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9531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综合测评(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 12 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导学号:00040118】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解析】 第 1 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

2、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 2 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答案】 1.B 2.C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 34 题。3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为生产规模过大B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为破坏生态环境4该图反映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C环境向恶性发展D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2【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人口素质过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 4 题,该

3、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答案】 3.C 4.A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 56 题。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动物 绿色植物 O 2 CO 2B动物 绿色植物 CO 2 O 2C绿色植物 动物 CO 2 N 2D绿色植物 动物 O 2 CO 26此图可以说明(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

4、约的“整体”A BC D【解析】 第 5 题,大气中的 CO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机物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积累而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采掘、利用、燃烧生成 CO2、CO 等,又释放到大气中。同时,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吸收 O2、放出 CO2;植物吸收 CO2,放出 O2。第 6 题,都是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正确表述。【答案】 5.A 6.D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 78 题。37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8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

5、析】 第 7 题,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应是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景观,故 B 项正确。第 8 题,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因其位于山脉的背风坡,由于高大地形对西风气流的阻挡所致,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 7.B 8.D9(2016梅州期中检测)从中国的东北经内蒙古到新疆依次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 【导学号:00040119】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 从中国的东北经内蒙古到新疆依次出现了森林

6、、草原、荒漠等植被,该种规律的产生是由于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B读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回答 1011 题。410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蒸发量 B降水量C植物生长量 D气温11影响曲线在纬度 20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植被 D土壤【解析】 第 10 题,全球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曲线为气温;全球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丰富,而副热带高压带少雨,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丰富,故曲线为降水量分布;蒸发量直接受气温影响,

7、但由于赤道地区降水量丰富,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降水少,终年高温少雨,故赤道地区的蒸发量较副热带地区低,故曲线为蒸发量,曲线为植物的生长量。第 11 题,纬度 20附近终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终年高温干燥,降水少,故植被少,沙漠广布。【答案】 10.D 11.B二、综合题(共 56 分)12(2016郴州质检)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28 分) 【导学号:00040120】甲 乙(1)比较甲、乙两区域图,完成下列表格。(9 分)甲 乙自然带类型 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拟出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土地盐碱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完成

8、下列问题。(9 分)5A下渗减少,径流增大,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3)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 分)【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为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乙位于宁夏平原附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拟订应针对当地情况合理选择。第(2)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减小,降水减少,荒漠化加重。第(3)题,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地表缺乏植被的保

9、护,加剧水土流失,进而引起土壤、大气、地貌等的改变。【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小麦 荒漠化研究(2)从上至下依次为 A、B、C(3)植被被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会使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沟谷发育,地表变得支离破碎。13图 1 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 2 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 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 分)图 1 图 2(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6 分)(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6

10、分)(3)图 1 中自然带分别表示(4 分)(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6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12 分)【解析】 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第(2)题,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地方性地域分异。第(3)题,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 (1)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2)不符合,属于地方性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3)C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