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96398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 3节 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B.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C.森林的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受食物种类的影响解析 群落包括某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而池塘中全部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热带地区一般温度适宜且雨水充沛,物种丰富度较大,故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大。森林中动、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食物和光照。答案 A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

2、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密度。答案 C3.从生态学角度看,表现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诗句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其中的草和豆苗之间为竞争关系;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别表现的是溶解氧、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

3、对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答案 B4.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关系中较适合蝙蝠与猪笼草的是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C.互利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解析 蝙蝠与猪笼草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C5.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三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 ( )2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解析 图甲为互利共生,图乙表

4、示捕食关系,图丙表示竞争关系。答案 B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群落的丰富度越大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解析 所有的鱼是指多个物种,既不构成种群也不构成群落。答案 B7.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主要区域不

5、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答案 D8.将 a、b 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判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 b存在,a 就不能生存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 和 b能够共存,但 b的数目肯定多于 a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 a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 和 b互利共生解析 a 和 b是竞争关系,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 a,在竞争中获胜。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

6、下,a 和 b不一定生存在类似于实验培养的条件下,若食物和空间等条件充裕,二者也可以共存,b 的数目也不一定多于 a。答案 C9.(2015南京月考)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是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解析 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若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答案 B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

7、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低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总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

8、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答案 D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4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中投放的大

9、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会造成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答案 C12.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 树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

10、生活的种类特别多,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草坪生态系统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如:土壤中的蚯蚓、草上的蜘蛛等。答案 A13.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解析 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度的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 D二、非选择题14.某草原上生活着鹿、

11、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5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

12、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解析 (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草原中草、鹿、兔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3)根据鹿角效应: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所以项圈和木棍相当于草原上的食草动物,丙组的平均时间比较少。抛出的项圈和木棍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所以要保持

13、一致。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15.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前者一般适用于_的群落。(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 40W-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采集到的

14、小动物可以放入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_中。(4)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6)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6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解析 (1)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一般不

15、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而是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结果往往通过设计表格来统计。(2)丰富度统计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4)在设计数据统计表时,要注意是两个地区,因此要区分清楚。(5)此外,也可以探究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或是白天或夜晚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6)物种丰富度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小动物的丰富度,无法判断食物链关系。答案 (1)C (2)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小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70%的酒精 试管(4)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5)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期: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6)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