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951984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课程编号年度 2015 年课程性质 校级社区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智慧而又勤劳的华夏儿女在实践中不断对自然认识并总结出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就是集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背出二十四节气歌,有的甚至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但二十四节气却“默默”地

2、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套时间体系。二十四节气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测日的方法,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成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除了指导农业生产外,业已潜移默化为中国大众灵魂深处的一种情结。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已融入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间盛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等说法,正是这些节

3、令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具体展现。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一种文化的切面来触及一个节气:立春的迎春祭祀、雨水的中华雨文明、惊蛰的春耕图腾、清明的家国情怀、谷雨的茶文化2006 年 5 月 20 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14 年 4 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二十四节气,不只是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体现着古人的哲学思想。本课程从历法气象、习俗活动、养生保健、应时食谱、诗词谚语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介绍,描绘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精妙绝伦的生动画面。带领读者

4、追溯中国悠远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2 -第一讲 二十四节气概述智慧与勤劳的象征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二十四节气是我国远古时代开创的一种历法,反映了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1、二十四节气是怎样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

5、、总结出来的。(1)二十四节气起源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多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尤其是黄河水滋润哺育了两岸的人民。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到汉代完备的漫长时期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特点,得以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2)二十四节气类别24 节气按照所反应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 3 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

6、、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中国全部地区。四立便不尽然。尽管也从天文上反映季节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季风性和大陆性都极为显著,各地气候悬殊,因此各地四季开始日期和其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分明,有些地区不甚明显,甚至某一整个季节都不出现。例如黑龙江省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传着:“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有些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 3 -

7、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温度开始降低,水汽凝露较多;以后温度下降更甚,不仅露更多,而且凉起来,但还未结冰;最后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从农业生产上看,这三个节气的热量意义大于它们的水分意义,具体而生动。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8、。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三)二十四节气释义一年四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和界定的。我国古代的历法家对其都有具体而确切的解释。如四季的意义,东汉刘熙的解释是: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它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万物苏醒,大地回春。 雨水:意味着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逐渐回温,降雪停止,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惊蛰:雷鸣开始,惊动万物,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春分:春风是春季 3

9、 个月 90 天的中点。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是白昼与黑夜平分日。春分和秋分古时称为日夜分,即昼夜相等。清明:天气清澈明朗,气温转暖,草木萌发,万物欣欣向荣。俗为民间扫墓的节日。谷雨:雨水逐渐增多,适时的降雨对谷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孝经纬云: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 立夏:进入夏天,气温显著升高,万物将借温暖的气候快速生长。 小满:满者,指阳气已满。小满就是阳气还没有到达最强的状态。满也指籽粒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开始结实成熟。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种是种子的意思。芒种表示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成熟,可以收割。而此时也正是忙于播种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10、。夏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古人有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的说法。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指天气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 - 4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立秋:“秋”是作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标志着气温开始下降,属于秋高气爽、明月风清的凉爽天气。 处暑:“处”是“止”的意思。表示了炎热的暑天到此终止。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由于此时,气温逐渐转凉,昼暖夜寒,容易达到凝结成露水的条件,又因此时节的露多且重,呈现白色,故称白露。 秋分:在秋季 3 个月中 90 天

11、的中间,这天太阳光同春分一样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又长度相等。 寒露:寒是寒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此时,气温已经很低了,草木渐枯萎。 霜降:“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因此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立冬:冬终也,物终藏也。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表示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小雪:表示气温下降,因而凝雨为雪,是下雪的季节已经到了,但雪量并不大。 大雪: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也由小变大,地上开始出现积雪。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上,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时对这一天又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

12、至的说法。表示寒冷冬天的到来。 小寒:“寒”是指寒气积累了很久。小寒意指,还没有到达最冷的时候。大寒: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二、二十四节气与历法的关联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和农历密切相关,它们的完美的配合为古时老百姓掌握农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十四节气分布在一年的 12 个月里,常年每月有两个节气,一个在前半月月初,俗称“节气”,一个在后半月月中,俗称“中气”。这个“气”是气象、气候的意思,是古人观察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象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后定出的名称。和阳历配合时,节气在每月上旬,其规律是:上半年当月的 46 日,下半年当月的 68 日。中气在每月的下旬,其规律是:上半年当月的

13、 1822 日,下半年当月的 2224 日。和农历(阴历)配合时,农历的平年每月也是两个节气,两者同样称为节气和中气,若- 5 -遇到农历闰年的闰月只有一个节气,没有中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 360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 12 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 12 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至今人们已

14、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由于二十四节气和阳历都是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规律确定的,以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有一定的日期,前后相差不过一两天,而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很难把握。按阳历一年 365 天计算,一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与下一个月的节气与中气之间有 30 天半,而按农历一年 354 天计算,每月平均只有29 天半。所以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比前一个月要推迟 12 天,这样依次类推下去,便得到会有一个月里只有节气而无中气,这个月便成了闰月,

15、之后农历月份中,就是上月的中气在前,而本月的节气在后,逐渐地类推下去,再回复到节气在前、中气在后。由此可知,从农历推知节气规律很难把握,因而,节气在农历上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每年在编制历书、挂历、台历时应尽量将二十四节气靠近阳历日期,以便一目了然,而我们在了解节气知识时也最好参看阳历日期。三、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是应花期而来的风,简称花信风。所谓“信风”有节候“信号之风”的意蕴在内;花信,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花信风既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也是气候变换的一种标志。根据我国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因此,二十四候就成

16、了二十四花期的代表。其顺序为: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6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四、各地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是为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制的小诗歌,其标志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找棉;小暑不算热

17、,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谷子,秋分无行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流行于黄河流域)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痒人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种田;小数不算热;大暑是伏天;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闲;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流行于安徽)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橄榄两头黄,三月樱桃粒粒红,四月批把如蜜糖,五月杨梅红似火,六月莲子满池塘,七

18、月南枣树头白,八月菱角如刀枪,九月石榴露齿笑,十月金橘满园香,冬月袖子金样黄,腊月龙眼荔枝凑成双。雨水甘蔗节节长,春分橄榄两头黄,谷雨青梅口中香,小满枇杷已泛黄,夏至杨梅红似火,大暑莲蓬水中扬,处暑石榴正开口,秋分菱角舞刀枪,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流行于苏北)立春雨水,赶早送粪;惊蛰春分,栽蒜当紧;清明谷雨,瓜豆快点;立夏小满,浇园防旱;芒种夏至,拔麦种谷;小暑大暑,快拔草锄;立秋处暑,种菜无误;白露秋分,种麦打谷;寒露霜降,耕地翻土;立冬小雪,白菜出园;大雪冬至,拾粪当先;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流行于河北)正月寒,二月温,正好时候三月春;暖四月,燥五月,六月七月天气热;不冷不

19、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寒,严冬腊月冰冻天。(流行于湖南)第二讲 二十四节气之春1、立春 春天伊始的节气- 7 -每年的公历 2 月 4 日或 5 日,在太阳到达黄经 315时为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它预示着气温开始回升,严冬结束,新的一轮季节转换开始了。(1)立春历法气象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具体的日期一般为公历每年的 2 月 3 日至 5 日,在太阳到达黄经 315 度时,即为立春。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

20、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2)立春习俗活动迎春按我国传统农历,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天,自古以来颇受重视,民间也有“新春大如年”“春朝大于年朝”的说法。立春作为节气形成于周代,而立春的重要习俗迎春的产生和正式举行则开始于东汉时期。此后历经各个朝代,成为官方重要的礼俗活动。到清朝时,迎春活动达到高潮。写春贴春贴是立春时节用来装饰房屋的。东北人家每逢立春日喜欢在红纸上书写“宜春”二字,贴在房门上。这个习俗早在晋代荆楚地区就已经存在,如古今图书集成和岁时杂咏记载,北宋司马光和欧阳修都写有类似绝句的春贴。(3)立春养生保健春季气候变化很大,气温不稳定,时寒时暖

21、,此时人体伴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抗寒邪的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过少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要谨慎,不可骤减。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躁,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快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接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4)立春应时食谱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韭菜虾皮炒鸡蛋【材料】韭菜一把洗净、鸡蛋

22、2-3 个、盐、虾皮适量【做法】韭菜洗净切小段,鸡蛋打匀。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倒入鸡蛋,待鸡蛋固形后将韭菜倒入。煸炒一阵后加盐,姜末、- 8 -味精,再翻炒一阵即可。【功效】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肠壁,促进排便。加入虾皮后,更加适于春季食用。这道菜营养丰富,所含热量少,并能温中养血,温暖腰膝。(5)立春诗词谚语立春位列二十四节气之首,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也是异彩纷呈。诗词汉宫春立春日(南宋)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

23、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谚语立春晴,雨水多。立春晴,雨水匀。立春寒,一春暖。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2、雨水天气回暖,降雨量增多的节气公历每年 2 月 19 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330,为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增加,万物开始萌发,大地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 雨水历法气象雨水在气候学上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少了,雨渐渐多了。每年阳历的 2 月 18 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 330,为“雨水”节气。雨水是 24 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我国古代将雨水分

24、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二)雨水习俗活动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 9 -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三)雨水养生保健雨水期间,北方许多地区冷空气

25、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忽寒忽暖、变化多端。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人们经常提到的“春捂”一说。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雨水节气空气湿润,此时不燥不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调养首先应当调养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 (四)雨水应时食谱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

26、,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针对这样的特点,饮食调养应着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银耳粥 配方:银耳 3 克,大米 50-100 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五)雨水诗词谚语雨水节气之后,降雨量渐增,春雨的美妙就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渠道。所以与雨水节气有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多与雨相关。诗词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

27、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谚语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三、惊蛰春雷震响,冬眠动物复苏的节气每年公历的 3 月 6 日左右视地球已经到达太阳黄经 345为惊蛰。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的节气。自这天气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10 -(一)惊蛰历法气象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含义是: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从这一节气开始,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鉴有春雷。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28、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二)惊蛰习俗活动民间将惊蛰称为“二月节”,源于东汉歆的三统历。在东汉之前的西汉礼月令疏中将惊蛰放在正月,将清明放在二月。三统历将惊蛰改为二月节。既然是节,自然有许多相应的节日习俗。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

29、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 惊蛰养生保健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属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

30、、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四)惊蛰应时食谱古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其意是指,春季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烧黄鳝建议放到小暑节气【用料】黄鳝 500 克,食用油 50 克,酱油 5 克,大蒜 10 克,生姜 10 克,味精、胡椒、盐各 2 克,湿淀粉 30 克,香油 10 克。- 11 -【做法】黄鳝洗净切丝或者薄片;将盐、味精、胡椒、湿淀粉调成芡汁;姜、蒜切成片。锅置火上,放食用油烧至成七成热,下黄鳝爆炒,快速划散,随即下姜、蒜、酱油炒匀;倒入芡汁,淋上香油即成。畏腥气者可于起锅前放入适量酒、葱或者芹菜。

31、【功效】虚损,强筋骨,补血,止血。禁忌:病属热证或热证初愈者不宜食用。(五) 惊蛰诗词谚语惊蛰时节春雷萌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一片春机盎然的美好景色。农民也开始一年的繁忙农作。诗词惊蛰日雷宋仇远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谚语春雷一响,惊动万物。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4、春分昼夜等长的节气每年公历 3 月 20 日或 21 日,太阳到达黄经 0时为春分。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春分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这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

32、,春分处在春季三个月当中,平分了春季。春分过后,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一派融融暖意春光。(一)春分历法气象在每年阳历的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0 度,此时正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称春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的位置在赤道的正上方,昼夜持续时间几乎相等,各为 12 小时。春分过后,太阳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12 -(二)春分习俗活动春分时节,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是春

33、暖花开、莺飞草长、桃花潋滟、一派暖意融融、桃红李白迎春黄的景象。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三)春分养生保健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

34、保健养生时就要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道出了人体要依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春分节气前后是万物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处在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在相对高峰期,此时哟法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持机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除了在注意饮食上的问题,也要在思想上保持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

35、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以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四)春分应时食谱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饮食方面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匀衡。这段时期不适宜饮用过肥腻的汤品。山药炒莴笋 材料:山药 1 根,莴笋 1 根,葱、蒜适量,水、食用油适量。 做法:将山药和莴笋分别对开再切片,山药放盐水里泡一会儿防氧化变色;起油锅,葱蒜爆香,先放莴笋片炒几下;加入沥过水的山药片同炒;调入适量盐,加少量水盖上锅盖煮两分钟;最后调入少量鸡精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补肺。 (五)春分诗词谚语春分时节,正是百花竞相开放之际,满目鸟语花香、春光无限,此时的美景也勾起

36、了众多诗人的赞誉。诗词- 13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史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春分,百草返青。五、清明天气晴朗,草木返青的节气清明节是在公历每年的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 15。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一)清明历法气象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四节气,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

37、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二)清明习俗活动清明既是节气,有时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由节气演变为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节气与节日的区别在于,前者单纯反映气候变化和时节的顺序,后者包含一定的纪念意义。清明作为节日,祭祖扫墓是主要活动之一,因此它又被称为“扫墓节”、“祭祖节”、“扫坟节”、“冥节”。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

38、,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清明养生保健清明节是踏青扫墓、对亲人寄托哀思、悲痛伤感的传统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天凭吊先人,也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这个时期也容易触景生情,情绪波动过大。中医理论机体生长在于春季,而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而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人们在这段时间事宜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会得到事半- 14 -功倍的效果。清明时节,是人体肝气最旺盛的时期,肝气过旺会影响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四)清明应时食谱在春季人们的食欲往往比较好,不过要

39、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特别是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多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油爆虾 原料: 河虾 500 克,花生油 1000 克(实耗 15 克)醋 60 克,白酱油 15 克,味精 1.5 克, 葱、姜各 0.5 克,白糖 50 克,细盐 2.5 克,黄酒 10 克,麻油 10 克。 制作: 1.将锅烧热,放花生油,至油八成热时,把虾投入锅里炸。炸至色红、壳脆即捞起沥油; 2.原锅留余油 10 克,加葱、姜未、醋、白糖、黄酒、细盐、

40、麻油、味精、酱油,烧滚后,将油爆虾入锅颠翻几下即可装盘食用。(五)清明诗词谚语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谚语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前,去种棉。六、谷雨降水明显增多,有利谷物生长的节气公历每年 4 月 19 日-21 日视太阳到达黄经 30时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气温回升加快,寒潮天气结束,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古人有“雨生百谷”的说法,故名谷雨。(一)谷雨历法气象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

41、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 15 -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 4 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 20至 22,比中旬增高 2以上。(二)谷雨习俗活动谷雨是农田耕作时节,民间的习俗大多与耕作有关。赏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三朝看牡丹”,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已绵廷千年。古时习俗,凡有花之处,皆有士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

42、,号曰“花会”。摘茶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节气这天,南方茶区的习俗是不管天气如何。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三)谷雨养生保健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温度上升很快。此时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在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要注意防患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谷雨节前后,雨量骤增,天气潮湿,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人们在养生中要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比如,患有风湿关节炎的人们,在这个湿度相对较高的节气中,要避免就处湿地。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要对膝关节有所

43、保护。如若疼痛发作,要及时就医治疗。总之,谷雨节气的气温虽然温和,但早晚的温差还是极大,早出晚归的人们更要加紧小心地保护自己。(四)谷雨应时食谱谷雨节气前后,脾处于旺盛时期。脾旺则为强健,因而会是消化功能达到旺盛的状态,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所以此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机会。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此时进补不同于冬天,要适当食用一些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奠定基础。枸杞子炖蛋用料:枸杞子 15 克,鸡蛋 12 个。做法:先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加入枸杞子,加入少许调味品,隔水炖熟即可使用。功效:补益肝肾,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

44、血不足者。禁忌:脾虚滞泻者少食。(五)谷雨诗词谚语谷雨时节,百花争先开放,到处都是花团锦簇的景象,因而此时的诗词歌赋多以写景为主。因为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所以很多诗中还摻杂了诗人感伤的情怀。- 16 -诗词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谚语谷雨天,忙种烟。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第三讲 二十四节气之夏一、立夏夏季开始的节气公历每年的 5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45为立夏。立夏表示一年一度的夏季开始。明人莲生八戕中说:“孟夏之日,天地史交,万物并秀。”此时,夏收农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民间有“立夏看夏”之说。(一)立夏历法气象每

45、年的阳历 5 月 6 日前后,为立夏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 45 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夏天,是夏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 22以上即为夏季的开始。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

46、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立夏习俗活动中国自古重视立夏节气。周朝时,每逢立夏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分赴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夏季耕作。吃霉豆腐、立夏饭在民间立夏的习俗更多的是和饮食有关。有的地方时兴吃霉豆腐,相传立夏吃了霉豆腐,霉运就会远离自己。也有的地方立夏当天家家户户吃用白米加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化为楼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觅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立夏之日还有称人习俗,吃完立夏饭,大人小孩都要双手拉住秤钩称一称体重。- 17 -重了称为“发福”,轻了称为“消肉”。(三)立夏养生保健立夏后天气渐热,雨

47、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故而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生理机能失调,易出现“上火”症候,造成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口腔溃疡、痤疮等病症。故立夏时节要防止“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养心强心的目的;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增加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 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饮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以促使气

48、血流通、心脉无阻,预防心病发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火的药物。(四) 立夏应时食谱立夏之后,天气逐渐炎热,饮食要清淡,要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则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山药炒苦瓜主料:山药 1 根、苦瓜 1 根调料: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姜适量、蒜适量、水淀粉 2 勺、白糖少许做法:1.苦瓜洗净,对半剖开,软肉层的瓜瓤用勺片除,切成条块状备用;将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切条块状备用;2.将切好的山药条、苦瓜条用清水稍加浸泡后捞出,控干水分;锅烧热注油,油温五、六成时,将山药条倒入锅中;3.煎炸

49、过程中注意用筷子搅动以免沾粘,山药条炸至表面略为收缩断生起锅控油,同样方法将苦瓜条过油;锅内油倒出留少许底油,下蒜末姜末爆香,山药条苦瓜条回锅,下少许糖、盐调味,浇入水淀粉勾薄芡起锅。(五)立夏诗词谚语诗词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谚语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18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2、小满 麦类作物子粒开始饱满的节气公历每年 5 月 21 日或 22 日视太阳到达黄经 60时为小满。其含义是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子粒已经结束,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一)小满历法气象每年阳历的 5 月 21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60 度时,为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其含义是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经结果,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人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我国古代将小滴分为三候:“初候苦菜秀;二候那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萦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