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课题 辶、廴 第六周 总(2)课时课型 书法 实施日期教学目标1、 指导写好两个基本笔画:“横折折撇”“平捺”。2、 指导观察“走之底”三笔画的关系,写好“走之底”这个偏旁。3、 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会运笔过程,写好“远”“达”“过”等字。4、 感受中国的汉字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指导写好基本笔画和“走之底”,学会写“走之底”的字。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学会比较,感受中国汉字之美,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汉字的热爱。教具 实物投影学具 教材、书写工具课前准备网络连接教学过程预设 调整复备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老师给你们讲个笑话,你们想听吗?(
2、激发学生热情)有一位在国外工作的儿子与他老父亲的书信往来都是用电脑打字,从不手写,时间久了,老父亲心里不舒服,因为见字如见人啦,电脑打字不可能替代手写汉字的情感交流。于是老父亲告诉他以后必须用手写家书。果然儿子真写来了第一封手写的家书,但是很久不写汉字,所以字迹很潦草,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说:让其父代买杏,由于字迹潦草,“杏”字没出头,变成了“否”字,父亲不知道“否”是什么。左思右想怀疑是“杏”字,于是就买了一筐杏寄去,并附信一封:你来信让我买否,急得我东奔西跑买了一筐杏子,不知道是“否”不是“否”。由此看来,字迹潦草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所以我们大家要从小学会
3、写一手好字,字写好了会使人刮目相看,受人尊敬,让人羡慕,同时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听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写好汉字吗?老师请大家看看手中练习字帖里 7 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走之底)5二、学习两个基本笔画 (也许有些学生会觉得走之底很简单,一个点,一个耳朵再加一个平捺)1、请两位学生上台书写走之底或带走之底的字,再让学生一起比比看,写得好不好(学习后再让这个学生上台写一次)2、老师范写一个大大的走之底,指导观察“走之底”的字形,看看简单的三笔画为什么老师写得好看些,从中你都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1“点”画与“横折折撇”的第一个横折末端在一条线上;3“点”画与“横折折撇”之间还要平分均等4“横折
4、折撇”部分整体向左倾斜(起笔像 7,尾部改成曲线)5 最后的平“捺”画要伸展,一波三折6、老师分别范写三个笔画,举一反三,指导学生感受老师的运笔过程,验证前面的小结,加深记忆。7、学生先空写,再试写。(注意双姿)三、学习带“走之底”的字1、 老师范写“远”注意“元”字的第二笔和“儿字底”“达”注意“大”的第二笔竖撇和第三笔捺画变成点画“过”注意“寸”的横平竖直,钩不要过大2、学生在田字格上试写,老师巡回指导,展示写得好的字并给予奖励,提醒双姿3、带“走之底”的字还有“迟”“述”“近”“这”,老师分别讲书写要注意的地方四、学生完成课堂的书写,老师播放“云水禅心”音乐,6巡视指导,五、作品展示,分
5、别给予学生最佳双姿奖,最佳作品奖等六、结束语同学们,写好一手漂亮的汉字不难,只要你用心练,用心写,老师相信一个个漂亮的汉字会在你的笔下诞生,而且你的作业本上也会留下老师打的红钩钩和“优”字。在此,我坚信,同时也祝愿大家学习上取得佳绩,更上一层楼。今天的书法课就到这里,下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建字旁的写法,初步掌握这种字旁的写法。2、通过临写范字,初步认识以建字做偏旁的合体字的结字过滤。3、练习写这种偏旁的合体字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这种偏旁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方法。带有这种偏旁的合体字的结体特点。教学方法:学生观察、体会,教师补充讲解媒体使用:实物投影教学流
6、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及用具摆放情况。二、导入新课:简单说明学习写这种偏旁字的重要意义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学习建字旁:11、学生观察书中已写成的建字旁,观察其形状特点,学生读书上的说明文字,试分析。建字旁:由横折折撇、平捺两比组成。横画左伸盖住折折撇,起笔低于右边部件些。平捺从左上至右下,穿过撇,由轻渐重,顿笔,写出捺脚,托住上边部件。2、学生观察范字,分析建字旁与右边部件的位置关系。讨论得出结果。与走之旁差不多,被包围部分位于方格中心偏上,走之旁起笔略低,平捺收笔略长出被包围部分。3、教师范写“建” ,边做具体讲解指导。4、学生练习“建、延、廷” ,教师巡视指导,随时加以点拨指正。四、课堂小结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请学生板演示范2、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冕。1板书设计第二课 走之旁 建字旁进 近 这 送建 延 廷教学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