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篇 建筑防火检查主要内容:第一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检查第二章 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检查第三章 防火防烟分区检查第四章 安全疏散检查第五章 防爆检查第六章 建筑装修和外保温系统检查第一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检查第一节 建筑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建筑包括单层、多层及高层的厂房和仓库,其中,火灾危险性类别分为甲、乙、丙、丁、戊类;民用建筑包括单层、多层及高层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分为一类和二类。防火检查中,主要通过对建筑物的高度、层数、火灾危险性、使用性质等进行检查,核实建筑分类(工业建筑含火灾危险性类别)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第
2、二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指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分为一、二、三、四级。一、检查内容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都是不燃烧体;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构件都是不燃烧体;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除吊顶和隔墙体为难燃烧体外,民用建筑的屋顶承重构件还可以采用可燃烧体;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除防火墙体外,其余构件可采用难燃烧体或可燃烧体。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其耐火等级按四级确定。2耐火等级与建筑分类的适应性主要检查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与建筑高
3、度、使用功能、重要性质和火灾扑救难度等是否适应。 民用建筑: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3最多允许层数与耐火等级的适应性单层或多层的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时,建筑层数最多为 5 层;当其耐火等级为四级时,其建筑层数最多为 2 层。商店、医院和电影院、礼堂等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其建筑层数最多为 2 层;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只能为单层建筑。第二章 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检查第一节 总平面布局在防火检查中,主要通过对城市、企业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等进行检查。一、城市
4、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1)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甲、乙、丙类液体、液化石油气储,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等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位于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2)城市消防站的布置应结合城市交通状况和各区域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合理布局;街区道路布置和市政消火栓的布局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街区道路中心线间距离一般在 160m 以内;市政消火栓沿可通行消防车的街区道路布置,间距不得大于 120m。3)对于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和棚户区,要建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对一时不能拆除重建的,可划分占地面积不大于 2500m2的分区,各分区之间留出不小于 6m 的通道或设置高出
5、建筑屋面不小于50cm 的防火墙。对于无市政消火栓或消防给水不足、无消防车通道的区域,要结合本区域内城市给水管道的改建,增加给水管道管径和市政消火栓,或根据具体条件修建容量为 100200m3 的消防蓄水池。二、常见企业总平面的布局(一)石油化工企业1企业区域规划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地方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山区或丘陵地区,须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2主要出入口厂区主要出入口不少于两个;工艺装置区,液化烃储罐区,可燃液体的储罐区、装卸区及化学危险品仓库区按规定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3企业消防站消防站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
6、工艺装置区和罐区,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且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二)火力发电厂1厂区选址厂址布置在厂区地势较低的边缘地带,安全防护设施布置在地形较高的边缘地带。对于布置在厂区内的点火油罐区,检查其围栅高度不小于 1.5m。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点火油罐区的围栅时,实体围墙的高度不小于 2.5m。2主要出入口厂区的出人口不少于两个;主厂房、点火油罐区及储煤场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三)钢铁冶金企业1厂区选址储存或使用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明火或散发火花以及产生大量烟气、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必须布置在厂区边缘或主要生产车间、职工生活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2围墙的设
7、置当总容积不超过 200 000m3 时,罐体外壁与围墙的间距不宜小于15.0m;当总容积大于 200 000m3 时,罐体外壁与围墙的间距不宜小于18.0m。3储罐的间距净距均不得小于 2.0m。4管道的敷设氧气管道不得与燃油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以及电缆、电线同沟敷设,动力电缆不得与可燃、助燃气体和燃油管道同沟敷设。三、消防车通道防火检查中,对建筑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形式,消防车道的净高、净宽、转弯半径和回车场地及承受荷载的检查。(一)检查内容1消防车通道形式1)对于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 3000m2 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 1500m2 的乙、丙类仓库,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形式为环形,
8、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2)对于高层民用建筑,超过 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 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 3000m2 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形式为环形,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可设置在沿建筑的一个长边,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3)对于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 150m 或总长度大于 220m 的建筑,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对于设有短边长度大于 24m 的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
9、消防车通道。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通道两侧,不得有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4)汽车库、修车库消防车道的设置形式为环形,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也可以利用交通道路。5)对于占地面积大于 30 000m2 的可燃材料堆场,液化石油气,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通道相连通的中间消防车通道。中间消防车通道与环形消防车通道的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行驶且消防车通道之间的间距不大于 150m 的要求。2消防车通道的净宽和净高消防车通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小于 4.0m,其坡度不宜大于3。3消防车通道的荷载一般轻、中系列消防
10、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 11t,重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 1550t。4消防车通道的最小转弯半径轻系列消防车大于等于 7m,中系列消防车大于等于 9m,重系列消防车大于等于 12m。5消防车通道的回车场环形消防车通道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相通,对于尽头式消防车通道,应检查其设置的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一般不小于12m12m,高层民用建筑的回车场面积不小于 15m1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回车场面积不小于 18m18m。(二)检查方法1)消防车通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得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消防车通道利用交通道路时,合用道路必须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2)选择车
11、道路面相对较窄部位以及车道 4.0m 净空高度内两侧突出物的最近距离处进行测量,将最小宽度确定为消防车通道宽度。宽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3)消防车通道正上方距车道相对较低的突出物与车道的垂直高度确定为消防车通道净高,高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大于规定值的5。4)不规则回车场以消防车可以利用场地的内接正方形为回车场地或根据实际设置情况进行消防车通行试验,满足消防车回车的要求。5)核查消防车通道设计承受荷载。当消防车道设置在建筑红线外时,取得权属单位的同意。四、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一)检查内容1消防车登高面的设置高层建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连续布置消
12、防车登高面,此范围内裙房的进深不大于 4m,且在此范围内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对于建筑高度不大于 50m的高层建筑,消防车登高面可间隔布置,间隔的距离不得大于 30m。2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与消防车通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 5m,且不大于 10m;场地的坡度不大于 3,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小于 15m 和 8m。对于建筑高度不小于 50m 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得小于 15m。3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荷载重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一般为 1550t。(二)检查方法1)检查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得设置妨碍消防
13、车操作的架空高压电线、树木、车库出入口等障碍。2)沿消防车登高面全程测量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宽度、坡度,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至建筑外墙的距离等数据。长度、宽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3)核查消防车登高场地设计承受荷载。当消防车登高场地设置在建筑红线外时,取得权属单位的同意。第二节 平面布置一、厂房(一)检查内容1是否设置员工宿舍(严禁)2办公室、休息室的布置1)对于甲、乙类厂房,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得设置在厂房内,必须设置时只能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厂房贴邻建造,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2)对于在丙类厂房内设置办公室、
14、休息室,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 1.0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设置不经过生产区域的疏散楼梯、出口门等安全出口直通厂房外,为方便沟通而设置的、与生产区域相通的门要采用甲级或乙级防火门。3中间仓库的布置中间仓库要尽量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在同一座建筑内,整座建筑物必须采用同一的耐火等级,且该耐火等级要按仓库和厂房两者中要求较高者确定。(二)检查方法重点检查安全出口的设置、用于防火分隔的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二、仓库(一)检查内容1是否设置员工宿舍(严禁)2附属办公室、休息室的布置1)对于甲、乙类仓库,严禁在仓库内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得贴邻建
15、造。2)对于丙类仓库,在仓库内可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 1.00h 的楼板与库房隔开,除设置不经过储存区域的疏散楼梯、出口门等安全出口直通外,为方便沟通而设置的、与储存区域相通的门要采用甲级或乙级防火门。(二)检查方法重点检查用于防火分隔的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三、民用建筑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主要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隔开,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为乙级防火门。2)厅、室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
16、和不低于1.00h 的不燃性楼板分隔,在厅、室墙上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建筑面积大于 50m2 厅、室的疏散门不得少于 2 个;布置在地下一层或 4 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得大于 200m2,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2消防控制室主要检查以下内容:1)设置部位。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或首层的靠外墙部位,远离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如单独建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2)与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为乙级防火门。3)疏散门的设置。疏散门直通室
17、外或安全出口。4)设施的设置。为避免消防控制室被淹或进水受到影响,须设置挡水门槛等挡水措施,如消防控制室设置在地下时,还须检查是否设置排水沟等防淹措施。3消防水泵房主要检查以下内容:1)设置部位。消防水泵房不得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 10m 的楼层内;如单独建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2)与建筑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和 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为乙级防火门。3)疏散门的设置。疏散门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4)设施的设置。(二)检查方法重点对上述场所的设置部位、与其他部位的防火分隔措施、安全出口的设置及
18、配套设施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进行检查。第三节 救援设施的布置一、消防电梯高层建筑和埋深较大的地下建筑。(一)检查内容1消防电梯设置的数量通常,消防电梯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 1台;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允许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共用 1 台消防电梯。2消防电梯前室的设置主要检查消防电梯前室设置位置、使用面积、首层能否直通室外或通向室外通道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不允许采用防火卷帘。3消防电梯井、机房的设置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开;隔墙上开设的门为甲级防火门。4消防电梯的配置主要检查消防电梯的载重
19、量、行驶速度、轿厢的内部装修材料、通信设备的配置,以及消防电梯的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采取的防水措施。5消防电梯的排水消防电梯的井底设置排水设施,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应设置挡水设施。(二)检查方法1)核查电梯检测主管部门核发的有关证明文件,检查消防电梯的载重量、消防电梯的井底排水设施。2)测量消防电梯前室面积、首层消防电梯间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通道的长度。面积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和通道长度测量值的允许正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3)使用首层供消防人员专用的操作按钮,检查消防电梯能否下降到首层并发出反馈信号。4)模拟火灾报警,检查消防控制设备能否手动和自动控制电梯下降至首层,并接收反馈信号。5)使
20、用消防电梯轿厢内专用消防对讲电话与消防控制中心进行不少于 2 次的通话试验,通话语音清晰。6)使用秒表测试消防电梯由首层直达顶层的运行时间,检查消防电梯行驶速度是否保证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 1min。二、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建筑高度超过 100m 且标准层面积超过 2000m2 的旅馆、办公楼、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的屋顶宜设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主要检查内容为:1与周边突出物的间距(不宜小于 5m)2直通屋面出口的设置数量不少于 2 个,且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 0.90m。3消防设施的配置直升机停机坪四周必须设置航空障碍灯、应急照明设施和消火栓。三、消防救援口主要检查内容为:1消
21、防救援口的设置位置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2消防救援口洞口的尺寸消防救援口洞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宜小于 0.80m 和 1.00m,其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 1.20m。3消防救援口的设置数量消防救援口沿建筑外墙逐层设置,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30m,并须保证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 2 个。4专用消防口的设置洁净厂房与洁净区同层外墙设置通往洁净区的专用消防口,其宽度不宜小于 0.75m,高度不宜小于1.80m,并应设有明显标志。楼层的专用消防口应设置阳台,并从二层开始向上层架设钢梯。第三章 防火防烟分区检查第一节 防火分区建筑内防火分区的划分:一方面通过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槛墙
22、),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防火分隔;另一方面利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防火区域。一、防火分区的划分(一)检查内容1防火分区面积1)工业建筑检查时,根据火灾危险性类别、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层数等因素确定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如在同一座库房或同一个防火隔间内储存数种火灾危险性不同的物品,其库房或隔间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2)民用建筑检查时,根据建筑物耐火等级确定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同时,对建筑内设置的汽车库、商场、展厅等特殊功能区域,还应检查其防火分区是否符合具体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如复式汽车库的防
23、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按常规要求减少 35。3)敞开式、错层式、斜楼板式的汽车库的上下连通层防火分区面积须叠加计算,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常规要求增加 1 倍;建筑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常规要求增加 1 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局部面积增加 1 倍计算。4)溜冰馆的冰场、游泳馆的游泳池、水泵房、污水泵房、水库、厕所、盥洗间等无可燃烧的房间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的面积;避难走道不划分防火分区。2防火分隔完整性防火分隔设施分为固定不可活动式和活动可启闭式两大类,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窗)、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等。1)对防火分区间代替防火墙分隔的防火卷帘,检查是否
24、采用以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不以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其卷帘两侧应设置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小于 3h。2)对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检查其是否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得跨越变形缝。3)对建筑内的隔墙,包括房间隔墙和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应检查其是否从楼地面基层隔断砌至顶板底面基层。(二)检查方法对于功能复杂的建筑工程,检查时要注意涵盖不同使用功能的楼层,其中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检查。防火分区建筑面积测量值的允许正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二、电梯井和管道井等竖向井道(一)检查内容1竖向井道设置1)建筑的电缆井、管道井
25、等竖向井道,均须分别独立设置。井壁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2)高层建筑内的垃圾道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垃圾斗应设在垃圾道前室内,该前室的门为丙级防火门。垃圾斗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能自行关闭。3)电梯井独立设置。井壁除开设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开设其他洞口。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并同时符合相关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2缝隙、孔洞的封堵1)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必须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2)电缆井、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必须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二)检查方法实地对照隐蔽工程施工记录、防火门产品
26、质量证明文件、防火封堵产品燃烧性能证明文件等资料,查验防火门、防火封堵材料选型和防火封堵的密实性。三、建筑幕墙(一)检查内容1楼板外沿墙体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高度不低于 1.2m,可以是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 0.8m。对于设置双层幕墙的建筑,当外墙体耐火极限低于1.00h 时,幕墙中靠室内一侧的幕墙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1.00h,可开启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 C 类防火窗。2每层缝隙的封堵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必须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和防火性能的材料填塞密实。这种材料可以是不燃材料,也可以
27、是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难燃材料。3消防救援口的设置(二)检查方法核查防火窗、内填充材料、防火封堵材料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燃烧性能检测报告与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测量楼板外沿墙体的高度时,高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四、中庭(一)检查内容1防火分隔措施采用防火隔墙时,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1.00h;当采用防火玻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1.00h,如果防火玻璃采用 C 类时,还应检查是否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当采用防火卷帘时,耐火极限不得低于 3.00h;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均为甲级防火门、窗。2消防设施的设置主要检查中庭排烟设施,如为高层建筑,还应
28、检查中庭回廊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3中庭的使用功能中庭内不得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可燃物和用于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4与中庭连通部位的装修材料建筑内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装修材料燃烧等级应为 A 级,其他部位可采用不低于 B1 级的装修材料。(二)检查方法实地查看中庭及相通部位的使用功能,对照隐蔽工程施工记录、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符合国家市场准入要求的检验报告等资料,查验防火门、防火卷帘的选型和设置。五、变形缝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一)检查内容1变形缝的材质变形缝的构造基层、表面装饰层的必须为不燃烧材料。2管道
29、的敷设变形缝内不得敷设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必须穿过时,应检查在穿过处是否加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变形措施,并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对其进行封堵。当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时,应检查其两侧是否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 70的防火阀。(二)检查方法重点查看跨越防火分区的变形缝和伸缩缝。必要时,可以打开变形缝表面装饰层进行检查。第二节防烟分区一、防烟分区的设置(一)检查内容1防烟分区的划分具体检查要求为:1)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2)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避难层间等,必须独立划分防烟分区;不设排烟设施的部位(包括地下室)、净空
30、高度大于 6m 的区域可不划分防烟分区。3)防烟分区的长边一般不大于 60m;当室内高度超过 6m 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长边可不大于 75m。2防烟分区的面积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2000m2。(二)检查方法测量最大防烟分区的面积,测量值的允许正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的5。二、挡烟设施挡烟垂壁、隔墙和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500mm 的梁等。(一)检查内容1挡烟高度挡烟高度即指底部与顶部之间的垂直高度,要求不得小于 500mm。2挡烟垂壁主要对挡烟垂壁的外观、材料、尺寸与搭接宽度、控制运行性能等进行逐项检查。(二)检查方法1)查看挡烟垂壁的外观。2)测量挡烟垂壁的搭接宽度。卷帘式挡烟垂壁的搭
31、接宽度不得小于 100mm、翻板式挡烟垂壁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 20mm。宽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3)测量挡烟垂壁边沿与建筑物结构表面的最小距离,此距离不得大于 20mm,测量值的允许正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4)观察活动式挡烟垂壁的下降,测量挡烟垂壁下降的运行速度和时间。挡烟垂壁必须设置限位装置,当其运行至上、下限位时,能自动停止。5)感烟探测器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或由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控制信号,观察防烟分区内的活动式挡烟垂壁是否能自动下降至挡烟工作位置。6)切断系统供电,观察挡烟垂壁是否能自动下降至挡烟工作位置。第三节防火分隔措施防火分隔设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式的,
32、如建筑中的内外墙体、楼板、防火墙、防火隔间等;另一种是活动式(可启闭式)的,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一、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性实体墙。(一)检查内容1防火墙设置位置1)设置在建筑物的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的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结构层的底面。2)设置在转角附近的防火墙,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4.0m,当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距离可不限。3)不会导致防火墙倒塌。4)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2.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
33、,距离可不限。2防火墙墙体材料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一般要求为 3.00h,对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用于防火分区分隔的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保持不低于 4.00h。防火墙上一般不开设门、窗和洞口,必须开设时,须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3穿越防火墙的管道防火墙内不得设置排气道、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对穿过防火墙的其他管道,应检查其是否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对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检查其是否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料时,还应检查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的防火措施。4防火封堵的严密性主要检查是否无孔洞、缝隙;墙上的施工孔洞是否
34、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墙体上嵌有箱体时是否在其背部采用不燃材料封堵,以及是否满足墙体相应的耐火极限要求。(二)检查方法1)测量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距离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2)沿防火墙现场检查管道敷设情况、墙体上嵌有箱体的部位,核查防火封堵材料、保温材料产品与市场准入文件、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二、防火门(一)检查内容1防火门的选型对设置在建筑内经常有人通行处的防火门优先选用常开防火门,其他位置均采用常闭防火门。2防火门的外观3防火门的安装对设置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检查是否安装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扇开启后不得跨越变形缝。4防火门的系统功能主要
35、包括常闭式防火门启闭功能,常开防火门联动控制功能、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功能和现场手动关闭功能的检查。(二)检查方法1)查看防火门的外观,测试门扇开启力。2)开启防火门,查看关闭效果。防火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关闭后应具备防烟性能。当前防火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密封条未达到规定的温度则不会膨胀,从而不能有效阻止烟气侵入,该问题是导致一些场所(如宾馆、住宅等)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触发常开防火门一侧的火灾探测器,使其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观察防火门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信号显示情况。4)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常开防火门电动关闭装置,常开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并能将关闭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三、防火窗(一)检查
36、内容1防火窗的选型2防火窗的外观3防火窗的安装质量4防火窗的控制功能活动式防火窗的控制功能、联动功能、消防控制室手动功能和温控释放功能。(二)检查方法1)查看防火窗的外观。2)现场手动启动活动式防火窗的窗扇启闭控制装置。3)触发活动式防火窗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使其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活动式防火窗应能自动关闭,并能将关闭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4)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活动式防火窗电动关闭装置,活动式防火窗应能自动关闭,并能将关闭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5)切断活动式防火窗电源,加热温控释放装置,使其热敏元件动作,活动式防火窗在温控释放装置动作后 60s 内应能自动关闭。四、防火卷帘(一)检查内容1防
37、火卷帘的设置部位防火卷帘常见的设置部位有自动扶梯周围、与中庭相连通的过厅和通道等处。对设置在中庭以外的防火卷帘,应检查其设置宽度: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 30m 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大于 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 30m 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宜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宜大于 20m。2防火卷帘的设置类型常见的防火卷帘有钢质防火卷帘和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仅符合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防火卷帘类型不宜选用侧式防火卷帘。3防火卷帘的外观4组件的安装
38、质量防火卷帘的控制器和手动按钮盒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 1.31.5m。对设置在通道位置的防火卷帘,需要由感烟、感温两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组联动;对设置在其他位置的防火卷帘,可由同一防火分区两只不同的火灾探测器组联动。5防火卷帘的系统功能(二)检查方法1)手动启动防火卷帘,观察防火卷帘运行平稳性能以及与地面的接触情况;测量卷帘的启、闭运行速度;测量卷帘启、闭运行的噪声。2)拉动手动速放装置,观察防火卷帘是否具有自重恒速下降功能。切断防火卷帘电源,加热温控释放装置,使其热敏元件动作,防火卷帘在温控释放装置动作后能自动下降至全闭。3)使感烟、感温探测器分别发出模拟烟、温火灾报警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应
39、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火灾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4)操作防火卷帘控制器的手动控制按钮,观察防火卷帘控制器的手动控制功能,消防控制设备上防火卷帘信号显示正常。5)手动启动防火卷帘手动控制按钮,卷帘下降、停止、上升等功能正常,并向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动作信号。6)在控制室手动启动消防控制设备上的防火卷帘控制装置,观察防火卷帘远程启动。7)感烟、感温探测器分别发出模拟烟、温火灾报警信号,观察防火卷帘自动启动。需满足以下要求: 用于分隔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当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防火卷帘由上限位一次降至下限位全毕,并向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动作信号。用于疏散通道、出口处的防火卷帘,当感烟探测器
40、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防火卷帘由上限位降至 1.8m 处定位,并向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反馈中位信号,当感温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防火卷帘由中位降至下限位全闭,并向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全闭信号;或防火卷帘控制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控制防火卷帘自动下降至距地面 1.8m 处停止,延时 560s 后,继续下降至全闭,并向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各部位动作信号。五、防火阀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 70时关闭。(一)检查内容1防火阀的外观2安装位置防火阀主要安装在风管靠近防火分隔处。3公称动作温度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与竖向风管连接的支管处设置的防火阀,公称动作温度为 150
41、。其他均为 70。4防火阀的控制功能主要检查防火阀的手动、联动控制功能和复位功能。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可手动关闭,也可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自动关闭,均能在消防控制室接到防火阀动作的信号。(二)检查方法1)查看防火阀外观,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安装牢固,阀体内不得有杂物。2)在防火阀现场进行手动关闭、复位实验,观察防火阀的现场关闭和手动复位功能。防火阀动作灵敏、关闭严密,并能向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3)使感烟探测器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观察防火阀的自动关闭功能。同一防火区域范围内的防火阀能自动关闭,并向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4)在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上和手动直接控制装
42、置上分别手动关闭防烟分区的防火阀,观察防火阀的远程关闭功能。防火阀的关闭、复位功能正常,并能向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其动作信号。六、排烟防火阀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 280时自动关闭,通常安装在排烟风机入口处、与垂直排烟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和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排烟支管上。排烟防火阀与防火阀不同之处主要是安装管道和动作温度不同,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上时,其公称动作温度为 70,而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的管道上时,其公称动作温度为 280。七、防火隔间(一)检查内容1建筑面积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小于 6.0m2。2防火分隔防火隔间墙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
43、h 的防火隔墙,门为甲级防火门;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的最小间距不小于 4m。3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均采用 A 级材料。4使用用途防火隔间不得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二)检查方法防火隔间面积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 5,核查防火门产品与市场准入文件、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第四章安全疏散检查第一节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一、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一)检查内容1安全出口的形式利用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作为安全出口时,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等因素紧密联系。2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的数量与安全出口总
44、宽度、安全疏散距离有直接关系。当安全出口总宽度足够时,还应保证在不同人员分布条件下的安全疏散距离,一般要求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安全出口不少于 2 个。3安全出口的宽度1)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如一座二级耐火等级的 6 层民用建筑,第 4 层的使用人数最多为 400 人,第 5 层、第 6 层每层的人数均为 200 人。计算该建筑的楼梯总宽度时,根据楼梯宽度指标 1.0m百人的规定,第 4 层和 4 层以下每层楼梯的总宽度为 4.0m;第 5 层和第 6 层每层楼梯的总宽度可为2.0m。2)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3)首层外门的总宽度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的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疏散人数计算确定。4安全出口的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