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学原理00054(白瑷峥主编)重点要点第一篇 基础篇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 管理概述一、管理的产生与必要性管理的产生(领会):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管理的必要性(领会):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管理的概念(识记):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的特性(识记):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即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
2、是以人为本(管理活动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两个方面,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四、管理的职能(识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
3、而努力工作的过程;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活动。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领会):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效果:目标达成度第二节 管理者管理者的概念(识记):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识记):按层次不同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从事专业不同: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识记):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领会):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4、、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识记):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领会):高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四、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领会):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成功的管理者:网络联系贡献最大;有效的管理者:沟通的贡献最大;社交和
5、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节 管理学一、管理学的概念(识记):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二、管理学的特点(领会):综合性;历史性;发展性;不精确性;实践性三、管理学的学习方法(领会):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早期的管理实践早期的管理思想二、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识记):分工合作的原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经济人的观点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领会):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科
6、学管理之父”泰勒):工作定额理论;标准化理论;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一般管理理论主要思想(“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19196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管理的五要素;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要公正;集中与分散;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社会网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理想的组织形态;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识记):以提高生
7、产率为主要目标以科学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一、梅奥的霍桑实验结论(领会):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士气”,而这又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情感、规范和倾向,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对职工满
8、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二、行为科学理论研究领域: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关于企业管理的“人性”理论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现代管理理论的各学派(领会)管理过程学派的特点:以管理的职能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社会系统学派主要思想:协作系统的性质;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效力与效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作用;经理人员的职能决策理论学派主要思想: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提出了决策的标准;明确了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技术。系统管理学派(约翰逊、
9、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主要观点: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企业内部各种子系统;从系统的观点考察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认识企业系统在更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它是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只看社会系统,而把社会系统相适应的技术系统排除在外,只有既满足社会系统的需要,又满足技术系统的需要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经验主义学派的特点: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一大批组织或管理人员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成功、失败实例的经验教训加以概括和总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然后把这些经验和理论传授给企业实际管理者,用来指导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动。权变理论学派:关
10、于组织结构的观点;关于领导方式的观点。经理角色学派的特点: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为中心来分析和研究经理工作性质的,提出有关经理工作的性质、经理人员担任的角色和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等理论。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主要特点是形成以运筹学和计算机应用为主体的管理定量方法。第三章第一节 组织环境概述一、组织环境(识记):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二、组织环境的分类(识记):外部环境:1.一般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2.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内部环境:组织文化、组织资源三、组织环境的特点(识记):不确定性层次性关联性客观性复杂性四、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领
11、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组织对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影响环境;选择新环境第二节 组织环境分析(应用)一、一般环境分析: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二、具体环境分析: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三、内部环境分析组织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资源条件、价值链、核心能力分析组织内部环境分析: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四、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基本步骤:分析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将
12、外部机会与威胁与组织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组织发展战略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弱点威胁(WT)组合第三节 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领会):揭示分析了西方传统文化与传统管理的不足之处;肯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二、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识记):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组织文化的特征(识记):客观性;独特性
13、;相对稳定性;继承融合性;发展性三、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识记):共同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制度;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四、组织文化的功能(应用):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试功能;辐射功能五、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选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 管理道德概述一、管理道德的概念(识记):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二、管理者的特征(识记):普遍
14、性;特殊性;非强制性;变动性;社会教化性三、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领会):道德的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四、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领会):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二节 社会责任一、社会责任的含义(识记):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二、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识记):古典观;社会经济观三、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领会)四、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应用):对雇员的信任;对顾客的责任;对竞争对手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发展的责任第
15、二篇 计划篇第五章 决策第一节 决策概述一、决策的概念(识记):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二、决策的地位和作用(领会)三、决策的类型(识记):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第二节 决策的原则、标准与影响因素一、决策的原则(识记):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原则;对比择优原则;反馈原则二、决策的标准(识记):第一种是由被誉
16、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最优标准;”第二种是由西蒙提出的“满意标准”;第三种是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的“合理性标准”三、决策的影响因素(领会):环境因素;组织文化;决策者的个人因素;时间因素;过去的决策第三节 决策的程序与方法一、决策程序(领会)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拟订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二、决策方法(应用)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第六章 计划第一节 计划概述一、计划的含义与特点计划的含义(识
17、记):所谓计划是对事情进行预先筹划和安排的一项活动。广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等整个计划工作的全过程;狭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即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为目标的实施做出具体的安排。计划的内容(识记)可以概括为“5W1H”,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What to do做什么?(目标与内容)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Why to do it为什么做?(原因)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When to do it? 何时做?(时间)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Where to do it? 何地做?
18、(地点)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Who to do it? 谁去做?(人员)即要明确规定每个阶段计划目标的负责人及互相之间的协作关系。How to do it?怎么做?(当时、方法、手段)即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计划的基本特点(识记):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适应性;经济性二、计划的作用(领会):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三、计划的类型(识记)按计划的形式分类: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
19、按计划的期限分类: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按计划的性质分类: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四、计划制定的程序(应用)评估机会;确定目标;确定提前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五、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第二节 战略计划一、战略计划的重要性(领会)战略计划是一种长期计划,但与长期计划不同的是:战略计划是一种可以改变组织性质的重点计划,而长期计划则是全面性的计划,包括组织的各项主要工作;战略计划的制定通常是由少数高层领导参与;而长期计划却是由各层管理人员参与;战略计划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是根据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和威胁来确定
20、企业组织的发展目标,它是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和把握的结果;而长期计划的着眼点是组织本身,即如何使组织的整体目标结构仍能长期保持协调和配合。战略计划在组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活动(资金筹措、资源配置、经营管理活动)的总体指导思想。第二,战略计划能促使决策者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顺境下,尤其要考虑逆境下应当采取什么行动。第三,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出乎预料的市场波动或事件对企业造成的问题,避免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二、战略计划过程:愿景与使命愿景的概念(识记):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思和设想,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使命的概念(识记
21、):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使命一般具有三个特点(识记):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战略选择:企业的战略类型(领会):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集中战略第三节 计划的方法与技术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含义(识记):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确定目标)、执行(以目标为指针)、结束(以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优劣),都以目标为准绳,让目标无时无地不存在于管理者的思想中与行为上。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领会):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二者的结合。目标管理的特点(识记):员工参与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强调自我评价;重视成果二、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的概念(识记):活
22、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它是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移动的一种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的特点(识记)是“分段编制,近细远粗”,“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滚动计划法的优点(识记):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时期的预先安排有机地衔接起来,而且定期调整补充,从而从方法上解决特各阶段计划的衔接问题,使计划更符合实际。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更好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三、甘特图的特点(识记):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第三篇 组织篇第七章 组织第一节 组织概述组织的概念(识记)作为静态的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23、人与单位的有序结构,使人能在这种结构里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作为动态的组织,是指把分散的人或事物进行安排,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比例性,形成一个协调系统。组织的特征(识记)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具有一定的权责结构二、组织分类(识记)组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按照组织规模大小,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按照组织的性质,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按照组织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划分为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共组织;按照组织的特性,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按照组织有意建立还是自发形成,可以把组织划分
24、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三、组织的作用(领会):工作任务清晰化;资源分配统筹化;工作内容专业化;工作衔接无缝化四、组织的目标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积聚组织成员的士气;使组织持续发展第二节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含义(识记):组织设计就是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二、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领会):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发展阶段组织设计的原则(领会):目标统一原则;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责权对等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精简高效原则三、组织设计的部门化(领会)按职能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按地区划分部门按顾客划分
25、部门按流程划分部门四、组织设计的层级化管理层次概念(识记):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管理幅度概念(识记):管理幅度也称管理宽度、管理跨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有效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管理幅度受下列因素的影响(领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领导风格;下属的素质;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管理的规范性;沟通和联络技术;授权的程度;空间距离的远近;外部环境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识记)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小;相反,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就越多。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垂直结构和扁平结构。五、
26、组织设计的职权化职权的概念(识记):职权指的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力。职权的分类(识记):直线职权、参谋职权与职能职权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结构的概念(识记):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一、直线制(应用)直线制的优点在于,领导隶属关系简单、明确,机构简单,指挥统一,上下信息传递迅速。缺点是组织最高领导人必须通晓各种知识和业务,必须亲自处理各种具体工作,负担过重,无暇顾及组织长远的重大问题,在组织规模扩大时便无力应付,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二、直线职能制(应用)优点分工细致,任务明确;有较高的效率;稳定性较高;保证集中统一的
27、指挥;可发挥各类专家的专业管理作用。缺点各部门缺乏全局观点;不易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才;分工较细,手续繁杂,反应较慢,不易迅速适应新情况。三、事业部制(应用)优点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战略性决策,强化决策机构;每个事业部具有独立的利益,是一个分权单位,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综合性高级管理人才。缺点集权与分权敏感,容易使各事业部只考虑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和公司的整体利益;总公司与事业部都设置一套职能机构,造成机构相对重叠,管理人员过多;对事业部经济的素质要求较高;总公司对各事业部协调任务较重四、矩阵制
28、(应用)优点将集权与分权,纵向和横向管理结合起来,提高管理效率;灵活机动,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适应性强;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缺点成员位置不固定,稳定性差,有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违背统一指挥原则,小组成员既接受项目小组负责人领导,又要接受原职能部门的领导。当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小组成员无所适从。五、委员会制(应用)优点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避免个别人的判断失误;少数服从多数,防止个人滥用权力;委员会成员地位平等,有利于沟通和协调;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可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点耗费时间,作出决定往
29、往需要较长时间,有时议而不决;受某人或少数人主导;从众现象或折中调和;责任模糊,集体负责时导致大家都不负责。六、团队结构(应用)特点团队具有共同的目标,这一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密切相关;团队具有自主决策权,团队要承担活动的全部责任;团队每个成员都是多面手,团队中有分工,但更强调合作,团队是互相协作的群体;团队结构对顾客的响应速度更快,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更高。优点每个成员都明确团队的工作并为之负责;团队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能接受新思想和新工作方法,迅速分享信息,协调工作;团队能够给顾客提供更卓越的服务。缺点小组的领导人如果不提出明确要求,团队就缺乏明确性;稳定性差,团队必须持续不断地注意管理;团队成员
30、虽然了解共同任务,但不一定对自己的具体任务非常了解,甚至可能因为对别人的工作过于感兴趣,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第八章 人员配备第一节 人员配备概述一、人员配备的概念(识记):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从而确定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二、人员配备的特点(识记):人员配备以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为指导,与组织的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人员配备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员配备是管理最复杂的环节。三、人员配备的过程(领会):人力资源计划;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发展;绩效考核;奖惩、调职。四、人员配备的原
31、则(领会):因事择人;因才适用;动态平衡。第二节 人员配备管理管理人员招聘的标准(识记)与组织文化相适应;德才兼备;决策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技能;创新的精神。招聘的方式(识记)外部招聘优点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易于招到一流人才;来自外部的候选人能够为组织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可平息或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矛盾;人才现成,节省培训费用。缺点进去角色慢,缺乏人事基础;对求职者无法深入了解;影响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外聘人员缺乏对企业的态度。内部提升优点了解全面,准确性高;可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有利于迅速开展工作;使组织培训投资得到回报;招聘费用低。缺点来源局限,水平有限;
32、近亲繁殖;内部竞争。招聘的程序招聘计划阶段;寻求候选人;候选人甄选;选定录用;检查评估。二、甄选甄选的含义(识记):甄选是指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甄选的方法与程序甄选的主要方法(领会):申请表分析;资格审查;测试、面试及情景模拟。甄选的程序(领会):初选;笔试;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混合式面试)。三、培训培训的目标(识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增强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培训的方法(识记):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四、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定义与意义绩效考核的定
33、义(识记):绩效考核是指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业绩的一种正式制度。绩效考核的意义(领会):绩效考核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绩效考核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绩效考核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绩效考核为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绩效考核为培训提供了依据。绩效考核的程序(领会)确定绩效考核目标并确定考评内容;确定考评责任者;评价业绩;考评结果的反馈和备案。绩效考核的方法(领会):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个人自我评价法、小组议评法、工作标准法、业绩表评估法、排列评估法等;现代的绩效考核更多地采用目标管理法。第九章 组织变革第一节 组织变革概述一、组织变革的动因与目标组织
34、变革的概念(识记):组织变革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改革和适应的过程。组织变革的动因(领会):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环境资源的影响;竞争观念的改变;全球化。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因战略的调整;设备引进与技术的变化;员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组织规模和范围扩大,原来的组织结构变得不适应。组织变革的目标(领会)使组织更具有环境适应性;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二、组织变革的方式与内容组织变革的方式(识记):按照变革的程度与速度,可以分为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组织变革的内容(识记)人员变革;结构变革;技术变革;组织文化变革第二节 组织变革
35、的过程与阻力一、组织变革的过程(领会):解冻;变革;再冻结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组织变革的阻力(领会):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指反对、阻挠、对抗变革的制约力。变革的阻力可能来源于个人或群体,也可能来自组织本身甚至外部环境。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对于可能失去利益和权力的恐惧、保守的组织文化、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等都可能影响变革。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领会):开诚布公地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参与到变革中;利用成功的变革模式;减少不确定性;谈判第三节 当代组织变革新举措一、组织结构扁平化(领会):传统的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正在向减少层次、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转化。二、组织运行柔性化(领会)三、组织协作团队化(领会)
36、四、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领会)第四篇 领导篇第十章 领导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一、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的概念(识记):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领导者及其作用领导者的概念(识记):领导者就是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人,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指具有一名以上下属的各级主管。领导者发挥的作用主要有(领会):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识记):一是来源于组织赋予的权力,称为职位权力或正式权力;二是来源于领导者个人,即个人权力或称非正式权力。二、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特征基本要素(识记):领导者;被领导者;目
37、标。基本特征(识记):权力;责任;服务三、管理和领导的不同(领会)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利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而领导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利基础上,但更多的则是建立在个人的影响力、专长权以及规范作用等的基础之上;从两者的功能特征上讲,管理强调的是计划、组织、控制和解决问题,而领导强调的是提供方向、影响人和组织的凝聚力,以及激励和鼓舞人,所以,领导通常关注意义和价值,关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值得;从两者的作用结果上讲,管理比较注意细节、手段、技术、过程的应用,追求的是秩序,是条理性、程序性和规范性。而领导关注人、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激
38、励和发展。领导侧重人文和目的,侧重结果和艺术,追求的是创新、变革、突破,与变革和创新紧密相联。第二节 领导理论(应用)一、领导特质理论二、人性假设理论三、领导方式理论四、领导权变理论第三节 领导艺术(应用)一、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二、知人善用的艺术三、授权的艺术四、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第十一章 激励第一节 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概念(识记):激励是指激发人的需要与动机、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二、激励的基本过程(识记)三、激励的目的与作用(领会)激励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的作用: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出来;通过激励,可以使已经在职的职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保证工作
39、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激励,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大大提高工作绩效。第二节 激励理论(应用)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二、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归因理论从内外方面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因;从稳定性方面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性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从可控性方面看,努力是可控因素,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个人不能控制的,能力部分可控。第三节 激励的原则与方法
40、(应用)一、激励的原则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差异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公平与公正二、激励的方法物质利益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组织激励制度激励环境激励危机激励(十一)信息激励第十二章 沟通第一节 沟通概述一、沟通的概念及必要性沟通的概念(识记):沟通是为了完成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的必要性(领会):如果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那么一方面上级的指令、决策、计划无法传递给下级,更谈不上有效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下级的信息也无法反馈给上级,使上级难以进行有效的决策,或者说,决策的依据就不足;
41、组织内部部门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就不可能做到行动的协调一致,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个人之间如果缺乏沟通,就缺少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不仅难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难以提高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在组织外部,如果缺少了组织与客户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了解客户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难以立足,甚至会被市场淘汰。二、沟通的要素与特点(识记)沟通的要素:信源;信息内容;信宿;信道沟通的特点:心理因素对沟通的影响很大;沟通既是信息传递过程,又是感情交流过程;沟通主要以语言为载体;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会出现沟通障碍三、沟通的作用(领会):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沟通是改善人际
42、关系的基本手段;沟通是改变员工行为的重要方法;沟通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四、沟通的原则与过程(领会)沟通的原则尊重原则;相容原则;理解原则沟通的过程信息的发出;信息的传递;意义的接收;信息的反馈;噪音第二节 沟通的基本类型一、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领会)语言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电子媒介沟通非语言沟通二、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领会)三、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领会)四、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领会)五、网络沟通(领会)链式沟通;轮式沟通;Y式沟通;环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第三节 沟通的阻碍与克服一、沟通的阻碍(领会)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阻碍发送者方面的阻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阻碍;接受者方面
43、的阻碍;反馈过程中的阻碍沟通环境方面的阻碍组织结构方面的阻碍;组织文化方面的阻碍;社会环境方面的阻碍二、如何克服沟通阻碍(领会)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沟通的内容要确切;沟通要有诚意;沟通方式要合适;沟通渠道要拓宽第五篇 控制篇第十三章 控制第一节 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识记):从狭义讲,控制就是指“纠偏”,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情况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现;从广义概念讲,控制并不仅限于“纠偏”,同时还包含着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二、控制的必要性(领会)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三、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
44、关系(领会)计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组织的保证;领导影响着控制工作的质量四、控制的目的(领会)控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控制要“打破现状”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一、控制的类型(领会)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二、控制的过程(领会)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第三节 有效控制的原则(应用):一、及时性原则;二、适度性原则;三、重点原则;四、经济性原则;五、客观性原则;六、弹性原则第四节 控制的内容与方法一、控制的内容(领会):人员控制;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审计控制二、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预算的概念(识记):预算就
45、是总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例如在财务预算和投资预算中)或非财务数字(例如在生产预算中)来表明预期的结果2.预算的种类(识记):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运行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从财务角度,预算可分为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根据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库存控制的方法1.ABC分类法(识记):ABC分类法是根据企业不同库存物资的重要程度,对企业所有库存物资进行分析、计算把物资分成A、B、C 三类,然后对不同类别的物资实施不同的管理经济批量法(识记):经济批量法是企业在保证满足均衡生产需求的条件下,通过费用计算和确定最低的合理生产批量的数学
46、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领会):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质量管理的过程和范围是全面的;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管理质量的方面是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领会):概括为四句话十八个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八个步骤:在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在实施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在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在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