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音乐教学论文沈莹莹朋口中小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常态课朋口中小 沈莹莹在全市各个镇区之间,学校教师之间的音乐教学观摩课、公开课、每月一课等教研活动中,有不少的音乐教师同行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惑: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有成效,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呢?在音乐课中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怎样才能把歌曲教好,使学生学得快、唱得好?本人认为,上好一节音乐常态课,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歌曲音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音准是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指望靠几节课就解决问题。音准训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先熟悉歌曲。我们在教学生唱一首新的歌曲时,首先要帮助
2、学生熟悉它的歌词,明确主要思想,正确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接着要帮助学生仔细分析歌谱,此歌属什么风格?是汉族的还是少数民族的?是歌舞曲,还是进行曲?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是悲伤、愤怒的,是欢快、活泼的?歌曲的速度是快、稍快、中速,还是慢、稍慢?歌曲的节拍是 2/4、3/4,还是4/4、6/8?通过分析,找出歌曲中的难点,以便在教唱过程中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它们。(2)识谱时可采用单音弹奏乐谱。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聆听音乐旋律,然后跟着教师的钢琴轻声模唱曲子旋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是十分重要的。听不准音就无法把音唱准,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音高概念,伴奏乐器和教师的范唱也必须音准,钢琴要注意定音核
3、音。(3)在整个视唱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用轻声唱,这样有利于倾听别人的声音,减少嗓子的疲劳。轻声唱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减少相互干扰以取得较好的音准效果。学生在跟琴视唱时,教师的伴奏旋律必须清楚、准确,应视学生的基础而渐步减少伴奏,可以全曲伴奏,减少到小节强拍提示,构第一个音的提示,或在难点处稍加辅助,直至只在定音时用一下琴。在进行击拍(或按指图式划拍)的练唱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作部分默唱或部分出声唱。这种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内在听觉很有益。(4)对歌曲中的难点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在一堂低年级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中,可在练声时采用唱歌曲的词韵和发声要求来选编练声曲,而视唱曲往往可选用歌曲中的重点或难
4、点片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另行编写。在用听唱学新歌时,可由老师弹琴,用拍节拍、图画帮忙记忆歌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始终在兴奋的精神状态中,为学唱新歌作好准备。这样,到了唱新歌时已水到渠成了。二、巧解难点,更准确地唱好音乐的节奏。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敢教音乐知识,生怕枯燥的知识教授把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上得沉闷难耐,所以在教谱子节奏的时候一带而过,就跟着范唱拍拍手,轻声哼哼了事,还美其名曰: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是要让学生多听,多去感受,但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不去扎扎实实的去训练感受音乐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那我们的学生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有一定音乐素养的欣赏者。怎样使知识的教授变
5、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得简单易懂,这是需要音乐教师的智慧去设计的,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这里举几个例子同大家探讨。节奏练习中各时值的练习一直是教师们很头疼的,我们可以把人体的动作与音符时值相对应,如:四分音符走步,八分音符跑步,三连音横移步,十六分音符碎步,前(后)十六踢踏步,全音符转体,附点二分音符进退步,附点八分音符跑跳步,附点四分音符走跳步,切分音切步。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时,可采用回旋曲的形式,以最常用的走步节奏为 A,可以穿插其他节奏,ABACAD等循环反复。这样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有趣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三、在歌曲教学中编配舞蹈律动、游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在
6、对歌曲旋律熟悉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去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歌曲教学中音乐是声音语言,而舞蹈是形体语言。演唱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可教学生几个简单的傣族舞动作,让学生边歌边舞,引导小朋友唱出对歌曲的喜爱之情,顿时,教室里有许多美丽的小孔雀翩翩起舞,陶醉在傣家那美的欢乐之中。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了活动学习理论,即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学到的,对于儿童,玩耍是他们的天性,利用儿童的典型特征,把音乐教学设计成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课,在玩与快乐之间认知音乐,即遵循了音乐学习的表现规律,又符合儿童的天性。朴素的儿
7、歌,简单的舞蹈律动、游戏蕴涵着意味深长的教育内涵,在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们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收获:1、练习了节奏感;2、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3、加深了音的上下的知觉;4、体验了愉快的情绪。四、借助多形式的电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借助历史故事。如在学习只怕不抵抗前,可把“南京大屠杀”的事件,饱含深情地简述给学生听。学生深深领会“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凌辱”的道理,这时再播放只怕不抵抗,他们也早已热血沸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神圣感被充分唤起,爱国激情油然而生!五、还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在音乐课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在歌曲和欣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在传授音乐知识中却容易疏忽德育功能。事实上,不论教唱、欣赏和乐理都应该成为德育的理想途径,融会贯通、全面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思想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如在欣赏国歌时,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他们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关于国歌的故事等。总之,不论是唱歌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教师在课堂都应该努力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吸引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简单易懂,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内容和精神面貌,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那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上好一节高质量有成效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