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论证后修改20100508.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962467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6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论证后修改2010050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论证后修改2010050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论证后修改2010050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论证后修改2010050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论证后修改2010050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地 质 调 查 技 术 标 准DD2004DD2010-04035战 略 性 矿 产 远 景 调 查 技 术 要 求( 试 行 )(修订)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 32010年 5月目 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23.1 目的任务 .23.2 部署原则 .23.3 工作程序 .2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34.1 资料收集 .34.2 野外踏勘 .34.3 预研究 34.4 设计编写 .3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45.1 矿产地质调查 .45.2 物探 85.3 化探 105.4 自然重砂测量 .125.5

2、 遥感 .155.6 综合研究 .175.7 矿产检查 .226质量要求 .247提交成果 .257.1 报告编写要求 .257.2 附图 .257.3 附表 .267.4 附件 .26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6附录 A 成果指标 27附录 B 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8附录 C 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30参考性附录 33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23.1 目的任务 .2II3.2 部署原则 .23.3 工作程序 .2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34.1 资料收集 .34.2 野外踏勘 .34.3 预研究 3

3、4.3 设计编写 .3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45.1 矿产地质调查 .45.2 物探 85.3 化探 105.4 自然重砂测量 .125.5 遥感 .155.6 综合研究 .175.7 矿产检查 .216质量要求 .247提交成果 .247.1 报告编写要求 .247.2 附图 .257.3 附表 .257.4 附件 .26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6附录 A 成果指标 27附录 B 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 写主要内容 28附录 C 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 写主要内容 30参考性附录 33矿产检查 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3.

4、1 目的任务 13.2 部署原则 2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24.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 24.2 野外踏勘 3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3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35.1 矿产地质调查 35.2 物探 .75.3 化探 .95.4 自然重砂测量 115.5 遥感 14III5.6 综合研究 155.7 矿产查证 216质 量要求 .247提交成果 .24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247.2 附表 257.3 附件 257.4 附图(含说明书)及图册 25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6附录 A 成果指标 .27附录 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8附录

5、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301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修订)DD2004DD2010-0403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及成果验收和设计编写的依据。1.3 在不同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和下达的任务,依据本技术要求编写项目设计应逐项,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量。2. 引用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

6、/储量分类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 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 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 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

7、0) 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000) 2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还应增加物探(电法)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区域性找矿工作,要求初步通过大致查明工作调查区成矿地质背景、条件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后续矿产预、普查勘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3.2 部署原则充分利用以往地质、物探、化探与、遥感、矿产勘查、矿产远景资源潜力(远景)预测与评价及科研与矿产成果,

8、在重要成矿区带,按照突出战略性重点矿种,兼顾综合找矿的原则,选择成矿远景区进行部署调查与科研紧密结合,重点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有利地段矿产远景调查工作。 。3.3 .1 工作程序遵循预研究(资料收集、综合整理、野外踏勘) 、预研究、设计编审、野外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重砂、遥感) 、综合研究、矿产查证矿产检查(概略检查、重点检查) 、野外验收、综合整理与成果报告编审提交成果、资料汇交等程序。 (见,工作流程图如下) 。 (其中,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野外调查工作手段的施工顺序先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每项工作完成后均应开展相应的质量检查和野外验收排序) 。

9、3.3.2 工作流程图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4.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全面收集调查区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矿产勘查、科研等各类资料,尤其应收集典型矿床(矿点)相关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编制工作程度图编制实际材料图,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收集典型矿床(矿点)相关资料、编制矿产卡片。作为设计编写前的必要程序,应应以成矿理论为指导,按矿产预测类型区域成矿地质单元处理物探、化探、遥感数据(包括地质构造推断解译和异常圈定等) ,研究典型矿床、分析主要成矿类型和成矿要素,综合分析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综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

10、信息,开展资料预研究,编制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区域矿产预测类型分布(草)图、研究程度图等图件,确定矿产远景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并落实调查区重点工作内容,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4.2 野外踏勘设计编写前,视调查区工作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野外踏勘, ,野外踏勘应选择调查区内具有代表性、地质特征表露较矿产查证矿产检查野外验收综合整理与成果报告编审提交成果资料汇交预研究综合整理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物 探自然重砂测量遥 感综合研究化 探资料收集、综合整理资料收集野外踏勘、综合整理资料收集预研究、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矿产检查综合研究野外验收综合研究报

11、告编审综合研究资料汇交Comment u1: 控矿建造4全面的地段,从整体上对调查区工作区地质、矿产,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概略了解,大致控制调查区各类地质体的分布和规模,并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以穿越不同类型成矿建造构造单元、代表性矿化带和自然景观区路线地质踏勘为主并建立遥感解译标志。野外踏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不同矿产预测类型的典型矿床、矿点进行踏勘;二是对调查区地质构造进行以踏勘,并以穿越不同控成矿建造控矿建造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和自然景观区路线地质踏勘为主。调查区工作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点分布较多时,还应对重点

12、地段进行全面踏勘,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踏勘时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确定实测地质剖面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通过踏勘选择确定进行重点野外调查区域的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4.3预研究通过对调查区工作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以及野外踏勘,按矿产预测类型处理物探、化探、遥感数据(包括地质构造推断解译和异常圈定等) ,研究典型矿床、分析主要成矿类型和成矿要素,综合分析各类物探和化探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提出矿产远景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实工作内容及解决办法,确定野外重点工作区域的范围和实物工作量

13、。同时,编制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区域矿产预测类型分布草图、区域成矿要素草图、地质工作程度图等图件,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应对调查区进行全面、系统的预研究。综合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提出矿产远景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实调查区重点工作内容及解决办法,确定重点野外调查区域的范围和实物工作量,并以此编写设计。4.3 4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设计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 B。5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依据调查区工作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和具体矿产调查任务确定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测量、遥感、综合研究、矿产查证矿产检查等项工作。5.

14、1 矿产地质调查5.1.1 目的任务矿产地质调查是服务于矿产远景调查的一项最基础基本的工作内容,其目的任务是旨在通过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实测调查,以及典型矿床和其它矿床、矿(化)点等的系统的地质观察调查研究,大致查明区内矿产特征及其,基本查明区内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地质构造特征,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分析区域矿产形成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为物探和化探异常推断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矿产地质资料。5.1.2 基本要求5.1.2.1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倡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

15、。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5.1.2.12 在预研究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工作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在成矿有利地段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采取实测方式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通过稀疏路线调查,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在基本条件不具备地区,可以先纸介质记录,而后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将其数字化) 。5.1.2.2 3 已开展过 1:50000 区调的地区,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

16、有 1:50000 区调原始资料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 1:500001:10000 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 1:50000 区调及地质6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实测精度以 1:50000 比例尺为主 ,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等实际情况,可适当灵活掌握,但必须在设计中加以明确。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区内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和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调查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开展详细调查和研究,在成矿有利地段采取实测方式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填图

17、,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踏勘了解区域地质概括。5.1.2.3 已开展过 1:5 万 0000 区调的地区,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 1:5 万0000 区调的原始资料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 1:1 万 00001:5 万 0000 的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 1:5 万 0000 区调及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开展以 1:5 万 0000 比例尺为主,也可以为也可以采用 1:25 万0001:1 万 00000 比例尺的矿产地质调查。5.1.2.434 矿产地质调查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地形图的比例

18、尺大小应与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没有相应精度的地形图时,可使用 1:25000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手图。5.1.2.545 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在矿产地质调查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反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的建造构造图,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质作用(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按矿产预测类型分别为编制相应的反映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的各矿产预测类型相应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件提供实际资料。5.1.2.6 矿产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查明矿化类型、矿石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5.1.2.7656 地质研究程度::

19、:大致基本查明大致查明了解工作区内区域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岩石类型、分布、形态、产状、物质组成、相互接触关系等基本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构造的规模、形态、分布、时空关系等基本特征和形成演化规律,深入调查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特征,详细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5.1.2.767 矿产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查明、矿化类型、矿石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等。5.1.3 工作内容与要求75.1.3.1 对成矿有关的沉积岩::应在已划分的

20、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大致基本归属岩石建造,大致查明沉积岩层的岩石类型、性、岩石组合、物质成分、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分析与年代地层关系,建立岩石地层层序。详细调查成矿有关沉积岩层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厚度、产状等特征,分析其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5.1.3.2 对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应在已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大致基本,大致查明其岩石类型、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包体与脉岩的规模、产状、组分等。详细调查,以及成矿有关侵入体内外接触

21、带的交代蚀变、同化混染和分异特征、及其成矿矿化特征特点等,并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根据侵入体相互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时代和侵入顺序,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及与围岩和成矿的关系和、控矿特征,研究侵入体及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5.1.3.3 对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应在已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大致基本查明大致查明火山岩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与、接触关系、空间分布,以及,以及火山岩层的厚度、沉积夹层、火山地层层序等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

22、建立火山岩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分析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对。详细调查与成矿作用密切的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应确定圈定火山构造及古火山机构,划分火山岩相, 。调查分析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划分火山喷发韵律和喷发旋回,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分析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5.1.3.4对成矿有关的变质岩::应在已划分的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进一步划分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基本大致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

23、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类型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大致基本查明大致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及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序次关系。详细调查对成矿作用密切的有关变质岩,应进一步研究其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划分变质相和变质带,研究变质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变质、变形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5.1.3.5 对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应在时代及成因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8步调查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其赋矿等特征。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的关系,研究第四纪成因类型、地貌与成矿的关系。5.1.3.6

24、构造调查应大致查明构造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重点观察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研究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的关系。5.1.3.5 对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 应在已划分的时代及成因类型基础上,详细进一步应在时代及成因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其赋矿等特征, 。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的关系,研究第四纪成因类型、地貌与成矿的关系。5.1.3.6 对成矿有

25、关的构造:应基本查明大致查明基本构造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 。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深入研究重点调查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特征,研究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5.1.3.7 区域矿产调查:包括典型矿床调查和区域矿产分布特征调查。典型矿床调查:根据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结果,选择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开展实地调查。典型矿床调查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 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火山、侵入岩浆、变质、

26、大型变形构造等成矿地质作用,圈定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体系,侵入岩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等。 成矿地质特征的调查:包括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成矿期次、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 找矿标志的调查:根据资料收集和调查情况,补充采集相关样品和数据,研究分析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特征。区域矿产分布特征调查:主要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已知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主要了解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

27、的含矿岩系、侵入体、接触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形态、空间展布特征、产状等,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和标本,探讨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95.1.3.7 典型矿床调查 根据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结果,在同一个矿产预测类型中选择工作程度高、代表性强的矿床,进行典型矿床调查研究。根据确定的矿产预测类型,决定典型矿床调查的具体内容,通常包括: 成矿地质作用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火山、侵入岩浆、变质、大型变形构造等成矿地质作用,圈定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体系的调查: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体系,侵入岩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体系、成矿

28、后构造等。 成矿特征的调查:包括矿床成矿类型、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成矿期次、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 应根据资料收集和调查情况补充采集相关样品和数据,研究分析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特征。5.1.3.8 区域矿产调查主要是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应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探讨成矿

29、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5.1.3.7 矿产调查应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探讨主要矿床成因类型。5.1.3.7 矿产调查应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探讨主要矿床成因类型。5.1.4

30、 精度要求5.1.4.1 实测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基岩露头较好、出露相对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测10制。实测地质剖面重点部署在成矿有利地段。,对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构造带、矿化蚀变带、含矿层、矿体等至少有 1-2 条实测剖面控制,比例尺不小大于 1: 5 000, 一般以 1:2 000为宜;其他地质体可部分或全部参照使用已有的实测剖面,必要时可采用比例尺不小大于 1: :5 000的主干地质路线剖面控制。测制剖面测制时,要求进行详细划分岩性和岩石组合, 、分层、描述,系统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等样品,必要时对主要成矿地质体应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5.1.4.2 各类地质体的划分沉积

31、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各类地质体填图单位划分应在已有的区域性填图单位(群、组、段)划分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应进一步划分按其岩性及岩石组合进行详细划分,重点突出成矿有关的岩石沉积建造建造构造、含矿层、标志层、侵入体以及内外接触带、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等建造构造的划分。,并可对已有填图单位做进一步的修改或完善。沉积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或段) ,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等控成矿建造构造和具有特殊找矿意义的标志层或岩性层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出岩性及岩石组合(岩石建造) 。侵入岩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以及内外接触带,应进一步划分出岩石带、接触变质带、蚀

32、变带等。火山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或段) ,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成控 矿建造构造和含矿层、标志层等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出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岩石建造) ,划分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变质岩按构造-地(岩)层方法划分到群、组、段,或按构造-岩石方法划分到岩群、岩组和、岩段,对其中的含矿层、控成矿建造构造等成矿有关地质体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出岩性及岩石组合(岩石建造) 。第四纪地质体按时代和成因类型划分,对其中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及成因类型,并划分其地貌类型。5.1.4.3 地质体标定野外手图一般采用与相关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的地形图,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

33、要求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矿产地质调查中只标定图面直径大于 1002mm的闭合地质体。和图面宽度大于 50m、长度大于 2502mm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 250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11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矿产地质调查中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 2mm 的闭合地质体。在图面上宽度大于 1mm、长度大于 5mm 的线状地质体。在图面上长度大于 5mm 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

34、并表示。地质点在野外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 20m。5.1.4.4 矿产地质调查调查路线的布置路线布置应矿产地质调查路线的布置应以解决围绕地质找矿问题为原则。 ,路线布置根据调查区工作区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穿越法和追索路线法相结合。 ,对重要成矿地质体、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路线间距应视工作区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在成矿有利地段,路线间距以能有效控制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为原则。 ,路线间距原则上 500m左右应满足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视需要可适当加密或放稀。其它地段,路线间距以稀疏的主

35、干地质路线为主,大致了解控制调查区工作区各类地质体的分布和特征。观察点以能大致控制各类地质体的特征为原则, 。所有重要的地质界线、地质体和以及所有成矿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都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点距较大时,中间用 GPS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路线间距、观察点距的布置原则及调查路线总长度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要一致。记录内容应丰富翔实,真实可靠。地质现象观察要求仔细,描述要求准确,除详细描述岩性特征外,对于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的组构特征、露头显示的构造特征、接触关系、重要含矿建造、矿化蚀变现象等均应有详细描述记录,并有相应照

36、片或素描图。点与点之间的路线亦应有连续观察记录,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重点穿越路线、 ,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化)体、蚀变带的追索路线应有信手剖面。当发现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体(点) 、蚀变带时,应采用适当的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控制。工程应采用 GPS定位。5.1.5 资料综合整理遵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 (DZ/T 000191) 、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893)及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 01)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12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的工作内容根据调查区以往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和具体矿产调查任务而确定。一般包括矿产地质

37、填图、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自然重砂测量、遥感地质调查、矿产检查和综合研究等项工作。5.1 矿产地质填图5.1.1 目的任务矿产地质填图的目的是初步查明区内矿产及其成矿地质条件,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地质观察研究,初步查明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其成矿地质体(与成矿有关的各类建造与构造)的形成、分布、产状与演化特点矿化带、蚀变带以及与成矿相关的各类建造与构造地质体的形成、分布、产状与演化特点矿化特征及其成矿地质体(与成矿有关的各类建造与构造)的形成、分布与演化特点,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分析研究区域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及其具体成矿地质条件,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

38、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5.1.2 基本要求5.1.2.1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区内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5.1.2.2 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地、物、化、遥和矿产资料,综合分析区内主要的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调查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对成矿有利地段和成矿地质体进行野外实测,其它地段修编为主。5.1.2.3 矿产地质填图工作比例尺为 1:5 万。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 1:5 万。野外手图比例尺采用 1:2.5

39、万,无 1:2.5 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 1:5 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 1:2.5 万。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5.1.2.4 依据矿产地质填图实际资料,并充分利用已有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编制调查区建造构造图以及反映成矿与地质作用关系的各类地质构造专题图件。5.1.2.5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演化,深入调查成矿地质体的特征,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5.1.2.6 矿产研究程度:大致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了解矿化类型、矿石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5.1.3 填图内

40、容与要求135.1.3.1 沉积岩区区的调查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和岩石地层方法开展填图,划分沉积岩岩性及岩石组合,归属岩石建造与岩石地层单位。大致查明沉积岩的沉积序列、岩性及岩石组合、主要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沉积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大致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及时代,分析形成环境。5.1.3.2 侵入岩区侵入岩按照“岩性+时代”的方法进行填图,划分侵入体。大致查明侵入体的产状、形态、规模、接触关系、岩石类型、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包体、脉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大致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混染现象以及分异现象特征

41、,并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分析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演化规律,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5.1.3.3 火山岩区火山岩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进行填图,划分火山岩岩性及岩石组合,归属岩石建造与岩石地层单位。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大致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喷发韵律与旋回、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划分火山岩相,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研究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确定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喷发时代。5.1

42、.3.4 变质岩区变质岩采用构造-地(岩)层法或构造-岩石法进行填图,划分变质岩岩性及岩石组合,归属岩石建造与构造地(岩)层单位。变质岩要研究各种类型变质岩石的特点和变质作用。浅变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注意运用相应的调查方法进行工作。中、深变质岩系根据变质、变形作用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接触变质岩石应着重研究接触变质带、接触交代带的分布、物质成分、规模、形态、产状和强度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划

43、分变质相。14重点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5.1.3.5 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体按时代及成因类型划分方法进行填图。含矿层位为第四系时要大致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厚度、时空分布,以及含矿特征。5.1.3.6 构造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重点观察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构造活动(含新构造运动)对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蚀变、成矿的控制作用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5.

44、1.3.7 矿产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以及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5.1.4 精度要求5.1.4.1 实测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基岩露头较好、构造相对简单、出露相对齐全、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制。各类填图单位均要测制 1-2 条代表性实测剖面, 比例尺以不小于 1:1 万, 一般以 1:5 千为宜。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矿体等均要有 1 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控制。测制剖面时,应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

45、岩矿鉴定样或岩石化学样、岩石地球化学样等必要的样品。如已有符合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参照使用。5.1.4.2 填图单位划分沉积岩区、火山岩区、侵入岩区、变质岩区填图单位,在划分区域性各类填图单位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体应按其岩性及岩石组合(岩石建造)做进一步的划分,突出成矿有关的岩石建造与构造信息。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划分填图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或段15(或岩性段) ,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等成矿建造和具有特殊找矿意义的标志层或岩性层应进一步详细划分表示。侵入岩以侵入体为基本单元划分填图单位,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应尽可能划分出岩石带、岩相带、蚀变带等。火山岩采用地层 岩性

46、(相)双重方法划分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或段) ,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中含矿层、标志层等成矿建造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对浅变质沉积岩系,其沉积接触关系和顶底标志清晰可靠,并可恢复地层层序的,参照沉积岩区地层单位划分填图单位;对区域性深变质岩系,可建立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的,划分构造-岩石填图单位(岩群、岩组、岩段) 。对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等成矿有关地质体应进一步详细划分。第四纪沉积物根据成因类型和时代划分填图单位,对其中的含矿层位应进一步详细划分。5.1.4.3 地质体标定野外手图一般采用 1:2.5 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填图中只标定直

47、径大于 100m 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 50m、长度大于 250m 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 250m 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基岩区内面积小于 0.5km2、河沟谷中宽度小于 100m 的第四系不予表示,按基岩填制。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0m。5.1.4.4 矿产地质填图观察路线的布置观察路线的布置应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原则。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路线。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

48、路线间距以能有效控制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为原则。矿产地质填图的路线间距应视工作区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观察路线间距原则上 500m 左右,成矿有利地段路线间距应视需要适当加密,其他地区或已开展过 1:5万区调的地区,路线间距可适当放宽。路线间距、观察点距的布置原则及观察路线总长度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观察点距以能控制成矿地质体为原则,对重要含矿地质体应进行追索,并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点距较大时,中间用 GPS 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16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要一致。记录内容应丰富翔实,真实可靠。地质现象观察要求仔细,描述要求准

49、确,除详细描述岩性特征外,对于沉积岩石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石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石的组构特征、露头显示的构造特征、接触关系、重要含矿建造、矿化蚀变现象等均应有详细描述记录,并有相应照片或素描图。点与点之间的路线亦应有连续观察记录;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重点穿越路线、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化)体、蚀变带的追索路线应有信手剖面。当发现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体(点) 、蚀变带时,应采用适当的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控制。工程应采用 GPS 定位。5.1.5 资料综合整理遵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 000) (DZ/T 000191) 、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893)及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D200601)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5.2 物探5.2.1 基本要求5.2.1.1 矿产远景调查应根据调查区工作区以往物探和研究程度、 ,针对调查区工作区具体目标任务,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前提,一般部署在成矿有利地段,选用相应的方法部署不同比例尺的面积性或剖面性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