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们仨》读后感.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58303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仨》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们仨》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朴素的心疼,淡淡的感动读杨绛我们仨有感这本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第一部分中,杨绛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意识流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她拉我走上驿道,陪我往回走了几步。她扶着我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娘娘。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

2、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奔回客栈”梦魇中,女儿来道别,是人生的永别。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一个年迈的母亲来说,是何等的残酷,让人不禁心头阵阵疼痛,眼角泛酸,不忍心再读下去。第二以及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 1935 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 1998 年钱先生逝世 63 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前一部分写的质朴但又不失有趣,两个“书呆子”视生活的一切为乐趣,剪虾剪出好玩的事,饭馆听人吵架、逗弄女儿,甚至去从未去过的花园探险也成了他们的乐事。在杨绛先生的眼里,钱钟书先生是个

3、一心做学问,生活能力极低的“书痴”,“左右不分”、“拙手笨脚”。妻子在医院待产,他却在家“干坏事”,打饭墨水瓶弄脏桌布、弄坏门轴,都得靠杨绛先生回家修葺打理。也许正因为他的这份“痴”,说话心直口快,不懂得“圆滑处事”,很少与人打交道,常常被别人误会为文人的傲慢与清高,但我觉得钱钟书先生绝不是傲慢之人。从他对女儿钱瑷的浓浓的父爱就可看出他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人,只是“痴于读书,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记得其中的一个小细节,钱先生为了对自己的女儿“用情专一”而喃喃的嘀咕不肯再要第二个孩子,这样一个可爱的父亲我想应该不是什么阴险之人吧?钱先生曾和杨绛先生说: 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

4、不求有名有声。”“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此话让我思索良久。对两位老人的人生境界钦佩万分。比较现在社会中人的种种言行,更感二老的性情高洁可贵。他们看淡名利,只求平淡,而且竟然还会担心“有名气”会招惹上许多“不相知”的人。我想,他们的朋友肯定不多,但必定是相知之交、生死之交。反思现在,想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多么的难!当你腾达时每个人都想攀上关系,嘴甜似蜜,家门前门庭若市,而当你一不小心贫困潦倒时,又有谁还会登门造访呢?两位老人必定是看透了人间世事,泰然处之了。还让我佩服的是二老以及他们的女儿潜心修学的态度。虽然他们走过文革,住过牛棚,下过荒村,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的是对做学问的热爱。

5、即使不被人所理解,学问总是坐“冷板凳”,生活居住条件很差,但他们的家中的书还是从床上堆到了地上,每天青灯常伴,潜心修学,不论外界的评价,每天乐在其中。我想,他们真的是热爱读书吧,哪还会考虑什么功名计算。最让我敬佩的是杨绛先生。她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将几十年来的人生坎坷徐徐道来,这样委婉平淡的语气甚至让读者觉得这位老人已经修炼到了完事皆空的境界,就连女儿、老伴的去世也都不用多少情感浓烈的词汇。杨先生似乎始终在高处俯瞰,她难道是看透了生死,和离散?我想,她一定是爱他们爱到了深处,在内心一定坚信所爱的人们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从未远去。“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杨绛与钱

6、钟书先生之女)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他们得意地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连结在一起。美丽的家应该是这样子的吧?心意相通,知彼如已。我喜欢它是这样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这样的人,建立这样的家,却是多么的不容易,须得老天多少垂青?须得自身多少年的修练?所以,我也学会了珍惜生命中的家庭,我知道它虽然平平淡淡会有吵闹,但那确实是把我、爸爸、妈妈纠缠为一体的,我称之为“家”的地方。在战乱的日子,在文革中,他们共同走过的风风雨雨,证明了这个知识份子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品行,他们对学问的孜孜不倦,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看轻名利,不为名利所累,诚挚待人做事,一位优秀学者的品行在这些点滴的生活记述中豁然明朗,同时也真实可爱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