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A 组知能训练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ACO 2H 2O H2CO3B6 nCO25 nH2O (C6H10O5)n6 nO2 光 叶 绿 素CNH 3CO 2H 2ONaCl= =NaHCO3NH 4ClDCaCO 3CO 2H 2O=Ca(HCO3)2解析: 反应 NaClNH 3CO 2H 2O=NaHCO3NH 4Cl 是工业上制备纯碱的一个反应,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反应。答案: C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灼热炭C通过水
2、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解析: CO 不溶于水,与酸、碱都不反应,CO 有还原性,与 C 不反应,与 CuO 反应:CuOCO CuCO 2。= = = = = 答案: D3将 CO2气体通入 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硫酸氢钾溶液 B碳酸氢钙溶液C氯水 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只有将 CO2通入碱性溶液中,才能生成 CO ,并与 Ca2 结合形成 CaCO3沉淀;23而 A、C 项中的溶液均显酸性,不能形成 CO ;碳酸氢钙中虽然有大量的 Ca2 和 HCO ,23 3但 CO 的量仍然很少,无法形成 CaCO3沉淀。23答案: D4向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
3、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Na 、CO BNa 、HCO23 3CHCO 、CO DNa 、OH 3 23解析: 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发生反应:2NaOHCO 2=Na2CO3H 2O,通入过量CO2时发生反应:NaOHCO 2=NaHCO3,可以看出 Na 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当 CO2过量时,CO 转化为 HCO 。23 3答案: B5无色气体 X 跟灼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 Y,Y 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无色气体 X,则 X、Y 分别是( )2AO 2、CO 2 BCO 2、COCCO、CO 2 DO 2、CO解析: 根据无色气体 X 和灼热的炭反应生成的
4、无色气体 Y 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则 Y 不可能是 O2,也不会是 CO2,从而可确定 Y 是 CO,再由 XC CO 可推出 X 是 CO2。答案: B6图 A 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请你在图下的空格内填写与图 B中(1)、(2)区域对应的适当内容(每处只要求填一点)。(1)_,(2)_。解析: 仔细观察 A,可以看出两个圆分别代表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由此不难得出答案。答案: (1)都是气体(或氧化物)(2)无毒,不能燃烧等7A、B、C、D、F 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
5、色,A、B、C、D 与盐酸反应均生成 E,此处 B 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 C、D 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和 A 可反应生成 C,F 和 H 也可反应生成 C 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B、C、D、E、F 的化学式A_;B_;C_;D_;E_;F_。(2)写出 F 和 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盐酸_B水_DA_3答案: (1)NaOH Na Na 2CO3 NaHCO 3 NaCl Na 2O2(2)2Na2O22CO 2=2Na2CO3O 2(3)HCO H =H2OCO 2 32Na2H 2
6、O=2Na 2OH H 2HCO OH =H2OCO 3 23B 组拔高训练8要除去 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HCl 气体,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 )A饱和 NaHCO3溶液 BNa 2CO3溶液C饱和石灰水 DNaOH 溶液解析: NaHCO 3HCl= =NaClH 2OCO 2,饱和 NaHCO3溶液既能除去 HCl 又不消耗CO2,A 项正确。B 项、C 项、D 项既能吸收 HCl,也能吸收 CO2,故不可用。答案: A9将一定体积的 CO2通入到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中,为了测定其溶液的成分,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1 mol/L 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
7、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 OA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当加入 35 mL 盐酸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_mL。(3)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有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解析: 由图象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及产生的 V(CO2)可知,此溶液的溶质是NaOH、Na 2CO3。 OA 段 H 先与 OH 反应生成 H2O,再与 CO 反应生成 HCO 。AB 段发生反23 3应 H HCO =CO2H 2O,产生的 n(CO2) n(H )(3525) mL103 LmL1 1 3molL1 0.01 mol,则 V(CO2)224 mL。由H CO =HCO ,HCO H =H2OCO 2,则 n(CO ) nAB(H )(4525) 23 3 3 23mL103 LmL1 1 molL1 0.02 mol, n(OH )25(4525) mL103 LmL1 1 molL1 0.005 mol,所以 n(NaOH) n(Na2CO3) n(OH ) n(CO )230.005 mol0.02 mol14。答案: (1)H OH =H2O,CO H =HCO23 3(2)224 (3)NaOH、Na 2CO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