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9770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调经通督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颈 源性眩晕 李松 北京燕化医院 摘 要: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探讨二者联合应用 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 选取 9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6例和对 照组46 例, 对照组给予颈椎推拿和口服眩晕宁治疗, 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 超短波疗法, 2组均以 10 d为 1个疗程, 于 2个疗程后观察颈性眩晕的相关改 善情况, 分析2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DHI评分、VAS评分及TCD (Vp、Vd) 变化情况, 评估其疗效, 随访分析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2组症状与功能评分 均显著增加 (P均0.05) , 具有可比性。

2、 1.2 病例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中颈性眩晕的诊断: (1) 有猝 倒史; (2) 旋颈征阳性; (3) X 射线片有异常所见; (4) 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1.2.2 中医证候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眩晕症分 型标准。 (1) 痰湿阻络:头重如裹, 视物旋转, 胸闷作恶, 呕吐痰涎, 苔白腻, 脉弦滑。 (2) 风阳上扰:眩晕耳鸣, 头痛且胀, 易怒, 失眠多梦, 或面红目赤, 口苦, 舌红, 苔黄, 脉弦。 (3)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 面色淡白, 神倦乏力, 心 悸少寐, 舌淡

3、, 苔薄白, 脉弱。 (4) 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 视力减退, 少寐 健忘, 心烦口干, 耳鸣, 神倦乏力, 腰酸膝软, 舌红, 苔薄, 脉弦细。 符合以上 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者, 即可确诊。 1.2.3 病例排除标准 (1) 治疗期间依从性差、间断治疗的患者。 (2) 体内置有金属的患者。 (3) 合 并颈椎椎体骨折及颈椎部囊肿、 肿瘤患者。 (4) 孕期、 哺乳期妇女患者。 (5) 合 并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6) 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 眩晕。 (7) 除外椎动脉 V1、V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8) 颈 肩背部皮肤破损患者。 1.3

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椎推拿为主配合口服眩晕宁片治疗。颈椎推拿以拿、捏、揉、拇指 平推及点按颈部夹脊、肩井、四神聪、风池、风府、太阳等穴为主, 以局部酸胀 为度, 舒筋活络并促进血运, 以缓解颈肩等部肌肉紧张度, 缓解疼痛和头晕症 状。口服眩晕宁片以健脾利湿、滋肾平肝为本, 其升清降浊从而达到缓解眩晕的 目的。颈部推拿每次 20min, 每日1次, 连续 10 d为1个疗程;眩晕宁片 (三金 制药) 3 片/次口服, 3次/d, 连续以10 d为 1个疗程。治疗组从中医补虚泻实 机制出发, 以调经通督为原则, 以平肝熄风、 祛痰补虚为辨证要点, 给予穴位贴 敷疗法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选穴以督脉

5、、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为 主, 包括昆仑、天柱、风池、阳白、大椎、风府、腰阳关 7个穴位。药物选配: 将半夏15 g、天麻 15 g、川芎 15 g、赤芍 15 g、制附子10 g、细辛 5 g, 以上 6种药物按比例配置研成粉状, 装入容器内, 备用。贴敷材料的制作:选择直径为15 mm的无纺布胶贴作为贴敷材料, 胶贴中央为圆形防渗膜, 周边为不干胶涂 层, 防渗膜边缘粘有 2 mm高凹槽, 以固定药膏为用, 穴位贴防渗膜面覆盖薄塑 料, 使用时将此薄塑料撕下即可进行贴敷。贴敷工具的制作:取2.5 m L 的一次 性注射器, 去掉针头, 沿注射器“0”刻度线用剪刀剪断, 使注射器前

6、面为开放 通透状, 将注射器内的推杆前端皮塞从基底部削平4, 后将其重新插入开放式 针筒内, 备用。穴位贴的制作:将小块儿生姜用榨汁机制成鲜姜汁, 把鲜姜汁与 制作好的粉状中药于容器内用小勺均匀搅拌调和;向后抽注射器活塞, 使其前端 留有10 mm空间, 将注射器前端对准调制好的药膏下压数次, 使药膏压入 10 mm 针筒内;轻推注射器推杆, 将针筒内的药膏推到备好的胶贴防渗膜下凹槽里, 即 制作完成一个穴位贴。贴敷方法:用75%乙醇对穴位皮肤消毒, 将制好的穴位贴 撕掉贴膜, 平整贴于穴位部, 周边压好贴牢皮肤即可。 穴位贴敷每日 1次, 每次 68 h, 连续10 d为 1个疗程。超短波

7、(型号 DL-C-B) 治疗, 嘱患者卧床, 除 去身上金属物品, 取适合体位, 将电极置于颈肩部, 预热电极, 再调至治疗档, 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剂量,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状态, 如患者出现心慌、 过热等不 良状况, 应停止治疗。超短波每次 15 min, 连续10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1) 治疗 2个疗程后, 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5对颈性眩晕状况和 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其评分满分为30分, 从眩晕 (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共 16 分) 、颈肩痛 (4分) 、头痛 (2分) 、日常生活及工作 (4分) 、心理和社会 状况 (4 分) 5个方面进行评估, 状况越差分数越

8、少。 (2) 通过眩晕残障量表 (DHI) 6以问卷调查方式, 整体评估治疗前后眩晕情况的变化程度, DHI评分 共10个问题满分为 40分, 病情越严重分数越高。 (3)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 8评估其治疗前后疼痛变化程度, VAS 评分为010分, 以02 分为优, 35分为良, 68分为可, 8分为差, 痛感越强分数越高。 (4) 检测治疗前疗 后TCD 中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的收缩峰血流速度 (Vp) 、舒末期血流 速度 (Vd) 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价 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

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60%, 且90%;有效:临床 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 且60%;无效:临床症状、体 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 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 (P均0.05) , 且治疗组显著 高

10、于对照组 (P均0.05) 。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分) 下载原表 2.2 2 组治疗前后 DHI 问卷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DHI均显著降低 (P 均0.05) , 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05)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 DHI问卷评分比较 分) 下载原表 2.3 2 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VAS积分均明显降低 (P均0.05) , 且治疗组VAS积分显著低于对 照组 (P0.05) 。见表 3。 表3 2 组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 分) 下载原表 2.4 2 组治疗前后 VA、BA的 Vp 比较 治疗后2组VA和B

11、A 的Vp均明显增快 (P均0.05) , 且治疗组Vp 显著快于对 照组 (P0.05) 。见表 4。 表4 2 组治疗前后 VA、BA的Vp比较 下载原表 2.5 2 组治疗前后 VA、BA的 vd 比较 治疗后2组VA和BA 的Vd均明显增快 (P均0.05) , 且治疗组Vd 均显著快于 对照组 (P0.05) 。见表 5。 表5 2 组治疗前后 VA、BA的vd比较 下载原表 2.6 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均0.05) 。见表6。 表6 2 组疗效比较 下载原表 2.7 2 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随访43例, 复发5例, 复发率11.6%;对照组

12、随访44例, 复发16例, 复 发率36.3%。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 总统一身阳气, 瘀与虚皆使督脉之气受阻, 清阳之气 不升, 故见头晕头痛, 项背强痛。 选大椎发挥其解表散寒祛风之功, 解其头项强 痛;风府通利机关、祛风开窍, 解颈痛项强及眩晕;腰阳关强腰补肾、调经通络, 对血虚肾虚导致的眩晕和头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其经 上额交巅络脑, 故瘀邪之气随经上逆则见头痛头晕及项背痛。昆仑穴舒筋活络、 清利头目, 缓解目眩头痛项强;天柱疏风清头、 通经活络, 亦治头晕痛及项背痛。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 上达额,

13、 故肝阳化风、 胆瘀化火易循本经上扰, 其经气 不利则发眩晕头痛。阳白穴可清利头目, 治头痛目眩;风池穴清脑通经, 亦可定 眩止痛。 “无痰不作眩”“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故在药物选择方面, 半夏燥 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祛风止痛, 二者合用可有效缓解脾虚痰湿及 肝阳化风引起的眩晕;方向平等9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病患者 42 例, 总有效率达 95.2%。川芎行气祛风活血, 赤芍行气活血止痛, 联合半夏、天 麻四者合用, 对半夏、天麻具有较强的辅佐作用, 对肝阳、痰浊及瘀阻脑络等瘀 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王净净等10用眩晕定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性眩晕, 其治疗组总疗效

14、为 80%, 明显高于对照组, 方中活血行气药即含川芎、赤芍等。 制附子补火助阳, 细辛通窍止痛, 二者合用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具有良好功 效, 对于气虚血瘀导致的头痛及颈项痛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超短波具有方向性 强、能量集中、穿透力强三大特点。超短波通过电容电极输出能量, 在高频电场 的作用下, 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动并互相摩擦而产生热效 应, 其可使血管持久扩张, 血运加快, 有利于血液对局部组织的滋养及炎症水 肿的吸收, 可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头痛。刘敏娟等11利用温 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50例, 其总有效率达到96.1%;何爽等12利用 超短波配

15、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3例 (A组) , 采用西比林口服治疗椎动 脉型颈椎病62例 (B 组) , 结果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 B组, 复发率明显低于 B 组,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以瘀和虚为辨证要点, 以调经通督为原则, 采用穴位贴敷法配合超短波物理疗法, 可使药物充分刺激和作用 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 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 纠正脏腑阴阳的盛衰, “以 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 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 针对颈性眩晕及相关 症状, 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从而达到以肤固表, 以表托毒, 以经通脏, 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超短波的应用, 更有利于促进椎基

16、底血运及局部炎 症的消散, 营养病变部组织神经, 加强局部病变组织有氧代谢, 可有效地改善 眩晕的症状, 对颈项强直及头痛等有明显效果13。 二者联合应用, 对改善眩晕 的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及改善日常工作状况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颈性眩 晕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 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2组DHI评分均显著减少, 且 治疗组减少更明显;2 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VA和 BA的Vp、Vd均显著改善, 且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 3个月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以调经通督为原则, 穴位

17、贴敷法配合超短波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性眩 晕的各临床症状与体征, 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对颈源性眩晕具有较好的 治疗作用, 且复发率较低,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7 2Wrisley D, Sparto P, Whitney S, et al.Cervicogenic dizziness:a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 Orthop Sports Physic Ther, 2000, 30 (12) :755-766 3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18、中华外科杂志, 1993, 31 (6) :472-476 4杨宗云, 付燕.应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穴帖中药饼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7) :3 5王楚怀, 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 学杂志, 1998, 13 (6) :245-247 6Jacobson GP, Newman CW.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J.Areh Otolaryngol-Head Neck Surg, 1990, 116 (4) :424-427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

19、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2002:35 8Snow S, Kirwan JR.Visual Analogue Scales a source of errorJ.Ann Rheum Dis, 1988, 47 (6) :526 9方向平, 杨忠山.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 药杂志, 2016, 32 (3) :212-213 10王净净, 潘向军, 黄云峰.眩晕定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性眩晕 30例临床 研究J.中医药导报, 2006, 13 (3) :5-8 11刘敏娟, 王魁, 杨定荣, 等.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 50例疗效 观察J.天津中医药, 2011, 12 (28) :469-471 12何爽, 骆钧梵.超短波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 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4 (16) :100-102 13崔豫.超短波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3) :6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