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 表 供 匿 名 评 审 使 用 。 填 写 时 , 不 得 出 现 课 题 主 持 人 和 课 题 组 成 员 的 姓 名 、单 位 名 称 等 信 息 , 统 一 用 、 代 替 。 否 则 , 一 律 不 得 进 入 评 审 程 序 。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提出1、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市场经济固然有很多优秀的方面,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
2、化解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良剂。2、由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初等、中等教育应试教育突出,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中学文理分科既影响到理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影响到文科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3、“90 后”、“00 后”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被关注意识,具有开放思想和创新精神,但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与滋养教育。不少孩子都有 421 综合症的表现,吃苦耐劳性差,心理抗挫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少数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少数学生 “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归属感降低,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胸无大志。受西方文化影响,不少学生
3、嗜吃洋快餐,热衷过洋节。(二)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进校园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4、、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二是外联,就是“请进来,走出去”。(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中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张岱年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张岂之认为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纪宝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归结为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等八个方面。赵东海、梁伟则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综上,中外学者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剖传统文化结构,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精神领域阐释传统文化
5、内涵,但对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论不详。2、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进校园王旭明提出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现行课程教材体系。郭志明认为课堂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阵地。姜昆 2015 年议案建议在小学阶段以传统文化课程替代现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实践上看,有些中小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四)选题意义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磨炼心志,完善人格,养成善待自我、关
6、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的人文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五)研究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一)课题理论依据1、人的社会化理论2、发展心理学理论
7、3、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学思想(2)研究目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厘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三)研究内容1、精选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研究课程开发与教材内容修订。2、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路径和方法。(四)研究假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生、人心、人性为关照,以趋善求治为主旨。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先天之性是相近的、善的,后天之性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善、中性、恶。贪欲、不良的后天习惯和环境有害善性,通过优秀传
8、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加强道德修养、改善环境,使善者更善,恶者改恶趋善。(五)创新之处1、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要求,要从娃娃抓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2、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着重解决“90 后”、“00 后”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生态文明观教育为重点;人与自身关系方面以励志教育、吃苦耐劳和抗挫折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以“和”、“孝”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关爱教育、集体观念和责任担当教育、法制
9、教育为重点;人与国家关系方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手脑并用,知行合一。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多途并举,形成合力。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各类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大学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各类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校园特色的校本教材;创新传统文化内容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传统文化元素(如第二课堂活动、校训、美丽校园建设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规划、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团、举办
10、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展演活动等);在校园网中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空间教学;将传统文化学术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传授传统技艺;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献爱心”和社会实践活动;评选“孝星”、“道德模范”。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把育人主线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循着内引和外联的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
11、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二)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法。研究学生在各学段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方法。2、横向研究法。研究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3、文献研究法。遴选传统文化经典,阐释精神内涵。(三)技术路线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宏观普适层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中观学校层面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引和外联;从微观个人层面研究思想观念认知态度行为实践的一体化。(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列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对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细分。第二阶段:调查阶段。调研各类学校优秀传统文化
12、教育现状、问题。第三阶段:研究阶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路径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第四阶段:总结与应用阶段。撰写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在大学人文基础空间资源课程修订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题主持人开设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1)课题主持人 主 要 参 加 完 成 了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一 般 项 目 中 国 农 村 环 境 保 护社 区 机 制 研 究 ( 批 准 号 : 05BJL041, 已结题) ; 发表了论文“传统与现代的并存对乡土中国的述评兼论中国乡土”;他的
1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获本 校 2011 年教师个人应用研究项目二等奖。(2)课题组成员 主编了教材大学人文基础,他的职业人文基础被评为 2008 年国家级精品课程。(3)课题组成员 主持完成了校级课题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新语境下的阐释研究(已结题)。主要参考文献;(1)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3)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由 3 人组成,其中教授 2 人,讲师 1 人;2 人为中年教师、1 人为青年教师;课题组主持人 具 历 史 专 业 背 景 , 长 期 从 事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 中 国 地 域 文 化 的 理 论 研 究 和教学 工 作 , 课 题 研 究 经 验 丰 富 ; 课题组二位成员分别是 该 校 大 学 人 文 教 学 部 学 术 带 头 人 和 负 责 人 ,均 具 文 学 专 业 背 景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对本课题能够提供 1:1 的配套经费资助,科研仪器设备齐备,文献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总量 156 万册。能为本课题提供调研时间、科研工作上的便利。原有的研究基础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