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美术民间美术教案篇一: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试讲教案:中国民间美术http:/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试讲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2、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4.根据学生讲解,总结民间美术的三个特点( 板书) 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热烈夸张,象征寓意。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
3、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http:/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
4、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
5、虎威驱赶一切恶善。另外, “虎头虎脑”、 “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刺绣: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 、 “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
6、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http:/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
7、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我国各地和各民簇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其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 ,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三、欣赏拓展,实践操作1.教师投影剪纸过程2.学生自创剪纸作品3.评价学生们的解说、协作和创作能力四、本课小结民间美术的成果,充实、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陶冶影响着民族的性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习性。民间美术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联的,其多数是对自身的美
8、化,对生产生活物品的美化,对生存环境的美化。因而,它有利于社会发展。在今天,了解这一文化形态,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五、布置课后思考题想想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美术品种,它有哪些艺术特色?来源:中师教育 篇二:高中美术欣赏 民间美术教学实录高中美术欣赏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
9、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 分钟)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 75 页。1 、2、3 、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 上讲台评价(4 分钟) 。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
10、应该是民间美术。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1年画(12 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
11、,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 50 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12、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 , 展示作品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 “圆满” ,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生看完
13、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2刺绣(9 分钟)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
14、受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3风筝(1 分钟)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 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4玩具(2 分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5编织(1 分钟)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
15、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6剪纸(2 分钟)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生:过年贴窗花。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 ,是不是很美。(四)布置作业(12 分钟)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 老师巡回辅导(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 喜洋洋 ,烘托热闹气氛(七)小结(1 分钟)师:通过学习 中国民间美
16、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畅谈感想(八)生听音乐,出教室。篇三:高中美术 中国民间剪纸教案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剪纸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湘美版) 各异的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与补充。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
17、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教学目标:1、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2、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教师出示湘西苗族挫花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苗族挫花属于剪纸作品一种。引出课题。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
18、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三) 学习新课1、感受体验:活动一:设置一个剪纸作品艺术展,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作品展,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充分的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魅力及作品特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问题:归纳出剪纸作品的题材种类有哪些?学生回答:吉祥图案、人物、动植物、风景、故事或传说。2、民间剪纸作品的寓意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 ;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等等。给出几幅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思考讨论,说出作品的寓意。3、剪纸艺术的特点通过照片和剪纸作品对比,让学生通
19、过比较,总结剪纸作品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剪纸作品的特点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4、剪纸的表现形式设计一个连线题,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找出与图案相对应的文字。表现形式有: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学生思考讨论回答。5、剪纸的派别出示南北剪纸各一张,从形式上进行比较,问:为什么两张作品有这么大的差异?看两个视频舞蹈:陕北的腰鼓,南方的雨巷 。学生思考,南北人民生活的差异,与之相应的民间艺术的差异。老师总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正因为南北人民生活的差异,导致艺术特点的差异。剪纸基本上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北方的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南方的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20、。6、民间剪纸作品的寓意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 ;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等等。给出几幅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思考讨论,说出作品的寓意。7、活动二:(1 )剪喜花(双喜) 。老师讲解步骤,学生练习。(2 )双喜的变形先欣赏几幅变形后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出两种变形方式:a 、笔画的变形 b、增添图案学生练习。作品展示及评价。四、剪纸作品的应用剪纸作品的艺术特点富有装饰性,所以剪纸艺术的应用主要以装饰为主。通常应用有窗花、装饰画、器皿的装饰,还有灯饰、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21、学生活动:设计一个剪纸服装设计展。学生穿上课前准备好的剪纸服装,以茉莉花乐曲为背景,进行服装秀表演。五、课后拓展:欣赏剪纸作品 回娘家这是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一幅剪纸作品,要求了解作品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以及要了解总书记剪纸回娘家诞生的前前后后。教学反思:我的这一节课是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而设计的。在分析教材时,我深刻领悟,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使学生扩大和加深对美术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使用广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造型特征。上课时,我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与剪纸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教学中,我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讲授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