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测绘地理信息类测量规范中关于质量检查描述汇总.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964713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地理信息类测量规范中关于质量检查描述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测绘地理信息类测量规范中关于质量检查描述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测绘地理信息类测量规范中关于质量检查描述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测绘地理信息类测量规范中关于质量检查描述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测绘地理信息类测量规范中关于质量检查描述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测绘相关规范中关于检查验收的规定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10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10.1一般规定10.1.1.成果检查、验收的制度房产测量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10.1.2检查、验收中问题的登记和处理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10.1.3检查、验收报告书10.1.3.1检查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房产测绘单位的主管机关实施。二级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分别写出检查、验收报告。10.1.3.2

2、产品成果最终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验收工作结束后应写出检查报告和验收书。10.1.4上交成果资料内容a)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b)成果资料索引及说明。c)控制测量成果资料。d)房屋及房屋用地调查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e)图形数据成果和房产原图。f)技术总结。g)检查验收报告。10.2检查、验收项目及内容10.2.1控制测量a)控制测量网的布设和标志埋设是否符合要求。b)各种观测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c)各类控制点的测定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d)起算数据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平差的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10.2.2房产调查a)房产要素调查的内容与填写是否齐全、正确

3、。b)调查表中有用地略图和房屋权界线示意图上的用地范围线、房屋权界线、房屋四面墙体归属,以及有关说明、符号和房产图上是否一致。10.2.3房产要素测量a)房产要素测量的测量方法、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b)各项限差和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c)测量的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对有关地物的取舍是否合理。10.2.4房产图绘制a)房产图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表述内容,图廓整饰等是否符合要求。b)房地产要素的表述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符合要求。c)对有关地形要素的取舍是否合理。d)图面精度和图边处理是否符合要求。10.2.5面积测算a)房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b)用地面积的测算是否正确,精度

4、是否符合要求。c)共有与共用面积的测定和分摊计算是否合理。10.2.6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a)变更与修测的方法,测量基准、测绘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b)变更与修测后房地产要素编号的调整与处理是否正确。10.3成果质量的评定10.3.1成果质量评定等级成果质量实行优级品、良级品和合格品三级评定。10.3.2成果质量评定标准10.3.2.1成果质量由专职或兼职检查验收人员评定。10.3.2.2成果质量评定标准,可参照 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执行。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8地形图的拼接和检查 P604.8.1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图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确保无误。4.

5、8.2地形图接边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22倍。小于限差时可平均配赋,但应保持地物、地貌相互位置和走向的正确性。超过限差时则应到实地检查纠正。4.8.3作业人员和作业小组应对完成的成果、成图资料进行严格的自检和互检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符合要求,位置恰当;各项较差闭合差应在规定范围内;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应正确,项目填写齐全。2地形图图廓、方格网、控制点展绘精度应符合要求;测站点的密度和精度应符合规定;地物、地貌各要素测绘应正确、齐全,取舍恰当,图式符号运用正确;接边精度应符合要求;图历表填写应完整清楚,各项资料齐全。4.8.1地形测图全部工

6、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1图根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测有坐标的地物点位置图、观测与计算手簿,成果表。2地形原图、图历簿、接合表、裱板测图的接边纸。3技术设计书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及精度统计表,技术总结等。6.6资料整理、检查验收与成果提交 P926.6.1作业组在工作完成后,应将全部成果资料整理装订,并进行认真严格的自检、互检、做到清楚、齐全,确保无误后,方可交出进行第二级检查,最后组织实施验收。6.6.2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必须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该退回的应退回作业组改正或返工并分别写出检查验收报告。6.6.3地籍测量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始记录、

7、控制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2地籍丈量原始记录。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4地籍铅笔原图。5地籍着墨二底图和着墨宗地图(土地证附件)。6地籍图分幅接合表。7面积量算原始记录及成果。8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9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0检查验收报告。11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或纲要)、技术总结报告。6.6.4各种统计表格式按国家土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3、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15967-20083.1 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P8 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8.1 检查验收成果质量检查验收按照 GH1002、GH1003 执行。8.2 资料上交上交

8、的资料包括:a) 图历簿;b) 原始数据文件、编辑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c) 地形图;d)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e) 外业控制点及内业加密点布点图;f) 加密成果;g) 图幅接合表;h) 检查验收报告等。4、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10 质量控制与检查10.1 作业精度要求相对于纠正后的栅格数据,数字化后的点位误差不大于 0.15mm,线划误差不大于 0.2mm。10.2 检查图输出10.2.1 根据检查需要,选择绘图内容及输出形式。绘图内容可分为分层要素和全要素等,输出形式可以是单色输出或彩色输出。10.2.2 检查图应采用硫酸纸或变

9、形小、表面光洁、半透明的纸张绘制。10.2.3 检查图图廓边长误差不超过 0.2mm,对角线误差不超过 0.3mm。10.3 作业内容检查检查方法一般应采用检查图与扫描原图套合的方法进行。检查内容应依据 GB/T18316 的相关规定执行。11 成果提交上交的成果资料应包括:a)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b) 扫描原图;c) 地形图数据;d) 元数据;e) 检查报告;f) 生僻字登记。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14268-20086 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6.1 成果形式地形图更新生产完成后应形成如下成果:a) 地形图成果数据集(数字地形图、元数据等) ;b) 输出的纸质地形图等。6.

10、2 检查验收工作的实施检查验收工作的实施按 GB/T18316 有关规定执行。6.3 资料上交根据设计书的要求上交资料。上交的各项数据成果、成图资料、技术设计书、检查验收报告等文档资料应正确、完整、装订整齐、准确、字迹端正清楚。6、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规程部分P174.6 探查工作质量检验4.6.1 地下管线探查必须按第 3.0.21 条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各级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能省略或代替。质量检查应按附录 B.0.2 格式填写探查质量检查结果。4.6.2 每一个工区必须在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中分别抽取不少于各自总点数的 5%

11、,通过重复探查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取样应分布均匀,随即抽取,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操作员进行。质量检查应包括管线点的几何精度检查和属性调查结果检查。4.6.3 管线点的几何精度检查包括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的检查。对隐蔽管线点应复查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置和埋深。对明显管线点应复查地下管线的埋深。根据重复探查结果,按公式(4.6.3-1) 、 (4.6.3-2 )和(4.6.3-3)分别计算隐蔽管线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mtd 和埋深中误差 mth 及明显管线点的量测埋深中误差mtd、m ts 和 2mth 不得超过限差 ts 和 th 的 0.5 倍,限差 ts 和 th 按公式(4.6.3-4) 、 (

12、4.6.3-5 )计算。不得超过2.5cm4.6.4 对隐蔽点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一个工业区应在硬币管线点中均匀分布、随机抽取不应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 1%且不少于 3 个点进行开挖验证;2 当开挖管线与探查管线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偏差和埋深偏差超过本规程第 3.0.12 条第 1 款规定的限差点数,小于或等于开挖总点数的 10%时,该工区的探查工作质量合格;3、当超差点数大于开挖总点数的 10%,但小于或等于 20%时,应再抽取不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 1%开挖验证。两次抽取开挖验证点中误差点数小于或等于总点数的 10%时,探查工作质量合格,否则不合格;4 当超差点数大于总

13、点数的 20%,且开挖点数大于 10 个时,该工业区探查工作质量不合格;5 当超差点数大于总点数的 20%,但开挖点数小于 10 个时,应增加开挖验证点数到 10 个以上,按上述原则再进行质量验证。4.6.5 地下管线探查除对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进行检查外,还应对管线点的属性调查进行检查。发现遗漏、错误应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正,确保管线点属性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4.6.6 经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工区,应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然后对不合格工区进行重新探查。在重新探查过程中,应验证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4.6.7 各项检查工作应做好检查记录,并在检查工作结束后编写

14、管线探查质量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1、工程概况;2 检查工作概述;3 问题及处理措施;4 精度统计;5质量评价。5.6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5.6.1 地下管线的测量成果必须进行成果质量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1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室,应随机抽查测区管线点总数的 5%进行复测。2 复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按公式(5.6.1-1)和(5.6.1-2 )分别计算测量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mcs= 2()cisnmch= i h式中 s ci5.6.2 测量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本规程第 3.0.12 第 2 款的规定。否则应返工重测。5.6.3 各级检查工作应做好检查记录,并在检查

15、工作结束后编写地下管线测量的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 检查工作概述;3 精度统计;4 质量评价5 处理意见。3.0.12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P6):1 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平面位置限差 ts:0.10h;埋深限差 th:0.15h。 (式中 h 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厘米,当h100cm 时则以 100cm 代入计算)注:特殊工程精度要求可由委托方与承接方商定,并以合同形式书面确定。2 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 ms 不得大于5c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高程测量中误差mh不得大于3cm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3 地下

16、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建筑物、相邻管线以及规划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 mc 不得大于图上0.5cm。2)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4.6探查工作质量检验P4.6.1 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查应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进行质量检查。三级检验是指作业组自检,部门(项目组)互检、单位(公司)主管部门验收。要求各级检查独立进行,不能省略或代替。质量检查应按附录 B.0.2 格式填写地下管线探查质量检查记录。5.6测量成果质量检验5.6.1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成果质量检查和复测的具体要求。应对管线点探测成果,随机抽查管线点总点数5%进行实测检查,这是确保管线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和

17、方法。特别在普查初期应认真实施,对质量一直保持比较好的专业队伍,抽查比例可酌减。5.6.2本条规定了管线点精度超差的处理方法。5.6.3本条规定了管线测量检查验收的方法和检查报告的内容:1工程概况:包括任务接受、工区概况、工作内容、作业时间及工作量。2检查工作概述:检查工作组织、检查工作实施情况、检查工作量统计以及存在的问题。3精度统计:精度统计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最大误差、平均误差、超差点比例、各项中误差及中误差限差的统计。4质量评价:根据精度统计评定工程质量情况。5问题处理意见: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问题处理结果;限于当前仪器、技术条件,未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18、。8报告书编写和成果验收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P428.1 一般规定8.1.1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结束后,作业单位应编写报告书。8.1.2 地下管线探测成果的验收应在探查、测量、数据处理和地下管线图编绘以及一下管线信息管理建立等工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由质量监理机构认可和提出监理报告,由任务委托单位组织实施。8.13 成果以依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经批准的技术设计书、本规程以及有关技术标准。8.2 报告书编写8.2.1 报告书类型应包括地下管线探测报告书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书。8.2.2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工程依据、目的和要求;工程的地进位置、地球物理和地

19、形条件;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2 技术措施:各工序作业的标准依据;坐标和高程的起算依据;采用的仪器和技术方法;3 应说明的问题及处理措施;4 质量评定:各工序质量检验与评定结果;5 结论与建议;6 提交的成果;7 附图与附表。注:小型工程的报告书可以从简。8.2.3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书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1 立项背景;2 项目目标与任务;3 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4 数据来源与质量评定;5 项目管理;6 项目评估;7 项目成果 ;8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8.2.4 报告书应突出重点、文理通顺、表达清楚、结论明确。8.3 成果验收8.3.1 提交的探测成果应包括下表

20、内容:1 工作依据文件:任务书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2 工程凭证资料:所利用的已有成果资料、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文件以及仪器的检验、校准记录;3 探测原始记录:探查草图、管线点探查记录表、控制点和管线点的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各种检查和开挖验证记录及权属单位审图记录等;4 作业单位质量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监理单位监理报告、监理记录、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5 成果资料:综合管线图、各种专业管线图、管线断面图、控制点成果、管线点成果表及管线图形和属性数据文件;6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软件;7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书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书。8.3.2 验收合格的探测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1

21、 探测单位提交的成果资料应齐全;2 探测的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程和经批准的技术设计书的要求,重要技术方案变动应提供充分的论证说明材料,并经任务委托单位批准;3 所利用的已有成果资料应有资料提供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和监理机构的确认;4 各项探测的原始记录、计算资料和起算数据的引用均应履行过检查审核程序,有抄录或记录、检查、审核者签名;5 各种仪器检验和校准记录、各项质量检查记录齐全, 发现的问题已作处理和改正;6 各种专业管线图、综合管线图、断面图均应有作业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室内图面检查、实地对照检查和仪器检查、开挖验证,并符合质量要求;7 由计算机介入和产生的探测成果,其数据格式应符合地下管线信息

22、管理系统的要求,图形和属性数据文件的数据应与提交的相应成果一致;8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书内容齐全,能反映工程的全貌,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9 成果资料组卷装订应符合城建档案管理的要求;10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应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8.3.3 验收后应提交验收报告书。验收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 验收目的;2 验收组织:组织验收部门、参加单位、验收组成果;3 验收时间及地点;4 成果验收概况;5 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6 验收结论;7 验收组成果签名表。8.4 成果提交8.4.1 成果提交应分为向用户提交和归档提交。向用户提交应按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规定提交成果。归档提交应包括本规程第 8.3.1

23、 条中除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软件外的全部内容和验收报告书。8.4.2 成果移交应列出清单或目录,逐项清点,并办理交接手续。附录附表 B.0.1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管线类型: 发射机型号、编号:权属单位: 测区: 图幅编号: 接收机型号、编号:管线点类别 载体特征 隐蔽点探查方法 埋深(cm) 埋设中 心管线点号连接点号 特征 附属物 材质管线规格(mm)压力(电力)流向(根数) 激发 定位 定深外顶(内底) 探测 修正后偏距(cm) 方式 年代 备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探查日期: 探查者: 检查日期: 检查者

24、: 校核者: 第 页共 页注:激发方式:1 直接连接;2 夹钳;3 感应(直立线圈);4 感应(压线);5 其他定位方式:1 电磁法;2 电磁波法;3 钎探;4 开挖;5 据调绘资料定深方法:1 直读;2 百分比;3 特征点;4 钎深;5 开挖;6 实地量测;7 雷达;8 据调绘资料 ;9 内插附表 B.0.2 地下管线探查质量检查表工程名称: 探查单位: 检查单位: 工程编号: 探查仪器: 检查仪器: 检查方式:埋深(cm)检查点序号 点所在图幅号 管线点号 管类 材质平面定位偏距(cm) 探查 检查 差值评定 备注1 2 3 4 5 6 7 8 9 10 11探查日期: 探查者: 检查日期

25、: 检查者: 校核者: 第 页共 页附表 G 地下管线点成果表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测区: 图幅编号:管线点 管线 平面坐标(m) 埋设图上点号物探点号 编号 特征 附属物 类型 材质 规格压强(Pa)或电压(kV)流向或根数 X Y埋深(cm)地面高程(cm)权属单位 方式 年代 备 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探测单位: 制表者: 校核者: 日期: 第 页 共 页 7、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3检查、验收的基本规定3.1对测绘产品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3.1测绘生产单位对产品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

26、查由中队(室、车间)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单位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照产品的质量特性制定出“测绘产品最终检查实施细则”(其内业详查比例不能低于表1的规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生产单位应按合同或计划实施测绘产品交验,经最终检查后,应以书面向委托生产单位或任务下达部门申请验收,并提交最终检查报告。3.1.2验收工作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验收工作应在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验收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的有关内容和不低于表1的比例对被验收产品进行详查,其余部分作概查。3.1.3详查样

27、本的组成。根据详查比例(见表1) ,按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检验批中抽取。3.1.4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3.1.5作业组对完成的产品必须切实做到自查互检,把各类缺陷消灭在作业过程中。3.1.6生产单位的行政领导及总工程师必须对本单位的产品的技术设计质量负责;各级检验人员应对其所检验的产品质量负责;上工序对下工序负责;生产人员对其所完成产品的作业质量负责8、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最新规范为 2009)13成果验收及上交资料P14513.1成果验收13.1.1.1成果验收按CH1002进行。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

28、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13.1.2验收重点包括:a)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b)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c)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d)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13.1.3验收完成后,应写出成果验收报告。在验收报告中应按CH1003对成果的质量做出评定。13.2上交资料a)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 、技术设计书;b)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资料和埋石资料;c)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d)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记录;e)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f)GPS网展点

29、图;g)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9、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流程GB/T20268-200610质量控制P3110.1概述本标准概述一般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10.2数据质量控制指标10.2.1几何精度本标准不具体规定数据的几何精度.但根据导航应用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城市区城交通网络类中要素的最大误差为15m,非城市区域交通网络类中要素的最大误差为30m.10.2.2准确度用于车载导航的交通网络类要素的拓扑连通性必须达到100%。其他相关准确度信息(包括位置准确度、属性准确度、拓扑关系合理性、时间准确度、完整性、一致性)必须在元数据中明确描述。10.2.3更新周期数据集应最大可能地保证现势

30、性,重要内容的更新周期应不超过一年。10.3质量检查内容与方法对导航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应贯穿整个过程,如图3。具体的质量控制流程可参考图46,但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各生产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具体的参数(如精度、准确度、数据内容完整性等)由数据生产者根据应用的需求而确定。资 料 收 集 检 查工 作 底 图 检 查数 据 完 整 性 检 查位 置 精 度 检 查拓 扑 关 系 完 整 性 和 逻 辑 一 致 性 检 查属 性 完 整 性 和 正 确 性 检 查数 据 格 式 检 查数 据 入 库 检 查成 果 归 档 检 查关 系 的 完 整 性 和 正 确 性 检 查收 集 资

31、料 的 现 势 性 和 准 备 性工 作 底 图 是 否 满 足 模 型 定 义是 否 已 采 购 规 定 的 内 容要 素 的 坐 标 和 形 状 是 否 正 确要 素 之 间 的 拓 扑 关 系 是 否 正 确要 素 是 否 有 正 确 的 属 性 值要 素 的 关 系 是 否 正 确信 息 的 记 录 方 式 是 否 符 合 规 定数 据 完 整 性 及 文 档 的 完 整 性 和 准 确 性归 档 成 果 的 完 整 、 准 确 、 系 统 、 清 晰图46质量控制流程在资料收集阶段,通过对所收集的纸质地图、数字地图、影像等原始资料的对比,重点检查它们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检查各种文

32、档的记录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准确。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应当检查工作底图中的数据内容及其关系是否满足GB/T19711-2005中数据模型的定义。在外业采集阶段,主要检查外业成果中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规定。首先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即是否已采集了规定的内容。其次检查其中的几何表达是否达到本标准的规定,即所采集的几何形状是否正确,坐标是否精确。最后要检查外业采集中涉及的采集手簿、进度表、作业分区索引表、作业小组分工说明表等文档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在内业采集阶段,主要检查内业处理成果中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检查几何信息中各要素之间拓

33、扑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其次对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查。再次还要检查关系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数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要检查内业作业中所涉及文档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在数据人库阶段,检查人库数据的完整性,人库记录文档是否完整、准确.在成果归档阶段,检查各归档成果是否完整、准确、系统、清晰。10、 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GB/T19996-20053术语和定义P1-3CY/T7.1确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严重差错seriousmistake地图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如: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性规定或重大泄密性质的差错;

34、b)地图中的洲名、国名、特殊地区名、宗主国括注、首都与首府名及其代号、符号的差错;c)造成主权归属错误的国界、特殊地区界线及相应色带的差错,国界附近地物的差错,国家和地区设色的差错;d)与主图名相应的行政区划界线、设色、符号及其名称的差错(如XX省地图中的省级界线、省级设色、省级行政中心符号及其名称的差错);e)重要专题内容的分区、分类、分级等出现重大科学性的差错;0地图集(册)封面名称和单张图(含多拼地图)主图名的差错。3.2大差错bigmistake地图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如a)主图名相应的下一级(如XX省级地图中的地级内容)行政区划界线、设色、符号、名称的差错;b)地图内容与图

35、例明显不符;c)数学基础(投影、坐标、比例尺等)出现差错;d)地理要素的综合取舍不合理,各要素间的关系处理不当;e)符号(等级)、注记(字体、字号)的设计不合理,造成关系不清;f)大洋、海、湖、山、高原、平原、盆地、沙漠、岛屿等一级自然地理要素的名称差错;g)书脊、封底、扉页、版权页上的图名差错;h)地图集(册)的分幅图名及附图图名的差错;i)主区与邻区、主图与附图内容不协调;j)重要居民地和单位的符号、注记差错;k)高度表、色级表与图内等值线、色层级及设色明显不符,l)专题地图的要素内容(设色、符号、代号等)出现较大的科学技术性差错。3.3一般差错commonmistake地图产品的一般质量

36、特性不符合规定,如:a)境界线综合不当,描绘变形超限,较低级别境界线及区域注记的差错;b)普通居民地符号、注记的差错;c)交通线的性质、等级、走向、附属物的符号和注记的差错;d)一般河流、湖泊、岛屿及各种水文符号和注记的差错;e)等高线、等深线及高程注记的差错;f)一般地理名称的差错;g)非科学性专题内容的差错,h)其他一般技术性、常识性的差错。3.4差错率percentageofmistake差错率是指审读一册(幅)地图后发现的差错个数,除以折算总字数计算出来的“万分比“。4质量分项、分级的基本规定4.1地图产品质量按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印刷装订质量四项进行评定。4.2内容、装

37、帧设计质量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4.3编校、印刷装订质量分为优质品、良好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4.4地图产品质量在以上四项评定的基础上综合评定,分为优质品、良好品、合格品、不合格品。5质量评定标准5.1地图内容质量分级标准5.1.1合格a)地图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b)地图表示的内容与主题相符。5.1.2不合格a)地图内容设计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没有价值,有严重差错或国家政策禁止出版的;b)地图表示的内容与主题不符。5.2地图编校质量分级标准5.2.1差错率小于或等于0.25/10000的,为优质。5.2.2差错率大于0

38、.25/10000且小于或等于0.5/1a000的,为良好。5.2.3差错率大于0.5/10000且小于或等于1/10000的,为合格。5.2.4差错率大于1/10000的,为不合格。地图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及附录B。5.3地图装帧设计质量分级标准5.3.1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照片等,能够恰当反映地图的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版式设计统,字体、字号合理的,为合格。5.3.2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照片等,不能够恰当反映地图的主题内容,格调不健康,版式设计不统一,字体、字号

39、使用混乱的,为不合格。5.4地图印刷装订质量分级标准5.4.1印刷装订的质量全面达到质量要求的,为优质。5.4.2印刷装订的质量某一项或某两项存在细小疵点,其他多项均达到质量要求的,为良好。5.4.3印刷装订的质量基本达到质量要求的,为合格。5.4.4印刷装订的质量有严重缺陷,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为不合格。地图印刷装订的质量要求见附录C。5.5地图产晶质量分级标准5.5.1地图内容、装帧设计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且编校、印刷装订的质量达到优质标准的为优质品。5.5.2地图内容、装帧设计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编校、印刷装订的质量达到良好标准(含其中一个项目达到优质标准)的,为良好晶。5.5.3地图内容

40、、编校、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的质量均达到合格标准(含编校、印刷装订其中一个项目达到良好标准或优质标准)的,为合格品。5.5.4地图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四项,其中有一项不合格或出现一处严重差错的,为不合格品。附录AP4-6(规范性附录)地图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A.l地图总字数的计算方法A.1.1地图集(册)总字数的计算地图集(册)中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或插有照片、绘画、图表及文字说明、地名索引等多项内容,其字数应分别计算。A.1.1.l地图按可数符号和注记条数的多少(5个字以上的地名按2条计),将图面内容分为6级(以2000字Idm2为系数1)计算字数。a)可数符号和注记(包括地名

41、、数字、代号等,下同)在251个(条)/dm2以上,系数为1.3;b)可数符号和注记在201250个(条) /dm2,系数为LI,c)可数符号和注记在151200个(条)/ dm2,系数为0.9;d)可数符号和注记在101150个(条) /dm2,系数为0.7,e)可数符号和注记在51100个(条) /dm2,系数为0.5,f)可数符号和注记在50个(条)/dm2以下,系数为0.3,A.1.1.2照片、绘画、插图、表格文字说明等分别按不同的系数计算字数。a)照片、绘画等,系数为0.2;b)剖面图、柱状图、示意略图等,系数为0.3,c)图例、晕渲图、素描图、表格(单项内容较多、相对复杂)等.系数

42、为0.4;d)说明性文字与照片、柱状图、表格等多项相互组合(内容较复杂),系数为0.5,e)插图(扩大图、城市图、专题图等)合并于地图主图幅内,按地图相应分级系数及算。A.1.1.3封面(包括书脊)、封底、勒口、扉页、版权页、前言、目录等按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计算字数。A.1.1.4单独编排的成页说明文字、地名索引,按一般图书的文字计算方法计算字数。A.1.1.5专题地图的统一底图,按使用统一底图的图幅总字数的90%计算。A.1.1.6外文地图、中外文对照地图或少数民族文字地图,总字数可加30%。中外文对照的索引总字数加15%。A.1.2单幅(含多拼幅)地图的总字数的计算A.1.2

43、.1单幅(含多拼幅)地图,如: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旅游图、土壤图、地质图等,总字数的计算与地图集(册)总字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中国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有省界、省名的),全图计算出的总字数加30%,世界地图、地形图(有国界、国名的),全图计算出的总字数加50%。A.1.2.2各类教学挂图,以“一个印张“为单位计l万字(不足一个印张的按l万字计)。如4.5印张的教学挂图,总字数计为5万字。A.1.3计算字数的程序A.1.3.1地图集(册)计算字数的程序a)地图集(册)按类型和内容密度进行分类分级统计;b)按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3个幅面,依分级系数,分别计算后确定一个幅面的平均字数;c)将一个幅

44、图的平均字数,乘以该类型的幅面数,得出该类型的字数:d)将各类型的字数相加,得出地图部分的字数:e)将地图部分的字数与单独的文字说明、地名索引及封面、目录、前言、版权等部分相加,得出该地图集(册)的总字数。A.1.3.2单幅(含多拼幅)地图计算字数的程序a)量算幅面的整饰有效面积(单位为dm2)。b)以l个dm2为单位,抽样量算不同的密度级别;以不同级别的样图,分别量算该级别占有的dm2数。c)分别量算图例、照片、剖面图等插配项的dm2数。d)根据分级系数的规定,分别乘以各个级别的dm2数(各个级别的dm2数之和等于整幅有效图面面积),得出各个级别的字数。e)将各个级别的字数相加,得出该图的总

45、字数。A.2地图差错数的计算方法A.2.1大差错的计算标准大差错中3.2a)g)处计2个差错,3.2h)l)1处计1.5个差错。A.2.2一般差错的计算标准A.2.2.1注记差错的计算标准A.2.2.1.1历史年代、民族名、人名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1.2普通居民地名称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1.3经纬度、比例尺注记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1.4地图集(册)目录中的图名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1.5列表中中国民族排序的次序或名称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1.6专题图中代号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1.7一般注记的差错,每处计1

46、个差错,系统差错每5处计2个差错。A.2.2.1.8统计图表中数据说明与图像不符,每处计1个差错。A.2.2.1.9地名注记中的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字母的拼写差错,每条计1个差错;地名注记中的罗马拼写差错,每条计O.5个差错。A.2.2.1.10洲名、国名、地区名、首都与首府名的注记字体错或用色错,每条计1个差错,一级行政区、一级行政中心名的注记字体或用色错,每条计O.5个差错,二级行政区、行政中心名的注记字体错或用色错,每条计0.25个差错;一般注记的字体或用色错,每条计0.1个差错,同一注记系统差错每5条计1个差错。A.2.2.1.11地图集(册)中同级图名字体、字号不统一,每条汁

47、0.5个差错。A.2.2.1.12地名索引中经纬度数值或网格标位错,每处计O.25个差错。A.2.2.2线划、符号差错的计算标准A.2.2.2.1较低级别的行政区划界线的差错,每处汁1个差错。A.2.2.2.2较低级别行政区划中心符号及位置的差错,每处计l个差错。A.2.2.2.3一、二级河流的河源绘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2.4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一般技术性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2.5经纬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局部差错,每处汁1个差错。A.2.2.2.6一般居民地符号或颜色差错,每处计0.5个差错。A.2.2.2.7等值线、范围线、等高线的差错,每处计0.25个差错。

48、A.2.2.2.8其他线划、符号的差错,每处计0.25个差错。A.2.2.3普染色差错的计算标准A.2.2.3.1一般普染色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A.2.2.3.2普染色中局部缺色、重色、错色,每处计0.25个差错。A.2.2.4格式、图廓外整饰差错的计算标准A.2.2.4.1系列图成品尺寸不致,图例、图式不统,每处计1个差错。A.2.2.4.2页码、脚注版式不统一等差错,每处计O.5个差错。A.2.2.4.3拼幅图拼口的线条、注记的差错,每处计O.5个差错。A.2.3其他差错的计算标准A.2.3.1“非出血设计“的地图,注记或定位符号被裁切出血,切掉的内容比照相应的内容标准计算差错。A.2.3.2描述同一地理要素(符号、注记、颜色等)出现差错,累计计算。A.2.4文字说明的差错计算标准按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图书文字差错计算标准执行。11、 广州市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技术规程2004 年 4月 1日实施7检查验收管线竣工测量资料的检查验收须经起测量组自检、检查组检查、队级审查验收、计算机入库监理验收等环节。7.1检查验收制度按管线工程规模大小,可分为规模较小的管线工程(或小于2km),规模中等(或2-20km)的管线工程、规模较大(或大于20km)的管线工程。不同的工程规模,采用的验收方法不同。7.1.1二级检查一级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