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测评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读某年中国、老挝、韩国和俄罗斯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第 12 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 )A.中国B.老挝C.韩国D.俄罗斯2.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是( )A.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提前退休,减小就业压力C.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D.鼓励移民国外,减小环境压力解析: 第 1 题,老挝 014 岁人口比重高达 37%,可判断其出生率较大,为“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型,与其他三国类型不同。第 2 题,读图推断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
2、最低,老龄人口比重最高,导致劳动力缺乏、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答案: 1.B 2.C导学号 51350016(创新题)我国从 2016 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图为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 表示初期,Y 表示末期。据此完成第 34 题。3.只考虑自然增长,江西省人口变化的特征是( )A.阶段人口增长变慢B.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M 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D.从 M 到 Y 期间,人口数量一直减少4.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江西省今后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老年人口比重会明显上升B.城市就业压力增大C.社会职业构成发生变化D.男女性别
3、比变大解析: 第 3 题,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处于加速阶段。从M 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第 4 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去年人口与青少年人口比重发生较大变化,从事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产业发生变化,社会职业构成发生变化。答案: 3.C 4.C导学号 51350017(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第 56 题。5.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4、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解析: 第 5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a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明显小于 c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性别比差别都不大。第 6 题,a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c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增长快。两种方案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 b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分配最为合理,所以三种生育方案中 b 方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5.D 6.B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少儿
5、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第 78 题。7.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8.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 第 7 题,考查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因此 D 项正确。性别比例与人口抚养比无关,A 项错误;医疗水平和教育程度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抚养比的影响是间接的,因此 B、C 两项错误。故选 D 项。第 8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老年抚养比上
6、升、少儿抚养比下降,说明新增劳动人口减少、原有劳动人口逐渐减少,进而会导致劳动力短缺,B 项正确。国家整体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不会导致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明显变化,因此 A、C 两项错误;少儿抚养比的持续下降,说明新生儿减少,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老化,养老负担会加重,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B 项。答案: 7.D 8.B导学号 51350018“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完成第 910 题。9.在人口红利期( )A.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
7、B.1564 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C.014 岁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D.2010 年前后人口抚养负担最轻10.我国要想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促进国内人口迁移A. B. C. D.解析: 第 9 题,读图可知,我国的人口红利期 65 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上升,人口数量增加;1564 岁劳动力人口比重先上升后下降;014 岁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但是由于我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大,所以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并未减少;2010 年前后,1564 岁劳动力人口比重达到最高,青少年、老年人比重较低,故人口抚养负担
8、最轻。第 10 题,2010 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人口、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问题渐趋严重。为了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可以考虑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数量;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后续劳动力的补充做好准备。答案: 9.D 10.B导学号 51350019(探究创新题)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 20062014 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第1112 题。1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年份是( )A.2008 B.2010C.2012 D.201412.推
9、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产业升级和转移B.当地实施了相应的人口政策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房价增长快解析: 第 11 题,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个是机械增长率,二者之和决定该地人口是增长还是减少。读图可以看出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大约在 2012 年以前为正值,2012 年之后为负值,所以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是在 2012 年。第 12 题,图中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变化特征是逐年降低,但是一直是正值,由此可知该省(市)迁入人口数减少,但是仍然大于人口迁出数。产业升级和转移使该省(市)
10、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因此迁入人口数减少。答案: 11.C 12.A(2016浙江杭州高一检测)下表资料反映了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读表,完成第1314 题。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中国 30.3 美国 110.0墨西哥 26.7 德国 21.1印度 22.2 加拿大 17.3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1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14.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11、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解析: 第 13 题,根据表格信息判断,世界人口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故 A 项正确。第 14 题,目前世界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经济因素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故 C 项正确。答案: 13.A 14.C(新课标理念题)最近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第 1516 题。15.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16.我国
12、近 30 多年来,下列省份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 )A.甘肃省 B.河南省C.四川省 D.广东省解析: 第 15 题,在历史上,河南省经济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此迁移。第 16 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因此吸引外省人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答案: 15.C 16.D导学号 51350020(2016江苏苏州高一检测)读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第 1718 题。17.由图可知( )A.2000 年浙江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人口净迁入省B.流入浙江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由于浙江生态环境的改善C.流入的人口可能主要来自福建、江西和安徽D.流出的人口
13、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18.关于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B.造成当地青年男女婚配困难C.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D.给浙江省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解析: 第 17 题,浙江省 1990 年为人口净迁出省,2000 年为人口净迁入省,但何时变为人口净迁入省不能确定;流入浙江省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由于浙江省经济水平的提高;浙江省流入人口一般来自中西部地区,福建省经济较发达,同样为人口流入省区,不是浙江省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流出的人口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第 18 题,省际人口的流动会带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人口迁入为浙
14、江省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不会造成当地青年男女婚配困难。答案: 17.D 18.B下图表示我国某县 2000 年、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第 1920 题。19.与 2000 年相比,2010 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20.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解析: 第 19 题,根据图文分析,该县 2010 年比 2000 年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
15、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第 20 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答案: 19.A 20.D21.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下列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错误的是( )A.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严重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解析: 此题关键是对“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区别和理解。读常住人口金字塔图可知,该地女多男少,但不能说明该地户籍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可能是由于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男性外出多于女性,从而导致该地常住人口女多男少。该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严重,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答
16、案: A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第 2223 题。22.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D.P 为环境承载力23.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解析: 第 22 题,生产力水平高,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就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就高,人口合理容量就大;反之则小。第 23 题,当人口规模超过人口最佳合理容量的时候,
17、人口再增长生活质量就会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人口最佳合理容量的时候,人口再增长生活质量会相对提高。答案: 22.C 23.D(2016山西太原高一检测)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第 2425 题。24.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25.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 B. C. D.解析: 第 24 题,资源是决定人口容量的首要条件。第 25 题,扩大耕地与提高科技水平可提高人口容量,青藏高原因受
18、地形与气候影响,不可能扩大耕地,只有提高科技水平。答案: 24.C 25.B二、综合题(共 50 分)26.导学号 51350021(2016河南郑州高一检测)(14 分)阅读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 岁)及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2 分)(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 2013 年后我国的抚养比
19、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6 分)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定义分析,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第(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少儿抚养比上升分析;2013 年后,从老年抚养比上升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答案: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20、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 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3)人口红利期的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其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27.导学号 51350022(14 分)读中国人口相关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总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来源014岁/%1559岁/%60岁/%城镇人口比重/%人口流动/亿第五次12.658 322.8966.7810.
21、33 3 61136.221.44第六次13.397 216.6070.1413.26 8 93049.682.61材料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2010 年)。材料三 2005 年和 2050 年(预测)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备注:横轴为该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当前的主要人口国情。(5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5 分)(3)根据人口金字塔图,试分析我国 2005 年至 2050 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的主要变化及2050 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4 分)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等知识,会判读人口金字塔图,善于从图中解读信息是
22、解题的关键。第(1)题,我国人口国情要从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城镇人口比重、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人口分布分析其特点和原因。第(3)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比重减少。2050 年我国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答案: (1)人口总数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流动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特点: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少。原因: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和丘陵为主,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气候湿润,西部多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东
23、部地区经济发达,耕作业历史悠久,工业发达,西部地区以林牧业为主;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西部地区交通闭塞。(3)变化: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比重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出现的问题: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养老压力大。28.(10 分)下图所示为 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流向及其原因。(4 分)(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4 分)(3)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 分)解析: 第(1)题,我国现阶段人口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其原因主要是地
24、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第(2)题,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第(3)题,解决农民工问题,一要有序引导流动,二要加强技能培训,三要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在当地创业就业。答案: (1)流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
25、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29.导学号 51350023(12 分)(改编创新题)读下面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2 分)(2)说明该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2 分)(3)指出制约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 分)(4)为提高该区域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分)(5)据测算,该区域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 32 人/km 2,目前已达 13 人/km 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3 分)解析: 根据图中
26、的信息“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等可推断图示地区为新疆南部地区,绿洲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以及有稳定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两岸。当地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受夏季风的影响小,降水少,因而水资源有限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环境承载力较小。要提高环境承载力就要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而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答案: (1)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2)环境承载力低。(3)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4)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5)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