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中国 20 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语文教育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叶氏是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开拓者和指导者之一,对祖国汉语文教育的贡献是杰出的,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是现代语文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创制者之一,其次是亲自编制了多种语文教材,再次是给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学习百科知识、培养良好品质的各种课外读物和各种期刊。其语言,风格淳朴,简明平实,能用极其浅显的语言说出极其深刻的道理,这种“叶氏文风” 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周予同(18981981)现代经史学家和教育家。周氏早年研究教育学,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史
2、功底,观察、研究、指导语文教育工作,高屋建瓴,屡有卓见。首先是关于国文课程的设置问题。其次是对国文教材的选材标准和排列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教材的选材标准,周氏提出了五个“一概不录”,如“ 凡思想学说带有神权或君权的色彩,不适合于现代生活,或不足为将来生活的指导的,一概不录”;“凡卑鄙龌龊的应酬文章和干禄文章,一概不录”;等等。又提出两个“主张入选” :一是“诗歌中如古风及白话诗”;二是“生存人的文章” ,即现代人的优秀诗文。艾 伟(18901955)现代心理学家、对国文国语教学进行心理实验研究的首创者。字险舟,湖北沙市人。用汉字心理研究的成果肯定简化汉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以科学实验为根
3、据提出一系列简化汉字的原则,在我国文字改革史上,当推艾伟为第一人。夏丏尊(18861946)著名语文教育家。浙江上虞人。字勉旃,号闷庵;1912 年改字丏尊。1926 年和 1930年,夏氏先后翻译出版了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和孟德格查续爱的教育 ,两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全国,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夏氏主编的中学生 ,以“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面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为使命,成为上世纪 30 年代全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夏氏认为,语文教学对待文章的阅读和写作,都应尊重文章学的系统。他又是提倡“语感” 培养的第一人,把 “传染语感于学生”说成是他
4、“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他还主张写文章要讲究“真实” 和“ 明确”;为了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在说话作文时留心 6 个“ ”:为什么要做这文()?在这文中所要叙述的是什么()?谁在做这文()?在什么地方做这文()?在什么时候做这文()?怎样做这文()?真正每做一文都能明确回答这 6 个“” ,文风就正了。夏氏在语文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他终身为基础教育事业奋斗和刚正不阿的品格,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西方文化译介家、博学的文史学家和资深导师;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其有关国文教学的见解主要如下:首先是更改学科名
5、称“国文”。其次是认定国文科设科目的在“育人” 。就国文科的讲读教学而言,梁氏的三“分”(分期、分类、分组)教学体系,即后世“单元教学法” 的滥觞。另外,他提出作文教学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重在“应用” 。 “情感之文,美术性含得格外多,算是专门文学家所当有的事。中学学生以学会作应用之文为最要。 ”二是要先明“ 规矩”。梁氏认为师生双方都得明白作文的“规矩”,即作文法。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怎样的结构构成一篇妥当的文章的规矩”;第二个层次是各类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作法,即不同体裁文章的“特殊规矩” 。三是作文篇数宁可“ 少”些,务使每个学生写一篇有一篇的收获。四是要重视取材方法(实际是做学问的方
6、法)的指导,力戒学生凭空瞎想、瞎编。徐特立(18771968)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徐懋恂。湖南长沙人。他特别强调“听、说、读、写”在各科尤其是语文学科中的作用,此外,徐氏还特别强调要在国语科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思想。他对语文教材建设也特别关注。穆济波(1870?)早期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四川合江县人。是 20 世纪 20 年代活跃于中学语文教育界的知名学者。长期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任教。对我国早期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多方面的贡献。穆氏是主张文言、白话分教的,即初中教白话,高中教文言;另于初中设文言选科,高中设白话选科,以为“调剂”之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穆氏在 1924 年发表的中
7、学校国文教学问题一文中,着重探讨了个重要问题:第一,国文国语在教学上有何价值?第二,语文的本身是不是教育的目的?第三,国文国语教学的目的何在?从理论上回答了上述问题之后,他又专门公布了他在东大附中任教时重新修订的初高中必修国文课程纲要草案 ,作为改革实践的方案。这篇论文,可以认为是代表 20 世纪 20 年代中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最高水平的成果之一。蔡元培(18681940)我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号孑民。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看,蔡氏早年有关国文教育问题的言行,确实有开拓、指航的作用。首先是他对我国旧式传统教育所作的深刻批判,为建立 20 世纪初新
8、的语文教育体系开辟了道路。在他任教于绍兴府中西学堂等新式学堂的时候,就力排旧顽的非议,提倡“自由读书” 。这种 “自由读书 ”的新观念、新教法,竟然培养出了邵力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一大批学界的精英。1918 年,学者夏宇众编写出版了我国现代最早的一部全面论述中学语文教育的专著中学国文教授之商榷 ,书中讨论了中学国文科教授的标准、教材、教法以及当时规定的“文法要略”、 “文字源流”、 “中国文学史”等学科的内容等等。蔡氏十分赞赏这部新著,欣然为之作序。这篇著名序文的内容,被 20 世纪新语文教育的改革者奉为圭臬。此外,蔡氏还针对旧式国文教育的流弊,提出了一系列卓越见解。如“读书为应用”
9、、国文与国语并重、学校国文科应以教授白话文为要务、教学“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把“美育”注入国文科的教学中去等等。这些精辟见解,加上他在政界、学界的特殊地位,对后世的教育包括语文教育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是一般学者难以企及的。陈望道(18901977)现代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原名陈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晓风、张华等。浙江义乌人。陈氏一贯认为我国传统的以熟读、背诵、模仿为主要环节的语文教学法不科学、低效率,必须改革。他主张:第一,要确定一些条件作为安排读文层次的标准。第二,教学时必须注意选文内容的背景和选文形式的规律。第三,语文教学要破除“
10、漏斗式” 的注入法,要努力唤起学习者的兴味。他还主张要在一般学校以外开辟“第二学校” ,如建立公共图书馆,以扩大学习者接受教育、吸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阵地。舒新城(18931960)现代教育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循庵,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舒氏对语文教育的贡献,主要在于:一、介绍并实践先进的教育理论。他在多年讲授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写成实用教育学一书(1922 年)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首次向我国教育界人士介绍了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詹姆生、桑代克等人的教育学说。1925 年,在从成都高师回到南京后,专门研究近代中国教育史,从中发现昔日教育的弊端和未
11、来教育的前景,编成教育通论 、 现代教育方法 、 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 中国教育概说等书,为推进当时的教育革新潮流,提供了新观点和新方法。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早在 1921 年,舒氏主持中国公学附中校务时,就在校内推行五年的能力分组制(或称“分团教学法”)和选科制,实行男女同校等革新措施。 “道尔顿制” 传入中国后,舒氏仿佛看到了改革旧的课堂教学制度的理想之途,大力予以宣传、推广、实验,亲自编译出版了道尔顿制概观 、 道尔顿制讨论集 、 道尔顿制研究集等,一时成了国内推行该制的主将。三、主持编制大型工具书辞海 。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收词最多、释义最详的必备工具书。朱自清(1
12、8981948)现代著名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居扬州,称“我是扬州人”。朱氏在语文教育上既重视白话文和现代文,也重视文言文和古典文。他认为现代青少年读的、写的主体应是现代白话文,但他们又不可没有最低限度的接触古代典籍的能力,因此二者要合理地结合,相互为用。在语文训练方面,他尤其重视说明文和议论文,认为这两种文体,既切合实用,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想。在表达能力的训练步骤上,他认为“思想、谈话、演说、作文,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条理” ,因此他提出了“从练习演说入手” ,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设想。他重视文章的朗读,为国人所尽知,有论诵读 、 论诵
13、读教学 、 论朗诵诗等文,论述详备。胡 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五四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国文科,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材教法,都经历着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在这场革新运动中,胡适的影响至巨。胡氏是提倡白话文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第一个尝试着用白话来翻译法国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独幕剧终身大事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戏剧文学的白话剧本。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 。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文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叶苍岑(19041993)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河
14、北任丘县人。叶氏任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期间,主讲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多年。在改革开放后,语文教育向科学化目标迈进的历程中,叶氏首先关注的是“研究方法 ”的科学化。他主张:(1)定向研究。他认为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想性、 、实践性等多种性质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客观存在的综合性特点,要求人们多侧面地对它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考察和研究,以建立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观念。 (2)定量研究。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整体,主要是由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三大部分组成;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定量分析问题。把这三大部分的定量问题分析出来,并整理清楚,既划定范围,又确定内容,对学生学习一定十分有利。 (3)编序研究。他认为在定向、定量的研究基础上,从教学需要出发,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内容的编排序列问题。这种“科学化” 的设想,对培养中学语文师资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