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docx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2970547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85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 1 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 1 情景图。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 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

2、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生: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列式为:814+11421956(km)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生: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教

3、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 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 、 (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3已

4、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 、(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堂作业】教材第 3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

5、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课后作业】1.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4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 56 页。【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重点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情景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

6、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5影片上写)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用加法:3+3

7、+3+312用乘法:3412。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用连加形式写; 写成乘法。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6(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 4 12因数 因数 积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

8、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教材第 6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课后作业】1.教材第 7 页练习二 3、4、5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 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0 不能做

9、除数及原因。导入新课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学习新知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 0 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 0 相加;一个数减 0;一个数与 0 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 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 0.三、0 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 不能作除数。例如,5 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5。0 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8小结

10、:归纳所有 0 的运算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4、课堂测评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 )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括号【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4。【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

11、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9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难点】: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1205-2 120(5-2)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引出是括号( )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 (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12、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78(5-2) 120(102)360(43+29) (56-12)4【新课讲授】知识点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教材第 9 页的例 4(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96(12+4)210提问: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乘法、除法。提问: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第一步:加法:12+4第二步:除法:96(12+4)第三步:乘法:96(12+4)2总结: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分组汇报。教师小

13、结:(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教学例 4(2) 。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96(12+4)2961621196323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课堂作业】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24(7-2)6 78+(144-84) 52.列式计算:(1)

14、43 与 76 的和乘以 17 与 14 的差,积是多少?(2)125 除以 84 减 79 的差,商是多少?【课堂小结】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小结: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 11 页练习二的第 1、2、3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 4 课时括号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96(12+4)2=96162=6212=1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

15、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教学内容】 :教材第 10 页例 5。【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13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重点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新课

16、讲授】师: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 30 人,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 4 人,一种可以坐 6 人的大船,坐 4 人的船每条租价 20 元,坐 6 人的船每条租价是 35 元。师: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生 1:全租小船。3047(只)2(人)7+18(条) 208160(元)生 2:可以全租大船.143065(条) 355175(元)师: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有一条小船只坐了 2 人,能否把这 2 人换到一只大船上,再少租一

17、只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生 3:8-26(条) ,206120(元) ,120+35155(元) ,这样租比上面两种租法都要划算一些。【课堂作业】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第 4 题。【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几种不同方案,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因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教材第 12 页第 5、 6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方案 1:全租小船。304=7(只)2(人)7+1=8(条)208=160(元)15方案 2:可以全租大船。306=5(条)355=175(元)方案 3:

18、租 6 条小船:206=120(元)租 1 条大船:120+35=155(元)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二)【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例 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6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19、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新课讲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1.观察一个正方体。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2.观察二个正方体。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17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3.观察三个正方体师:(再添加

20、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板书: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板书:4.观察 4 个正方体。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18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 ,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

21、看到怎样的形状呢?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1)从正面观察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板书:(2)从上面观察师:哦, “多了一个正方形”! 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板书:(3)从两侧观察从左侧观察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19板书:从右面观察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板书:【课堂作业】教材第 13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

22、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课后作业】1.教材第 15 页练习四 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 观察物体(二) (2)【教学内容】教材第 14 页例 2。2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

23、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拿出 4 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状?【新课讲授】教师摆教材第 14 页例 2 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1.从上面观察师: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2.从左(右面)看21师: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从左(右)面看:3.从正面观察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从正面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课堂作业】教材第 14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

24、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课后作业】1.教材第 16 页练习四 5、6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23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

25、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3.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 知 识 与 技 能 : 结 合 具 体 的 情 境 , 引 导 学 生 认 识 和 理 解 加 法 交 换 律 和 结

26、合 律的 含 义 。24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

27、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2、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 1 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25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

28、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 7864_ 完成课本第 18 页下面的“做一做”1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26比较 8810496 88104 96 19296

29、 88200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 10496 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 ,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_ (_ _)(ab)c_ (_ _)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这里的 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5)完成 P18 做一做 2三、练习巩

30、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教材练习五27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五、作业教材练习五 1.2 题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0565640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 ba(88+104)+96=88+(104+96)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ab)

31、ca(bc)28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材第 17 页例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 30+20=50 中,30、20 和 50 分别29叫什么?(30 和 20 叫做加数、50 叫做它们的和。 )【新课讲

32、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 40 千米,下午骑了 56 千米。 (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

33、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例如:8+6=6+8 等等) 。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30律还成立吗?(成立)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 a 和 b 来表示两个加数。a 表示第一个加数,b

34、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 a 和 b 就是等式右边的 b 和 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30+20=50 28+72=10038+50=88 20+30=5072+28=100 50+38=88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课堂作业】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29 128+=15+ +=323+186 54+x=+2.填空。(1)一个数加 0,还得( ) 。(2)两个加数( )位置, ( )不变,这叫做加法(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