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记探究题-熟知答题规范,注重两类探究(一)(建议用时 35 分钟)一、(2016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秋瑾:单纯中的高贵吴先宁1907年 7月 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与官府戒备森严、高度紧张的状态相比,秋瑾则显得平静而从容她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
2、多男性革命者不同。最初的激发,来自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 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她赋诗言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热衷于官场应酬的丈夫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知己不逢归俗子,终
3、身长恨咽深闺。 ”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1904 年,秋瑾不顾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5 年 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秋瑾所在的学校恰好与同盟会举行筹备会议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秋瑾就是这时结识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此后,秋瑾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影响颇多。这年12月 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秋瑾与徐锡麟一起谋划“皖浙起义” 。徐锡麟在安庆率先起事而败露后,秋瑾本来是有充裕的时间和许多机会可以脱身的。7 月 12日早晨,潜伏在杭州武备学堂的光复会员的密信就到了,告知浙江常备军两队官兵已经出发
4、来绍。此时,大通学堂的学生中有人提出即时起义;秋瑾的副手王金发则极力劝说秋瑾急速逃走,到嵊县山区躲避,以图改期举事。但这些建议均为秋瑾所否决。她以“谋为日后之应援”为由,命令大通学堂的党人学生全部撤离,又严词催促不愿离去的王金发赶快逃走。27月 12日晚上,秋瑾像往常一样回家。这天是秋家祭祖的日子,全家人举行了祭祖仪式,又一起吃了晚饭,饭后,秋瑾还和家人聊了一会天。然后,秋瑾将哥哥秋誉章叫到旁边的房间,告知他一切,并要他带家人逃走,接着烧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籍。13 日下午四时左右,来抓她的士兵在大通学堂的前门胡乱鸣枪,而后门并无人包抄和把守。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忍离去、坚决要陪伴秋瑾的学生劝
5、她从后门乘船逃走。但是,秋瑾平静而从容地坐在办公室里,纹丝不动。秋瑾确实是要以她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这一切,不管是出于献身的庄严,还是要用鲜血唤醒昏睡的同胞。秋瑾的决定绝非一时的冲动。早在 1906年 10月,秋瑾、徐锡麟等光复会党人在杭州密商起义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必死的打算,相约埋骨西子湖畔。1907 年 5月,秋瑾再赴石门向她的盟姐徐自华募集起义经费。此前,两人同游西湖时已订下著名的“西泠埋骨之盟” 。这次临分手时,秋瑾告诉徐自华,自己“已做牺牲之准备,埋骨西泠之约千万不可失信” ,徐自华慨然应允。可见秋瑾为死后的埋骨之地也已做了托付。早在 7月 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身死的消息
6、后,不禁失声痛哭。她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不见人、不吃饭、不说话,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想什么。其实,在她当天写的绝命词中可以看出端倪:“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途穷,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 注 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这首词集中表达了秋瑾关于革命的理想图景。(摘编自 2015年 11月 24日作家文摘 ,有改动)注 摆仑:即英国杰出诗人拜伦。拜伦曾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写下许多充满革命理想的诗篇。相关链接秋瑾(18751907),浙
7、江绍兴人,别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自幼随兄在家塾读书,学习经史、诗词。15 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有豪侠之气,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等巾帼英雄自励。(秋瑾史料)行至轩亭口,秋瑾不作一声,惟注视两旁诸人一周,即俯首就刑。观者如堵。(秋瑾史料)秋瑾被害之后,各地民间媒体开始连续不断地追踪报道,将秋瑾死事的每一细节公诸报端,全国各地掀起声讨凶手的浪潮。更为重要的是,秋瑾的遇害激起了革命者更加高昂的反清斗志。从这个意义上说,秋瑾以她孤独的革命先驱者的失败,成功地进行了革命的启蒙。(张晨怡秋瑾:夜夜龙泉壁上鸣)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秋瑾就义时从容镇定,
8、她没有呼喊口号,也没有留下遗言,只是默默地看了看两边围观的群众,然后慷慨赴死,这表明她的愿望已实现,心中没有遗憾。3B官府抓捕秋瑾后就匆忙将她杀害,行刑时面对秋瑾这样一个手无寸铁的女性,官府高度紧张,戒备森严,这些均表现了当局者内心的虚弱和对革命的恐惧。C徐锡麟起事失败的消息传来,秋瑾痛哭失声,不语不食。她命令王金发和党人学生全部撤离,而自己留下来“谋为日后之应援” 。D秋瑾自幼跟随兄长在家塾读书,学习经史、诗词,材料中引用多篇诗作,除了用来说明秋瑾的革命思想外,还表现了她过人的文学才华。解析:A 项“愿望已实现,心中没有遗憾”不正确,愿望并没有实现。C 项“自己留下来谋为日后之应援 ”错。D
9、 项 “表现了她过人的文学才华”说法有些牵强。答案:B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秋瑾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答: 解析:文章第 4段提到“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此句是结果,由此推出“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应在此前几段。梳理文章内容不难发现,答案要点集中在 2、3、4 段。同时相关链接中也有人物的一些简介,应结合起来归纳,分条作答。答案:早年的成长经历奠定了她反对封建礼法、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础。时代风云的激荡和对婚姻的失望,催生了她个性中豪侠刚烈的一面。在吴芝瑛、陈天华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不断接触、吸纳新思想。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信服孙中山的革命方略和同盟会政治纲领,最后
10、义无反顾地走上排满反清的革命之路。3如何理解秋瑾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解析:通读全文,了解秋瑾作为一个革命者,又是一个女性革命者,单纯和高贵主要是指她对待革命的具体做法和面对死亡的心态。她对革命的献身精神是她内心单纯的一面,希望通过自己的死亡为中国带来一丝希望。 “高贵” ,突出的首先是秋瑾作为女革命者的身份,从相关链接可知,她从早年就有豪杰之气,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答案:单纯:指秋瑾在徐锡麟牺牲之后,决意不脱身苟活,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一切,希望用一死来唤醒昏睡的同胞,鼓动革命的风潮。高贵:秋瑾就义时平静而从容,透着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秋瑾本为巾
11、帼之身,却有豪杰之气,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她的死超凡脱俗。秋瑾用她的牺牲成功地进行了革命启蒙。秋瑾遇害引发了全国各地声讨凶手的浪潮,激起了革命者更加高昂的斗志。二、(2016江西三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唯物论者启示录4赵凡 周敏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 22年光景;22 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 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灵与肉 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 。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
12、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 ;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 ,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 “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 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 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 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 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
13、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 18岁。1955 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 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就这样,22 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 18个小时,只有 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
14、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 ”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
15、到来, 大话西游 双旗镇刀客 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 ,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 ,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5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人物周刊文摘版)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 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
16、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 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 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 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 ,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 22年。1979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 年 9月 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经 22年的“伤
17、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B15 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C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寻求精神的归属感。D “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解析:B 项,张贤亮是中学肄业三年之后才来到甘肃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甘肃。C项,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 ,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了下来。两者不存在必然的目的关系,选项
18、说成目的关系牵强。D 项,根据原文和相关链接材料,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答案:A5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 解析:简单来说本题就是问张贤亮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与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少年时候良好的家教,青年时代苦难的遭遇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6响。答案: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世,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 ,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懂得了“有为哲学
19、”和经营方略。 6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 ,结尾又说“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解析:解题时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唯物论”要从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也就是要把握住人物的具体行动;二是人物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可以结合材料从人物的行动、思想、做法及目的等方面着手,根据材料对人物的交代综合概括。答案: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二)(建议用时 35 分钟)一、阅读下面
20、的文字,完成 13 题。没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条路来走谢家麟是谁?普通百姓也许不知道,但许多人一定听说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一我国继“两弹一星”后最重大科学工程的总设计师,便是谢家麟。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2012年 2月 14日,92 岁的谢家麟获得了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对前来祝贺的众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谢家麟院士诚挚地说:“最高科技奖是给个人的,也是给整个高能物理领域的。 ”“在中国自己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上开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曾经是中国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 ”谢家麟回忆。最终将理想实现的正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形似羽毛球拍的对撞机内,正、负电子束流不断“冲浪” ,最
21、终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在相互碰撞中揭示微观世界的科学奥秘。1984年 10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动工兴建,谢家麟是总设计师兼工程经理。当时,高能加速器是尖端技术,对撞机技术又是高能加速器中的尖端,国际上认为中国这一步跳得太大。然而,4 年之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实现对撞。谢家麟当时曾赋诗一首来表达心情:“十年磨一剑,锋利不寻常。虽非干莫比,足以抑猖狂。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有点大胆。 ”谢家麟说, “但什么叫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路都摆在那儿了,你顺着走,还叫什么科研工作?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就是没有路7可走,自己想出条路来走。 ”超前研究为未来奠定基础上世纪 40年代,谢家麟从美
22、国加州理工学院转学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从此对粒子加速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的博士论文答辩曾出现了传奇的一幕。提问的教授要谢家麟对问题做出定性的解释,他却在黑板上即时推出了方程式,解决了问题。这完全出人意料,谢家麟被要求暂时回避。等他再进屋时,教授们已伸手祝贺他博士答辩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们摩拳擦掌,预备回国一显身手。然而,谢家麟在归国途中却被拦下并禁止离境,直到 1955年才回到祖国。而这次长达 4年的滞留,促成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使用高能电子束流治癌的加速器的诞生,也打磨出一个优秀的粒子加速器专家。当时斯坦福 4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研制工作,而两年后,谢家麟的医用加速器率先建成
23、,并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当他 1979年重访美国芝加哥费米国家实验室时,那台加速器仍在运转之中。“这件棘手的工作,使我得以从头到尾亲自解决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和应用的全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了经验,也建立了不懂可以学懂的自学信心,并懂得了培养年轻人要委以重任的压担子的道理。 ”谢家麟回忆说。1955年回国后,谢家麟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用 8年时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30MeV的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保障和检测手段。崇尚“细节决定成败”“谢先生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竞争,一个是超前。 ”熟悉谢家麟的冼鼎昌院士说,他所做的工作总是具有前瞻性。70余岁时,谢家麟致力于
24、一种新型光源自由电子激光的研究,并在亚洲第一个研制成功。新世纪初,已是耄耋之年的谢家麟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创新是人的本性。 ”谢家麟认为, “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能够产生新思想,并能克服困难,把思想变为现实,这样才能攀登世界的顶峰。 ”谢家麟常引用“要发现新东西,必先做出新东西”的科学谚语,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边干边学。他崇尚“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问题可能是由于设计、加工、调整的不当,也可能昭示新现象的存在。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支柱之一,而这却是研究射电
25、望远镜噪声时发现的” 。谢家麟的长子谢亚宁也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他说,父亲给他的最深印象,是对他说8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谢家麟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92 岁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认为这个奖不仅仅是给个人的,也是给整个高能物理领域的。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行文,介绍了谢家麟不同时期的经历和研究成果,展现了谢家麟在科研工作中的巨大成就。C文章在表现人物时,注重对材料的选择,以记叙性的材料为主,以评论性的材料为辅,正反
26、结合,全面表现人物特点。D “细节决定成败”是谢家麟在研究工作中崇尚的一种理念,体现在他“两弹一星” 、电子对撞机等具体科研项目中,并融入他的性格之中。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行文”错误。C项,从原文看,应是正面材料和侧面材料结合,不是“正反结合” 。D 项, “两弹一星”不是谢家麟的研究。答案:A2 “没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条路来走”是文章的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标题的妙处。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及其作用的能力。妙处的分析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修辞意义,分析出特点;二是如果是描写就分析意境,如果是议论就分析哲理;三是看结
27、构上的好处。这篇传记的标题统率着全文,体现着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也是主人公精神的集中体现。答案:这句话具有哲理意味,引人瞩目,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用传主谢家麟的名言为标题,彰显传主的性格特点;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表现传主的创新之路。3这篇传记以谢家麟的儿子转述父亲的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答: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题的考查角度比较新颖,并不像一般的题目,要求直接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或者直接谈论传主某一精神的影响,而是要求挖
28、掘以从传主的儿子的角度谈论传主作结的意蕴。解答此9题首先要明确谢家麟说的这段话的意思。答案:这段话是说,能否成为伟大的人物,有着机遇和能力方面的原因。但不能踏实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是不可饶恕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谢家麟成功的原因,说明他重视基础工作,一生谦虚,时刻将自己作为国家建设的一砖一瓦,突出了谢家麟的奉献精神。这段话通过谢家麟的儿子之口说出,说明谢家麟的精神已经影响到了下一代,谢家麟是一个标杆,是一个榜样。以这段话作结,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对读者起到了激励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真率自然的画笔人生徐锐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
29、江省崇德县。丰子恺 9岁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按芥子园画谱勾描人物,被塾师发现,塾师遂令他画一幅孔子像以供同学朝夕礼拜,从此,丰子恺便有了“小画家”的名声。1914 年秋,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学习绘画理论,画艺进步很快;而时任国文老师的夏丏尊则教导严厉,要求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 ,对丰子恺影响很大。1919年丰子恺赴日学习绘画。留学期间,他与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竹久梦二那里,他得到了更多漫画的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会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回国后,迫
30、于生计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授课讲学,并开始了漫画创作。好友朱自清把其中一幅拿去,刊登在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此后,丰子恺在文学周刊上多次发表作品,并冠以“漫画”的标题,于是中国才开始有了“漫画”这个名称。丰子恺尤其喜欢画儿童漫画。丰子恺认为,儿童是最能保全人的本性的,他们彻底的真实,纯洁而不虚饰。他的儿童画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童趣,显示出一个漫画家对童心的珍视和呵护。丰子恺也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题的是古诗词句,画的却往往是现代的人物,他称之为“古诗新画” 。 “古诗新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创新,意在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意趣,其“取材少而精,立意深而长”的创作原则使之具有鲜明的写意性。为
31、祝贺弘一法师 50岁生日,丰子恺与法师合作,创作了护生画集 。丰子恺作画,精通佛法的弘一法师撰文,珠联璧合。这套画集不仅融入了师恩和情谊,也融入了丰子恺一生所倡导的“和平、仁爱、悲悯” 。丰子恺从小就受到祖父母不杀生的影响,认为杀生是一件残忍的事,出于这种心情,他以画为径,劝人戒杀、放生。丰子恺强调, “护生”就是为了“护心”这也是画护生画的真正目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丰子恺已近 40岁。国难当头之际,丰子恺、叶浅予等10漫画家以自己的方式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抗战队伍“救亡漫画宣传队” ,去当时的抗日中心城市武汉,用画笔作枪,展开了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文化运动。1938 年 5月,漫画家们
32、将大量的抗战题材作品运上了两架开往日本的飞机。两架飞机飞抵日本本土后进行投掷,各种反战宣传物品就像一枚枚真正的炸弹,深深震撼了那些有良知的日本人民的心,强烈地动摇了日军的后方阵地。丰子恺由此深感漫画抗战的力量,写下了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一文,发出“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了,全国漫画家齐冲锋”的号召。除了声名远播的漫画作品,丰子恺的散文也备受读者的关注和肯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他的以“闲适”为特征的随笔散文蔚为风行。丰子恺的首部散文缘缘堂随笔集里的文章写的多是些平凡生活中的琐事,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读起来轻松自在,毫无牵强做作之感,却足以引人深思。他的散文带有淡淡的“禅味” ,在现代文
33、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丰子恺散文的禅味不仅是参禅顿悟,还有对人生、现实深切至诚的关怀。他始终关怀着人间苦难,戒惧罪恶,对生命充满爱惜,从不放弃用爱与美来拯救世道人心的努力。丰子恺以佛家的慈悲和他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关爱这个世界,他的文章始终充溢着一种人性的光辉。丰子恺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佛教徒,他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关注社会人生,不屑于与那些自以为信佛就可免灾的人为伍,入佛道却不为佛道淹没。与其说丰子恺信佛,倒不如说是佛家给了他一种思维方法,为他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热衷于现世又不被生活磨难所击垮,丰子恺颇有苏轼的随意与旷达,也有海明威那般的“硬汉”风度。丰子恺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但他创作与
34、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选编自传记文学 ,有删改)相关链接我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艺术文化,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听说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集又将出版,而且听说那里面还收有好多篇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据丰一吟同志说,丰先生白天坐“牛棚” ,挨批斗,这些文章是丰先生在清晨灯光下悄悄地写出来的。丰先生本来是一位慈祥恺悌的君子,可是他这种韧性的战斗,就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及,更不必拿那些随风而倒的小丈夫来对比了。(林放丰子恺先生一事)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子恺的绘画和散文这两类作品有相似之处,十分重视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作品的思想充满着人性的关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