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眉.页脚体 育 美 学 研 究 述 评体育美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下半叶。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上都有差异,大致可分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日本 3 类,代表不同的学术传统和风格。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1 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美学研究前苏联的美学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活跃,美学对象由艺术到审美关系,再扩大到社会有益劳动的一切形式。前苏联美学家认为,美学是研究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
2、的特点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一般原则,美学的对象随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进步而日益扩大。前苏联可以说是最早从政府层面关注体育美学的国家,教育部门历来注重体育与美育的配合,认为体育和运动中表现出的审美功能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加社会生活过程。美学家们论证了美育在共产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认为它本身也含有其他教育的内容,能直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解决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的畸形发展问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关于人体美的争论就曾波及到体育界。1962 年,苏联接班人杂志第 12 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力量,健康,美的文章,时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马列主义研究院院长
3、的叶果洛夫1对这篇文章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说:“早在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在我国就出现过类似文化主义的运动,当时,以高尔基为首的苏联舆论界坚决地反对崇拜肉体 ,而体育和竞技运动沿着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的人道路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当时多数人的意见认为,体育美学的研究要符合社会主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963 年,阿阿弗连金出版了体育美学专著,从广义的“身体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体育中的美。尔后,姆亚萨拉弗于 1978 年出版了运动美学一书,从竞技运动方面另辟蹊径。80 年代初,姆姆洛布扎尼泽的运动表演的美学 、恩弗穆拉沃夫的运动和人的身体美以及花样滑冰的舞蹈术 、 奥.页眉.页
4、脚运会的文化节目 、 艺术与运动等一批与美学和艺术有关的著作相继出版。其中,不少人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主要依据,将该书中的论述作为有力武器,试图揭示美对体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奥秘。有些研究者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批评了妨碍体育事业发展的传统的纯技术观点,认为对体育和运动美本质的研究就是对运动技术现象和运动艺术的综合研究,而运动和动作组合的美也是表现其功能的确切指标,可用来衡量运动技术的发展水平。当时,体育学术刊物上不时出现探讨体育美学问题的文章。许多体育院校开设了美学课。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范围也不断拓宽。有的著作专门研究运动表演的问题。如恩恩维齐捷依于 1982年出版的运动与审美活动一书
5、,第一章“美的本质” ,阐发了他关于美的本质、美和运动的概念、美学研究方法、艺术活动等一系列新观点;第二章“运动员活动的审美内容” ,论述了运动艺术的关系和运动员在竞赛活动中的审美感受,并对运动员和演员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三章“运动表演的审美” ,从观赏的角度谈到了观众对运动竞赛观赏的一般特点,并对观众进行了分类,重点研究其审美意识。这本书分析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表现运动美的规律、运动表演的审美功能、作为美育手段的运动及其他问题。作者在书中表示反对穆拉沃夫、洛布扎尼泽、萨拉弗等人的观点。姆亚萨拉弗和弗斯托利亚罗夫 1984 年编著的运动美学同样引人注目。它是体育学院运动美学课程的新编教材。萨拉弗系
6、哲学博士,多年研究体育美学,出版了专著,并常在体育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造诣高深。因此, 运动美学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苏联研究体育美学的高峰时期的水平。此书 1988 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翻译出版,共分 5 章:第一章“运动美学在美学和体育运动科学中的地位” ,谈到普通美学及其分支,论及运动美学的对象和任务的部分很严谨。第二章“运动美学的内容及其在人意识中的反映” ,分为“运动现象的审美评价”和“美的基本标准及其在运动领域内的应用”两节。第三章“运动领域的审美活动及其在美学中的地位” ,分为“完成动作的完美” 、 “运动在艺术中的反映” 、 “从审美角度组织竞赛和庆典” 、 “运动环境
7、的美” 、 “形成人的美”5 节,其中关于运动员动作技巧的表现性及其与演员艺术形象的论述,颇有份量。第四章“运动美育” ,提倡理论研究不但要认识而且还要改造客观世界,但没有涉及实施美育的具体措施。第五章“运动审美价值” ,认为运动的审美价值在于其表演因素,运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 3.页眉.页脚动的审美与其功能有联系,有继续增强的倾向,对各项目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后,抨击了西方学者的一些观点。前苏联体育美学研究的特点,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允许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并展开有益的争鸣、探索和革新,在研究中注意力集中于竞技活动的观赏方面,而对身体运动的基本审美特征较为忽视。也许是由于长期
8、意识形态的对立使之其对西方体育美学研究的全面否定,影响到对身体美的正常研究。东欧各国的体育理论,与苏联是一脉相承的,受其影响很深。例如,当时波兰甚至在非体育刊物上登载萨拉弗的论体育运动美学一文。 前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的理论研究有一些特色。有不少学者撰文,呼吁把具有许多共性的体育和艺术结合起来,发挥体育活动独有的美的魅力。如前东德国家奥委会艺术导员霍尼认为,音乐、造型艺术、文学及其他美的艺术,都应与体育结合起来;在美感起特别作用的领域,像技巧、体操、花样滑冰、旱冰、艺术体操及学校体育活动方面,具备节奏和韵律力量的音乐在促进效果方面更是大有用武之地。 学术刊物上不时发表有深度的文章,如
9、京特 维特的试述运动美的对象 ,认为体育美学的充实和贡献,运动美交叉于文艺科学与体育科学之间,有自己独自的对象。体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应针对这 3 方面进行研究,即运动的特性表现出的客观的审美价值、运动中主观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活动、体育活动对人类社会审美意识的影响。在研究中应注意运用马列主义文化理论、艺术史、各种艺术以及身体文化理论、运动教育学及各运动项目的理论。德国是大量哲学、美学、心理学、体育巨著的摇篮,素以理论的严谨而著称。自鲍姆嘉通给美学命名和康德写了判断力批判以来,近年西方美学也一直以德国为故乡。1948 年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的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莱希特,曾在
10、德国慕尼黑、里根斯堡,西班牙萨拉曼卡和意大利帕维亚学习罗马语学、日耳曼学、哲学以及社会学。他自 1989 年起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撰写了一本专著体育之美2,透过日常的体育报道、运动项目及历史重大事件探究体育观赏的乐趣,并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阐述自己的体育美学观点,追寻演绎运动场上的永恒魅力的伟大运动员,将运动中的优雅、勇敢、顽强、灵.页眉.页脚巧等纳入美学范畴,研究体育与哲学思想之间的历史联系性,丰富了体育美学的研究内容。2 欧美等国的美学研究欧美国家对体育美学的研究是自由而宽泛的,人们倾向于用审美来评价人类的活动,这在一些学院和大学课程以及越来越多的相关出版物中可以反映出来。学者们建
11、构体育领域的美学研究,并且试图给那些亲身参与身体活动的学生提供有关的文献。以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为主于 1972 年在波士顿成立的国际体育运动哲学研究会,把体育活动中的美学问题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学会的刊物用相当的篇幅发表有关体育美学的文章。譬如,康茨在应用于艺术和体育活动的美学一文中,指出体育具有某些艺术的特性;盖斯金和马斯特森的与体育活动有关的艺术品 ,则从体育表演中寻求产生艺术作品的媒介;而托马斯着手探求艺术与运动的经验之本质,撰写了运动美之经验 ;此外,卡普弗探讨了运动竞技的目的和附加的美的问题;罗伯茨从观赏的角度利用桑塔耶那的主观主义美学来研究体育活动,撰写了运动和美感论文。 1
12、984 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在美国西北部的尤金市俄勒冈大学举行,大会的主题是:运动、健康、幸福。引人注目的是,在交叉学科会议上, “体育与美学”是一个专题。另外,在“体育哲学”和“作为娱乐休闲的体育”等专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内容也都与体育美学有关。之后的几乎每一届奥林匹克科学大会,都能见到涉及美学问题的体育论文。由英国的怀汀和马特森3主编于 1974 年在伦敦出版的体育运动美学 ,是欧洲较早汇聚体育美学观点的论文集,内有美学与教育 、 体育和美学 、 艺术和运动 、 动之美 、 竞赛报道的语言 、 竞技和现代绘画 、 运动和艺术中“熟练”的概念 、 大众体育与精品艺术创作的关系 、 竞技与美的概念
13、 、 美学与运动 、 与体育活动有关的艺术品等文章,由此可见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霍勒的动之美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认为古代的美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直接与创造性和自由的活动相关。作为技术和风格的辨证统一体,人的动作美因此就成了人的自我实现。动作技术是对一定的身体任务的最佳解决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动作技术被分析和确定,最终在社会化和文化进化中传递给另外的参与者。渴望精通某一动作的个体必须使自己与这种动作形式融为一体,按照自己.页眉.页脚的性情融会它、适应它。个体要精通的动作技术就成了个体按照自己意志去征服它的一种能力信号或标志。在个体习得动作技术过程中,个体不满足于一种纯机械式动作的学习,他会“人
14、化”这种动作并且打上自己的印记,因此体现运动者的个性。在实际中可 体育学刊 第 15 卷以看到动作者运用了一定的动作特征,如韵律、力量,优雅、准确、协调、韧性等这些通常与美相关的特征,在动作的过程中,这些特征不仅要与身体规律吻合,而且要与瞬间的内外界条件吻合。所以个体创造了一个新的和谐体,它就是一种带有个体表演者特定技术明显标记的运动结构。这里说的就是个性,就是一种风格。作者主要的笔墨用于人的动作美,从语义上界定人的动作美,从而有别于另外的一些审美类型。他认为美是一种特定的价值,它是由一定的价值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所界定。这些因素是: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美由此而被认知 )、社会环境(审
15、美影响在此产生)。经由法国国家图书馆等藏书目录中检索,发现有两本与体育美学相关的出版物,分别是体育定格:并非整形,而是美学和体育与存在:身体姿态的美学元素 。还有一篇赞助:从体育伦理学到体育美学的论文,发表于 2002 年 12 月的欧洲体育管理杂志第 8 期上。以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为核心于 1994-2004 年组织的 “身体与文化”学术研究团队,其研究成果则以学术文章的形式归档于CNRS 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联盟下属“身体与文化”专刊发表,1995-2004 年,总共有 6 期。其中第 4期的主题是“身体,体育与仪式” ,Betty Mercier-Lefvre 在 现代舞及其
16、礼仪的论文中比较了学院派关于“美”的观点以及实际中占支配地位的关于美的理解,分析现代舞如何影响人们关于“完美”身体的定义,认为现代舞编导的崭新的诗意表现和美学礼仪所体现的变化和随意,其实反映了社会存在。在作者看来,现代舞带来的冲击,不仅是单纯美学上的与过去不同,而且是对过去社会和文化价值的批评。欧美有的体育理论研究者对美学问题很注意,常在著作中涉及。如门诺在体育一书的第三章中就专门谈“美学的考虑” ,他以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很有影响的符号论(即“艺术是感情的符号”的理论)为出发点,对体育活动中的 “自我表现”和“创造力”进行分析,说明体育是一种追求美的运动,探讨了体育的美学因素和美育
17、方式。他从运动知觉的感受上去探讨美的体验,试图为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勾绘出人类美好情感的逻辑画图,具有一定特色。 英.页眉.页脚国体育理论家安德鲁斯,在试论体育运动专著中,把体育科学的研究分为 6 类,其中一类就是围绕体育实践的“哲学与美学”的研究。其他体育美学的专著,有劳尔4在新泽西出版的美的运动 ,还有菲特5的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的审美经验等。2005 年沃尔夫冈的将体育视为审美的,甚至艺术的一书,其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现代艺术概念的转变使得体育成为艺术成为可能。首先,体育和艺术一样是具有象征性的,体育和艺术一样与生活是有距离的。很多体育项目的产生都是源于生活,但是它们又是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的。
18、对于体育项目来说,它们不再是生活而是象征着作为背景的生活。正如桑塔耶那所说:“体育是一种摆脱了恶意和强迫的战争的自由形式。 ”其次,体育类似于行为艺术或者表演艺术,它们的内在的目的就是表演。无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外在目的是什么,都不能忽视他在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目的性。体育不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原因是比赛受到规则的限制。但体育比赛遵守规则并不意味着没有创造性,伟大的比赛恰恰来自对规则的超越。因为正是比赛中的这些戏剧性和偶然性、幸运和恶运、成功和失败、惊奇和激动的等等因素才组成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来看一下艺术。比如,演员根据剧本表演、乐手根据乐谱演奏。他们精彩的表演不是来自于他们的剧本和乐谱,
19、而是来自于他们的表演。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体育比赛。比赛中的规则正如“乐谱”和“剧本”一样。规则并不创造比赛,而是运动员精湛的表演产生了精彩的比赛。因此,规则不能限制演员表演,同样不能限制运动员比赛中的创造6。进入 21 世纪,国际体育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些论文表明,欧美学者的体育美学研究正向着更为细致的领域发展。如体育美学不存在极致7、 有氧舞蹈中的经验美学:音乐的式样8、 体育中隐含的美学和美学观念的作用9.页眉.页脚、 体操技巧中的审美特征10等。M. Andrew Holowchak11的论文体育中运动强力手段和人的表现限制:伦理问题,美学考虑 ,从伦理学和美学两个方面来讨论竞技运动中增强
20、运动员表现能力的问题(例如兴奋剂问题 )。Dimitris Platchias12在体育是艺术一文中认为,体育运动中无论是审美性项目还是目的性项目,美学都是它们的中心。创造一个美的事物或者产生审美愉悦的目的对于事物能否成为艺术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根据 Best 对于运动项目的区分以及Immanuel Kant 对于艺术美的分析,体育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形式。Dennis Hemphill13在竞技的内在美一文中,运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分析竞技的内在美。作者以足球运动为例,分析了足球运动的中“明星”运动员的表现、完美的进攻与防守、足球运动的团队特点、足球的社会现象。希望通过对足球运
21、动的深度剖析,提供一个欣赏和研究游戏以及游戏审美的空间体 育 美 学 研 究 述 评胡小明1(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体育美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下半叶。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上都有差异,大致可分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日本 3 类,代表不同的学术传统和风格。前苏联体育美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注意力集中于竞技活动的观赏,而对身体运动的基本审美特征较为忽视,东欧各国体育美学研究与前苏联一脉相承,受其影响很深;欧美国家的体育美学研究自由而宽泛,流派众多,学说纷杂,学者们建构体育领域的美学研究,尤其在定量研究上成绩显著;
22、日本的体育美学研究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经过消化形成符合自己社会生活传统的实用特色。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近 30 年的研究,主要对研究对象和范围、自身特征、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体育运动中的真善.页眉.页脚美、体育美感等的探讨,但也存在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实际发展脱节的体育美学发展障碍。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关 键 词:体育美学;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日本;中国中图分类号:G8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7
23、116(2008)10-0001-08Review of sports aesthetical researchesHU Xiao-mi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 Sports aesthetical researches started in the late 20thcentury. Due to different national circumstances, therear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24、subject, method and result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into such 3 categories as former Soviet Union,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Japan, representing different academictraditions and styles. Sports aesthetical researches done in former Soviet Union strictly follow epi
25、stemology ofMarxism, focusing more on enjoyment of competitive activities than on basic aesth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dymovement; sports aesthetical researches done in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are pretty much the same as and profoundlyinfluenced by those done in former Soviet Union; sports aesthet
26、ical researches done by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arefree, extensive, school various and theory miscellaneous, and aesthetical researches in the sports area done by schol-ar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quantitative study; sports aesthetical researches done in Japanare good at abs
27、orbing advanced western cultures, and forming practical features in conformity with its own social lifetraditions via digestion. Although sports aesthetical researches in China started late, they have formed their own fea-tures preliminarily, mainly probing into research subject and scope, self char
28、acteristics, sport beauty, sports eventclassification, true beauty in sport, and sports aesthetical beauty, but having such sports aesthetic development obsta-cles as lacking in mature sports culture conceptions, researchers neglecting the learning of aesthetical principles, anddeviation from actual
29、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ociety, sport as an aesthetical culturethat promot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glowing with ecological, green and humanistic .页眉.页脚characteristics, telling thepursuit for the ideal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收稿日期:2008
30、-09-18作者简介:胡小明(1952-)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 5结构的方法。Melina Constantine Bell14的肌肉和美整体中的力量:为她构建身体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首先,虽然女性身体锻炼对展现女性美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在体育运动中反映的是阳刚美为标准的女性审美,因而破坏了这种潜力。其次,竞争性身体锻炼本身是需要改革的。论文第一部分描述了女性身体锻炼的标准和结构;第二部分探讨女性身体锻炼是否可以破坏性别标准。或者通过鼓励社会中的男性身体审美标准,女性身体审美标准是否会一直服从于男性审美标准。再次,提出一
31、种新的女性身体锻炼审美标准,此标准以康德美学为基础,注重表象。如果标准是建立在身体锻炼者的性别选择基础上,那么这种判断是一种锻炼者的身体与主观相统一的判断。第四,因为审美判断关系到人类行为的产品身体体魄,所以它必然受到人类伦理关系的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形式只有在不以欺骗观察者并服从于人的内在目的的情况下才可以称为美。最后,建议女性在身体锻炼中追求审美标准可以趋向于女性身体美。欧美国家美学流派繁多,学说纷杂,善于汲取各知识领域的最新成果,微观研究严谨,具体分析细致,尤其在定量化研究上成绩显著,然而概括性、综合性的宏观理论研究较少。3 日本美学研究日本早在 1950 年体育学会的会刊体育的科学创刊号
32、上,就发表了西田正秋的题为体育美学的提倡的论文,开始了将美学引进体育学领域的大胆尝试。西田正秋倡导,作为“人体(身体)美学”的专业研究者,主要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形而下的观察研究体育美学。他倡导的体育美学也可称作“形象美学” ,是对人的身体美、姿态美、表情、动感节奏的研究。他关注通过运动教育对人体产生形象美的影响。因此,在他眼中的体育就是体育教学,体育美学近似于艺术教育的美学15。在举办 1960 年东京奥运会前后,日本体育界大兴.页眉.页脚理论研究之风,广泛搜集国外资料,出版了一批体育美学专著,跃居体育美学研究的世界前列。出版的书籍有池上金治的体育美学 、 健康美学 、 美的比例(协同出版株式会
33、社,1966 年) ;松田义之的体育美学(道和书院,1971 年) ;小林信次的体育美学(逍遥书院,1973 年)等。池上金治的著作结合生理学探讨了人体的形式美,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组编了一些有价值的健美锻炼方法,强调在体育实践中运用美学;而松田义之主要从解剖学方面探讨身体美,其著作虽涉及到一点体育活动形式美的内容,但大量篇幅是介绍人体各部分的解剖特点,并主要论述“身体的标准体形” 、 “体形的观察” 、 “理想体型” 、 “体躯测定”等。他将体育美学视为提高体育效果的某种手段,从生理解剖学角度研究身体美的形式法则,认为体育美学是建立在一般美学基础上的一个体系,探求并认识身体美,其目的是身体健康和
34、促进正常发育。小林信次的书是少数在中国正式翻译出版的体育美学专著, 体育美学16共分 6 章:第一章主要从人类的生活和教育的角度论证了体育美的意义;还阐述了研究体育美学的必要性和构成体育美学的基本内容,以及体育美学的目的性。第二章主要阐明了体育美学的理论基础,即美学中关于美的本质和美的特性等内容,从美的欲求、意识、感受、表现、内容与形式等加以论述。第三章分析了体育活动中众多美的现象的诸层次及其意义,并将这些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制成一些图表以反映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第四章运用体育的基本原理,从性质、目标、学习、教育者、被教育者等诸方面,对体育美的结构成分进行论述。第五章对于如何形成体育的美,从
35、综合的、基础的、体验时的、完成时的等方面分别说明,并提出了形成体育美的诸种条件。第六章着重论述了体育美的价值。从美的性质、教育、表现、学习分节论证,探讨了如何使美具有与体育一致的实际效用等问题。显而易见,这本书是从侧重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撰写的。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不但有体育美学专著,还出现了胜部笃美的运动美学一类的专著。20 世纪下半叶,在体育的科学等刊物上不断有体育美学的研究论文发表,如秋山竹雄的竞技运动美的研究 、小林信之的体育中美的价值构成体育美的条件法则 、本直文的关于竞技运动的美学考察实践者的美的体验 、松下雅雄的空手技术的美的考察等,许多论文也是涉及探讨竞技运动美学的问题。日.页眉.
36、页脚本体育原理研究会专门组织运动美的学术讨论,1977年出版了论文集,其中不乏独到见解。譬如,近藤英男的竞技运动美学是什么一文,认为运动美作为技术美的一部分,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有不同的形态和构造,因其空间上特殊的游离性而具有独立的创造和鉴赏价值;石津城也强调了技术美的重要性,认为运动的实践者要反复练习到意识净化的境界,才能发现完善的运动美;而浅田隆夫则从审美意识方面论及运动美及其类型;还有阿部公正考察运动美的历史,川村英男从比较学角度谈日本的运动美等,都别有见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学者撰文探讨了体操、滑雪、篮球、足球、团体操、格技等运动项目的美,这是使 体育学刊 第 15 卷美学在体育领域立
37、足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一步。日本广岛大学樋口聰教授17于 1987 年出版的专著Sport 美学 ,将体育美学的研究深入到更加细致的领域。而他在 1993 年发表的论文从艺术到 Sport美学扩展的尝试18,参加了国际美学会议的发言,还在日本美学会会刊发表后同时刊登在国际版的美学杂志上。他在这篇论文中,通过艺术和体育运动的比较,试图超越传统文化的概念,提出作为身体运动感觉的体验是审美体验的基本依据,最终就体育的游戏概念进行美学原理性的探讨,论述相当深入。日本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经过消化形成符合自己社会生活传统的实用特色。 “体育”和“美学”这两个词都是最早经日本人简化后传到中国的,今天我们
38、引进的体育美学专著,也以日本的最多,体现了相近的东方文化易于交流的特点。4 中国体育美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极其丰富,但美学在中国被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则晚至 20 世纪初才从西方传入。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瞿秋白、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在介绍西方美学和发掘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方面都作了贡献,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美学研究,从 20 世纪 50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后期,中断了 20 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恢复正常。对于美学在体育等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中国对体育美学的研究,起步比国外晚。1980 年,在中国体育科学学
39、会成立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正.页眉.页脚式发表了相关论文19-20。经过多年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从无到有,突飞猛进。自 1987 年起已有专著出版21、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一些专著和教材相继出版22-31,在全国十几所条件较好的体育学院和师范院校体育系里开课,教育部也正式把体育美学列为体育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1992 年和1993 年,中国最早正式出版的体育美学专著32-33被韩国两家出版社翻译出版,标志着中国的体育美学已基本自成体系并具有一定特色。目前,已有华南师范大学招收体育美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对体育中的美学问题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中国的体育美学虽然经历
40、了近 30 年的研究历程,但对体育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研究相对进展缓慢。而且,学科内至今仍然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一度形成研究热潮的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期,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体育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内外体育美学界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身体美、运动美、个性品质美等,突出了作为审美对象的体育运动中的人,强调了客观性。第二,认为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侧重于对体育审美感受的研究,重视艺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渗透和功用,主张体育运动艺术化。第三,认为体育美的研究对象是人对体育的审美关系,从主客体两方面把
41、握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2)多数学者认为体育美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客观存在、二是社会性、三是创造性、四是感染性、五是形象性、六是象征性。(3)关于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由于研究的角度、依据的标准不同,对体育美的分类也就五花八门。有的学者把审美意义上的运动项目分为 7 类,即测速类、测距类、计量类、计数类、评分类、冒险类、自娱类。有的学者按体育美的表现特征把体育美分为表演、 “软对抗” 、 “强对抗” 、搏击运动。有的学者按不同的审美形态分为优美类项目和壮美类项目。有的学者按不同的存在领域分为教学美、训练美、竞赛美、.页眉.页脚人际关系美、环境美。也有的学者按不同的项目分为体操美、球类
42、美、武术美、田径美、游泳美等。还有的学者按体育的不同目的把体育美分为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健康美和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运动美。至今对体育美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4)对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有的学者对 3 者的含义做了明确界定,认为真是指体育活动必须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善是指体育活动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美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领域中的感性显现。有的学者还详细论述了 3 者的关系,指出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5)对体育美感的探讨,在运动者与美感,体育美感的根源、本质、特征、心理要素、体育美感的价值形态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学者
43、从运动者的角度探讨了体育美感的形成条件、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等。有的学者从审美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体育美感的产生和发展、基本特征和心理因素等。有的学者还对体育审美意识、审美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6)其他的不同意见还有身体美、人体美的内容和特点、运动美的含义和特点等。对于体育美学发展趋势和前景,预计体育美学将出现研究领域拓宽、实证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侧重、研究队伍扩大、研究方法更新等发展趋势34。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 7中国的体育美学研究,受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性的美学热潮影响,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整体水平较低、体育理论欠成熟,难以支撑其超前发展,于 90 年代陷入低潮。
44、中国的体育美学研究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开设课程的学校逐步减少,能胜任这门课程的老师罕见,真正的研究者亦如凤毛麟角,很难看到有新内容的专著和教材,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寥若晨星,即使在数量有限的论文中还出现较多低水平重复和辗转抄袭的现象。从研究群体自身的原因看,存在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实际发展的脱节等不足。为了使体育美学走出停滞不前的困境,应该分析具体的症结加以解决。阻碍我国体育美学发展的症结之一,是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从历史渊源看,现代中国体育的理念既不是东方文明、也不完全是西方文明的传承,不辨东西。我们现有的所谓体育“理论”或“基本理论” ,其实主要是如何服务于政治或服务于经济的经验
45、总结。在动荡的.页眉.页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极为鲜明的功利需求,有助于制订阶段性的方针政策,能够短期产生很大的作用,但不能形成体育如何有助于人类长远发展的理念,体育的自身价值和本体目标模糊,谈不上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姑且不论体育在一个世纪之前传入时就斩断了与东方文明联系的纽带,就是对于全面接受的西方体育,一旦涉及到观念层面的东西,我们就感到费解和难以接受,如奥林匹克主义、体育权利、人文精神、游戏宗旨、生命乐趣、运动家风度等,这是由于历史上我们拒绝对西方体育人文内涵的普世价值的认同。作为需要个体直接感性体验的体育审美活动,缺乏了人文精神的支撑,就是无源之水。制约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关键,归根结底是缺
46、乏主体文化观念它既缺乏西方文明蕴含的人文观念的滋养,也缺乏东方文明中生态观念的传承,没有文化依托和继承的根基。失去文化的体育没有积淀和理想,也就不需要美学。而中国体育美学的生长恰恰需要这两种观念的支撑,需要来自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传统精髓的滋养,才能够自行进步。阻碍我国体育美学发展的症结之二,是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美学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曾在中国被斥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而打入冷宫。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思想文化的开禁带来了对知识的渴求,大陆掀起了美学的热潮,美学成为非常时髦的显学。体育界也是在这时接触到美学的。后来,人们发现,真正的美学与门外汉的想象存在巨大差距,学习和研究
47、都需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即使不能读懂黑格尔美学和康德判断力批判 ,但为了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至少需要认真读懂教科书。绝大多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者企图采用“无知者无畏”的方式前进,却不得不在深奥的美学原理面前望而却步,抽象思维能力欠佳且耐不住寂寞者纷纷知难而退,导致了美学热的退潮。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体育美学离不开母学科,一定要以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自己发育的营养。无视美学原理的学习,或试图绕开美学原理,把美学和生活中的疑似美感划上等号,给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硬贴上“美”的标签,凭空谈论这美那美,不讲美学原理,导致体育美学研究的盲目和呆滞,成为泛化的伪美学。阻碍我国体育美学发展的症结之三,
48、是与实际发展的脱节。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美学家注意到与体育美学有.页眉.页脚关的研究,而且发表了很有深度的论著。譬如对分析美学有相当造诣的美国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35提出了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 ,对身体因素在美学和美好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加以强调,并表现出对太极、瑜珈等东方文化和思想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推崇,这不能不让长期忽视东方传统文化的中国体育界为之汗颜。美学对体育的关注,紧扣时代的脉搏,解决实际的问题。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运动竞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得到广泛注意,工程美学、技术美学在场地设计、广告布置等方面悄然渗入。美国的 NBA、拳击比赛以及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在获得盈利方面的辉煌成就,起到了
49、巨大的示范作用。竞赛与观众的关系,用接受美学理论来研究,对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起到良好作用。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学人依然侈谈“本质力量对象化”之类的理论,自恋屠龙之技,龟缩于陈旧的象牙之塔,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无补。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体育,并使体育的审美价值与日俱增,在 2008 北京奥运会美轮美奂的场景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体育美学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体育面向休闲时代,涉及的美学问题更多。体育美学帮助我们认识体育中的美,积极指导与体育有关的审美活动,促进身体运动技术趋向优美化和规范化,使人的身心日臻完善,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体育美学必须创新,对中国体育的未来做出审美意义上的价值判断。通过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特有审美需求来提高生活质量,赋予体育事业以审美理想,是中国体育美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