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眉.页脚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方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 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马哲史涉及的代表人物: 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与毛泽东; B:改革开放时期,还给予狄慈根、梅林、考茨基、拉法格与普列汉诺夫等人以一定的地位; C: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一些被称为“ 异端”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三个五十年”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三个五十年、三
2、大历史形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到 19 世纪末期) 三个小阶段:第一,19 世纪 40 年代初至 1848 年,创立阶段。第二,1848 年至 187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1848 年和 1871 年革命实践中,在政治经济学和军事科学研究中检验、运用和发展。第三,1872 年至 19 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和进一步发展、传播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一个 50 年,是形成、创立和系统化的 50 年,是凯歌行进的50 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中国取得重大发展(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 三个小阶段:第一,
3、19 世纪末至 1917 年,在俄国的发展。第二,1917 年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由发展到停滞阶段。 第三,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1949 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个 50 年,其间虽然出现过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和斯大林的教条主义,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取得重大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艰难曲折中发展(20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末) 1、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199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由发展到失败。 2、 20 世纪 50 年到中期至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曲折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
4、展的第三个 50 年,是停滞、危机和重新崛起的 50 年。20 世纪的最后2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页眉.页脚其次,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再次,有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最后,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方法第一,学习马哲史要和总结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 第二,学习马哲史要和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结合起来。 第三,学习马哲史要和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
5、克思恩格斯开始理论活动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个人主观条件) 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二、独立的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三、人类先进理论思潮的出现四、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五、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六、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教育和个人天赋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行,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恩选集1 卷,1995年版,277 页) 二、独立的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表现。三、人类
6、先进理论思潮的出现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黑格尔 四、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强有力的论证。 五、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 首先,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进行的。 其次,德国无产阶级不仅有英发工人运动的经验为借鉴,而且,它还属于欧洲富有理论修养的民族,有条件继承民族的理论思维传统。最后,资产阶级社会问题首先作为意识形态问题出现。 六、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教育和个人天赋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转向黑格尔革命民主主义和青年黑格尔主义马克思 波恩大学(1835 年 10 月-
7、1836 年 7 月).页眉.页脚马克思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 柏林大学前期(1836 年 10 月-1838 年 5 月)1836 年 8 月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柏林大学后期(1838 年 6 月 -1841 年 4 月)1837 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受黑格尔影响很大,加入青年黑格尔派 。 恩格斯在晚年是这样论述黑格尔的巨大功绩他第一个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成一个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试图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体的必然性把理性和信仰调和起来的企图使黑格尔哲学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它用纯逻辑的绝对理念取代基督教的非理性
8、的上帝,把理性提到了信仰之上;另一方面,他又保留了信仰的至上地位,使宗教和哲学等同。 黑格尔为了用哲学论证宗教,不得不排除其中的神秘主义和纯粹教义学;为了用宗教论证哲学,又不得不把神秘主义输入哲学。他必然遭到来自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正统的基督教神学家不满意他用理性主义对宗教所进行的裁剪,反对抬高理性遍地信仰,要求维护宗教的绝对权威;另一方面,那些忠实于辩证方法的黑格尔弟子也不能容忍他对宗教的退让,他们竭力要作出无神论的结论,把宗教降低为受理性审视和批判的对象。 在法哲学方面,黑格尔把现存的国家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样陷入了无法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他看到了国家的存在同经济发展以及阶级斗争相
9、联系,认为国家出现于“家庭”和“市民社会”之后(家庭生理的和伦理的直接实体,市民社会私人利益体系) ;另一方面,他又把国家看作家庭和市民社会的“ 外在必然性”和“内在目的”,并且是国家把自己分裂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因而国家凌驾于一切现实利益的对立之上。 他以隐蔽的方式表达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变革的愿望,但实际上,他却处处肯定王权,并把君主立宪制看作最合理的国家制度。这就暗中保护了现存的普鲁士王国政府。可见,黑格尔德法哲学同样为各种观点极不相同的党派提供了活动的地盘。激进派力图从中找到变革政治制度的根据,保守派力图找到维护现存政权的依据。激烈的政变和交锋,使黑格尔哲学终于公开分裂和解体。 黑格尔哲学在
10、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其内部蕴藏着无数的珍宝,特别是闪烁着天才光芒的辩证法。马克思向黑格尔哲学的转变是在博士俱乐部完成的,其关键人物是鲍威尔。 博士论文(1839-1841 年 4 月)从 1839 年开始,马克思开始准备博士论文,直到 1841 年 3 月底完成,他的思想获得了较大的深化和完善,具有里程碑的性质。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包括献辞、序言、正文和附录的片断。序言中马克思表明他写作的政治目的:“ 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 ”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
11、:“世界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德谟克里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在细节上的差别。马克思.页眉.页脚以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为重点,论证了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原子偏斜运动正体现了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这显然是黑格尔没有达到的。 博士论文 表明了马克思第一次以哲学家的身份面世。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可以说马克思的思想演进获得了两点突破:首先是他真正接触到了哲学探索的实质问题, (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申出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现实的关系。 )其次是他找到了从事哲学探寻的正确方法。1841 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申请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4 月 6 日寄走论文,4 月 1
12、5 日在马克思缺席的情况下授予他博士学位。 恩格斯转向黑格尔哲学移居不来梅的时期(1838 年 8 月-1841 年 3 月)是恩格斯转向黑格尔哲学、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时期。 恩格斯在柏林服兵役期间(1841 年 9 月-1842 年 9 月)开始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交往。 第四讲 马克思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1839-1844) 一、 莱茵报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实践动摇了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18421843)1、第 篇政论文章 评普鲁土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遏制言论自由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2、反 林木盗窃法 。 (马克思对经济问题的最初涉足) 马克思愤怒
13、地讥讽道:拥有森林的是贵族和富人,而捡拾树枝的是穷人, “如果法案的这一条被通过,那么就必然会把许多穷苦人民从活生生的道德之树上砍下来,把他们当做枯树抛入犯罪、耻辱和贫困的地狱。 ”那么,胜利的将是木头偶像,牺牲的却是人。 在马克思看来,国家和法作为理性自由的存在方式,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它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公民,应该保护被压迫的广大贫苦群众。然而,现实中的普鲁士国家和法律却只为林木占有者说话。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国家和法应当能够战胜和克服私人利益,但实际上私人利益处处占了上风。为什么强大的国家理性在私人利益面前竟显得如此软弱无力?这是马克思感到极度苦恼的疑问。 3、关于
14、摩泽尔地区的文章,反对当时的税收政策。 在国家和私人利益关系上,马克思突破了单纯谴责私人利益,开始正视国家本身的“缺陷”。 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应有和实有):1、物质利益问题和等级问题决定人民对待事物和法的态度。不同的社会等级有不同的利益,这决定着他们制定法律的态度 。 2、客观关系问题:人的行为是由一些客观的关系与制度所决定的。在评论书报检查制度时,马克思就指出,人们往往只注意个别人和检查官,而忽略了决定他们行动的社会制度问题。其实个人的行动与制度是一致的,仅改变个人的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人的行为是由一些客观的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改变政治制度而不是撤换某个执行官。 3、强调哲学要
15、走出自身,成为一种现实的批判的力量,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4、哲学是世界的本质。马克思看到了物质利益及客观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但是他依旧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质。真正的理性存在于人民之中,而出版物与哲学是这种理性的集中体现。 .页眉.页脚恩格斯的莱茵报时期 :对国家信仰的动摇和对物质利益的认识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所引起的解放作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 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1804 年 7 月 28 日生于巴伐利亚,卒于 1872 年 4 月 13 日。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
16、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是感性的人,他认为这“ 是一切东西都围绕其周围的要点”。它赋予这种感性个体的基本规定是:第一,精神和肉体、理性和欲望的统一,由此引伸出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哲学原则;第二,个体和类的统一,由此引伸出人和人相统一的哲学原则;第三,作为认识主体和作为感性对象的统一,由此引伸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原则。 费尔巴哈得出了改革哲学的三个重要结论:第一,主宾颠倒。 批判思辨哲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把它的原则颠倒过来。 “我们只
17、要经常把宾词当作主词,将主体当作客体和原则,就是说,只要将思辨哲学颠倒过来,就能得到毫无掩饰的、纯粹的、显明的真理。 ” 第二,揭露和消除人的本质的异化。他指出,异化的实质是人的类本质和人的感性存在的分离。 “人的本质只是包含于共同体之间,包含于人与人的统一之中” 。而消除异化、实现人的类本质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建人的社会共同体。 第三,德法联盟。他预言:既然哲学的主要工具是思维和直观,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生活的真理。那么,善于思维的德意志民族就必须同善于实践的法兰西民族相结合。这是男性原则和女性原则的结合,是最高的完美和谐。“心情,是女性的原则,是对有限事物的官能,是唯物主义的所在地这是法国式的想
18、法;头脑,是男性的原则,是唯心主义的所在地这是德国式的想法。 ”(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第 111-122 页)三、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最初批判 克罗茨纳赫笔记包含了对 22 位作家的 24 部著作的摘录。在政治学方面,包括了马基雅弗里、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在历史学方面,包括了德、英、法、瑞典等国作家的著作;,其中分析了从公元前 6 世纪至 19 世纪 30 年代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1927 年,苏联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的题目发表。 市民社会:A:最初是指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之外的第三等级之中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它有时同资产阶级社会具有同样的意义
19、。 B:市民社会的引申含义是指财产关系、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尤其是指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A: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础和前提。B:不是政治国家决定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私有财产是国家制度的基础。.页眉.页脚C: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它代表着虚幻的共同的利益,它不是市民社会矛盾的调和而是市民社会的矛盾的表现。 四、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为德法年鉴撰写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标志着他向共产主义和唯物主义转变的完成。 主要思想有:1、宗教异化的根源是政治国家同市民
20、社会的分离。马克思认为,国家应该成为人的普遍利益的代表者,应该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来。信不信教、信什么教是每个公民自己的私事,而国家则代表全社会管理公民的普遍事务,因而,犹太人问题完全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无关,而是一个纯粹世俗的问题。德国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制国家。 人作为国家公民,是类存在物,是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但这是没有实在内容的虚幻的平等;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是利己主义者,在利益上相互分离,行为上彼此利用,这种失去类本质的状况和处境又是现实的、具体的。 “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作社会存在物;后一种
21、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别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成为外力随意摆布的玩物。 ” “只有利己主义的个人才是现实的人,只有抽象的公民才是真正的人。 ” 2、无产阶级的解放不是政治解放而是人类解放政治解放是促使封建制度解体的市民阶级的革命。政治解放的任务就是要摧毁那些使人民脱离自己的政治共同体的各种政治形式:教会、贵族和行会特权等等。其结果,就是使政治生活和私人生活彻底分开,即一方面是作为公共生活领域的政治国家,另一方面是作为私人生活领域的市民社会。由此造成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矛盾。 人类解放的根本任务是要在实际上消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矛盾,克服人的本质的二
22、重化(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犹太人要从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桎梏中解放出来,就不仅仅是同犹太人和基督徒有关的特殊问题,而是要对市民社会进行彻底的革命改造。这意味着,人类解放不仅要使用批判的武器,而且要使用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曾经指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9 页)人类解放理论:超越政治解放与宗教解放的局限性,实现真正人的解放,手段是坚
23、持不停歇的革命。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是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第一、人类解放的内涵是消灭私有财产,扬弃人的自我的异化。 第二、人类的解放的完成是人真正过着类生活。 第三、人类解放的力量是无产阶级。 1、 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对马恩思想发展的主要影响。2德法年鉴时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演变的影响。3、试比较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解。 4、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最初批判的意义及主要成果。 .页眉.页脚5、概述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几个环节。6、简述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的主要思想。 第五讲 马克思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24、(1844) 主要涉及两篇文献: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马克思与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 的核心内容是异化劳动思想和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和哲学的论证。 一、异化的含义二、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1、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2、劳动本身和工人相异化。3、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4、人同人相异化。 三、异化的扬弃和共产主义1、异化的根源 2、异化劳动与分工以上分析得出的几点结论: 第一、异化劳动和分工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原因,是更为根本的东西。 第二、异化劳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异化。 第三、由上述两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把共产主义的目标仅仅局限
25、为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而必须是扬弃异化,恢复劳动的自由自觉的性质。 3、马克思批判了当时在欧洲流行的五种共产主义理论。4、共产主义的核心是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既是私有财产的扬弃过程,又是人的异化的扬弃过程;消灭私有财产和扬弃异化是内在统一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共产主义将消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并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共产主义将使人的感觉和特性得到解放,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的几层基本含义:第一、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 第二、自我异化的扬弃是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本质的复归。 第三、这种对人的本
26、质的复归是在以往的历史的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基础上的复归。 第四、共产主义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即积极的人道主义的生成。 第五、取代异化的人的将是“总体的人”。总体的人指“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四、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1、人是类的存在物。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和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进行创造。3、人的类的特征:自由自觉地再生产自身和自然界,即创造世界与自我创造。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 1、人化自然:指被人的对象化活动所改造、变形、再创造,同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体现.页眉.页脚了主客体统一的自然。2、人与自然
27、同一的基础是人化自然。3、工业和自然科学实际地创造着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创造着人与自然的统一。 4、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是同一种科学。 (三)人与人(社会)的统一 1、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以自己的本质活动创造人的社会关系,异化劳动产生异化的社会关系,而对象化的活动产生属人的社会关系。 2、人与人、人与社会应该是处于一种相互创造的关联之中,真正的个人的占有与享受具有社会的性质。3、人与社会的同一和人与自然的同一是一致的,两者是同一个同一体。 (四)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 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 他指出, “共产主义是人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
28、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人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 ”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 五、 手稿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第一 ,虽然不是完整的著作,但内容丰富 ,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融合。 第二, 手稿 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尤其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一般性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历史策源地。第三, 手稿 既是“ 两个转变” 思想的总结,又
29、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新起点,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第四, 手稿 于 1932 年首次全文发表后,在西方掀起了第二次“马克思热”。 神圣家族接近于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副标题是“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驳布鲁诺 鲍威尔及其伙伴”。该书写于 1844 年 8 月底至 11 月,1845 年 2 月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版。写作目的是帮助人们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一、揭露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哲学的思辫唯心主义性质二、从异化史观向实践观点的过渡三、从抽象人的观点向现实人的观点的过渡四、对历史唯物主义某些基本原理的最初阐述第一,提出了把生产方式作为理解现实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在思维和幻
30、想的天国中,而在尘世粗糙的物质生产中。第二,继续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思想,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在评论法国革命时提出这样的见解:“ 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 第三, 神圣家族 反复论证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第四,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异化的实质是什么?人最终能够扬弃一切异化吗? 2、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页眉.页脚3、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构想?4、如何评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概述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主要几个阶段。 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18451848)
3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哲学的雏形 马克思于 1845 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的一个提纲式的笔记,用 11 条十分精练地概括了自己当时哲学的主要见解。恩格斯把此称之为新世界观,人们一般称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也可以把此看作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构想的萌芽。 一、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
32、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3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4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
33、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5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6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7 因此,费尔巴
34、哈没有看到, “宗教感情” 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8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9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10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页眉.页脚1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写于年春,原文是德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卷第页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哲学 A、实践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实践哲学把对象、现实
35、、感性,即现存中的一切都当作是“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 实践 ”来理解。从主体方面来理解B、实践哲学的功能在于 “改变世界”。 C、实践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人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物。人与环境都是人的实践的产物。 D、人的本质是实践,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 E、实践是人的世界的根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一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F、现实世界的分裂的根源是人的自我异化,只有通过革命的实践才能扬弃这种分裂,属人的社会以实践为根基。同时实践是人化自然的基础。 G、一切认识问题,无论是“抽象的思维”还是“ 感性的直观 “,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问题,即只能从实践的角度加以解决
36、。 提纲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是马克思第一次从根本上分析和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标志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为建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并以实践为核心建立了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哲学观。 3、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称它为“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4、今天,世界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 提纲所包含的理论原则对于我们澄清思想、把握真理、认识人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
37、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 1845 年秋至 1846 年 5 月左右共同撰写,是他们继神圣家族之后第二部合作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 一、批判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确立新历史观的出发点。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 二、青年黑格尔派的失误在于不能跳出自我意识的圈子 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 中批判了鲍威尔和施蒂纳把现实的批判和现实的历史进程归为自我意识的批判。 2、
38、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性质。指出,他们的唯心史观来源于黑格尔哲学。 三、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1、两种历史观的对立,想象的人与实际活动的人。具体说来,德国古典哲学从想象的人出发,而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实际活动的人出发。 2、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 3、历史的现实基础是物质生产。“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页眉.页脚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 四、人类社会结构(或历史)的五个基本要素 1、人的基本需要和生产,它构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
39、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2、在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及其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需要和再生产。 3、人自身的再生产,指人繁衍及家庭关系。 4、生产活动所结成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 5、意识。意识最初并非独立的东西,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组成要素。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是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它就依然是这种产物。 ” 五、人类历史的演进 人类实践总体的分化与统一 1、分工导致了私有制
40、的产生。 2、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社会关系产生的历史也就是社会关系异化的历史。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一切历史的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4、分工导致精神与物质的分裂,随着分工的发展,统一的人类实践活动开始分化,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分裂,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者形成固定的职业分工,意识形态就是独立化的精神生产极其成果,它是分裂世界的颠倒的意识,虚幻的意识。 5、由于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统治阶级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独立化的和异化的社会力量,其要害的为现实辩护. 六、共产主义与消灭分工 1、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给定的理想状态,而是一种变革现实、使现
41、存革命化的历史运动,开放的过程。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 2、共产主义的任务:作为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共产主义实质是要根本消灭阶级对立和私有制,而要从根本上消除阶级对立和私有制,则必须扬弃异化、消灭分工。 3、扬弃异化和消灭分工的宗旨是恢复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由自觉的特点。 七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1、 形态 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起构成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2、系统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革命
42、变革。 哲学的贫困进一步阐发唯物史观 本书全名为 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 贫困的哲学 ,1847 年用法文写成,同年 7 月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以单行本出版。 一、对蒲鲁东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一些基本结论 1、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们的交往关系的产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生产力是历史的基础,作为人类时间能力结果的生产力的不断积累和历史继承,形成了人类的历史。历史本质上是个体发展的历史,但是个体的活动要借助物质关系而实现,物质关系构成人的其他关系的基础。 3、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结构以生产力为基础。 .页眉.页脚4、阶级社会中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斗争与革命。 三、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
43、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1、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有决定意义的文献。这一著作证明马克思“已经彻底明确了自己的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基本点”。 2、影响大。3、 哲学的贫困达到了思想的成熟程度和文字表述的准确程度的统一。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写于 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1848 年 2 月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共产党宣言分序言和正文四章。 1872 年1893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 宣言 引文说明了 宣言 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
44、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 宣言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第一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本部分最后一句话“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必然”的出处。 宣言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5、的文献 ,深刻分析了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危害和错误。 宣言 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首先要参加当前的斗争,但是不要忘记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要努力争取国内外大量的同盟者。最后一句话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 宣言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 1848 年的革命风暴。2、 宣言 中,马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了科学地阐述, “它以天才的透
46、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这个新世界观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3、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斯大林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页眉.页脚思考题: 1、如何把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实践范畴的含
47、义和意义? 3、如何正确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中关于共产主义和消灭分工的论述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6、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7、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两个必然”的结论已经过时?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资本论中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资本论被列宁称做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是马克思积 40 年时间完成的,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唯物史观,并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一) 资本论
48、对唯物史观的运用、验证和方法 1、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概括 包括社会发展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等等。2、对社会结构的系统阐述从横向方面揭示了社会结构,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要素。马克思区分了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直接生产力和间接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等等。3、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与形态的系统阐述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社会发展五形态: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以及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