、是哲学,是感觉而不是智慧,它的遐想是无限的。这是来自日本的作家评论的。例如,一句如此简单的诗,表达成这个样子,诗的意思为“只是,只是因为它是” 。诗人没有解释,单纯地像个孩子。禅的作者勾勒的作品不对称,不平衡,不完美,只侧重和谐和本质。十五个雕刻的石头是由沙子堆积而成,仅此而已。禅表达是纯艺术,作家喜欢的主题是自然的,具体的,琐事。在无限的时间里,任何地点,随意表达。禅的艺术有积极态度, “大彻大悟” 。本质的缺点7这种审美态度理性吗?如残忍,疾病,战争,怎样解释?3. 审美对象表达统一的经验约翰杜威研究了关于增强共同体验的艺术理论。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事物本身与它们的环境相互联系。我们去重视
12、美学经验的质量和统一时,我们的经验是美学的。一些教育学者更进一步发展了杜威的美学理论,实际上,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认识物体,而是,通过分析经验,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美学事物强调经验的整体性,艺术品注重自己的质量。以艺术品为例,古代雕刻在洞穴墙壁上的动物,是为了庆祝打猎的成功。事物以一种新的形势相互促进和影响时,该事物呈现一种意义。在天空中的月亮像是盘子,但是,现在人类登月了,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利用事物的运动规律,告诉我们它们的原因和结果。艺术表达的意义是直接的。艺术家拥有超级的想象力看到了整个物体的扩大。艺术家们发现了这种物体的意义,大部分来自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整个宇宙。艺术作品不是直接来自作者的
13、构思,而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来源于实际生活。统一经验的缺点该观点模糊性很强,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有限,事物的很多方面都无法深入,有局限性。4. 审美对象传递的情感8美学物体表达情感,被归纳为一种理论,叫做表现主义。从三个方面阐释表现主义。有时,在表达事物的美感是,往往具有艺术家们个人情感。例如,作曲家很伤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有点伤感,听到这样的音乐也让我伤感,所以,作曲家个人情感决定了作品的性质。克里斯是意大利的历史哲学家和美学家,认为艺术经验是艺术家思想的表达,给予我们的精神表达,来源于精神世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是疯狂地。用个人的观点来描述事物的运动被称为
1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是真诚的,随性的,激情的。用个人的想象和热情创作的作品传递给观众。浪漫主义者重视自然,艺术家们也都沉浸在自然的世界里。得夏尔丹把艺术比作万物力量的表达。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冲动的?无意识的?还是幽默的?为什么说音乐是伤感的?那是因为作者加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当它有个人的悲伤的情感时,所以音乐就是悲伤地。苏珊朗格和卡希尔描述艺术为人类情感世界的表现形式。艺术的主要功能是净化内心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戏剧中悲伤的故事情节传递一种净化的情绪。另外一点是艺术表达的情感能唤醒我们的感知,让我们也能从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悲伤或者是快乐,学到很多知识,在某一处,和作者的思想达成
15、了共鸣。表现主义的缺点9艺术家的最大目标是表现自己,那是完全错误的,它的艺术理论是空洞无物的,使得一件艺术作品成为有趣的或者有意义的是某种迥然不同于自我表现得东西,真正艺术家的主要目的是作品的尽善尽美。作者刻画的人物来源于生活,如格尔尼卡,哈姆雷特,特里斯坦和伊索尔达。5. 审美对象表达存在的可能性事物的美学最基本的是该事物存在,当作者或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基于事物是存在的。一件艺术品,就像一个个体,不是全都去表达,瞬间的时候冲动的灵感,发现事物的美,借着美来抒发我们此时此刻的情感。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家,艺术家的本源也就是艺术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依赖先于它们的第三者:艺术。作家积极介入生活承担责
16、任,美是只适用于想象事物的一种价值。积极的一面是,尽可能帮助我们品味各种各样的生活。没有固定形式的艺术,对于弗里德里希而言,艺术是狂欢的,庆祝人的激情的流露。另一方面,人体艺术的绘画远远超越现代存在主义的非人性。存在主义的缺点禅学质疑存在主义的观点,两者都强调抽象与存在。观点价值清晰,独特性,还有瞬间性。禅家相信者问存在主义者这样的问题:“如何做到脱离凡俗?为什么不让艺术展现你的情感?为什么不愿意呢?例如,如果你厌烦你自己,外界的环境不能10改变时,最好就是改变自己。D三个争议的问题1. 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这个观点引出方法论的问题,美学判断和评价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两者都有呢?这个问题答案接
17、近伦理学。在主观主义的观点里,事物就是事物,没有什么美学的特点,人们观察事物时,会有一个主观印象,不过,如果印象或直觉不同,分歧也会村子,这就是美学的“情感理论” 。在美学的评价过程中,文化关联主义倡导,音乐和艺术和我们自己不同,它们是单一的,冷漠的,排斥的和好奇的。客观主义的评价有三个形式:a. 专注主义者认为,我们有理想的知识,无论是从神圣的启示还是通过理性获取,这种知识都是基于客观艺术的评价。康德主张,存在和谐的想象,理解人们共知的世界。因此,这样的评价是普遍的。b. 实用主义的观点是,根据美学反应做出评价,因此没有太多的规则。例如,整体性,复杂性,强烈性。 “我不喜欢它”不等同于事物的
18、真相。强调实用性。c. 大卫休姆提出了理性选择。好的艺术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人们所欣赏的特点,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这个观点,强调“合格”。除了批评,人们更重视事物的属性了。艺术批评的功能不是去除评价,反而是扩大和加深美学感知。11真正重视审美对象的功能。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重要。3. 艺术和知识最基本的问题是:艺术是制造知识的过程吗?艺术和认识论是什么关系?空想主义者确信,他们知道的是正确的,会根据他们道德的观念,自然地评价艺术家的作品。托尔斯泰说,艺术的职责是交流最高道德和宗教的真实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主义者也支持这个观点。艺术家们的想象应该与道德的正统说法一致吗?没有明确的答案,有时候
19、还有教条主义的存在。有的审查机构限制艺术家,与此同时,剥夺人们向往自由的机会,另一方面,还有些人认为,艺术自由和个人选择必须侧重大多数人的喜好。我们能否认识到自己唯美主义呢?唯美主义者坚持两点。艺术是仅仅在表达自己,美学欣赏是至高无上的。他们遇到这样一个测试,墨索里尼的侄子接到任务,轰炸埃塞俄比亚的手无寸铁的村民,无论在书本上还是电影中,我们都很愤怒,他的残忍,在审视这部作品是,超越道德的评估。第三个观点,艺术不但完成标准,而且扩大人们的同情心,想象力,揭露人性本质,这不同于道德主义和美学主义。所以,艺术的功能不是吹捧,而是对事物产生新的价值,从旧的观点到新的观点,E. 总结12审美对象的意义和本质有矛盾,这样的事实不会限制生活,激发我们对生活的信心,自然界的万物是艺术家们创造的重要灵感,让我们去分析,美学经验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人喜欢玩音乐,绘画,雕刻,园艺,还有手工艺品,每一个都不同,但是发现了事物的魅力。第一种可能是,人们能把社会改造称一件艺术品,发现生活美好,去除非人性,竞争性和官僚主义,渐渐形成有机的共同体,每个不同的个体,相互分工合作,达成共识。就像一件艺术品。第二种可能,艺术家把我们的个体生活作为一种艺术,简单的艺术作品是完整的。但是,没有特殊的形式,每个人面对艺术都会有自己观点,从这个事物中发现真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