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银行学论文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姓名:戴 XX 专业:金融 摘要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农业、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存在着金融网点少、服务空白点多、金融服务品种少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基本评价并对当前最主要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开放的、多元化的、多主体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国外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发展中央银行学
2、论文Abstract the rural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support the “three rural issues“. But with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rural, agriculture, farmers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is increasing, but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still has probl
3、ems in financial network, service more blank spots, financial services less varie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were evaluated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deep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
4、perience in constructing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more open, diversified, competitiv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Key words:Rural finance;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Foreign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Agricultural developm
5、ent中央银行学论文目录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一)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 1(二)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缺陷,金融服务不到位 2三、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经验分析 2(一) 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二)政府提供持续的正向激励措施扶持农村金融机构 3(三)用立法手段保障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3(四) 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宽松优惠的贷款条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3(五) 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3四、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3(一)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
6、村金融机构体系 3(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3(三)大力发展农村保险 4(四)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4(五)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4(六)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5五、总结 5参考文献 6中央银行学论文中央银行学论文第 0 页 共 6 页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我国经过近 30 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目前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是指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者活动称为。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
7、部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所有处于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称为非正规金融。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社区内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资金互助组织,不是金融机构) ,除农村合作基金会外,非正规金融体系主要由亲友之间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组成。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也是类似于信用合作组织,基本上均被取缔。合会(国外称轮转基金)是各种金融会的统称,通常建立在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性质。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
8、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远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农村金融服务品种也比较单一。无论是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金融服务的品种,农村地区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水平都相对较低,绝大部分村镇都没有金融机构网点,农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就地就近享受金融服务十分有限。我国“二元经济”经济结构导致城乡金融发展严重不平衡,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金融资源按照盈利和安全的目标在经济发达、投资环境好的地区配置,农村资金大规模地涌
9、向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金融资源的“马太效应” 。近年来,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推行市场化改革和集约化经营。将大量的无盈利或微利的基层分支机构撤出农村地区。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一是农村地区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中央银行学论文第 1 页 共 6 页大量金融需求,其中有部分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金融性质,而当前的政策性金融服务还不能满足其需求。二是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改革仍需深化。随着涉农金融机构自身改革的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商业性金融的实力不断增强。但商业性金融机
10、构如何在实现服务“三农”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难点。三是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离农脱农”的倾向。目前,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倾向于“做大做强” ,取消基层法人,其金融服务有脱离农村、远离农民的倾向,不利于经营优势的发挥。(二)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缺陷,金融服务不到位。目前,在农村占据垄断地位的正规借贷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多年来改革未有大的突破,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没有形成。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及派出机构与县联社之间的权责关系不够明确。部分地区省联社及其派出机构与辖内县联社“一级法人”社基本上变成了
11、行政性的上下级关系,县联社作为一级法人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股东大会、监事会等形同虚设,社员的权利普遍受到忽视。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所有者缺位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存在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上历史包袱重、人员素质较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原因,致使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长期低下,金融服务不到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收入渠道呈多元化趋势,农户的经济活动和金融需求日趋复杂。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缺少
12、针对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缺少有效的服务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机制,农村信用社将精力放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优质客户和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中,给予他们足够的信贷支持。而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信贷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可见,农村信用社也未能很好地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经验分析(1) 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大陆具有东亚小农社会的典型特征,工业化开展较迟, 劳动力转移速中央银行学论文第 2 页 共 6 页度较慢, 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商品经济发育不足,农户规模太小以及人多地少等现状。在欧美, “村” 的形式已经不存在了, 中
13、国绝大部分人口还住在村里。城市化速度再快, 在未来几代人的时间里, 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我们不能照搬欧美模式, 而应更多地借鉴日、印等东亚模式。(二)政府提供持续的正向激励措施扶持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 农业生产吸引资金的能力较弱, 农村金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 政府对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采取持续的正向的激励措施就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三)用立法手段保障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4) 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宽松优惠的贷款条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五) 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四、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为了促进新农村的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
14、的客观需要,针对农村金融体系现存的问题,必须促进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一)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首先,要重新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今后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扶持重点地区和行业等方面发挥其财政作用;对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引导,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地区的投入,比如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县级以下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政府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或财政补助引导农业银行向农村投放资金等;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为社区发展服务,同时政府在政策和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对合作经济制度的保护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
15、主力军作用;邮政储蓄银行要确保农村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其次,应按照多元化和竞争性标准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已有的互助担保、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尝试成立多种所有制形式、不同治理结构的小额信贷组织;建立健全由政府协调组织,财政、农户共同出资的担保基金,扩大农村互助担保组织规模;建立各种形式的涉农保险和互助保险组织等。(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中央银行学论文第 3 页 共 6 页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征信体系,尽快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继续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农户、信用企业、信用个体户评选,通过
16、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和中小企业提高信用意识。要加强企业及个人信用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建立和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对破坏金融生态的行为予以制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诚信意识,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大力发展农村保险 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体系。降低涉农贷款风险。农业保险总的原则应是政府政策扶持,公司商业运作。农业生产客观上存在水灾、旱灾、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农业保险是高风险的保险业务。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各个国家支持农业的普遍做法。要加快建立全国
17、范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网络,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洪水、干旱等面积大、影响大、灾害发生频繁的专项巨灾保险机制和再保险机制。有效增强农业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化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发挥保险在农村信贷中的保障作用。(四)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在农村地区扩展低成本、低风险的基础金融服务提供了条件。农村经济主体分布比较分散、业务额度较小,这使农村金融服务必然具有高成本特征。基于现代通讯手段的无分支行网点银行,摆脱了传统银行业务对网点、人员的依赖,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农村地区低成本地提供存款、汇
18、款、贷款和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有利于金融机构在维持财务可持续原则下,不断扩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农村地区支付工具和加快支付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方便快捷地提供农村地区经济主体征信服务;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地方特点与条件,整合各方力量,降低农户融资成本,支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五)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金融健康发展1.加强保护农业方面的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以及中央银行学论文第 4 页 共 6 页中央和地方应给予的政策支持;按照不同区域各个产业比重状况
19、,规定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方面的资产运用比例,通过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结构加大农业产量的投入增量。2.制定有关农业金融的法案,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要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筹措方式;明确农发行的业务范围;要求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和考核内控体系,实现农发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案,规范农村组织金融的发展。尽快将合作金融的产权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合作金融的产权界定有法可依;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对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设在县级以下的农村经营网点的金融服务功能,取消单纯吸收存款的网点,对其资金投向
20、和投量给予一定比例的限制,以确保资金不能大规模流出农村。3.建立农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指定相关法案,尽快设立存款保险公司,强化其担任机构清理人的权限以及处理问题机构的功能和模式,以迅速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实行强制投保制度,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对于农村金融的稳定作用。(6)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落实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的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在创建良好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配合中央监管部门做好农村地区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通过加强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管理,完善其为基层农村信用社提供服务的能力,逐步将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由管理机构转变为服务机构
21、。省联社和地方政府要履行管理职能,全面负责风险防范和处理。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有序发展,推动其增加支农投入、提高支农服务能力,省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处置责任,避免将责任层层下放。同时,加强对其他地方性金融机构和组织的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地方财税杠杆作用,通过出台适当的财税扶持政策,引导金融信贷资金在农村地区增加投入,推动金融机构扩大“三农”服务。五、总结综上所述,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中央银行学论文第 5 页 共 6 页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因此,必须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推进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发展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差别农村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促进金融支农力度,发挥地方政府积极作用。参考文献王俊川.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DB/OL.2008(9).宋根节.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其完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10).詹继生.新农村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7(3):207.冯涛.农业政策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9).黎和.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及经验借鉴.2009(1)