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期末诗词阅读训练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瀑布联句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北陂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题葡萄图 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
2、,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塞下曲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这首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谢亭送别 许
3、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江城子 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此诗无一“情 ”字,而无处不含 “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4、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 ”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 看” 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菩萨蛮 李白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5、。” 郑谷读后说; “数枝未若一枝 佳。” 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试说明理由。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谈谈对第四联“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六朝如梦鸟空啼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6、“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春兴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2015 期末文言文阅读训练阎罗包老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
7、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选自选自宋史包拯传【注释】敛手:缩手,表示不敢妄为。 包待制: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故称“包待制”。 阎罗:佛教称其为管理地狱之魔王。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阎罗王即源于此。这里“阎罗”比喻刚直、不畏权势的官吏。 径造:直接走到。曲直:是非,有理和无理。本文指案件的情况。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闻者皆惮之( ) 适京师大水( ) 2.包拯是妇孺皆知、传送已久的封建时代的清官。文章主要记叙了关于“包老”的哪两件事?(2 分) 3.选文虽然短小,但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在开篇即指出“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的目的是什么?(2 分)王冕者,
8、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或牵牛来责蹊田 (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
9、以居 或以钱币丐之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C.暮归,忘其牛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录为弟子 可以为师矣。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韩性像侍奉王冕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一段所写王冕苦学的两件事。(1)_(2)_5.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6.“乡里小儿”讪笑时,王冕为什么“亦笑”?请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再现王冕当时的心理活
10、动。_欧阳君传(节选)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
11、、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
12、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窅(yo):怅惘。 汩没:沦落。 欧:通“瓯”。10.对下列句子中粗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众童亲狎 亲狎:一起玩耍 B逮风月清晖 逮:抓住、捕获C 故君名在榜中 故:因此、所以 D 而词竟未就 就:完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13、是(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2.对斜体句子的划分,正确的是( )A、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B、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C、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D、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13.把文
14、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2)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3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少年刘备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
15、)【注释】履:草鞋。舍:房屋。子敬:刘备的叔父。妄语:狂妄的话。元起:刘元起,刘德然的父亲。1.文中“与德然等”中“等”的意思是_2.刘备是这则故事的主角,而文中却提到刘元起对先主刘备的赞语和帮助,写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3.选文中少年刘备的表现,对今天的你有什么教育意义?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 叹曰:“
16、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明亡,清诏征博学鸿儒。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就道,再辞以免。未几,方蔼奉诏监修明史,以礼来聘,又辞之。上曰:“可召至京,朕不授以事。即欲归,当遣官送之。”宗羲虽不赴征车,而史局大议必咨之。乞审正而后定。尝论 宋史别立道学传,为元儒之陋,明史不当仍其例。朱彝尊适有此议,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僭号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
17、“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馈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馀姚、昆山。然诸人隐遁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顾炎武,字宁人,昆山人。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 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
18、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尝与友人论学云:“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注: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朱彝尊:人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 被:覆盖B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 狱:坐牢C明亡,益自韬晦。 韬晦:收敛锋芒,隐蔽行迹D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 克:成功6.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在明亡后在
19、政治上都采取了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3 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终于为父昭雪。B王夫之拒绝与张献忠合作,自伤肢体,救出被扣为人质的父亲。参加明王政府,为国事弹劾王化澄,几乎被杀。明亡后,避居衡阳之石船山。C顾炎武参加过鲁王军队,事情不利后对于国事心灰意冷,转而经商,最终累致千金。D黄宗羲虽然屡次拒绝清廷征召,但清修明史,他仍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被采纳;顾炎武认为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清廷征他修明史,他誓死不从。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20、代汉语(10 分)(1)朱彝尊适有此议,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3 分)(2)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4 分)(3)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3 分)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
21、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子昂性至孝
22、,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年四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进士对策高第 策:计谋B览其书而壮之 壮:认为壮美,赞赏C激于忠义 激:激励D哀号柴毁 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3 分)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以进士对策高第 地籍英灵,文称伟晔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3、)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B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C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D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5 分)(2)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5 分)杨公则传南史阅读答案杨公则,字君翼
24、,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
25、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
26、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选自南史,有删节)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去官 忧: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勒令C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D疾卒于师 卒:最终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 以我应他人 B然保己廉慎 怅然心中烦C为吏民所悦 慎勿为妇死 D去城数十里乃反 作计乃尔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
27、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 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 分)(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
28、礼, 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
29、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
30、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 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材于新唐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币招礼 币:钱币 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 过:拜访 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 值:遇见 D众谓造可夷其乱 夷:平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建封以闻,诏驰入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B忽僭拟之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造坐与饮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乃授检校右散
31、骑常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0把第 1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4 分) (2)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4 分) 11第 1 卷文言文中,传主温造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 答: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甲戌,会师于襄
32、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 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
33、视其仓 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伯颜深略善断,将二
34、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选自元史 列传十四,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诸曹白事,有难决者 曹 :同辈 C麾诸军毕济 麾 :指挥 D潜刻期而去 刻期 :约定日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C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 作诗说以贻之D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 乃入见。问:“何以战?”11下列选项中能体
35、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 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C伯颜因为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规定,诸将不得入城。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13(1)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7 分)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译文: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