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箕子九畴气象文化气象领域的五行应用秋雨的博客 终为灰土,留名后世,不过是个符 http:/ http:/ 箕子的洪范九畴2014-01-03 10:12:54箕子的洪范九畴秋雨尚书洪范这一篇远古文字,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认为是周初周武王姬发访问箕子时的谈话记录,古今学者对此无疑议。中国远古文化从河图、洛书到八卦图,从八卦图到洪范九畴,由洪范九畴传承后世,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主链条,所有这些经历了数千年的漫漫岁月。洪范九畴成为这一主链条上的一个大节点,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发展。传世的洪范九畴是生长于淇河岸边的箕子所作,洪的意思就是大,范的意思就是法,箕子集前人的智慧于一体,行文于洪范九畴其中
2、,开创了周代天地人伦的常道和秩序,形成了周朝实行的行政法则,将远古文化继往开来。箕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华中远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而这一切奠基皆是在淇河岸边完成的。箕子名胥余,朝歌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人,因而尚书洪范代表着远古中原文化。箕子是不是商代帝辛的叔父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与帝辛沾亲带故。据说箕子不满帝辛,被帝辛降为奴役,从此装疯卖傻,隐居淇奥。箕子是商末周初学界泰斗,他通晓天文地理,精于琴棋书画,可谓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之全才,堪称华夏文化第一人。箕子不满帝辛,夜深人静之时,总要在淇奥弹曲,借以抒发心中郁闷。他作有一首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3、不与我好兮。其中的“狡童”指的就是商代帝辛,用周人侮辱性的称谓就是“商纣王”。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就是:麦苗淇奥绿青青,田野庄稼五谷生。顽劣孩童淘气闹,与臣翻脸祸朝廷。箕子披发佯狂,隐而鼓琴自悲,把自己的坎坷人生之愤懑,阴阳五行之思考,天人感应之领悟,社会历史之归纳,都赋给了琴弦,箕子操又称箕子吟,为箕子自作,成为中华第一名曲。帝辛以为箕子真疯而把他囚禁,周灭商后释放箕子,并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于是便有了尚书洪范,原文字如下: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
4、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
5、师。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全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
6、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
7、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
8、,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后人说箕子目睹帝辛挖比干之心后便披发佯狂,估计这是周人及后世以讹传讹,有意在利用箕子抹黑帝辛。又说箕子佐政时见帝辛进餐必用象箸,而看出帝辛的奢侈败落,箕子屡谏帝辛无果,于是箕子离去。箕子隐居不一定是真的隐居,他是殷商的贵族,周人进攻殷商时,他是帝辛的大臣。但从诗经小雅白驹中发现,疑似箕子与周人早有来往,关系甚好,说明他已是身在殷商心在周,这里面有没有微子对箕子的拉拢腐蚀就不得而知了。据说箕子并不愿做周的顺民,于是便带领遗老故旧从今胶州湾东渡
9、朝鲜,创立了箕子王朝,朝鲜平壤有箕子陵。其实箕子是被周朝封于朝鲜,他带着殷商的文化去了那里。朝鲜的文化也是我们华夏文化的遗留。当时箕子把华夏文化的阴阳、八卦、五行、天干、地支流传到了朝鲜,所以韩国的国旗用的就是八卦中的四卦图案,也就是乾、坤、坎、离,代表天、地、日、月。孔子时代称淇河岸边的箕子、微子、比干为“三仁”,“三仁”之中宣传箕子的才华是可以的,但不能用箕子损害商代帝辛的形象。尚书洪范九畴属于箕子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表明了九畴的成熟,已不属于初创,而应有其历史渊源。文章开头姬发对箕子说:“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意思是说:“上天保佑下民,监视他们的行为
10、,我不知道它的规律秩序如何。”箕子对答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意思是说:“我听说从前鲧用土来阻塞洪水,违反了五行中水的特性,上帝大怒,不给他洪范九畴,世界失去了常道和秩序,鲧就被杀死了。禹继承鲧的事业,上帝给了他洪范九畴,世界才恢复了正常秩序。”“彝伦攸叙”是天地人伦的常道、秩序,也可以说是规律、法则和秩序。箕子认为这是上帝给予人们的,天人之间有感应,说是天子施政,可招致风、雨、冷、暖反应。箕子曾经提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多数决,他认为天子自己赞同,龟兆赞同,耆象赞同,大臣赞同,黎民赞同,就是大同;天子
11、、龟卜、耆象都赞成,而大臣、黎民反对,算是吉利;天子、龟卜赞同,耆象、大臣、黎民反对,就是对内吉利对外凶灾;天子、大臣、黎民都赞成,龟兆、耆象反对,就是不可轻举妄动,如此等等。据说中国围棋也是箕子在淇河上游发明的,关于“淇”字的起源,有学者认为由启、杞、其、弃、漆、亓、丌等字或字音传承而来,或与卫水、漆水、沮水、济水等有历史传承关系。其实淇河比大禹之后的启要早,商末后期之微子姬启(哈哈哈 忘了祖宗姓氏之人)更不沾边。太行山定型于 3000 万年之前,6000 年之前,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所在地大赉店已有人类居住,那时间也许就有了“淇河”这个名字。河的得名估计与山西省铜陵县一处簸箕形状的山峰有关,
12、那里是淇河的源头,如今形状依然。古人可能是将“箕”字去掉了竹字头,添加了三滴水旁,从而“淇”字问世。簸箕山峰在商代箕子的封地,箕子之名可能也与此有关。箕子对着姬发侃侃而淡,接下去是谈洪范九畴的具体内容。那时行文质朴,还未有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景象,不需要旁征博引诸子百家,更没有多少古代圣贤的论著,不用标榜本学派的思想怎样古老。箕子对洪范九畴起源的追述十分简单,只是说了鲧与大禹的治理洪水。夏商两族历史上是对立的,如果不是尊重事实,而是学着周人历史造假,箕子是不会把获得洪范九畴的事迹加在夏人祖先的身上。河图、洛书和伏羲的八卦图可能起源很早,伊尹九主和巫咸所说天有六极五常,都关系到九洛之事,把这些传
13、说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洪范九畴的渊源和发展过程,也可以推知夏、商、周三代相承相袭的承接关系。据说周代很注意吸取商代的经验,虽说后世有成语“殷鉴不远”,但周人吸取的不唯商代教训,更多的是吸取商代的宝贵经验。吕氏春秋慎大览有如下一则故事:姬发牧野暴乱灭商兴周,俘获商朝两个俘虏,姬发问俘虏:“商朝有妖吗?”一俘虏答话说:“商朝有妖,大白天能够看到星光,而且天上飘着血雨,这就是商朝的妖气。”另一俘虏又说:“这就是妖,虽然并非是大妖。商朝堪称大妖者,乃是子不从父,弟不听兄,君不行正道,此乃是大妖者。”姬发离开座位向两个俘虏拱手相谢。这两位并不是尊贵的俘虏,而是他们说的话太贵重了。故周易中说:“愬愬履虎尾,
14、终吉。”大白天能够看到星光,天上飘着血雨,这些奇异天气现象,自古认为是不样之兆。第二个俘虏认为更大的妖气在于人心“失礼”。这也许是周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尤其是“弟不听兄”,更像是出自卖国者微子之口,意在抹黑商代帝辛。但故事中姬发对两位俘虏一段抹黑帝辛的话尚且如此“礼贤下士”,对商代重臣箕子的话当然会更加重视。商代的洪范九畴,周代是采用了的,为的是不使天地人伦失去常道,造成灾害。洪范九畴中的气象文化2014-01-03 18:08:23洪范九畴中的气象文化秋雨箕子洪范九畴是一套严密的神学体系,其立论的前提是假定了 个人格化的、能够主宰天地宇宙的神灵,文中称之为“天”,或者叫做“上帝”。箕子认为,“
15、九畴”是天给人们指出的九条大道,九条大法,人们若背离这九条自行其事,就会造成天地混乱,导致人间灾祸。天是通过天象和气象来警告人们的,人们则又是通过观察天象和气象来揣摸天意的,这是愚昧时代的产物,但也蕴含着科学的萌芽。远古黄河流域,科学尚处于萌芽状态,神学主宰着黄河流域先民的意识形态,科学只是神学的附庸和奴仆。但是,远古的神学体系离不开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这个附庸作为支撑,洪范九畴就是在这样的科学朦胧时期而问世的。后人皆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箕子也不例外,尤其是五行理论,是在河图、洛书、八卦图基础上的拓展创新,堪称伟大!第一畴的五行是对自然界物质所作的五种分类,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16、商末黄河流域先民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作下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等”,五种物质产生五种作用和五味,当时还没有产生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意识,相生相克的五行排列次序应为木、火、土、金、水,彝伦攸叙虽是在讲次序,但却没有相生相克的次序排列。五行是天地人伦大道的总纲,是总规律,统摄天象和气象,其他八畴是对五行的具体实践应用,五行与五事、五卜、五征都有关系。五行的水、火、木、金、土分别对应五卜的雨、霁、蒙、驿、克,五征的雨、旸、燠、寒、风,五事的貌、言、视、听、思。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人有求于天为五卜,天昭示于人为五征。五行的理论统辖着自然万象的变
17、化,统治者天地人间芸芸众生的具体行为。第二畴与第一畴关系密切。譬如水行统辖着雨,人们若向天卜雨,貌之仪表举止如果恭顺和严肃,人间就会得到及时好雨;貌之仪表举止如果适当,态度狂乱,上天就会阴雨连绵,灾祸便会接踵而至。其他四行与人们说话的言、看东西的视、闻声音的听、想事情的思有关。所以作为尘世间的芸芸众生,嘴不能乱说,眼不能乱看,耳不能乱听,心不能乱想,否则就会带来凶征灾祸。这应该是作为封建统治理论的儒家文化之最原始的源泉。第三畴的八政之中,食、货两政为社会实践活动,属于奴隶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余六政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视为精神世界的远古意识形态。司空主管工,司徒主管土,司寇主管刑,也就是负责
18、对内的镇压,所管理的皆是国家内政;宾主管外交,师主管外政,奴隶和封建时代主要是负责对外用兵。所有八政都与大自然的气象密切相关,除了活动中需要远古气象,还特别注意气象异常,因为那是上帝给予人间的警示和忠告。第四畴的五纪由于前三畴的原因,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五纪就是岁、月、日、星辰、历数,不能乱用。第八畴中说:“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这段话本应放在第四畴之中,但却放到了第八畴的庶征后面,可能是后世整理的人把
19、竹简搞乱了。岁指的是木星,星辰指的是天空的繁星,观察岁星、日、月和其他星星,是为了预知四时节令的变化,推算远古历法中的历数,以利农耕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属于黄河流域先民掌握气候四时变化的问题。君王应该省知什么,卿土、帅尹、庶民应该省知什么,都是有规定的,看来古人把观察天空日月星辰也划分了等级,这也是奴隶和封建社会人类等级森严的突出表现和特色。真是万恶的旧社会!大自然馈赠美好春风,无论贵贱贫富,哪管是官是民,皆可一样享用,尽可沐浴春风。分什么富贵达官与贫穷百姓,分什么王者与庶人,同在蓝天下,难道春风也羡富嫌穷?难道谁高贵,就能多得二两春风?春风起于自然,岂有谁能独占?庆幸今天步入新的时代,劝君巧
20、借春风力,莫把春风分雌雄。第四畴之中特别突出了岁星,木星成为五纪之首,是因为那时历法用岁星纪年,十二辰、十二次是最关键的天空区划方法,且最重要的星辰总要由君王来占据。第五畴的皇极是洪范九畴的目的所在。文中大段的理论叙述,无非是在强调“皇建其有极”“全其有极,归其有极”“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民之父母官”估计自此而来,开了历史先河,新的时代,官是民之公仆,已经降低了辈分,再不可这样称呼了,也希望某些官老爷抛弃奴隶和封建时代的糟粕思想意识,做好人民的公仆。那个愚昧的时代,君王们似乎还没有把自己比作太阳,而只是将自己比作天上的星辰,后世在这方面的确有甚于远古。第六畴的三德是君王们的统治手段,
21、三德说的是正直、刚克、柔克,不管怎么说,君王们握有生杀予夺之权是无可争辩的,就连他们死了也要活人为他们殉葬。第七畴的稽疑说的是五卜二占,也就是雨、霁、蒙、驿、克、贞、悔。第八畴的庶征是五征和一叙,也就是雨、旸、燠、寒、风、时。第九畴讲的是五福和六极,五福就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就是凶短折、疾、忧、贫、恶、弱。总之,洪范九畴包含的是一套严格而完整的神权统治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规定了天、地、人、神的等级关系和行为准则,而且大自然万千气象贯穿于这些相互关系之中。其中思想核心五行的具体应用,譬如五纪、五卜、五征都是气象问题,五事属于观察和处理气象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气象成了那个愚昧时代
22、上帝手中得意的工具,实际上是奴隶主和封建君王愚弄、压迫和统治芸芸众生的神学工具。洪范五行被应用于气象领域2014-01-04 16:10:48洪范五行被应用于气象领域秋雨黄河流域的先民认为,天文气象是上天给予人间的警示和忠告,最能表达上天的旨意,且与农耕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天地间的事物多与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密切相关,五行又是天地间所有物质的分类,所以五行理论被后世应用到了很多领域,而且气象成了五行理论最原始、最基本的应用领域。一、五行理论被应用于星辰命名和天空区划利用五行理论命名星辰,把被命名的星辰称为五神,其中岁星称为木神,荧惑星称为火神,镇星称为土神,太白星称为金
23、神,辰星称为水神。利用五行理论进行天空区划,被区划的天空称为五兽,其中苍龙区属木,位于东方;朱雀区属火,位于南方;黄龙区属土,位于天顶的中央;白虎区属金,位于西方;玄武区属水,位于北方。天空区划的五兽由四象发展而来,四象是上古四方氏族部落联盟的图腾,其中龙和玄武是综合虚拟的动物,朱雀和白虎是鸟兽之王。四象起初配二十八宿,每象七宿,五兽比四象多出一条黄龙盘踞天顶中央,因而二十八宿只好与五兽重新相配。四象前身是九野,九野发展到四象时,二十八宿也曾被打乱后重新配位。用九野区划天空时,九野之中的中央钧天大约相当于五兽的黄龙区,因而中央钧天与黄龙区的星宿基本相同,余下四方天区的星宿来配周围四兽就可以了。
24、商末周初黄河流域的先民对星空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大多数星辰已经有了命名,由诗经可知,那个时代已经有了牛郎星、织女星等星辰的命名,天空区划也已十分明白,诗经中有关星辰的名字很多,可见当时天文知识已很普及,先民们可以按照需要自由解释,统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解释,最终达到为神学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推动了科学的前身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发展。可见神学的产生与发展也需要科学观测作为基础,原始科学奠定了神学殿堂的基础,神学的殿堂也飞出了科学。二、五行理论被应用于天气和气候描述利用五行命名星尘,进行天空区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观天候气,通过天象预知和掌握人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用五行直接描述大自然
25、的万千气象。把五行用于对天气的描述就是五征。其中:燠属木,表征的是暖和天气;旸属火,表征的是有阳光的天气,碧空骄阳;风属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下风方,有风时常会出现雨土和霾的天气现象;寒属金,一般而言,大自然中的金属物质总是比其他物质的温度低,潮湿时金属物质表面最易凝结水露;雨属水,天空降落雨雪,落地便成为水。用五行直接描述多姿气候,通常称为四时,但在洪范中,除了春、夏、秋、冬,还多出来一个(愣字去掉忄)季,成为一年五时。其中:春属木,该季草木萌发;夏属火,该季天气暑热;(愣字去掉忄)属土,这是为了配五行而造出来的一个时或者季;秋属金,该季万物果实成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遍地金黄;
26、冬属水,冬寒生水,水生彻骨寒冰。(愣字去掉忄)这一时或者季是为了配伍中央之土行而人为设置的。黄河流域最晚到了夏商之时,先民便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四立来表征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每季 90 多天。洪范将每季最后的五分之一单独拿出来,放入(愣字去掉忄)之中,(愣字去掉忄)时或季共有 18 天,这 18 天不属于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说,(愣字去掉忄)分为四个阶段,不象其他四时或四季集中在一个时段。这种划分很不科学,黄帝内经也是随着洪范分为五季,增加了一个长夏,具有实用价值,但作为气候季节划分不可取,被后世所抛弃。三、五行理论被应用于天气预测和天意占卜天气预测用的是五卜和五征,天意占卜
27、用的是五事和五征。上天发出的警示和忠告,在黄河流域的先民看来就是象,也就是气象和天象,洪范给具体化为五征,就是雨、旸、燠、寒、风。为了第七畴中的“稽疑”,占卜未来吉凶祸福,先民们便通过卜筮进行五卜,就是雨、霁、蒙、驿、克,属于远古天气预测,预测或者占卜的天气有晴雨、晦明、风等。五卜中的霁就是天气转晴;蒙是天气轻阴,属于晦暗天气;驿指的是气的络驿不绝,也就是风;克指的是能不能成其功。“稽疑”中除了五卜之外,还有贞、悔两个占卜,周易中贞为六十四卦的内卦,悔为六十四卦的外卦,卦的下爻为贞,上三爻为悔。“稽疑”中的卜筮过程据说十分烦琐,可惜甲骨文因帝辛被周人坑埋,使得远古卜筮文化变得支离破碎,周人中断
28、远古甲骨文化罪不可恕!“稽疑”实际上是奴隶和封建时代统治者披着科学的外衣,利用巫术进行自欺欺人的一套愚昧做法。但同时也是科学还未走向成熟,人类处于愚昧时代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农耕文明时期迫切需要预知未来天气气候变化,所以只能用时代所限、当时算是最先进的占卜术,去对未来天气气候变化行进神学猜想,之后又回过头来回验占卜准确与否,并将其结果记录在甲骨之上。今天所能看到重见天日的甲骨文字,知道了商代占卜有一定的程序,甲骨文刻写的卜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格式或体例,也就是某某日,某个史官或王贞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注明某月,如果日后应验了还要把应验情况补刻上去。所以一条完整的卜辞,常由叙辞(前辞)、命辞
29、、占辞、验辞组成,又可分为叙占命验、叙命验和命占验。验辞或命占验从客观上促使远古先民对天气气候变化进行观测记录,从而促进了先民们对天气气候变化的进一步认识。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有自己的天气气候预测,他们主要是通过天气气候变化愚弄芸芸众生,禁锢人们的思想意识,俯首甘心做他们牧羊鞭下的羔羊,所以统治者的天气气候预测属于上层建筑。民间也有天气气候预测,他们是为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为了社会有价值的实用,所以属于经济基础。远古真正有价值的天气气候预测在民间,洪范第四畴里的“五纪”,谈到了“庶民惟星”,但却被后人错误地放入第八畴中,其中说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列举了“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
30、之从星,则以风雨”,这是先民根据日月运行确定季节的例子。诗经中有一篇七月,记载的是先民根据物候确定时令更替的例子,还有一篇四月,被孔子误编为正月,是民间认识气象灾害的例子,其中还有不少先民认识万千气象的诗篇。诗经原本有 3000 篇,被孔子删减为 305 篇,否则今天会看到许多黄河流域智慧先民认识大自然万千气象的许多生动事例。黄河流域先民观察上天的旨意被称为事天之道,在洪范第二畴“五事”一节里,只是讲了个大纲提要,但把其中的相互关系说的已很明白。天之象、人视天、天与人事,这些与大自然中的万千气象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休征时雨肃(貌)狂咎征恒雨休征时旸乂(言)僭咎征恒旸休征时燠哲(视
31、)豫咎征恒燠休征时寒谋(听)急咎征恒寒休征时风圣(思)蒙咎征恒风其中休征就是吉祥的征兆;咎征就是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上述关系中,肃恭,乂从,哲明,谋聪,圣睿,属于合礼的范畴;狂不恭,僭不从,豫不明,急不聪,蒙不睿,属于非礼的范畴。似乎已经有了最原始、最朴素的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闪烁着远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光辉,对于今天“五位一体”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芸芸众生对于上天,其实洪范本意说的是对于奴隶主或者君王,恭顺合礼与休征密切相关,所以教化黎民百姓要对奴隶主或者君王恭顺合礼,如果不恭非礼就会有咎征的后果。由这种关系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类是可以感动
32、上天、影响上天的,上天也可以警告人类、惩戒人类。其本意隐含在字里行间,所谓的上天就是统治者。所以,芸芸众生循规蹈矩,俯首做一只羔羊,恭顺了,合礼了,作为上天的统治者便会给芸芸众生赐福添寿,反之便会灾祸临头,苦难接踵。愚昧的时代,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诗经中的黄鸟记载了血淋淋的事实,春秋时秦穆公死后,子车家族奄息、仲行二位大将,为秦国可谓出生入死,堪称鞠躬尽瘁,不为不忠,应该是恭顺合礼的典范,但却被活活随秦穆公殉葬,令后世为之愤怒,令后世为之悲哀!墨子节葬中说:“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西京杂记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乃得云母,
33、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应是周幽王引者),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三十九年,缪(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汉、唐废活人殉葬制,宋代殉葬制再度兴起,直到清朝,清朝康熙年间殉葬制才得以终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真是人吃人的社会!四、五行理论被应用于黄河流域全部的社会实践五行理论在商代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在黄河流域广泛得以推广,被应用于很多领域。经后世传承弘扬与发展拓新,到了汉代的各种著作中,与五行相配
34、的事物名目繁多,总计不少于数十种。汉代人们的一言一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可以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行,深深影响着中华后世的文化。与五行相配的事物不胜枚举,下面仅列举其中一部分: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时:春、夏、(愣字去掉忄)、秋、冬(洪范时或季的划分)五时:春、夏、长夏、秋、冬(黄帝内经季节划分)五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征:燠、旸、风、寒、雨五卜:蒙、霁、驿、克、雨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佐: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五神: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五兽:苍龙、朱雀、黄龙、白虎、玄武五虫:鳞、羽、赢、毛、介五纪:岁、日、历数、月、星辰五严:
35、泰、衡、嵩、华、恒五社:户、灶、中霤、门、行五器:规、衡、绳、矩、权五官:司土、司马、司徒、司寇、司空五音:角、微、宫、商、羽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臭:羶、焦(董)、香、腥、朽(腐)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菜:韭、薤、葵、葱、藿五福:康宁、寿、富、攸好德、考终寿五事:视、言、思、听、貌五德:明、从、睿、聪、恭五材:仁、勇、信、中、智五常:仁、礼、信、义、智五性:静、躁、力、坚、智五性:喜、怒、欲、惧、忧五神:魂、魄、神、精、志五度:气、血、神、形、志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耳、口、鼻、形五身:眼、耳、舌、鼻、身五数、八、七、五、九、六五行这种自然事物分类,首先用于四季、四时、四
36、方、天文、气象,之后推广到天地、神祗、山河、动物、植物、色、臭、味,进而拓展到人的肌体、感情、精神、思维、德行、官职、工具、祭祀等等。这些推广和延展,大都与四时、季节、气候、自然、物候等相互关联。其中木、苍龙、东方表征春天气象。春天树木花草生长,颜色主色调为青色,碧云蓝天,天气清明,因而被古人视为明。春风和煦,因而有被古人比作仁和喜。春天韭菜最早长出来,因而与春天相对应等等。火、南方、朱雀表征夏天气象。夏天炎热,因而被古人视为旸、赤色、灶、怒、力量、焦、苦味、躁等等。新时代也有五行理论应用的痕迹,譬如中国五好家庭标准:五好:政治思想好,生产工作好;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移
37、风易俗,勤俭持家好;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1982 年)五好: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1996 年)五好: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热心公益(2009 年)五行理论由远古的天文、气象逐渐推广开来,应用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但大体上可以归纳成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安排日常生活;二是古代依据季节时令安排祭祀,诗经中关于祭祀的诗歌最多,祭祀是古人最重要的活动。黄河流域的郑、卫之地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
38、生殖崇拜的重要仪式。商周时期,一年四季皆有隆重的祭祀,君王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其名称随季节的变化各有不同,春祭叫做春祠,夏祭叫做夏禴,秋祭叫做秋尝,冬祭祀叫做冬烝;三是在不同的季节时令,朝廷依据执事任命官员;四是统治者依据五行理论制定礼制,用所谓合乎天意的说教规范芸芸众生的道德与行为,禁锢黎民百姓的思想意识形态,达到愚民治民,把芸芸众生压在大山之下,成为驯服的羔羊,永不“犯上作乱”,求得江山永固,家族世袭的帝位万代传承;五是中国古代医学应用五行理论描述人体生理变化,便于望、闻、问、切,治病救人,传承弘扬桔井杏林之术。这也是天人合一,开人与自然和谐之先河;六是依据天文、气象所表征的天象、旨意行事
39、,祈求人生平安幸福,消灾免祸;七是统治者一厢情愿地让天文、气象为神学服务,以利于奴隶制、封建制永葆青春,使他们永远主宰着芸芸众生,不管是否路有冻死骨,只要他们能朱门酒肉臭,只要他们能当皇帝就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不管是奴隶主还是封建帝王,甚或是贫民百姓,古往今来的人类集体总的趋势还是顺应了气象规律,不自觉地积累了天文、气象知识,从而产生出许多科学学科,从而发展到了今天。历史的车轮总在滚滚向前,君王也罢,达官贵人也罢,凡夫俗子也罢,芸芸众生也罢,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上的一厢情愿也好,还是天人合一也好,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人类才可以生存和繁衍,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永续发展和传承。古埃及文明、
40、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玛雅文明相继消亡,历史尘埃把他们埋入远古的岁月,楼兰古国也被葬入漫漫沙漠之中,独有中华古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无不关乎到气候系统及生态环境异常变化,人类对地球气候过分地陶醉、贪婪和无止境地索取,必然会遭到地球气候无情地报复。当古文明相继消亡的事实扑入眼帘的时候,地球上的所有人不得不去认识气候的脆弱性,去关注气候的无常变化。大自然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这么多文明社会居然会一下子崩溃。但是,很少有人明白,人类文明无不关乎到气候系统及生态环境异常变化,这些古文明崩溃的主要原因乃是它们赖以存活的环境资源被破坏。注:(愣字去掉忄)就是这样一个字:满庭芳观星读箕子洪范九畴 2014-01-05 00:05:40满庭芳观星读箕子洪范九畴秋雨春暖花开,秋寒枫醉,夏昼冬夜漫长。荷塘明月,云汉繁星光。朱雀苍龙白虎,观玄武、黄龙苍茫。辰星望、镇星荧惑,太白岁星阊 。凭 窗 。见 织 女 ,牛 郎 河 岸 ,七 夕 泪 夜 未 央 。启明长庚照,紫极飞霜。遥看二十八宿,参昴毕、心角箕亢。柳翼轸、斗牛室壁,亘古到洪荒。注:1. 秋雨箕子的九畴,中国气象论坛,地址:http:/ 秋雨九畴中的气象文化,中国气象论坛,地址:http:/ 秋雨五行被应用于气象领域中国气象论坛,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