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考试作文讲评题目: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下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了。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下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
2、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900 字。一、理解材料,审题立意*内容理解:理顺几个人物的关系孙子:孙子的草帽被猴子拿走,效仿爷爷想取回草帽,结果反被猴子嘲笑。猴子:猴子的爷爷曾上当 猴王吸取爷爷的教训,不上孙子的当。*由果溯因,从不同对象角度立意: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 为什么办法失效?(否定孙子) 效仿爷爷(借鉴经验) 猴子已不是往日的猴子(新情况新变化) 可立意为:1 否定孙子:“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 “要批判地继承” “经验主义要不得”等;2、辩证谈:模仿与创新 经验与创新 守旧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等角度,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此为核心立意
3、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为什么没有上当?-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爷爷吃亏 上当(教训),自己吸取教训可立意为: 肯定猴子 :“吃一堑,长一智”等;*材料核心的问题:从材料来看,相同的是都讲老人将自己的故事告诉晚辈,不同的是卖草帽老人讲的是自己成功的经验,猴子爷爷讲的是自己失败的教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传承的问题。也就是说,材料要我们回答的是如何对待前人的经验或教训的问题。优秀立意及题目:立足经验,开拓创新(孙子)承旧路,辟新径承前之精,加今之新观前车之鉴,步创新而行(猴子)反对因循守旧,要革故鼎新不符合题意情况经验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 (绝对化)别走走过的路 照搬前人的教诲注定失败(
4、绝对化)进取之心 吸取教训,重新起航(自己失败吗)失败是成功的阶梯 失败是成功的经验 (以上两文谈失败的重要,记住:材料要我们回答的是如何对待前人的经验或教训的问题。不是如何看待失败的问题)失败的经验更可贵 (失败不能称为经验)突出问题:对观点表达不够准确当过去的事物已不适应今天 34 谢在继承中发展 42 黎 (发展是结果,肯定了孙子的继承吗?)照搬前人的教诲注定失败 35 何固守旧规不如开拓创新 不应想着如何模仿他人,而是应该主动寻找机会 。黄(模仿的反面是什么?)要懂得变出花样 林二、素材的选择:评卷老师的话:一部分学生能选择近段时间发生的事件做素材,如果“美丽中国梦”“二胎政策”“一带
5、一路”“屠呦呦”等,这种敏感的触觉和善用例子的能力为作文增添不少色彩。1)何咏柳 “屠呦呦 ”改变传统中医煎、熬的方式,榨取青蒿素(科学研究)2)梁锦波 周立波(文化):海派清口便是他学习了京剧,借鉴了海内外脱口秀的优秀之处所形成的新表演形式。3)他山之石:治国: “一带一路” 民生: “二胎政策”三、选准角度,准确表达案例善从他人经历中获取经验猴子从爷爷失掉草帽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在卖帽人的孔子故伎重施时,才会成功保住草帽。因此,我们要善于从他人经历中获取经验,才能更好取得成功。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正是从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战略中心城市论中获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演变而来。改革开放
6、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善于从他人经验中吸取经验的。可是,在现实中与之相反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纵观历史长河中,取得成功的人和事都是善于吸取他人经历中的经验的,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他人经历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分析:作者从猴子的角度得出“善从他人经历中获取经验”这个观点产错误的,猴子应该是“汲取教训” ,“经验”与“教训”不能混在一起。四、要开门见山,简洁入题,同时还要考虑依照自己的角度对原材料做调整复述作者将题中故事重写了一遍,入题太慢,没有效率。梁锦波:卖草帽的老人机智地利用猴子模仿人的特点拿回了帽子,但想故技重施的老人的孙子却失败了,反而被猴子嘲笑。这说明了只懂得继承,搬用老一套是不行的;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作业本:重写两段不同的开头,要求:运用原材料,分别从孙子和猴子的角度重写作文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