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4教学目的与要求 -4第一章 绪论 -4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4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5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5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5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第五节 社会学与现实社会 -5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5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5第二章 社会 -5第一节 社会的概念 -5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6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 -6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
2、 -6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 -6第四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6第五节 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6第三章 文化 -6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 -6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 -7第三节 文化的区分 -7第四节 文化的结构 -7第五节 文化的功能 -7第六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7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8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8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8第三节 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8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8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8第五章 社会角色 -9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9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9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9第四节 社会
3、角色的失调 -9第六章 社会互动 -10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 -10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10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102第四节 集合行为 -10第七章 社会群体 -11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11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11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11第八章 家庭 -12第一节 家庭概述 -12第二节 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12第三节 家庭的功能 -12第四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 -12第五节 家庭的未来 -13第九章 社会组织 -13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13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13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13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14
4、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4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14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15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15第四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15第五节 社会流动 -15第十一章 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 -16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设置 -16第二节 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 -16第三节 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 -16第十二章 社区 -16第一节 社区概述 -16第二节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17第三节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17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7第一节 社会变迁 -17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18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
5、程的基本特征 -18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8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 -18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18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 -19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19第四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19第十五章 社会控制 -19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19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19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203第十六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20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20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0第三节 社会保障概述 -20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1第十七章 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 -21第一节 社会指标概述 -21第二节 社会指标的类
6、型与功能 -21第三节 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 -21第四节 社会预测 -22第十八章 社会调查 -22第一节 社会现象的测量 -22第二节 社会调查概述 -22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22第四节 调查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23第五节 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 -23第六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3第七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23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目的与要求“社会学概论”作为一门系统讲授社会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2)社会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
7、、社会群体、家庭等;(3)社会学的宏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4)社会运行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5)社会运行研究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指标、社会调查等。学习“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激发对于社会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打下基础;(3)学会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4)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教好、学好“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教师在讲授过
8、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介绍学术界的新观点;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思考。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 ,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第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第四,从 17 世纪在英国发源至 19 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9、三、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 、形成时期(以迪尔克姆、韦伯为代表) 、发展时期(以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 、多元化时期(以冲突论、互动论、交换论等多元理论的出现为代表)和当代的新古典时期(以哈贝马斯、吉登斯等著名理论家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经历了从革命批判性形态向维护建设性形态的转变。社会学在中国也经历了传入、发展、中断和恢复重建等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学逐步中国化的过程。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
10、 )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5学发展的主流。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其他类型的观点。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四、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相类似,也可以认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证主义;(2)反实证主义;(3 )历史唯物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文献法;( 2)实验法;( 3)观察法;(4)二次分析;( 5)社会调查。社会学搜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技术(1)
11、抽样技术;( 2)问卷设计技术;( 3)访谈技术;(4)资料分析技术。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总和说” ;“综合说” ;“普遍说” ;“平等说” ;“共通说” ;“特殊说” ;其他观点。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等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的关系;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五节 社会学与现实社会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一 )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思考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12、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第二章 社会第一节 社会的概念一、社会的基本定义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二、社会的特征6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一、社会学关于社会要素的传统理论孙本文提出的四大要素,即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二、社会三要素论自然环境、人口与文化。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
13、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为其初级阶段)。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伦斯基的社会类型划分;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分;转型社会;其他有关社会类型区分的观点。第四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三、血缘、地缘、业缘的角度第五节 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长期以来,社会学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它们包括:功能论、冲突论、进化论、生物理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等等。思考题什么是社会?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系统有哪些功能?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论。简述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如何理解社会
14、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试用社会类型理论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文化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一、E B泰勒的文化定义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三、文化、社会与人文化、社会与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7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复合性;(3 )象征性;(4 )传递性 ;( 5)变迁性 。 “文化堕距”理论。第三节 文化的区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二、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中心文化与边际文化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四节 文化的结构一、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它既可以表现为物质的形式,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形式。二、文化丛文化丛是指因功能上
15、相互联系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春节庆祝活动等。三、文化模式所谓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第五节 文化的功能第一,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第二,文化是社会或族群分野的标志;第三,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第四,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即文化具有整合功能;第五,文化形塑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第六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文化积累和文化交流文化积累;文化交流;文化震惊;文化中心主义与
16、文化相对主义。二、多元文化与统一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方面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文化上呈现出多元的特色。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为文化进步和社会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现代化并非“汉化”或“西化” 。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民族传统。在当前的建设中,必须保持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点,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各族文化共同繁荣前提下的社会进步,决不能以牺牲某一民族文化为代价。思考题EB泰勒的文化定义是什么?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4、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85、简述文化
17、的主要功能。6、试用文化堕距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的有关社会问题。7、试析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定义在社会学研究中,对社会化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当前,对有关广义社会化的解释又出现了两种新的倾向。二、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一 )从个人方面分析(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二 )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三、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即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
18、度。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人具有思维能力;(2)人具有语言能力;(3)人具有 学习能力;(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第三节 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一、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对于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大体上都是依据心理学家研究个体心理发展时所做的划分。最有影响的两种方法是 E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和 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划分法。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19、(3)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二、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三、社会变迁与成人的继续社会化四、代差问题9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化及其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2、简析狭义的和广义的社会化研究领域。3、简述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并联系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社会化过程中应注意完善和加强哪些机构?4、简述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5、简述划分社会化过程的要点。6、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7、怎样认识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代差问题?第五章 社会角色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一、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芝加哥学派;林顿的角
20、色理论;完形主义心理学;社会戏剧论。二、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三、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角色集包括了两种情况。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一、社会角色的确定角色的确定的含义。角色确定不当。二、社会角色的表现角色表现即通过利用一些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的角色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角色表现
21、的环节:(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看,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期待 领悟 实践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 )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10思考题简述角色理论的四个重要来源。什么是角色和角色集?如何认识自身的角色集?3、怎样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角色以及它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4、社会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5、简述角色失调的不同情形。第六章 社会互动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一、社会互
22、动的涵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二、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理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 )社会交换论;(6)本土方法论。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社会互动的情境(1)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2 )熟悉情境、工作情境与社交情境;(3)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二、社会互动的过程(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2 )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互相影响)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
23、式的根本变革。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强度。二、社会互动的类型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合作。其他类型的社会互动。第四节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集合行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人数众多;(2 )无组织性;(3 )行为者相互依赖。二、集合行为的理论(1)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2 )模仿理论;(3)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理论;(5)匿名理论;(6)信息传播理论;(7)控制转让理论。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11(1)恐慌;( 2)谣言;( 3)流行。四、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
24、的区别思考题如何理解社会互动?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包括哪些主要的类型。如何具体描述社会互动的特定状态?简述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试比较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的不同特征。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如何预防、引导和控制集合行为?第七章 社会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什么是社会群体广义与狭义的社会群体内涵。二、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的产生与存在取决于个人与社会的双重需要。三、社会群体的类型(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 )内群体与外群体;(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5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25、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层次以及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效用范围。群体内部关系群体内部关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群体领导与决策群体领导的概念。两种领导形式。三种领导作风。群体决策的概念及其功能。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发展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发展。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1)正功能;(2)负功能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社会转型时期初级群体的变化;(2)初级群体变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12思考题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群体如何得以存在和维持?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什么叫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如何分析群体内部关系?如何评价群体决策及其功能?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第八章 家庭第一节 家庭概述一、家庭的概念一般而言,家庭是建立在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根据当今家庭的发展变化,也有人对家庭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即指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