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汉古镇 陕南乡都柞水县凤凰古镇历史与风光景点介绍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社川河畔,座落在社川河、皂河沟、水滴沟三河出口交汇处“十字水”肥沃的三角洲上。背靠大梁山,面向凤凰山,有五寨护卫的鱼米之乡,它是全县闻名的商贸古集镇,人口稠密的大镇,经济繁荣的强镇,更是人文灵气的富镇。307 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地域行政现属凤凰镇凤镇街村所辖,这里是陕南的一颗明珠。当你踏上古镇的土地,就是走进了古镇历史画廊,就是进入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你身临其境,可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可以品味到歌亮、舞美、酒香;可以体验到古朴、幽静、典雅的江南境意。这里是陕西最可爱的地方。凤凰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2、。距今有 1400 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以四合院为主、古建筑大体沿袭徽派建筑风格,较具地方特点。2002 年 12 月列入省级第四批“古建筑群居民”文物保护单位。凤凰镇南有一座山,名为凤凰山,因此后来这里又被称为凤凰嘴。凤凰镇是一个经历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老镇。根据当地史料记载,凤凰镇在唐代就开始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便纷纷来到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街巷,市井繁荣,形成了 32 个大的商号,凤凰镇逐渐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有柞水“小上海”之称。北方的山货土
3、特产经马帮和人力驮转至此,再经水路沿汉江运到汉口,而江南的丝绸、稻米也经水路运来,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在这条东西两千多米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 12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条石板覆盖的小溪,另有一条与之垂直的小溪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这一格局颇似云南的丽江古城。临街大门一般用结实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净光亮;门墩为石雕花卉。商铺铺面宽不盈丈,宅深却达三四十米,据说铺面的间数和房屋的纵深度都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富裕程度。老街两旁的房屋都是三进三开,三个院子是逐层升高。院落的格局基本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雨水
4、排出室外,这种民居形式称为“四水归堂”,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房屋用块石砌屋基,用青砖砌墙;屋顶呈人字形,每间房均用寸板镶铺,敷泥上瓦后,再在两沟瓦中缝再敷一层敷沟瓦,以防当地暴雨期间瓦沟水横溢流入屋内;屋檐前均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凤凰镇的民居与关中等北方地区的民居不同,从外观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墙青瓦,屋脊中央和两旁均有装饰,正中为莲花或梅花,两边有兽脊或龙头。大户人家的门楣上有木雕,防潮柱子是石制柱础,石材均是通过水路从外省运来的。房屋山墙由下檐而上,筑有与屋脊齐平的防火墙,以防邻房失火蔓延。古镇像磁铁吸住时间和历史,“古镇一幅画,群山四季诗。夜听三江歌,白观五寨景。”“千年古镇
5、一幅画,百里田舍几重烟”。这里除文物厚重,民风淳朴外,凤凰镇还出产多种中草药,其他还有皮纸、打铁、纺花、纸扎、竹编、刺绣等。这里盛产核桃、板栗、香椿、黑木耳和银杏果。这里的风味小吃绿色天然,有神仙豆腐、洋芋糍粑、豆酱腊肉、苦荞凉粉等,单是其名字就令人馋涎欲滴。这里流行汉剧二簧、柞水花鼓,这里到处吟唱着山歌小调。然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萎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渐渐隐没在秦岭深山之中。当地许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还依稀保留着古老的痕迹,不少居民至今还保持着清晨开张、傍晚打烊的生活习惯,恬静的生活、淳朴的民风宛若一处世外桃源,有史学家称其为具有楚韵的“江汉古镇
6、活化石”。一、古镇历史古镇民居老街初建盛唐,兴于明清时期。现保留着明清代所建造的,有轴线聚集的民居老街和“鲤鱼状”辐射的联体建筑群,所形成的古朴文雅的老民居市景街巷,被史学界惊称:“具有楚韵的“江汉古镇活化石”。古镇是历史上,自唐代开始,经历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 10 个朝代,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至今有 1400 余年。据考史料记载:在唐、宋、金以前称“三岔河口”;元代称“社川河乡都”;明成化十五年后(1479 年)称“社川里”、“上孟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改称“凤凰嘴”(时设凤镇区、又叫东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 年)更名为“凤凰镇”。其行政区划,自明代景泰
7、三年(1452 年)起,归受镇安县管理 500 余年,到 1961 年起,划归柞水县管理至今。古镇的兴建与保存历渡坎坷之旅。从首批湖广移民(南人)聚居开发到后来秦晋流徒(北人)定居建街立市,存在“三毁三建”,不断完善“凤凰于飞”走向今天。唐武德八年(625 年)吴楚等地 53 户首批移民接受朝庭均田,来“三岔河口”定居,开发垦殖,形成的居民点,就在古镇中街(今刘正英家院已出土唐代大块花面空格砖实物)。明代末崇祯与清初顺治年间(16331650 年)农民军李自成部往来驻扎“社川里”游击休整以及巢窑之风作乱,明、清官兵多次与义军交战,街房多焚。到康熙十四年(1675 年)九月,吴三桂反于云南贵州,
8、自任平西王。时任陕西提督王辅臣附吴叛清,王协吴三桂,以“李自成之巢穴”之罪,清剿“社川里”,民死于锋镝,街房焚荡一空,地亩荒芜。清顺治十五年,经康熙盛世年到乾隆三十年(16581765 年)三代一百余年中,三次推行迁海法令,驱赶濒海居民、滋生江淮洪涝灾民、安置荆襄流民,到“上孟里”插草为标圈地,垦荒复种,建房扩市,自称“下湖人”居民达 147 户。在嘉庆十三年(1808 年)金陵籍康茂才后裔康永盛,奠居“上孟里”(今凤凰街),经理家政,相宅安业,提凤镇街土地一契及铺房地基,广建街房门面,广招商客和手艺人,疏通汤(峪)谷(城)骡马驿道,金钱河水路航运,开通商流、人流、物流,新建街房百余间,商业为
9、一时繁荣之最,誉之“小上海”之称。民国三年(1913 年)三月一日,河南省“公民讨伐军”首领白郎率军三万余人,入“凤凰嘴”,破寨掳兵,焚毁街面房店 200 余间,民多逃往深山异地,商业零落、田地荒芜。到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19291931 年),陕西大旱三年,秦川赤地千里,饥民纷纷进山乞食,流徒灾民定居。加之明清两代,从山西省洪桐县广济寺大槐树移民局迁来补允定居的北人,自称“本地人”。凤凰镇居民增多,街市巷道扩大延长,这里便成了南人与北人的人口杂居地,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水乳交融,风俗民情丰富多彩。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六月和二十九年(1940 年)六月十八日,“凤凰嘴”先后两次被洪水浸洗
10、,小街房屋(又称西街,现叫上街)被社川河和水滴沟洪水和泥沙淹没,古镇中街、下街、骡马巷、后街基本保留清代和民国建筑。建国后,水毁的上街河堤不断加固,新建楼房,现在是凤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古镇周围街市巷井向东、西、北三角方向延建,自然形成不同质量,各具特色布局错位,经济互补的建筑群体风格。二、风光景点(一)特色看点:1、“S”型街在街道呈现出“S”型,他是依山傍水,应自然地形而修建,是古镇的核心。街市占地面积 2.5 平方公里,主(前)街长约 750 米,宽约 200 米,主街旧时均用青石板铺路面,现虽改成水泥铺盖,街道东西走向和两侧居民铺店基本保留当年的格局和风貌,“
11、S”型风格为商洛独具。背街小巷路面仍为河卵石拼花的道路,依旧古香古色,户与户联结的封火墙、马头墙、石雕柱头石,可以折御的优质木板结构的铺门面,为商业运作和减少木质腐朽,带来了便利和适用,沿街明、清商贸运作方式古风依旧。 “S”型主街轴线由西向 东延伸,像条大鲤鱼,张嘴(飞檐)摆尾,汲水(水滴沟)浩身。鱼侧卧在南北两山状如蓬花的 山脚河畔,“四水”(天河渠、排污渠、防火渠、社川河)之间,水中“鲤鱼穿莲”的造街鸟瞰图案,相传是鱼班按易经学说“生生为易”而设计的。这条古街“一波三折”和“三条水渠”,凸现出昔日建筑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其中内涵玄机折理众说云云。道教说是“通气与聚气”的正体结合;兵家讲是:
12、“冷兵器战争中,攻与访”的辨证运用;消防人员说是:“封火墙可防失火,街前院后有水渠灭火方便,三折街道能遮挡火势方向”;水利师却道出:“多渠道排污防洪,不同走向的房屋可以堵水,是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经验总结”;佛教却解释“S”型与“两条直线”是人类为善,永不交叉,不争不斗和“生命无限延长”;南方人体会是“水是生命之源,水在街中,街在水中,上善若水,为江南水乡之建筑风韵”。请你站在不同角度上,身临其境,深入遐想,也会许找到更好的答案。这条古街严谨合理的建筑布置,为各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科考价值。2、建 筑 群凤镇街民居建筑群,多数为联体建筑,虽建筑年代不一,可算是一部反映商业重镇的发展史书。街中多数古建
13、筑保持良好,虽有破旧断垣残斜,成为历史的外壳,也不失昔日的繁荣景象。清代建筑主要有:永泰丰商店(347 号)、菇聚兴药行(365 号),永盛发商店(337 号)、富仁昌商号(339 号)、积善所(360 号)、日兴茂商店(335 号)、日兴成商店(329 号)、长发祥商店(338 号)、乾盛成染房(327 号)、丰源和钱庄(660 号)、银得楼(309 号)、谦懿德商店(162 号)等等,均是二、三、五开间的深宅大院,房子为二层,这些四合院立架式土木结构,个别是架式砖木结构。房子门口不算大,但进深颇为狭长,内有二个到三个天井院,长达 3050 米,均属斜坡状,便于泄水,院落尽头面对山景临水风光
14、,一派田园景象。各种深宅大院虽有独立,却与左邻右舍建筑联为一体,有“各安自己梁,同用一面墙”之说。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小园、花园、木楼梯、下水道、排水孔。无论南方的天井院或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安徽的宏丽牌坊园弟建筑,院落上下两层皆有木质铆合的立架式构件,上下左右联结成一个整体。基部用石头、青砖砌基,院沿坎铺设青石条,结实耐磨。房屋结构别致,异常精巧,外人入宅院宛入迷宫。院主重视房脊、门窗、门楣的花色图案寓意想象,描金、彩绘、装饰。石、砖、木、泥、瓦精工细雕,各显其美。虽经历史长则三百多年,短则百余年,至今犹如新出,鲜艳耀目。当你身置其中,你仿佛走进漫长的时空隧道,仿佛走进了“商海盛世”
15、的龙门阵里,仿佛走进了昔日商贸标本的“冷藏库”,一定会悟出许多哲理来。3、老药行在古街游览,最引人注目的是“茹聚兴药行”。其木雕门楣牌坊,是民居中最有名的一座。建造人因受徽州程朱理学派影响,门弟多数“修祠堂,建园弟,重楼宏丽”,牌坊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座牌坊古朴典雅,工艺精细,蔚为壮观,吸引着行人的眼珠,驻足欣赏。每一个图案组成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故事。你看,颇大的 8 对金鼓石墩撑起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厦,门楣的木雕画面,无论从前从侧面看,都以“三阳开泰”、“福禄寿临”、“二龙戏珠”、“六合同春”、“麒麟送子”、“五福庆寿”、“福寿康宁”为顺序,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理想象征;仰望高茸的升递状的防火
16、墙,檐下云牙飞舞,象征“上交天子”,它是挑战当地富豪的权威;院骨木结构的龙门架,青砖灰瓦红色墙,砌院井的长石条,表示“藏镪百万”;前院正悬透刻木雕“岐黄济世”四个大字,连续三进深宅大院多个明清时期不同造型的门窗、照枋、檐瓦、水漏孔相互配衬,以木、石、砖的花饰群体连续组合相互唱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追溯一下老药行的历史,正如康氏家谱记载的,凤凰嘴“地狭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仰给四方”,这是历史上形成凤商的原因。清代中期是凤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嘉庆戊辰年(1808 年)康永盛来这里定居理家,在道光壬寅年(1842 年)从经商南方请来高工匠、巧艺人员出巨资修建了这座庄院,起商号名为“永
17、盛和”,在经营中药中,乐于资助亲友,养老恤贫,诚和四邻,为一般人所不及。咸丰庚申年(1860 年),山阳籍南宽坪名医茹含林先生带来三个儿子(先炎、先海、先润)落户,以染布、鞭炮,烧酒专业生产积累金银,收购了“永盛和药行”,创建了“茹聚兴药铺”。同时精心打造,推出新招,开展养殖熊、蛇,栽植名贵药草,以法炮制,诚待患者,受到村民的爱戴,民称活人“寿世堂”。在任凤镇街稽查药品客头时,他还举重以师带徒,培养接班人,长子(德印)学西医,次子(德寿)学中医,都医德高尚,学有成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接救伤员,掩护骨干,为民兵送药,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称为当地“茹红医”,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徽牌房伴以老
18、药行、古街道、古建筑、古山寨,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风凰山景,江南水色映照下,使昔日“老药行”焕发青春,成为游人拍照摄影基地。陕西电视台老导演爱新觉罗启新说:它是“凤凰迷院”。院长大人、秦岭女儿等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4、古钱庄凤镇古街中部,有一座如同湖南湘西凤凰城里大文人沈从文(19021988 年)故住的岭南建筑天井院,宽畅亮丽。深宅大院里融合“三教”和“南北”文化,其木、石、泥雕艺术醒目,山墙巍峨,雕檐斗拱,雕梁画栋,而不泛轩昂气势,它就是“丰源和钱庄”。钱庄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四月二十六日,由湖北籍张源出资修建的货栈银库。这期间中国正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丧权辱国之际,张源
19、奉清政府割地赔款之急需,从山阳县城来此地,找到小岭镇马耳峡大银矿山(现陕西银矿),掘洞炼粗银,再运武汉银币铸造厂,精制“圆宝”、“银元”送往朝庭赔款。据说,大清国库中十分之一的银两都是从这里运出的。张源庄主造银发财之后,速拓展经营资本,先后在山阳、商县、蓝田葛牌镇等处设立分号,有七十二个摊子(分号)之说。后代张合亭以银钱捐任道台,民谣说:“合亭从家到西安,沿途不歇他人店。”张在造银钱的同时,用细白布印制钱票,俗称“鎏子”,加盖图章熬炼桐油涂染,票面有一、贰、伍、拾串文数种,折抵现额投放,随时可以兑现。其子孙生活腐化,吸食鸦片毒,置身事外,企业渐危倒闭。至民国二十年(1931 年),各处“摊子”
20、俱为管理人民侵蚀一空。当地民间传说“丰源和塌了,二掌柜发了。”“丰源和钱庄”的研究价值,他如“出土文物”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极大关注,副省长巩德顺 2005 年正月六日调研时说:“它是深山殿堂”。民国十四年(1925 年)“张和亭钱庄”又遇遭北洋军阀刘镇华部驻防凤凰镇,镇压神团,残害百姓,官绅兵痞,拥武称霸,地方武装乱如牛毛。在无力维持下,拍卖给山阳县天主教神甫马冀笃(意大利人)传授天主教之用。由于天主教只承认一个天主,此外不信他神,故加入天主教人不能信风水、不择吉日、不算命卜卦,不祭祀鬼魂,与当地道教相悖,难以发展教徒,自行撤离。民国十九年(1930 年),山阳县杨家以两千大洋将这座院宅转卖给
21、康名杨,创办镇安东二区第五高级小学。民国二十五年(1946 年)该校改称为凤镇中心国民学校,至到 1958 年培养近千名人才,军政商学工门类俱全,各领风骚,是凤凰镇文化教育史册中的一处“闪光点”。院内保存着晚清仿制的明代“抱鼓石”两个,它由含金花岗岩石制作,由阳刻“丹凤朝阳”、“凤凰戏牡丹”、“麒麟吐玉书”、“书香门弟开”图案,石鼓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还有大清光绪十七年仲夏上浣立(1892 年7 月 10 日)“奉示禁赌”残壁一块,上书有“禁赌为朝庭之首,吸食鸦片谈猖狂。重则葬命,轻者倾囊。议处警戒,莫忘嗣后”等语,是柞水县级历史文物;古钱庄原制作的外圆内方的“水漏石钱”安装在排水孔处,象征
22、着“走的是水留下的是钱”;院内“天井”四水归堂,将“丁”型光线收拢院中,隐喻广揽天下发达财,它是富贵的象征。后院有黄金树(红豆杉)、救命粮(火棘)、梧桐树、春树王、松竹梅、忘忧草、索椤树,格外迷人,显示庄主柯先生热爱生活高尚情操。昔日“古钱庄”,今日“大社会”,它的政治教育、文化新风,不可小觑,它是古镇文明建设的缩影,是悲情母子、秦岭的女儿、无硝烟的战争等多部影视片拍摄点,这里爱国教育代代相传,“禁毒创无”声响全国,扶残济困花开商洛,旅游开发抢食蹿红,吸引得人们深受启发,留恋忘返。7、骡马巷唐代诗人贾岛山路行诗云:“一山未尽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最是老僧遥指处,止堪图画不堪行”。真实写照秦岭
23、深山行路难,客运难,货运难。凤镇人战胜“三难”的办法是:行路难“道者蹈之,路者露之”;客运难坐轿子,抬丁拐,乘滑竿;货运难背脚,耍肩担,背背篓,驮架驮;物流难开通骡马道,水航运,建码头,兴骡店。凤镇街骡马巷就是寻踪“汤(峪)谷(城)古道”中心连接点。骡马巷位于古街的桥头“马巷”,清末由夏长条首办骡马店,骡马房 5 间,设马槽 10 个,接纳驮骡约 40 匹(驮),约万余斤,外建有上马台、拴马桩、墙钉栓马环,备料场等附设。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汪祖文、黄春龙、李春山也兴办骡马店,胡昌厚、党陶之、王金典以及周家在自己商宅增设骡马店。一时间,每日少则 50 匹,多达百余匹骡马货运往来,增容
24、凤镇街民需商品。山、镇、柞、商四县的土特产品从凤镇街道集散运出山外。热闹繁荣的社川河,骡马一长串,铃铛响山川,“山间铃响马帮来”,构成了一道商运风景线。有店就有骡马道。这条骡马道线路是:自西安市东火巷起,经长安汤峪口、柞水丰北河、蔡玉窑、凤镇街、霍家台、山阳九里坪、老河口、湖北上津、郧县、郧西、到谷城汉江岸止。这条古道北接陇海铁路,南连汉江水运,横跨秦岭山脉,应急民需,村民印象深刻。后因公路通捷,水运枯缩,商运改道,商务渐衰,战乱劫掠,小商崛起,出现了“夫妻店”、“摆摊点”、“货郎担”,摇听“卜弄鼓”走村串户叫卖。骡马店也消声匿迹。游人踏寻凤镇街骡马巷,一定会想到汤谷古道留下许多的难解之迷,留
25、下丰富的深山历史遗产和故事传奇,值得有识之士去深掘古道之宝,为旅游业创出新意。5、二郎庙二郎庙是古镇老街中唯一一座明代建设文物,古镇民居在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实践中,悟出了“怕火、惊水”习俗行为。在解决水与火影响人居环境时,巧妙地将道教和民俗有机结合起来,在古街中修建一座二郎庙宇,就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据调查:古街二郎庙宇,始动工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到明崇祯三年(1631 年)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诞辰日落成,建设期历时十余年。建设规模、占地面积 2.5 亩,庙产称“一柏担八间”,即植一棵柏树,建庙殿八间。其布局是:临街面为大门院墙,上覆青砖灰瓦,白色灰墙。东面 5 间为神像大殿,西面为香客房 3 间
26、,南面灶房 1 间,附属建筑齐备,院中有一口大铁钟,上文大明律书,还有两座焚香炉和化钱炉。东面大殿落座设泥塑金色绘彩神像 7 尊,主神像“真武大帝”高达 9 尺,为道教驱魔大神,可防水与火之灾。其次二郎神,亦称“灌口神”,为民俗水神之一,该神司水患袪病灾。还有火神,又名“三眼灵官”,左、右手分别持“灵耀”二字,时逢八月初一日“送火灾”。龙王是水族的部管,可兴云布雨以及雷神、财神、送子娘娘诸神;还站有金童玉女、六丁六甲等,是神仙身边听候的差使,分掌威仪、纪录三界中善恶功过和行风雷、制鬼神、延寿度的小神。殿堂细笔彩画,为历史人物故事和如意云牙板画,有一种严肃壮穆之感。当时,驻扎“社川里”的义军李自
27、成多数官兵前来朝拜敬香。多百年中,善男信女蜂朝云涌,香火不断,为教化民众场所。民国后期被伪镇公所侵占破坏。解放后,1954 年当地政府调拨粮站用作储粮库房,文物面目全非,现壁画剥离后可显见,遗址尚存。6、智慧泉古街东头鱼尾四条小巷内有一处优质泉水井,什么人开建,无从考究。这处良泉井当大河水、天河渠,冬涸秋洪,天旱断流时,就成了居民唯一水源,无私奉献,功不可没。地下 4 个出水眼,四季不竭,冬暖夏凉,富含营养,与饮益多,居民珍惜它,誉称“智慧泉”。由于地下水源来自山间自然,多地层的过滤,又无人为污染,清澈映人,甘甜如饴,宜沏茶,多饮用,开智明心,寿延健康,这里盛出文人雅士。“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智
28、慧泉,将要建成“茶庄”、“山珍馆”,为旅游配套服务的新亮点,迎接你再次到来一饱眼福,二调胃口,三升灵气。8、丝织业凤凰镇的丝织业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勒修陕西通志记载:“唐代,凤凰嘴、蔡玉窑养蚕大兴,民多自养自缫自织。”直到民国时,“豫人在凤凰嘴兴桑务织,初时五色花线,晚成丝帕,为豫人专业。”开始,由豫籍许德昌首创“许德盛”丝织专业户,带出产生了“恒盛合”、“万盛德”、“万盛和”、“四兴合”和“三皇会”等大户专营联合生产组织,为凤镇古街兴蚕盛丝奠定了生产基础。以丝帕为主要产品,以“早、长、优、美”为特色,走俏西北五省,是关中妇女头戴用品、民族礼节奉献用的珍品,深受人们的喜爱。1953 年底年产丝
29、帕 12408 匹(每匹四个丝帕),占全县生产总量的 84%。当今全球化商浪尘消至上,民族和地方特色产品尤为珍重或遗忘。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兴起,扎根在民间的特产手工业“春风吹又生”,一些老艺人又恢复往年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花线和丝帕、蚊帐等产品,以满足游人的需求。(二)周边景点1、子房寨凤凰古镇子房寨,位于凤镇街北面 5 公里的山崖顶上,海拨 1340 米,是一座古寨,也是革命战争遗址,属于革命文物之列。子房寨,相传西汉时期,韩国大将张良(字子房)结纳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先逃到下邳(今江苏邳县),在圮桥拜师黄石公学习兵法,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成就帝业,“功成名就”就“缴流勇退”,托名
30、“辟谷”,后到凤凰嘴(今柞水县凤镇街),隐居寨下一小沟。子房寨名,由人们为纪念这位“帝王之师”而得名。据考证:嘉庆九年(1804 年),清经略大臣将帅镇压白莲教之后,陕西巡抚陆有奏言:“商州、山阳、镇安、商南、洛南五处,责成潼商道,务必每邑,在各有险可守之处,号召地方各行修筑寨子,堵御要隘,以杜窥伺而避战乱。”当时,凤凰嘴地方政府,动员全社会居民,不惜民力财力参与修筑石寨 5 处。这些巨石砌成的寨墙,普遍建于地势险陡之处,易守难攻,在当时具有保地方平安和防卫价值。长时修建,子房寨就成大而坚的石头山寨,成为护卫凤镇街北面堡垒。民国三年(1913 年)三月一日,河南省“公民讨伐军”首领白朗率兵 3
31、 万余人,入凤镇街烧毁街面房店二百余间,烽火不断,妖气蔽日。时任镇安县东二区(现凤凰镇)区长卢朝祯(又名卢干臣)审时夺势,发动组织联合当地党右介、刘金汉、王金典、刘丙玉、蔡乾泽、卢良发、王尧青等富户绅士及商户街民 60 余户,共同出资献工加坚,扩建子房寨。子房寨石围墙绕山顶百余丈,底宽 1 丈,顶宽 56 尺,高 1 丈至 2 丈,随石山地形高低不等。寨围墙顶面建有墙垛、炮台、射击孔。沿北、南、东山嵴石梁上修建石头卡房,警戒工事,分工卢、党、刘姓负责防卫驻守。寨房北面设三层石头寨门,称为寨子前门,作为驻寨人员饮水行走通道。寨顶为土质二阶平台,上阶平台建有两面街,盖小间石板房约 30 余间,人行
32、道用青石板铺路;下阶东面由卢姓建石墙三层石木结构土楼房 20 余间。南面寨下方由小户建有石板房 20 余间。向北高山梁上又由菇含林、菇先炎父子二人独建子寨,人称“后寨”,盖石板房 3 间半,以断绝古佛山、小皂河沟来贼对主寨的侵扰。寨内安置有石碾、石磨和修有供水山路等保障系统。寨下东、北、西面土层地方挖有一人深战壕,壕沿植树,便于隐蔽藏身,以防不测。当时整个寨堡建筑宏伟壮观,布控严谨,是古街北方的军用防卫工事,有“一夫当道,万夫莫开”之势。1947 年 11 月 14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鲁豫野战军陈赓兵团,遵照毛泽东主席“以一部攻占柞水、镇安”的作战命令。该兵团 4 纵 12 旅在 36 团团
33、长符先辉和政委张文彬的指挥下,于 15 日拂晓攻破子房寨。共歼敌党陶之以下官兵 126 名,其中击葬 59 人,缴获步枪 40 多支,手轮 24支,子弹 4000 余发,缴获大量衣物、布匹、腊肉、金钱等30 余驮子,除武器和部分军需品外,民用物资全部分给凤镇街周围的穷苦百姓。这次攻坚战斗,三营副营长王继顺中弹身亡,光荣牺牲,享年 40 岁。子房寨被炮火所毁,遗址尚存。建国后,子房寨革命战争遗址,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活动场地,凤镇中小学生多年坚持前往参观学习。也是不少开展红色游游客的必去景点。2、子房树在古镇街道过社川河,北边小沟里有一棵参天古老的麻榔树,人称“
34、大果王”。距今 2000 余年了,树高 20 余米,树围需四人合抱。树主干呈螺旋形纵排 8 个直径一尺左右的棕白色随圆形皮孔,有的像肚脐,有的像月亮,有的像太极图,有的像珊瑚礁。还有脸盆大小的疙瘩,有的像狮子头,有的像猴子头,有的像老虎头。该树有一级分支 2 个,直径 1.2 米,整个树形古老苍秃。秋果黄色可食,味如山楂。种可繁殖。木质坚硬,纹理细腻。树叶作焚香原料,枝皮可拧绳,春叶秋落,叶有粘性,是生活中多用树种。相传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肖何、韩信)之一张良,辅佑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这棵树为张良(字子房)所栽,树下有“子房庙”,庙境周围古
35、树挺拨苍翠,竹林茂密,桐子花开,云霭缭绕,鸟语清脆,山野小动物出没,颇有仙家灵气。幽雅的环境成为广大游客休息、游览、增长知识的好场所,现到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赞口称奇。3、校园柳优良又年轻的凤镇中学校园有两个宝物,一是挺拔的大柳树,二是母乳水井。50 年代新建的风中开办不久,一个叫张兴进的学生在周日从家里挑柴禾粮饭到校时,用一根六尺多长,比胳膊还粗的话柳树棍子当扁担,用后就随手插在教室门前十几米见方的鱼塘边,第二年就发芽抽枝,然后就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地长了几十个春秋,现在这棵大柳树成为师生的歇阴树。至于那口井,传说是建国初解放军公安十二团战士挖掘的,深六米有余,口径二尺左右,井底有三个下井水眼
36、,一年四季水源丰沛,干旱时整个上街居民和两千多名师生来此井汲水,它成为济民生的母乳井了。有人将它同陕北南泥湾水井比似,“吃水不忘掘井人”,相念亲人解放军。现在这口井的水依然清澄如镜,甘甜如饴。4、石步岭位于古镇南面的水滴沟口,有一座石山从河道突起,形成“青龙吞珠”奇观。这里是明崇祯六年(1633 年)十二月至崇祯十六年(1643 年)八月李自成屯兵整军,操戈秼马之地。留下“闯王石碑”、“藏兵器洞”、“李母假坟”历史遗迹和“猴子观天书”、“鱼洞泉”、“洞天仙池”等自然美景,是火热酷暑乘凉休闲、渡假的好去处。5、营盘凸营盘凸和马鞍子同在一条嵴梁上,位于古镇南面后山上,由新华书店小巷步行到山顶大梁上
37、,有一片绿槐荫林,这里半山鞍行奶头状高地,是古镇的哨台和护卫山,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遗有古战场的战壕。这里山下现为“鬼城”,坟地优质石壁林立,石雕书法秀丽。除夕夜、清明节、七月半村民前来祭祖,灯火光、鞭炮声汇织成另一番“城”景。一条山路可进入飞行沟,乌瞰古镇全景。登山探景时,沿途中可看到“凤池喷泉”、“银河仙水”、“千年稠树”、“竹林画眉”、“旱船追月”等青翠怪石的深山妙景。6、铁匠铺古镇东头粮食路口的铁匠铺,其前身是村铁木业生产合作组织。现有 10 多个老匠人、祖祖辈辈都是作铁器农具的老把式。他们心灵手巧,心想锤落,谇火精哂,件件出精品。产品年达 20 万件,主产刀、斧、锄、鐍等家具、农具、
38、建筑铁件、环练铁扣,式样美,质坚实,深受秦岭土石山区农户劳耕的青睐,远至鄂、豫、蜀、陕各省,产品销售走俏,经久不衰。近年省内外新闻媒体争相报导,教授学者提锤学艺,体验生活,内外旅游客在这里摄影留念。人常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试一下,你的身子硬不硬,别错过机会。7、土地神古街东头河对岸,有座“青龙寺”,现称“土地庙”。土地神在神界处于基层,地位不高,为民造福而受人们敬重。原于村民对生活空间的热爱,越来越珍惜土地资源,“土地庙”香火也随之兴盛。“土地庙”有一副对联,写着“土中生白玉”和“地内生黄金”,第一个字合读为“土地”。土地是农耕社会里维系家庭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富来源。人们供奉土地神,以求得家中丰衣足食,多福多寿。“福”字是祈福的标志,福神就是由一件衣一口井一块田组成,万物土中生,有田能生存。土地神的形象往往非常亲如,令人信赖。这里的土地神,能身穿戴王者冕服,同关中地区不同。据续修商州志载:唐玄宗有病,夜梦神人进中药桔梗,说是商山土地进贡的,玄宗梦醒后,疾病果然痊愈,随封商州土地为都土地(俗称文土地),赐王者冕服,并建寺庙于商山。广种桔梗,以满足精神寄托和各种需要。古镇像磁铁吸住时间实践和历史,”古镇一幅画,群山四季诗.夜听三江歌,白观五寨景。”文物厚重,民风淳朴,魅力四射的旅游资源,招至八方来客,凤凰古镇人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扬团队精神,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