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哲复习题库作者不明2012-12-25马哲 复习题库1 / 37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2、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3、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C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英
4、国经验论哲学马哲 复习题库2 / 37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D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科学性C阶级性
5、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理想崇高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辩证思维单项选择题答案1A 2C 3A 4B 5B 6C 7B 8B 9C
6、 10C 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 )A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 复习题库3 / 373作为马克
7、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CD )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A. 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5.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B )A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
8、尔8马克思思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BCD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
9、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是( 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 客观性 D人民性12马克思土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 李大钊的理论 9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八荣八耻”中的“荣”包括( ABCD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祟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八荣八耻”中的“耻”包括( ABCD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 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膏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
10、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马哲 复习题库4 / 37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 2.BCD 3.BCD 4.ABC 5.BC 6.AB 7.ABC 8.CD 9.ABCD 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55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C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11、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40 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D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 D )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实
12、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马哲 复习题库5 / 37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
13、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
14、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A 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C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
15、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马哲 复习题库6 / 37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A. 混淆了真理性认
16、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D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沦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
17、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C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
18、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马哲 复习题库7 / 37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C )A是
19、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A.具体性 B客现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C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D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D
20、4D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C 31D二、多项选择题1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B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 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BC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
21、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BD )马哲 复习题库8 / 37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爱国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
22、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CD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沦的主要区别在于( CD )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A.
23、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CD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l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CD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24、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马哲 复习题库9 / 37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CD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CD )A理沦脱离实际B. 经验论C教条主义D唯理论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CD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唯物主义反映沦的观点C唯我主义观点D反理性主义观点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BC )A生而知之(孔子)B不虑而知(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探
25、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BD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D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BC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
26、变的公式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BCD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C )马哲 复习题库10 / 37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
27、明( BC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ABCD )A. 知行相互促进B行先知后C知行不可分割D知行合一22.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BCD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23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28、AB )A真理原则B价值原则C效率原则D公平原则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BCD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BCD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
29、理26价值的特性是( ABCD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 多维性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BCD )A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马哲 复习题库11 / 37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D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C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ABCD )A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
30、进的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0.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多项选择题答案1AB 2ABC 3BD 4ABCD 5CD 6CD 7ABD 8ABC9CD 10BCD 11ACD 12ACD 13ACD 14ABC 15ABD16CD 17BC 8ABCD 19BC 20BC 21ABCD 22ABCD23A
31、B 24BCD 25ABCD 26ABCD 27BCD 28-CD 29ABCD30ABC 5第三章一、单项选择属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马哲
32、 复习题库12 / 37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
33、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1l、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 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
34、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A阶级斗争史 D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
35、文化发展史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马哲 复习题库13 / 37A思想范畴 D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 )A经济条件 D法律制度 C传统理念 D 文化水平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单项选
36、择题答案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 AD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
37、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BCD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
38、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CD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马哲 复习题库14 / 37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B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9上层建
39、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BC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晨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D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1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CD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2“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
40、在于( AB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D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3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BC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1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B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1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CD )A否
41、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沧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7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CD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马哲 复习题库15 / 37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BD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多项选择题答案1 ADC 2AB
42、CD 3CD 4ABCD 5ADCD 6.ACD 7AD 8AB 9ABC 10AB 11CD 12AB 13 BC 14AB 15ACD 16ACD 17CD 18BD5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 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 D )A、 劳动价值
43、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C、商品与货币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D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 B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8、“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 C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9、商品
44、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D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A、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马哲 复习题库16 / 37C、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勤俭节约1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A、劳动力 B、厂房、设备 C、工具 D、货币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C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1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C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C、能创造出
45、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14、假设原来工作日为 8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 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 4 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 2 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C )A、150%,100% B、 150%,200%C、150%,300% D、 100%,200%15、资本积累是指( A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C、企业之间的兼并 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1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 )A、企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46、关系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17、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IO,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A劳动的使用价值 B劳动的价值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19、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D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2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 c:v 中( C )A、c 的比重不断增大 B、v 的比重不断增大C、c 和 v 按相同比例增大 D、c、v 按相同的比例下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