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上半年人民时评.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990991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上半年人民时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2013上半年人民时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2013上半年人民时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2013上半年人民时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2013上半年人民时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异地高考“不怕慢就怕站”袁新文2013年01 月 04日 04:3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做支撑,必须与全面综合改革相协调2012 年岁末,“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揭开面纱。由于设限多、门槛高、难度大,再加上有些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缺失,各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的思路和举措充分表明,异地高考改革的大门已然开启,高考户籍制度不再是难以融化的“坚冰”。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不仅是百姓的多年夙愿,更是衡量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我国教育改革

2、的一项重要举措,异地高考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是,异地高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就业、住房、社保、公共服务、人口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异地高考既要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迫切诉求,又必须充分考量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与现实可能。在人口流入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北京市目前的常住人口已达 2000多万,随迁子女人数快速增长,到 2014年,北京市一年级入学人口将从目前的10 万剧增到 18万,小学在校生总量预计从68 万跃升至 84万,而且之后几年还将持续增长。上海、

3、广东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为此,不少人忧虑,如果现阶段大面积放开异地高考,大量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会涌入相对发达的城市,城市管理“压力山大”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异地高考之所以难以推进,还在于不同群体之间复杂的利益纠结。不论教育资源的蛋糕怎样切分,异地高考改革必然会触及人口流入地居民的现实利益。越是在“北上广”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越是需要统筹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原则下,使异地高考改革尽可能赢得更多人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受制于各种现实羁绊,异地高考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改革做支撑,必须与教育综合改革相协调。比如,在未来的招生考试改革中,加大自主招生力度,不

4、拘一格选拔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打破只以分数论英雄的桎梏;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实行社会化考试;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只有在政府主导下,与这些改革协同推进,异地高考才不至陷入单兵突进的泥沼。“不怕慢,就怕站”。综观多年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改革既不能急躁浮躁,盲目冒进,也不能畏葸不前,浅尝辄止;必须把握机遇,遵循规律,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唯此,异地高考改革才可能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考验中,交出一份真正合格的答卷。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假如焦裕禄遇到袁厉害李泓冰2013年01 月 07日 06:02 来源: 人民

5、网-人民日报 “默许”与“放手”背后,是对政策上一些有风险“灰色地带”的放任,也折射出法律意识的淡薄提起豫东黄河故道的兰考,国人往往想到一个光辉的名字焦裕禄,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县委书记。而今,兰考却和另一个名字难解难分袁厉害。兰考冬天里的一把火,夺走了袁厉害收养的 7个孤残孩子的生命,举国为之心痛。媒体在对这桩惨剧寻根究底:袁厉害 25年收养超过100 个孩子,究竟合不合法?惨剧发生,是慈善之痛还是政府之失?其实,整件事情未必那么复杂。收养法很明晰,民政救助制度亦有规定,甚至当地的领导干部都坦承袁厉害“不完全具备收养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兰考仍然出事了,责任人或许不仅仅是那位不识字

6、的中年妇女。请允许我们遥想一下,假如焦裕禄遇到袁厉害和她收养的孤残儿童,会发生什么?袁厉害以“爱心妈妈”驰名久矣,收养行为持续 25年,尽管收养条件极差,却连当地110碰到弃婴都往她这里送。因此,当地主要领导没有理由不知道其人其事。“焦裕禄”碰到“袁厉害”的几率,是很高的。当年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百姓感情深厚,忍住肝癌之痛率领全县抗击自然灾害,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逢年过节,他专往贫困户家里钻,他对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大爷说,“我是你的儿子”;有人要装修他的办公室,他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面貌还没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连想也很危险”,他还说:“

7、党把 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可以肯定,如果焦裕禄遇到袁厉害,不管是建福利院,还是向周边地区求助,都肯定不会让这些孩子们处于生活的窘境甚至险境。假如焦裕禄遇到袁厉害,对于她的爱心善行,固然可能赞许,但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或许更会从自身社会管理的水平反思问题。既然“不完全具备收养条件”,袁厉害的收养应不应该被“默许”?如果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能收养 100多个弃婴和孤儿,为何社会管理者承担不起抚养的责任?“默许”与“放手”的背后,是对政策上一些有风险“灰色地带”的放任,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相关部门法律意识的淡薄。不能因为是“爱心行为”,

8、就逃脱了法律的规范。调查显示,袁厉害的收养行为,在兰考不是个案。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规范相关制度,即便“财政乏力”,即便有低保支持,也应在法律的界限内行事,这才是对爱心最大的保护,对生命最大的尊重。面对逝去的生命,当地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了。是不是像“人民的好儿子”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弱势群体,是不是也应该像焦裕禄那样体味到“羞耻和痛心”?更重要的是,时代场景转换,要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需要的或许不仅仅是为民、务实的精神,也不仅仅是敬业、奉献的品质,同样需要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兰考已经表示,要在全县进行拉网式排查,要建好社会福利中心,要规范民间收养。凋零的生命之花无法再次开放,但亡羊

9、补牢之举,或许能告慰这些幼小的生命,也告慰黄河故道上前辈楷模的英灵。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住房公积金当姓“公”徐立凡2013年01 月 08日 05: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只有秉承“济贫不济富”的宗旨,积极改革,住房公积金才能真正姓“公”,而其社会福利保障的属性,也才能更好体现有人刚过 100元,有人超过 1万元。同在山西,不同的单位公积金缴存差距竟达141倍。记者日前调查结果,反映了一个突出问题:收入分配差异,既可能是因为初次分配不够合理,也可能是由于二次分配的运作失衡。表面看,收入差距导致缴存额差异。我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差距是 15倍。差距尽管已惊人,但仍不足以造成公积金缴存较大鸿

10、沟。公积金缴存出现较大差距,税收政策和公积金管理机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公积金缴存免征个人所得税,一些单位将其视为避税渠道,以此降低人力成本。而有条件的单位,还将公积金缴存当作员工福利发放渠道。由于对公积金缴存比例突破规定的上限缺乏具体罚则,地方公积金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很难有动力对超出上限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住房公积金的设计初衷是“济贫不济富”,即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然而实际运行体现出的却是不公平:收入较低的群体因公积金缴存过低买不起房,只能成为公积金的储蓄户,既面临存款负利率而导致的资金缩水风险,又由于限制过多无法自由支配;收入高的群体未必会通过公

11、积金贷款买房,而是将公积金当作避税工具使用。这实际上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公积金制度设计的缺陷,需要尽快弥补。其一,应将公积金制度改革纳入收入分配改革的篮子当中,坚持“提低、扩中、限高”也应成为公积金改革的主要思路。其二,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适当提高公积金的收益率。其三,应该对公积金存款利率实施灵活政策,让公积金存款收益达到最大化。其四,扩大公积金应用范围,方便提取公积金。这既可以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需要公积金贷款的群体享受到真正的福利保障。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公积金使用已有多方探索,降低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门槛、提高使用率成为改革方向。实际上,这种改革与楼市调控的根本方向具有一致性,

12、因此值得肯定。可以说,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已经迈入了深水区。只有秉承公平正义的宗旨,积极推进改革,住房公积金的弊端才有望革除,才能真正配得上“公”字,其社会福利保障的属性,也才能更好体现。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喝水问题”简单吗范正伟2013年01 月 09日 05: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公共部门为民服务的努力“复杂”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就“简单”了 在管理学中,有个“奥卡姆剃刀原则”,主张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对此,有人这样感慨: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看似拗口,却耐人寻味。老百姓喝水,本是一个简单问题,最近却有点“复杂”。先是北京水专家夫妇称20年不喝自来水,引发公

13、众疑虑;后又是北京自来水集团表示,北京自来水可以放心喝。一边是专家,一边是厂家,到底如何选择,一时让人有点左右为难。深究起来,二者并不冲突。一个说的是安全,一个关注的是“更健康”。对自来水集团来说,检测符合法定标准,自然没有问题;就专家而言,因为“是营养师所以更在意健康”,也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当“更健康”的标杆树起来之后,普通百姓对自来水的期望还会不会仅仅停留于出厂检测的“安全”?近些年来,食品安全、空气质量、饮用水质这些寻常话题,日益成为公共议题,折射了中国发展阶段的递进。吃糠咽菜、用工业糖精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意食品安全;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大国,物质条件好了,PM2.5 问题也来了。在这

14、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怎样面对水涨船高的期待,是一道复杂考题。以自来水为例。出厂检测时的水是安全的,但经过输配管网和水箱配送之后,水质是否还能确保合格,就可能要打一个问号。自来水厂的水来自水源地,水源不好,加工起来自然更加费力、成本也更高,在这个意义上,保护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更为关键。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自来水厂一家就可以包打天下,而需要环保、供水、净水等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需要全社会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是这几天,河北邯郸突然大面积停水,起因是山西长治苯胺泄漏,而当地又没有及时通报。事后,长治市长道歉时,连称几个“没想到”。祛除这种“没想到”,

15、正是各地亟待补上的重要一课。从实现温饱到追求环保,从谋求生计到重视生态,时代命题的转换,对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与时俱进,重要的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力跟上群众各种诉求期待的步伐;今天的民生工程,应该想方设法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环境权。 “温饱阶段喝安全水,小康阶段喝健康水。”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建设”改为“建成”。一字之变,既是奋斗目标,更是郑重承诺。而这种承诺的兑现,就在食品安全里,在空气里,在自来水里,在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兑现这种承诺,就要把握好“简单与复杂定律”,公共部门为民服务的努力“复杂”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就“简单”了。这也是一种辩证法。人民日

16、报人民时评:有敬畏,才有百姓安全李泓冰2013年01 月 10日 05: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悬的法律探照灯,让惰政者与瞒报者战栗不安有了敬畏,百姓方能多一分安全感山西事故频发,公众终于等到了各方责任者的接踵道歉。值得倾听的,是山西省代省长李小鹏的痛心疾首,“我们不是从零做起的问题了,是从负做起”,“必须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敬畏”二字,确实必要。一些涉事官员在违纪违规甚至违法时,胆子也太大了。中铁隧道集团,竟然在爆炸事故后转运尸体瞒天过海,事后只有基层干部被问责;天脊煤化苯胺泄漏,当地瞒报数天,事后只以三个“没想到”开释如果不是上级

17、压力,涉事企业负责人是否会如此沉痛地引咎自责?为什么一遇事故,有些人就本能地推挡遮瞒?因为他们往往将项上乌纱看得重过泰山。这个冬天,安全之伞,正被冰与火频频撕裂。河南光山 4个小学生溜冰溺亡;杭州萧山一企业元旦失火,3 位消防员英勇牺牲;上海相隔一周连发两起事故,轨交工地坍塌事故 5死17 伤,农产品批发市场失火 5死 12伤最令人扼腕的是河南兰考,7 个孤残的小生命葬身火海,而兰考民政局官员最初发声时推卸责任意图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自山西如履如临的沉痛自责与道歉,体现出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对生命滑落的痛心疾首,正是秉承党性、敢负责任的开端。我们应该深思很多安全事故背后的故事,总让人熟悉得

18、不寒而栗:制度漏洞,保障缺失,事故发生以后的瞒报、失声或习见的推责。生命被事故吞噬令人痛心,个别人对生命的轻慢让人寒心,而事故在重拳后的死灰复燃更使人揪心。类似情形为何鲜见改善?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而安全保障滞后的尖锐冲突;另一方面,不负责任的惰政气息、漠视规则的落后意识,甚至于对偶发问题、安全细节缺失的集体宽容,在我们四周埋下众多病灶和隐患。而相对低廉的风险成本,令涉事者总对瞒报抱有侥幸,反过来又使这类隐患病灶继续潜伏、恶化。现在,这侥幸心态或将在一条严法面前簌簌发抖。2013 年1 月 8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专门针对渎职官员,其

19、中醒目的一条是,致人死亡就应定罪,谎报瞒报加重处罚。严法未必能彻底终结安全事故,但这盏高悬的法律探照灯,让惰政者与瞒报者战栗不安有了敬畏,百姓方能多一分安全感。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你撑“安全伞” 我就脱“马甲”王松苗2013年01 月 11日 05: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举报法”,在借力公民反腐与标本兼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2012 年,纪检部门立查的案件中,逾四成来自信访举报。中纪委有关负责人 9日表示,凡是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举报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在公民举报、办案发现和单位移送这三个线索来源中,检察机关受理的公民举报就占到受理总数的 70%以上。公民举

20、报包括来信来访、电话举报和网络举报三种。不论哪种形式,实名举报对于强化线索可信度,提高线索成案率和案件侦破率,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倡导实名举报也是对被举报者合法权利的保护,举报者实名后便有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告和诬告现象。因此,对实名举报优先办理,无论是否成案都应及时回复,这不仅符合查案的职业要求,体现了对公众反腐热情的尊重支持,而且对被举报者也是一种负责态度,对建设清明政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相比之下,匿名举报往往面临核实情况困难,证据信息模糊的问题。但匿名举报往往成为“优先选择”,值得深思。事实上,许多人之所以披着“马甲”曝光爆料,甚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匿名举报,

21、既有对当下反腐环境和效果的无奈,更有出于自身安全的种种顾虑。比如,1 月 5日,有媒体报道成都红会善款发霉举报人称曾遭软禁死亡威胁,郑州“房妹”爆料人也接到过死亡威胁电话。“匿名举报得不到及时查处,实名举报又被打击报复”,有人概括的举报“潜规则”虽不完全符合事实,却足以警醒我们思考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如何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这既考验我们的气魄,更考验我们的智慧。正因如此,这些年来,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都十分重视举报制度建设。如开通12309、12388举报电话;对 BBS等论坛举报形成制度化的条件反射;鼓励密码举报,最大限度地缩小知情范围;适时奖励举报人,正确区分错告和诬告;修改人民检察院举报工

22、作规定,尽力营造安全的举报环境等。从实践操作效果来看,这些制度对规范匿名举报、鼓励实名举报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如何进一步打消举报人的安全疑虑、更好地发挥举报价值,依然有许多拓展空间。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为保护包括举报人在内的证人,很多国家制定了证人保护法,成立了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如在有的国家举报人一旦进入保护程序,将被送往“安全和适应中心”加以特殊保护。这个中心在地图上没有地址标识,既非常隐秘又高度安全。有的国家则允许采用委托询问的方式,制成笔录提交法庭,某些情况下,连法官都不了解证人的身份。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举报人的保护却过于粗疏和零碎,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只能事后惩罚

23、,对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很难事先保护。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举报法”,明确案件线索管理、立案、调(侦)查和处理程序,善待举报,反对诬告,从而在借力公民反腐与标本兼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房妹”能否力促经适房反腐李 拯2013年01 月 14日 06: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防止“监守自盗”,除了内部监管之外,还应加强信息公开,引入公众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监督维度“房叔”还未走远,“房妹”又粉墨登场。从去年底被曝光拥有 11套房产,到 1月 13日其父河南郑州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锋被郑州市检察院决定逮捕,伴随“房妹”的质疑和猜想横跨新年,媒体调查、新料迭出、司法介入,案情

24、内幕逐渐浮出水面,也更令人震惊:一家四口各有两个户口,共拥有房产31 套,多数在经济适用房小区。事件以极端个案的方式,暴露了经适房在开发、分配、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漏洞。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制度,是我国一项重大惠民工程,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实践中,经济适用房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在缺乏财产公开、社会监管等情况下,在一些地方,有的也变异为腐败温床和寻租工具。尤其严重的是,由于在土地政策上的一些优惠,它成为很多人垂涎欲滴的“唐僧肉”。不少项目开发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或是从事商业开发,或是进行福利分房;而一些管理监督部门,也管不住自己的手,让权力寻租,令群

25、众利益受损,让政府信任资源流失。近年来曝光的经适房腐败案,不同程度地暴露了这个问题。经适房小区停豪车,“N连号”事件屡见报端,背后正反映了经适房管理的乱象。而就在“房妹事件”的发生地郑州,仅 2011年,因“经适房腐败”党政纪立案14 人,移送司法机关 12人,涉案金额 1.1亿多元。经适房从审批、建设到分配等环节,已经有严格的监督制度。但制度本身还存在缺陷,不够严密,甚至有的还处于打盹、休眠状态。监督给力,腐败匿迹。制度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遭遇“人治”阻碍。耐人寻味的是,房管局局长本身对经适房建设负有管理职责,但管理者反而成为腐败的策源地,这种身份的变形,更值得反思。如果权力失去监督

26、,“监守自盗”的现象就会发生,让腐败在各种移花接木的手法下大行其道,其危害则更大。中央一再强调,确保分配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障房制度的生命线。正因此,要对“房妹事件”背后的所有腐败行为彻查追究,亡羊补牢。而这一事件也是对各地、各级政府的一个警示:除了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监管之外,还应加强信息公开,引入公众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监督维度。项目审批、建设资金、购房资格等信息,只有置于公众的目光之下,才能够消除“监守自盗”的生存土壤。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武卫政2013年01 月 14日 06: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大雾中,一条深褐色

27、的巨大污染带斜穿 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 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 PM2.5值一度逼近1000。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视线,却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面对头顶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提醒居民减少户外活动,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强制机关单位停驶部分公务用车北京等地启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力争将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然而这些事后的末端处置,难以替代系统、科学、高效、有力的源头治理。近些

28、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但是这一成绩远不足以令人乐观。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向前,工业化、城镇化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

29、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假如没有民警举报黄 星2013年01 月 15日 05: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法律的尊严,首先是执法者的公正;公平正义的源泉,蕴藏在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据报道,因在处理其子违章驾车并妨碍交警执行公务过程中,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构成渎职错误,山西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被山西省纪委建议撤职。此事件中涉及的其他违纪人员,也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太原市有关部门作出处理。由于当事交警的举报在此事的处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些人不免作这样的

30、担心:假如没有民警举报,事情是否还会被发现?假如民警也和其他人一样,协助领导摆平,事情是否就会成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此缄默无声?再假如角色换位,事关他人,当事民警自身无虞,是否还能就事论事,打抱不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江湖碰上了愣头青有理说不清”的老故事。当事民警是个入职不久的年轻人,不顾压力坚持举报完全是“简单想,简单做”的结果。言下之意,换个人可能结果会不同。这样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李亚力徇私滥权事件从举报、调查到最后的处理势在必然。只要正义存在,违法就无处遁形;只要有公平度量,违规就总是扎眼。在法治建设日臻完善的今天,那种试图欺下瞒上的想法,已经远远落后于

31、时代了。不论违规违法者地位多高,社会已经不会动摇对法律的敬畏和公理的支持。这样的底气首先来源于法治本身的涵养。2006 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已经对“政令通畅”与“政令合法性”的价值出现矛盾的情形作出了明文规定。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也就赋予了公务员对于明显违法的决定命令,享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同时,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换言之,作为公务员可以“不谙世事”,但是不能“不懂法律”。这样的底气还来自于社会大环境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当今中国,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有时为争得一分公平甚至比争得几分利益还要执着。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掩耳

32、盗铃”的违法事件,还是“过于自信”的违规尝试,无不与时代潮流相悖,与建设“法治中国”相左。作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机关往往聚焦着更多目光、承载着更大期待,谁要敢执法犯法、监守自盗,必然会受到群众更严格的监督,受到法律更严厉的制裁。李亚力事件敲响了从严治警、建设过硬队伍的警钟。政法机关掌握着执法司法权,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侵蚀的重要对象;政法干警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临的考验诱惑往往更多。这一方面要求行政司法权力都要在阳光下运行,公平正义要成为政法工作的首要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必须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害群之马”,以此彰显政法队伍防腐拒变的决心,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33、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要求,“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法律的尊严,首先是执法者的尊严;公平正义的源泉,就蕴藏在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莫让编制壁垒消解了朝气詹 勇2013年01 月 16日 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死在编制里”的表白当然是一种偏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编制壁垒带来的焦虑日前,哈尔滨环卫系统招聘的448 名环卫工人中,包括 7名研究生。在大学生猪倌、硕士城管等屡见报端的今天,研究生环卫工并不算稀罕事。然而,这种现象反映的某种社会心态值得关注。一个应聘失败的研究生甚至吐槽:“就算

34、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诚然,就业选择是个人自由,扫大街也是为社会服务。可让人们不解的是,那边广州部分环卫工人因低薪上访,这边哈尔滨环卫岗位又让大学生们青睐有加,原因何在?恐怕,主要还是待遇上的差异。北国冰城的环卫岗位,戴着事业编制的“帽子”,有着本地户籍的“本子”,还有转为公务员的“路子”,含金量不低。而那些广州环卫工人来自保洁公司,与编制外身份相匹配的工资福利委实不高。同是“马路天使”,待遇大相径庭,其原因正在于编制。这种差异,正是编制诱惑力的一个缩影。在不少人眼里,不管是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编制,都意味着收入的旱涝保收、社会保障的有力兜底。与自主创业、职场竞争、打工生活相比,“编制福利”

35、仿佛一张安稳舒适的温床,不仅带给人利益上的实惠,也有精神上的稳定感。年轻人是一个社会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理应身怀高远理想、奋斗激情,没有理由在青春岁月就过早地追求安稳。“死在编制里”的表白当然是一种偏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编制壁垒带来的焦虑。社会生活中,以编制划线,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不同身份,在收入报酬、社会地位、上升通道方面的差别客观存在。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非公企业等“就业海绵”不太景气的形势下,这些差异带来的导流效应更加明显。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们既要重视“编制情结”反映出的青年人价值倾向,更要破解这种心理折射的现实问题。今天社会转型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更趋激烈,人们更加渴求公平正

36、义,不怕苦累就怕没机会。如此情势之下,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别让“编制温床”消磨进取者的朝气,别让“编外风险”加重创业者的心理负担。如果连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削尖脑袋去做单位的“老人”,整个社会不免有滋生暮气的隐忧。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近年来,从事业单位改革到调整收入分配,从同城待遇到异地高考,不管是改革举措,还是社会呼声,都有着相同的意义指向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有步入现实的梯子。“编制温床”承载不了中国梦,深化改革,搭建起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舞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梦想才能振翅高飞。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在“滑坡带”上构筑公

37、众信任鲁 云2013年01 月 17日 05: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云南镇雄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好几天了,关于事故原因仍是议论纷纷。虽然当地组成的专家组已经作出结论,但很多人对此仍有疑义。 事故原因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只有通过严谨而客观的调查过程,才能得出经得起事实和历史检验的结论。这其中,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程序正当”,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镇雄滑坡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天时间,专家调查结论就迅速公布。但公众还希望知道此次调查的组成人员名单、调查方法、过程以及

38、结论依据等,否则,简单的结论还难以服众。还有人提出,专家组说的村子周边小煤矿开采与山体滑坡无关,未将山体裂缝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过程中存有瑕疵,但至今也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专家作出的客观调查结果,公众和媒体理应予以尊重。那种逢事必疑、遇结论就反对的态度,并非理性。但是对于公众有理有据的质疑和追问,决不能轻易斥之为轻率,置之不理。更进一步看,专家调查结果遭遇的“信任滑坡”,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回顾过去一些地方对类似事件的处理,虽然调查迅速启动,但或是本单位、本部门自查自纠,缺少具有更高公信力的联合调查机制;或是结论中时常出现“雨太大”、“地该垮”、“空气干燥”等原因,没有令人信服的专业解

39、答。这样的调查,自然难以赢得应有的信任。出了重大事故,上级有要求,社会在关注,当地群众更是有各种诉求和意见,地方政府的压力之大、工作难度之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越是这种突发事件,其善后处理,越是要严谨慎重。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规范的程序、客观公正的调查、以人为本的处置,来查找问题成因,才能回应公众质疑,抚平受害者的创伤,从而一步步构建公信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摈弃“赶紧对付过去”等惯性思维,更要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些,把工作做得充分些,让回应更加主动些。要知道,任何一点疏忽、焦躁、草率,任何一个环节处置不当,都可能对公信力造成难以预期的损伤。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

40、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多一点科学客观,多一点公开透明,多一点耐心细致,哪怕事情再急压力再大难度再高,哪怕遭遇再多不理解和委屈,也是值得的。这样,我们就能以自己的努力,在“滑坡带”上构筑起公众的信任。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从大病扩容看民生之道周人杰2013年01 月 18日 05: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把握好尽力与量力的关系,也就找到了民生建设的成功之道日前,河南农民马继彪在医院做了癌症治疗手术,一共花了 7万多元,自己只掏了不到两万元,相比以前负担减轻了不少。这种变化,源自新农合的“大病扩容”今年起,肺癌、胃癌等 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大病患者住院

41、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 70%,最高可达 90%。虽然,从去年前三季度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6043元来看,近两万元的支出仍不算少,但起码不致因一场大病而陷入贫困。尤其要看到,在人均筹资中,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不超过 20%。而在 2013年 340元的人均筹资目标中,政府补助更将增加到280元。相比动辄万元的医疗费用,新农合“四两拨千斤”的保障效应正在显现。与报销比例、筹资水平同步提高的,还有不断扩展的大病保障范畴。2010 年以来,大病保障范畴从当初的两类,逐渐扩展到如今的 20类。这一过程,表面上看没有“一步到位”的惊天动地,也没有“高起点”的举世瞩目,却在波澜不惊中持续满足着最基本的民

42、生需求,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变化。稳步扩容的新农合,在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的同时,也令人们对“中国式医改”有了更多理性认识。尽管起点低,但改善不停步,推进有步骤,“大病扩容”是近年来渐进式医改的一个缩影。民生福祉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现实能力密切相关,北欧一些国家被过度福利拖累得气喘吁吁,事实告诉我们,任何民生改善都不可背离国情阶段,更不可无视客观规律。目前新农合已覆盖约 8.12亿人,覆盖率达 98%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医疗需求,尽管财税收入逐年增长,2700 亿元的新农合筹资总额依旧不小,更何况各地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在现阶段,不应对提高保障水平存有过高期待,“保基本、广覆盖”必然成为医改首

43、要目标。从低水平的保障起步,逐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对等的责任分担机制,才能维系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稳步扩容”更须“稳中求进”。对接现实,涵盖新农合、新农保的各项政府补助逐年递增,公共财政必须涵养税基、扩大税源、优化支出结构,让筹资渠道更有底气。又比如,群众一直有反映,报销流程能否更简便,“异地结报”能否更方便?医保“双轨制”如何尽快改变?只有全力以赴,继续深化医改,啃下这些硬骨头,医疗保障制度才会更有活力。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改善民生,拿捏好轻重缓急的“度”尤为关键。近年来,新农保从建立基础账户到做实个人账户,社会保障网从雏形初具

44、到越织越密,3 元营养餐从撒网“吃饱”到监管“吃好”,这些民生惠政之所以有成效,无不是循序渐进,从无到有、由低到高,实现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有机结合。这正是今天民生工作的辩证法。量力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力是恪尽职守的实干,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也就找到了民生建设的成功之道。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基尼系数提示了什么徐立凡2013年01 月 21日 05:13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只有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日前,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 2003至 2012年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8 年基尼系数曾高达 0.491,2012 年回落至 0.474

45、。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参考值,首次晒出基尼系数,表明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我国基尼系数处于 0.47到 0.49区间,不能算低。尽管有人基于一般发达国家的薪酬制度、收入结构和社会福利体系所设的标准,把 0.4作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同时对基尼系数到底有多高还存在争议,但正视和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应该提上日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做了不少工作。完善医保社保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民生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一系列有力的惠民举措,遏制了基尼系数走高的态势。但是更要看到,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相当复杂,“提低、扩中、限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样一个案例发人深思。

46、日前,在广州市政协分组讨论会上,针对环卫工薪水低问题,有关部门表示,环卫工的工资怎么涨,能否实现同工同酬,因目前没有上位法规定,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因为制度不完善,所以很“难办”,类似困境在收入分配领域并不少见。比如,在一些地方,工资集体协商因为没有平衡劳资关系的制度配套,又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实际上陷入空转,未能发挥维护一线职工权益的作用。现实问题说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目前的难点是,“提低”,上位法难以提供法律支持;“扩中”,缺乏配套的财税制度;“限高”,还需要有更完善的政策措施。因此,解决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都在优化顶层设计、增加制度供给,以实现综合治理。正如党的十八

47、大指出的,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革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 0.24到 0.36之间,而一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基尼系数都在 0.5上下徘徊。面对前车之鉴,我们更应增强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以积极态度和谨慎政策加以探讨和解决。当基尼系数不再神秘,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新的破题。只有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这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烂尾新闻” 如何有下文李浩燃2013年01 月 22日 04:27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防止新

48、闻“烂尾”,亟须机制创新,实现从应急处置到常态治理的转变建筑工程有烂尾楼,舆论场中也有“烂尾新闻”。回顾近期一些热点事件,不少在媒体聚光灯挪开之后便没了下文,事情报道出来之后,缺乏持续关注,也不知问题有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新闻“烂尾”现象,表面上看是媒体注意力转移、热点转换的结果,仔细推究,则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处理事态不给力等原因。相比以往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回应社会热点上,速度提升了,力度也加大了。从“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被迅速处理,到雷政富的“63 小时落马”,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一些地方的回应却不能令人满意表态快,但处理慢;发布多,但真相少;道歉重

49、,但问责轻。当新闻事件上升为公共议题,公众不仅追问事实真相,也关心谁来负责、怎样善后,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重演。对这些追问的应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只是高调应对舆情、消极处理问题,看似开了个好头,实际上虎头蛇尾搞“半拉子工程”,这种做法,都是避风头心理在作祟,对公众不负责任,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新闻容易“烂尾”,但对背后问题的处理不能烂尾。媒体报道常常只是揭了盖子,暴露了问题,问题之锁还没有打开,需要有关部门积极破解,才能让社会关切有下文,消除“烂尾新闻”产生的现实土壤。尤其在舆论焦点走马灯似的变幻中,从有关部门到相关干部,更应当有定力,抓住问题不放松,不能因为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就多使劲儿,记者一撤就松口气儿。否则,病根不除,新剧情又将再次上演。防止新闻“烂尾”,亟须机制创新,实现从应急处置到常态治理的转变。延长处置链条,建立事件调查和处理信息的全程公开制度,才能在公众目光下不断推动问题解决。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形成合力,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监督,才能倒逼干部守土有责、恪尽职守。更重要的是,应从媒体报道、公众反映中,从个案的披露和发酵中,举一反三,反思同类现象,查找深层症结,建立防错纠错机制,才能了却旧账、不欠新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